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文化融入高校国防教育探究
2023-10-31姜维生
姜维生
摘 要: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精神坐标,英雄文化是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推进英雄文化融入高校国防教育是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国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高校应从英雄文化和国防教育的特点、价值和导向出发,深入探讨融入的内在机理,总结归纳英雄文化融入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并从思想引导、精神培育、模式创新、资源挖掘、平台搭建等多重维度同时发力,从而提升育人实效。
关键词:强军思想;英雄文化;高校;国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618(2023)02-0065-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及应用研究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大学生崇德修身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SKZZ-100)阶段性成果。
英雄文化是指在不同历史时期内,一批平凡而又伟大的爱国人士为挽救国家危亡、实现民族复兴,不屈不挠、英勇斗争而形成的历史认同、价值认同、情感认同的文化总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1]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精神坐标,英雄文化是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推进英雄文化融入高校国防育人体系是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育国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关于“深化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指示。将英雄文化融入高校国防育人体系,对于提高全民国防教育战略实施的成效,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培养新时代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共性特征:英雄文化与国防文化同源共进
英雄文化是人民群众在历史演进和时代发展的过程中,为捍卫共同家园、英勇斗争而创生出的一种民族特色文化。而国防文化是在促进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反侵略、维护和平的一种特色鲜明的文化。英雄文化和国防文化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和教育性的显著特点。一是历史性同源。英雄文化与国防文化都是中华民族精神记忆和文化精华的凝结。每一个鲜明的历史人物和重要事件都是英雄文化与国防文化的真实写照。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流传着战天斗地、保家卫国的英雄故事。从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率民众与洪水搏斗的大禹,到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甘为变法而亡的商鞅,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甘洒热血、为国捐躯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虎门销烟、为民请命的林则徐,再到“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心系苍生、救国救民的毛泽东,都是集英雄文化与国防文化為一体的历史人物。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英雄文化与国防文化,为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历史文化的传承奠定了重要基础。二是时代性一致。英雄文化与国防文化映射出的强烈时代特征主要体现为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为行动目标。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坚守太行山35年的“新愚公”李保国,到扎根航空装备研制一线,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携手拼搏奉献的罗阳,再到“生逢盛世,定不负盛世”敢医敢言,生命至上的“逆行者”钟南山等,都站在改革和发展的前沿阵地,站在国家安全稳定和人民健康幸福的坚定立场上,前赴后继、勇当先锋,为英雄文化与国防文化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反映了党和国家的未来期望以及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三是教育性共进。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上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关怀、关爱英雄模范,推动全社会敬仰英雄、学习英雄,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2]英雄文化与国防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在人类奋斗文明史中艰苦创业、自力更生,谋求国家独立、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宝贵印记,是国家的根、民族的魂,对教育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文化自信,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崇尚和学习英雄,努力锻造本领,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内生逻辑:英雄文化为高校国防教育凝聚力量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因此,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共同创造了英雄文化和国防文化。国防文化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国防教育是国防文化的重要载体,英雄文化中孕育的人物气质、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奠定了高校国防教育的理论基础,是开启新时代国防教育的重要资源,是激发高校国防育人体系的协同动力,凝聚起高校国防教育的力量,提高了全民族的综合素质。
(一)英雄文化融入高校国防教育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3]“英雄精神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它是激励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4]英雄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融入高校国防教育中具有重要价值。
第一,英雄文化可夯实高校国防教育的基础。一方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真正的英雄,英雄创造了国防教育的主体——人本身。人民群众在与天、与地、与人斗的漫长时期内,自发地组织起来去捍卫赖以生存的家园,逐步产生了国防观念,国防教育也得以普遍化、大众化,人人都成为国防教育的重要成员,高校成为国防教育的重要阵地。另一方面,英雄为国防教育提供了物资和精神财富。人民群众在艰苦奋斗的历程中,消灭了阶级剥削、抵御了外来侵略,也发明了前所未有的科技成果,创造了特色鲜明的国防文化,从而推动了社会变革与文明进步。因此,英雄文化塑造了国防教育行为主体,也为国防教育的内容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英雄文化可增强高校国防教育的驱动力。英雄文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实践性。人民群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过程中,表现出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主观能动性。英雄在特殊环境中,能够认清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发地带领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从而造福人类社会。二是主动创造性。英雄善于发现规律、把握规律、利用规律,能够充分凝聚人类的智慧和力量创造新事物,推动社会各方面、各领域的发展与进步,同样也促进国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9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巩固,56个民族血脉的延续以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三大军事强国地位的确立等都是人民群众这个真正英雄群体不断实践出来的。中国共产党辉煌的百年历史也是一部英雄史、一部国防教育的发展史。
第三,英雄文化可优化高校国防教育的方法路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学科建设,完善学科课程体系,开展理论研究和教材编写。充分发挥军队重要作用,按照规定组织开展系列军营开放活动,遴选军队专家学者参加国防教育师资库、宣讲团,协调开展军事实践活动,支持配合地方开展全民国防教育”。[5]高校国防教育要想扎稳、筑牢,离不开教学手段、方法和模式的不断创新。高校国防教育既要立足于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又要结合实践教学、开放教学和军民互动教学等方式,通过引进军营英雄文化资源,实现点对点、面对面,全领域、全方位、全过程一站式教学服务,进一步提高国防育人实效。
(二)英雄文化融入高校国防教育的目标导向
“无数平凡英雄拼搏奋斗,汇聚成新时代中国昂扬奋进的洪流。”[6]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我们要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政军民团结,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凝聚强大力量!”[7]英雄文化蕴涵着强大的拼搏、奋斗精神,在融入国防育人体系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以情育人”“以文化人”“以形塑人”的协同育人功能,为国家培养一批具有良好的英雄品格且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青年。
一是英雄文化助力高校国防教育的协同性。《意见》中提出了设立国家公祭日、建立荣誉表彰制度、筹划一系列教育活动及营造浓厚氛围等相关论述,为新时代高校国防育人实践指明了方向。高校要把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军事技能培养体系以及发挥英雄文化的功能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挖掘英雄文化中的红色教育资源,将英雄文化贯穿于高校国防教育的各个方面,形成协同育人效力。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培养大学生的英雄品格、塑造英雄模范,也要丰富国防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全方位育人体系,使“以情育人”“以文化人”“以形塑人”的协同育人体系优势得到充分展现。
二是英雄文化助力高校国防教育的精细化。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已逐步向普及化转变,但仍存在由于层际弱化、学科壁垒、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等原因导致的站位不高、统筹不够、合力不足等问题,总体上还处在初步探索阶段。从形式上看,某些高校的国防教育过于注重“花式表演”,缺乏向上的审美情趣,形式单一;从内容上看,某些高校的国防教育过于追求短期效应,偏重于技能训练,一定程度忽视了对学生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等的实质性教育,影响力有限,造成一些大学生处于“躺平”状态,对国防教育认知出现偏差。将英雄文化融入高校国防教育,不仅可以使大学生沉浸在在英雄文化环境中,感悟国防教育的深刻意义,培养强烈的国防意识,还能扩大高校国防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在育人实践中提升大学生的战斗力和精气神,不断丰富国防教育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国防综合素质。
三是英雄文化助力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英雄文化融入高校国防育人体系可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青年大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英雄文化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国防观和英雄观,培育爱国主义精神,强化责任与担当,从容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另一方面,英雄文化融入高校国防教育丰富和发展了国防教育理论和实践。高校在开展军事理论授课和军事技能实践时,要将英雄文化史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英雄史贯穿其中,汲取英雄史中的精华,通过还原和模拟英雄人物的战斗场景,灵活生动地开展国防教育,加深学生对国防教育的理解和认同,激发其报国之志和爱国之情。由此,更好地发挥课内外教育教学的协同效能,丰富高校国防教育理论和实践。
三、行动方略:英雄文化助力高校国防教育构建
目前英雄文化融入高校国防育人体系成效显著,但仍然存在不足。高校要在思想引导、理论探索、环境重塑、人才培养、创新实践等方面发力,多措并举,不断丰富新时代英雄文化的内涵和傳播路径,推动高校国防教育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科研与劳动育人等功能,克服融入过程中的育人短板,构建科学合理的英雄文化融入国防教育体系。
(一)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讲授中国历史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传承民族气节、崇尚英雄气概,引导学生学习英雄、铭记英雄,自觉反对那些数典忘祖、妄自菲薄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自觉提升境界、涵养奇高、激励担当。”[8]当前国际形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历史和民族虚无主义滋生蔓延,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具有全球视野、担当作为、忠诚朴实的新时代青年英雄。高校要牢牢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英雄主义教育及全民国防教育重要论述的学习,注重文化育人和课程思政育人的双向引领作用。一是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高校要统筹好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适时开展系列活动,营造良好的仪式感氛围,陶冶大学生爱国情操。二是发挥课程育人的作用。教师要将英雄文化引入各学科课堂,通过情景导入、知识讲解、课堂讨论、评价反馈等环节,营造沉浸式课堂教学氛围,厚植英雄情怀,让学生从思想上汲取英雄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从而树立“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的英雄观,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价值定位,推动英雄文化在学生思想中“扎下根”。
(二)培育大学生的斗争精神和英雄品格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斗争”,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提出“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斗争是我们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武器。新时代大学生具有思维活跃、文化程度高和可塑性强的特点,高校要将英雄文化融入育人体系,培养大学生“忠诚、执着、朴实”的鲜明品格,营造其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积极心态,使大学生充满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具有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苦难和挑战的英雄气概,增强辨别力,冷静地化解各种困难。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利用好校内外基础设施。高校应发挥好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综合运用广播站、校园网、融媒体、校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和设施,放大、叠加、倍增英雄文化的价值,拓展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另一方面,高校要建立健全学校荣誉表彰制度。高校应建立星级表彰制度,表彰一批具有品学兼优、担当作为、敢于拼搏,奉献在疫情防控、西部边疆和乡村基层等一线的大学生,通过宣传引导、正面激励、启迪心智,强化奉献和果敢意识,培育大学生的英雄品格。
(三)增强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劳动能力
要实现国防教育创新,就要不断提升融合育人实效性。当代大学生文化水平逐步提高,其思维能力也逐步成熟,在开展英雄文化教育过程中,要侧重大学生的科研和劳动能力的培养,释放融合育人活力。一是要依靠科研平台优势,增加相关项目的经费开支,带领学生参观国防科技和教育创新基地,引导学生形成对邓稼先、钱三强、钱学森、袁隆平等英雄前辈们的正确认知。通过组织科技竞赛、挑战杯和互联网大赛等,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其国防科研兴趣,彰显其敢作敢为、大胆创新的活力,以科研助推育人提质增效。二是要结合劳动教育课程和实践,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到田间地头、工厂车间、森林湖海等地方参与劳动教育实践。通过现场劳动、实地调研、听取故事等方式使大学生亲身领会到英雄们的劳动奉献感人事迹,从劳动体验中感悟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内在魅力,既提高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又使大学生深刻感受到劳动塑造英雄、劳动巩固国防的现实价值。
(四)充分挖掘红色英雄文化育人资源
“我们要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广泛持续地推动红色基因傳承工程,传承弘扬好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积极营造崇尚英雄、缅怀先烈、尊崇军人的良好社会氛围。”[9]我国红色英雄文化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但红色英雄文化融入高校国防教育仍有待深入拓展。高校应坚持走内涵式的文化嵌入道路,立足本地红色英雄文化资源,以主题党日、祭奠英雄、人物座谈、现场展示等方式组织活动,将历史名人、革命英雄、时代楷模等为党和国家作出积极贡献的先进典型引入高校,充分发挥武器装备、革命文物、红色故事、战争遗址等资源点的渲染作用,建设爱国主义教育、英雄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丰富校本课程题材内容和形式,推动红色英雄文化融入高校国防教育深入发展。
(五)搭建军地协同多维创新实践平台
军地协同是推进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保障,影响着英雄文化融合的效果。“要发挥国家教育资源优势和我军院校特色,健全军事人才依托培养体系”,[10]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军地协同集聚了国民教育优势资源和军队特色,为开展高校国防教育提供了坚强保证。一方面,高校应充分发挥人力、资金、科技、场地等资源优势,同军队一起打造集英雄文化长廊、武器装备展示区、虚拟现实技术互动体验区、模拟射击体验区和留言评论区为一体的教育展厅,深化大学生的国防教育理念。其一,高校要依托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和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大学生创造更多的科研成果,并到军营进行检验,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学生国防素质。其二,军队要充分依靠自身优势,在军营内打造大学生课堂和实训基地,鼓励大学生与士兵交流互动,加强军地在战略战术、武器装备和技能实训等方面协同合作。其三,高校要尽可能聘请军队英雄模范或立过军功的军官作为校外导师,筹备高校国防教育师资库,开设军地协同校本课程,创立英模学习专班,采取短期培训、边教学边集训及边互动方式,进一步拓宽军地协同渠道,增强大学生英雄文化观念,全力提高大学生国防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党的青年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10.
[2]赵兵,鞠鹏,庞兴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京隆重举行[N].人民日报,2019-09-30(001).
[3]习近平.论中国共产党历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1:70.
[4]赵光菊.用英雄精神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EB/QL](2021-03-27)[2023-02-15].http://www.rmlt.com.cn/2021/0327/ 610606.shtml.
[5]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2-09-02(01).
[6]鞠鹏.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22-01-01(001).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02).
[8]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20:384.
[9]高宁.加强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N].解放军报,2022-09-14(001).
[10]解放军报评论员.推动军地合力培育军事人才[N].解放军报,2017-03-15(001).
(责任编辑:刘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