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增生性瘢痕形成情况和影响因素
2023-10-31胡祖倩
胡祖倩
【摘 要】目的 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增生性瘢痕形成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妇产科行腹部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增生性瘢痕形成情况分为增生性瘢痕组(n=30)与非增生性瘢痕组(n=30),比较两组术后情况,并借助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术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因素展开分析。结果 增生性瘢痕组术后感染发生率、美容修复率及色素沉着发生率均高于非增生性瘢痕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切口类型、内分泌疾病、瘢痕体质是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导致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因素较多,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结合其临床表现,积极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妇产科;腹部手术;增生性瘢痕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23)18-0141-04
Hypertrophic Scar Form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fter Abdominal Surgery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
HU Zu-qia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Zunyi, Zunyi 563000, Guizhou,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hypertrophic scar form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after abdominal surgery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 Methods From January 2020 to January 2022, 6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bdominal surgery in the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postoperative hypertrophic scar format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hypertrophic scar group (n=30) and non-hypertrophic scar group (n=30). The postoperative condi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the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hypertrophic scar formation were analyzed b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cosmetic repair rate and pigmentation in the hypertrophic scar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n-hypertrophic scar group (P<0.05).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pregnancy, incision type, endocrine disease and scar constitution wer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ypertrophic scar formation after abdominal surgery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P<0.05).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factors leading to hypertrophic scar formation in patients undergoing abdominal surgery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 It is necessary to actively take targe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own situation and combined with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Key words】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department; Abdominal surgery; Hypertrophic scar
臨床中,妇科腹部手术后患者切口处易形成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是由于组织愈合修复时出现了过度增生的问题。增生性瘢痕会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皮肤外在美观,甚至还会引起瘙痒和灼痛等不适反应,给患者生存质量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不良情绪[1]。一般来说,女性患者对外在美观的程度要求较高,因此需要合理控制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因素,预防增生性瘢痕形成。此外,还需注意早期创面愈合和病灶治疗的效果,由于术后康复评估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因此临床需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注重对创口愈合效果的观察,有效缓解患者手术过程中的不适感[2]。同时,还应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加强对术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控制,尽可能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增生性瘢痕形成情况和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行腹部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增生性瘢痕形成情况分为增生性瘢痕组(n=30)与非增生性瘢痕组(n=30)。增生性瘢痕组年龄25~58岁,平均年龄(38.59±1.37)岁;手术类型:剖宫产术21例,卵巢癌根治术5例,全子宫切除术4例。非增生性瘢痕组年龄24~56岁,平均年龄(38.51±1.27)岁;手术类型:剖宫产术19例,卵巢癌根治术6例,全子宫切除术5例。两组年龄及手术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比。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后术区皮肤呈现出增生性瘢痕;无血液系统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排除标准:合并精神或认知功能障碍;凝血功能异常;存在腹部手术史。
1.3 方法 收集并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相关资料信息,如患者年龄、妊娠情况、瘢痕体质、手术类型、切口缝合方式、切口状况、美容修复、有无感染等。并将皮肤色素沉着、胶原含量、胸营磷酸化酶作为生化指标检测,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后形成腹部增生性瘢痕的影响因素[3]。1.4 观察指标
1.4.1术后情况 比较两组术后感染发生率、美容修复率及色素沉着发生率。
1.4.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对患者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包括妊娠、切口类型、缝合方式、内分泌疾病、瘢痕体质。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 增生性瘢痕组术后感染发生率、美容修复率及色素沉着发生率均高于非增生性瘢痕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术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妊娠、切口类型、内分泌疾病、瘢痕体质是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3 讨论
一般产妇在分娩后,机体的各项机能都还处在恢复的重要时期,医学上称这个阶段为产褥期。产褥期是新生儿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一直以来都是家长和医护人员最为关注和重视的护理阶段。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生活观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对于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随之增高。对于临床妇科患者来说,接受腹部手术后,存在一定创伤,很容易影响机体康复,各种并发症因素较为复杂,对创口恢复造成了不利影响[4]。手术实施过程中,患者还会经历生理和心理的共同伤害,为了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需要对创口愈合情况展开了解和分析,以便在后期恢复期间做出调整,加快康复速度。首先,要对患者的创口修复情况进行掌握,综合评估美观情况、舒适程度等方面,很多年轻的女性患者比较注重创口美观度,要求相对较高[5]。临床手术中,相关医生在进行创口修复时,不仅要考虑到创口处形成增生性瘢痕的问题,还要预防瘙痒、疼痛等不良反应,避免给患者心理造成更严重的负担[6]。同时,还需多关注患者的日常生活,加强对饮食及生活方面的护理指导,并对行腹部手术患者所形成的增生性瘢痕展开治疗,分析相关影响因素,及时进行有效控制和预防,根据各种增生性瘢痕的研究内容,如胶原代谢、手术创伤、表皮或脂肪结构的损坏等,对导致增生性瘢痕的原因,以及在手术过程中的技术、细节、患者自身机能、用药等因素,做出详细分析,增强患者的认知水平,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7]。
本研究结果显示,妊娠、切口类型、内分泌疾病、瘢痕体质是腹部手术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影响因素(P<0.05),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8],强调了这些因素在手术后瘢痕愈合中的重要性。增生性瘢痕组术后感染发生率、美容修复率及色素沉着发生率均高于非增生性瘢痕組(P<0.05),这与炎症和免疫反应的作用有关。妊娠和瘢痕体质也被证明是重要的预测因素,这可能与体内荷尔蒙水平和遗传因素有关。研究发现[9],切口类型和缝合方式对于瘢痕形成具有一定影响,这提示在妇产科手术中,选择合适的切口类型和缝合方式仍然是重要的决策。医疗团队应仔细权衡手术的需要和患者的期望,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瘢痕形成的风险。研究结果强调了术后护理和患者教育的重要性。为了减少增生性瘢痕的风险,医疗团队应提供患者详细的术后护理指导,包括创口的清洁、避免感染、瘢痕管理等方面的建议。此外,患者的心理支持也很关键,特别是对于非常关注瘢痕美观度的患者。此外,临床实践应积极采用本研究中提到的相关因素来指导手术决策和术后护理,以提高手术结果和患者满意度。分析相关原因:①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很容易产生机体应激反应,即便是微创手术也无可避免,体内的酪氨酸和丙二醇等均为重要的临床指标,当皮肤组织受到外界刺激时,患者自身的酪氨酸和丙二醇的指标水平会上升,但是超氧化物歧化酶会出现明显下降,并形成了更多的氧化产物,对皮肤组织的真皮细胞造成影响,同时还会阻碍局部组织的修复功能,从而导致增生性瘢痕的形成;目前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最理想的方式是皮内缝合技术,采用细线将术区皮肤进行缝合后,可以减少皮肤张力,皮内缝合线的可吸收性比较强,随时间延长会被人体自行吸收,但是拆线处理时也容易出现增生性瘢痕;②临床上女性群体对审美的要求较高,随着现代医疗美容技术的发展,妇产科手术应通过美容修复方法,如激光治疗、皮肤磨削术等,以改善切口美观度,满足女性患者的需求[10];通过激活皮肤的原有生理功能,促进患者皮肤恢复原有色泽,尽可能减少色素沉着,避免形成增生性瘢痕。
与正常的瘢痕进行比较,增生性瘢痕若不及时消除,很可能会长期存在,并且给皮肤表面的美观造成负面影响[11-13]。当患者出现增生性瘢痕时,深部胶原纤维增厚,会于其皮肤表面表现出呈波澜形、排列不规则的现象。因此增生性瘢痕也是临床妇科手术后女性患者比较关注的内容。瘢痕过度增生,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方面:①患者自身属于瘢痕体质,瘢痕过度增生的概率就会很高;②受到伤口缝合的影响,比如当患者进行手术时,由于缝合力度不均匀、伤口缝合对皮不齐等,均可能会导致瘢痕过度增生;③受到伤口感染的影响,对于部分剖腹产患者来说,出现瘢痕过度增生,很可能是伤口感染所引起的,感染会使伤口长时间的不愈合,若再对皮肤进行刺激,会使瘢痕进一步的过度增生。因此,为了避免增生性瘢痕对患者机体和心理产生不良影响,需及时到医院接受检查和就诊,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以降低對生活质量产生的负面影响[14,15]。同时,还可以利用美容修复等手段帮助术后患者尽早去除瘢痕,同时采取皮内缝合等方法,有效预防增生性瘢痕形成[16]。针对接受腹部手术治疗的妇科患者来说,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控制形成增生性瘢痕的因素。妊娠期女性患者由于体内性激素分泌增多,性激素受体也是形成瘢痕的主要因素,ER和PR对形成增生性瘢痕有促进作用。而内分泌患者合并甲亢症状时,患者体内的新陈代谢速度快,易导致手术恢复期出现创口的增生性瘢痕。因此,采用皮内缝合的方法,再对创口进行美容和修复,可降低对手术创口影响,使创口减小,并将表皮、脂肪的损伤降到最小,有效预防增生性瘢痕的形成[17]。尽管本研究提供了有关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增生性瘢痕形成的重要信息,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更深入地理解这一现象。未来的研究可以关注更大的样本量和长期随访,以更全面地探讨潜在的影响因素和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导致妇产科腹部手术患者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因素较多,包括妊娠、切口类型、内分泌疾病、瘢痕体质等,需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结合其临床表现,积极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陈艳萍,许小莉,李新霞.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增生性瘢痕形成情况和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23):4469-4471.
[2] 郗晓莉.中药外敷联合微波理疗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愈合不良中的应用效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3,30(2):29-31.
[3] 彭华丽,梁瑜,梁艳云.头孢唑啉钠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研究[J].承德医学院学报,2016,33(6):464-466.
[4] 吴艳.血肿方外敷联合贝复新局部用药治疗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疗效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3,34(7):968-970.
[5] 郁雅芳.大黄芒硝外敷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切口愈合障碍的疗效[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19,6(23):14,27.
[6] 耿晓艺.探究参苓白术散在妇产科腹部手术后康复治疗中的影响[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0,29(9):31-32.
[7] 卢玥.中西医治疗联合护理干预妇产科腹部手术后促进肠功能恢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1,7(1):53-56.
[8] 徐小兰,谢鹏省,黄裕.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危险因素分析及自制皮下负压引流的预防应用效果[J].医师在线,2023,13(7):40-42.
[9] 白滨,陈旻静,刘林嶓,等.皮肤减张器在整形外科张力性手术切口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21,30(1):35-38.
[10] 张倩,杨佳慧,刘英.A型肉毒毒素和曲安奈德预防切口瘢痕增生的临床效果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17):2983-2985.
[11] 夏荣芬,张来银,张清华,等.不同敷料贴治疗胸腹部微创术后增生性瘢痕的临床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1,16(20):80-83.
[12] 林优,蔡震,陈再洪,等.妊娠型腹壁松弛整复术的临床效果及预后分析[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22,33(9):544-547.
[13] 宋达疆,李赞,章一新.不同形式带蒂背阔肌肌皮瓣移植补救性修复放疗后下腹部皮瓣再造乳房部分硬化[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22,38(12):1315-1322.
[14] 罗丹,马宏伟,杨月明,等.咀嚼口香糖用于妇产科腹部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11(1):98-100.
[15] 赵倩楠,周粤闽,刘振楠,等.微创瘢痕松解联合自体小颗粒脂肪移植在面部凹陷性瘢痕中的应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21,37(4):371-375.
[16] 郭珍,李赛,周欢欢,等.妇科术后腹部瘢痕患者的美学修复需求调查[J].中国美容医学,2017,26(11):121-123.
[17] 何洋.改良筋膜横切口皮内美容缝合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美容医学,2022,31(7):48-51.
编辑 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