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究
2023-10-31赵龙
赵龙
摘要:物理知识抽象性强,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对此,教师可将生活元素引入物理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生活化教学能够让学生轻而易举地接受物理知识,爱上物理学习,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本文针对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提出了一些策略,希望初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能够轻车上路。
关键词:初中物理 生活化 抽象 学习兴趣 策略
生活化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还可以锻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生活元素对物理教学的辅助作用,以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构建高效物理课堂,逐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以熟悉的生活场景导入新课。相关心理学研究显示,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效果和多种因素有关,可能是知识内容本身,也可能是周围的学习环境。因此,在讲授新课时,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将实际生活与理论知识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学习物理知识,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压强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入相应的生活化的物理实验以引发学生的思考。第一个实验是让学生用不同的手指分别压住一支笔的笔头和笔尖部分,然后分析、比较手指不同的感受。第二个实验是选择两个锋利程度不同的钉子,分别将其钉入同一块木板中,钉入的时候比较用力的不同。在实验结束后,可邀请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这种引入生活化实验的教学方式,会使学生激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主动思考并探究产生不同感受的原因。为什么手指会有不同的感受?为什么锋利程度不同的钉子钉入相同的木板时人们所用的力度不同?这些实验内容在生活中非常常见,但是要探究其蕴含的物理原理并不容易,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可见,将常见的生活现象引入学科教学中,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明显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有效途径。物理实验生活化能体现物理实验的活力以及物理知识的应用性原则。生活化的物理实验能够让学生对于做实验有莫大的兴趣,相对于传统理解的物理实验,学生的接受心理较强,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实验变成一种趣味性的生活活动,这样一来学生更愿意投入进去,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学习物理知识,并能够在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也能够产生很大的自豪感。
例如,在教学大气压强的存在相关内容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一个气压计,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并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做一些生活化的趣味物理实验,如将塑料水瓶灌满热水,盖住瓶盖后将其放入冷水中。很快,瓶子扁了。这些有趣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验,不仅可让学生发现物理学习的乐趣,还可让学生在寓教于乐中掌握相关物理知识。
三、作业布置生活化
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有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才有价值、有意义。知识来源于生活,为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可在作业中体现生活化的元素,讓学生应用课堂习得的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生活化形式的作业让学生把作业看成一场生活体验,让学生能够轻松地解决生活问题,在轻松地心态下完成作业。
例如,教师可布置如下生活化作业:大型商业写字楼都有电源自动管理系统,以此控制电路,在负荷过大或系统发生短路时自行切断电源。小A家新安装的便是这套电路系统。小A家的墙壁上有一个三孔插座,为插电视机的插头,他又单独购入一个插板,并将其插入三孔插座中,然后把电视机的插头插入新购入的插板上,突然间,家里的电源被自动切断了。小A将电路总开关关闭,将除电视机以外的用电设备插入新购入的插板上,电源又被自动切断了,即使插入只有15 W的白炽灯也还是会断电。可是当小A把新购入的插板插入别的插孔时,用电设备正常工作。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断电情况的发生?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借助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作业,可让学生联系课堂习得的电路相关知识解决问题,不仅能起到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的作用,还可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
四、结语
总之,在具体教学中,教师积极应用生活化策略,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理解物理知识、掌握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实现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逐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