全要素联动:我国乡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应然路向
2023-10-31蒋烨琳王国超
蒋烨琳 王国超
【摘 要】儿童是未来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乡村学前教育是乡村振兴的底层力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举足轻重。近年來,乡村学前教育不断发展,但仍存在着资源缺乏、动力不足、联动力弱等教育资源供给服务缺位困境。文章以全要素联动为导向,重新审视乡村学前教育资源要素及它们之间的联动关系,其中不仅存在基础性要素,而且包含体现全要素间联动关系的动力性要素和系统性要素。因此,应坚持夯实基础性要素、发掘动力性要素、联通系统性要素,以全要素联动的路向优化乡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
【关键词】乡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 全要素 基础性要素 动力性要素 系统性要素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13-91-04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2021年,国务院颁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指出:“逐步推进学前教育全面普及。继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重点补齐人口集中流入地、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以及城市薄弱地区的普惠性资源短板,基本实现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可见,乡村学前教育依旧是我国未来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板块之一。近年来,乡村学前教育在推行相关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师资条件、改进幼儿园课程体系等一系列聚焦政府主体责任的措施下,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得到协调发展。本文探究全要素联动下乡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路径。
一、乡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全要素联动的基本内涵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首次提出“全要素生产率”概念,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则指出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起源于“劳动生产率”,主要指生产单位作为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的综合生产率[1],除了各要素本身的作用,更加重视各要素所形成的制度、组织、机构、系统和机制在积极联动过程中所产生的生产率[2],其理念精髓在于“全”,表示所有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教育学领域,对全要素与教育的关系或全要素教育的概念还无统一定义和执行标准,但不乏相关报告或纲领对教育资源的要素进行了划分。《达喀尔行动纲领》中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是纲领的核心思想,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要素包括学习者特征(每个儿童学会认知、做事、共同生活和共同生存)、教育过程(提升教师的能力,建立优质师资队伍)、教育内容和体制机制(世界各国政府、组织、机构的支持)等多个维度;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全民教育监测报告》仍旧以教育质量为核心议题,重新划分了全要素具体包含哪些子要素,并形成了整体分析框架,主要包含受教育者特征、教育环境、教育投入、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育评价等多层面。[3]已有教育资源要素相关界定没有厘清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和组合价值。因此以全要素联动为导向,重新审视乡村学前教育资源要素及它们之间的联动关系,其中不仅存在上述中所提到的基础性要素,而且包含着体现全要素间联动关系的动力性要素和系统性要素。
(一)乡村学前教育资源中的基础性要素
乡村学前教育资源包含其在教育实践中所占用和消耗的社会资源的总和,可分为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因而,在乡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中,通常会考虑教育政策、财政投入、课程与师资、家庭教育、社区文化等相关资源及其配置。以教育主体为划分依据,相关资源要素可进一步将乡村学前教育资源分为四个层面,分别是国家层面、幼儿园层面、家庭层面及社区层面等。国家层面的基础性要素包括管理机制、激励机制、财政投入和相关政策等;幼儿园层面的基础性要素包括办园理念、办园条件、文化氛围、幼儿园课程、教育师资等;家庭层面的基础性要素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家庭收入和教育投入等;社区层面的基础性要素包括价值观念、文化传统、消费结构与能力、人口的流动与变迁等。
(二)乡村学前教育资源中的动力性要素
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灭亡,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部动力,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部动力,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乡村学前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亦是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前,无论是国家、幼儿园、家庭,还是社区层面等资源要素,对促进乡村学前教育发展,都属于外部的力量,仅仅提供其经济层面的资源,忽视外部动力对内部动力的激发机制,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内、外联动作用的发挥。应回到乡村学前教育价值的逻辑起点,重新审思其“为了促进谁的发展”这一根本价值初衷。乡村学前教育作为乡村振兴的底层力量,究其实质而言,发展乡村学前教育就是振兴幼儿。因此,乡村学前教育的主体就是乡村儿童,其内部动力要素即儿童的内生动力。以幼儿为基点,层层外扩,形成家长、教师、社会等主体的内生动力共同体,协同助推乡村振兴。
(三)乡村学前教育资源中的系统性要素
系统性要素主要指乡村学前教育资源中的基础性要素、各要素之间的横向联动和纵向联动,以及资源配置系统联动过程中的检测管理。系统性要素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指乡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系统中的各个基础性要素,具体有国家层面、幼儿园层面、家庭层面及社区层面等要素;第二部分主要在乡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中各基础性要素所形成的机制系统,以横向和纵向的形式进行联动,横向联动具体指政府、幼儿园、家庭及社区等各主体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纵向联动则具体指上述主体要素之间形成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纵向联动体系;第三部分则主要指乡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系统联动运行过程中的监督与管理,通过“资源配置—监督—反馈—管理—调整—重新运行”的路径进行。系统性要素将乡村学前教育各个零散的基础性要素整合起来,形成大于单个基础性要素功能的系统性要素,成为全要素联动的关键环节。
二、乡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要素缺位
(一)乡村学前教育资源要素相关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1.数据样本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中国知网以“乡村学前教育”“乡村幼儿教育”“乡村幼儿园”“农村学前教育”为主题词,将2022年12月31日设置为数据样本的时间节点,共搜索到2087篇文献,删除无关文献,最终筛选出学术期刊和硕博论文共1446篇。检索发现,乡村学前教育资源要素相关研究始于1994年,因此本研究的样本数据时间范围为1994—2022年。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乡村学前教育资源要素相关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了解我国乡村学前教育研究的热点要素。
2.可视化分析
本研究成果借助CiteSpace6.1.R6软件,对数据资料开展科学计算与可视化数据分析,在控制参数中,将时间区间设定为1994年1月至2022年12月,Time Slicing设定为5,阈值设定为TopN=50,TopN%=10,Node Types设定为Keyword,通过对数据资料开展数据分析,绘制出我国乡村学前教育研究关键词的共现知识图谱和我国乡村学前教育研究突现词图谱。我国乡村学前教育研究關键词共现图谱中有网络节点542个,连线842条,中心性为0.0057,将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进行统计,除去统摄度较高和意思相近的主题词外,可知1994—2022年乡村学前教育相关研究的主题聚集在“农村幼儿教师”(频次为50)、“教育政策”(频次为28)、“专业发展”(频次为28)、“财政收入”(频次为26)、“政府责任”(频次为15)、“普惠性幼儿园”(频次为9)、“城镇化”(频次为9)、“‘全面二孩政策”(频次为8)等热点问题上。
3.研究结果
(1)聚焦政府责任,以政府政策制定和财政投入性要素最为主要。当前,乡村学前教育相关研究极为关注政府责任,政府主体成为影响乡村学前教育资源有效配置的主导性因素。一方面,关注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例如建设普惠性幼儿园政策、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乡村振兴战略、教育扶贫政策等。另一方面,以政府主体作用中的投入型要素为主,例如财政投入、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人力资本均是需要政府对乡村学前教育进行资金投入的要素体现。
(2)关注幼儿园发展,重点探讨乡村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幼儿园是农村学前教育得以落地实施的主要机构,因此乡村学前教育相关研究极为关注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例如在相关研究中重视乡镇中心幼儿园课程、教学、教师和辐射引领作用的相关研究。同时,重点探讨乡村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工作,例如“农村幼儿园教师”“转岗教师”“教师专业发展”“专业标准”“培养需求”等图谱中的关键词均能体现学界对乡村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重视。
(3)受社会要素制约,以城镇化进程和地区文化为主。社会要素为乡村学前教育提供了宏观发展环境,主要表现为城镇化进程下乡村经济、乡村环境、乡村文化观念等因素对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潜在影响。“城镇化”“城乡差异”“民族地区”“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等关键词均能体现社会要素对乡村学前教育发展的整体性作用。
(二)全要素联动视域下乡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要素缺失分析
1.基础性要素缺乏
当前乡村学前教育基础性要素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幼儿园因自身后续供给能力的不足,造成后续资金投入短缺、管理机制缺陷、优质师资缺乏、本土文化课程缺口等困境;另一方面是高度聚焦政府主体责任,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对于儿童的浸润作用,导致家庭教育缺位、社区“根文化”缺失等现状,同时也忽视了高等学校这一主体对乡村学前教育职前教师资源、专业发展、科研引领等方面的作用,致使出现乡村学前师资仍旧存在较大缺口,专业发展水平有待提升,教研科研工作相对落后的局面。解决上述要素问题,必须夯实各层面的“基础性要素”。
2.动力性要素不足
动力性要素主要包含乡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两个部分。当前,我国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外部要素方面,重视政府主体、幼儿园主体和社会主体三个外部要素对乡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的重要作用,我国乡村学前教育已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相关外部动力要素的支持。但是乡村学前教育的发展与家庭、幼儿等被供给的内部要素息息相关,可以说被供给主体恰恰应该成为乡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主要力量,现实中内部动力的加持却往往受到有意无意的忽视,因而如何发掘幼儿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内部动力要素的根本性作用,已成为学前教育内外动力联动发展的关键。
3.系统性要素联动弱
在乡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中,从横向联动的角度来看,资源配置仅关注政府、幼儿园、家庭及社区等主体对乡村学前教育的单独作用,忽视其横向互动的系统性功能,使各要素之间呈现出单打独斗的局面。从纵向联动的角度来看,遵循自上而下问题分析路径,以政府思维、城市尺度框定供给方式,该资源配置方式效率高、执行力强,但是容易忽略乡村幼儿建构乡村生活的主体性,难以基于幼儿本体视角和深入幼儿生活世界,形成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互联动的纵向互动体系,束缚资源配置问题的有效解决。从系统性要素的监督与管理作用来看,无法顺畅地对整个联动过程进行从上至下和从下至上的外部监督和管理,阻碍整个系统的运行和调节。
三、乡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全要素联动的应然路向
(一)夯实基础性要素
首先,应当明确要素主体及其责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幼儿园、家庭、社区等多元主体参与的乡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体系,打破仅关注政府、公办幼儿园对乡村学前教育产生影响的惯性思维。其次,要精准提升各层面中关键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一是创新管理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增补后续教育投入,补齐师资短板。二是开发乡土课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形式等方面融入社区“根”文化,填补乡土文化课程缺失。三是以政府宣传、家庭教育等方式,补位家庭教育,促使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调整家庭收入在教育资源方面的分配比例,实现对儿童教育态度从“施恩论”到“权利论”的转变。可见,夯实乡村学前教育资源“基础性要素”的质量与数量,是全要素有机联动的基础和保障。
(二)发掘动力性要素
首先,应当明确幼儿的内生动力是指幼儿发自内心的积极、主动谋求未来发展的一种高自我效能感的心理状态。其次,必须明晰影响幼儿建构内生动力的主要因素:一是源于社区乡土文化对幼儿内生动力的激发作用,二是源于家庭心理资源对幼儿内生动力的中介作用。最后,发掘幼儿的内生动力要关注内外动力的联动作用:第一要激活和重构幼儿赖以生存的乡村文化场域,其主要包含“文化参与场域、文化空间场域和文化惯习场域”[4],可从挖掘和创新乡土文化、扩展乡土文化公共活动空间、设置幼儿感兴趣的文化活动等方面出发,以乡土文化重塑幼儿的精神世界,进而激发幼儿文化自信和自觉的内生动力;第二要唤醒和营造支持幼儿建立高自我效能的家庭心理环境,建设家庭成员之间亲睦關系、提升家庭创收能力、重视对幼儿的实质陪伴,除了提供经济层面的养育以外,还必须更加重视对幼儿的生活、学习和情感的关心和引导,履行作为家长的亲职义务,继而营造乐观、和睦的家庭心理氛围,激发幼儿高自我效能感的建立,催生幼儿产生积极主动向往未来和谋求发展的内生动力。可见,重视外部动力对内部动力的激活和中介作用,内外动力要素有机结合,共同优化乡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
(三)联通系统性要素
实现有效资源供给必须协同横向和纵向的系统性要素。一方面,要协同各基础性要素之间的横向联动。第一,要抓住系统性要素的整体性,乡村学前教育供给资源涉及幼儿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从政策制定、财政投入、课程与师资、家庭教育到社区文化,既要重视各基础性要素的质量和数量,又要着重关注其整体性作用的发挥。第二,把握系统性要素的结构性,优化各系统要素所组成的结构,进而获取教育资源配置的最佳系统功能。第三,洞悉系统性要素的动态性,基础性要素资源在配置的过程中是根据客观需要不断调整的,因此要根据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系统性要素的组织结构和整体功能。另一方面,要协同各基础性要素之间的纵向联动。第一,要使供给要素形成一条合理的自上而下的以政府为主导,统筹幼儿园教育,联系家庭教育,渗透社区教育的资源供给链。第二,乡村学前教育资源的配置应当以主体需求为主导,幼儿是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中最直接的需求方,资源的供给应当以幼儿的需求为基点,走进幼儿的真实生活世界,基于幼儿视角洞察幼儿成长的内在诉求,形成一条以幼儿为起点的“幼儿—家庭—幼儿园—社区—政府”的自下而上的资源需求链,最终形成一组自下而上的需求链和自上而下的供给链双向联动的资源配置链,以合理的系统网络为支撑促进乡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
综上所述,乡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并非单一主体所能成全,而是全要素、多主体的资源动态系统行为。夯实基础性要素,提升各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为各要素间的系统联动打下坚实基础。发掘动力性要素,重视外部动力对内部动力的刺激作用,激活幼儿的内生动力,双动力共促资源优化配置。协同系统性要素,一方面,抓住各要素间的整体性、结构性和动态性协同全要素的横向联动。另一方面,统筹自上而下的供给链、洞察自下而上的需求链协同全要素的纵向互动。因此,全要素联动是我国乡村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应然路向。
【参考文献】
[1]宋冬林,孙尚斌.全要素生产率的中国式解读[J].上海经济研究,2023(2):36-50.
[2]安东尼奥·丁·皮内达,香玲.全要素生产率的计量:理论与方法论问题[J].经济学动态,1991(2):67-71.
[3]UNESCO.EFA global monitoring report 2005:education for all:the quality imperative[R].Paris:UNESCO,2004.
[4]王凌宇,江小莉,郑逸芳,等.社区教育激发乡村文化振兴内生动力的路径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20(9):70.
蒋烨琳 / 贵州民族大学教育学系,从事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研究;王国超 / 贵州民族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从事学前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人类学研究(贵阳 550025)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农耕文化传承视域下乡村幼儿园劳动教育长效机制研究”(2022A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