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拉波夫叙事理论指导下的读后续写教学策略

2023-10-31秦欢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3年8期
关键词:评议记叙文语篇

秦欢

全国多地高考英语试卷中采用了读后续写这一新题型,要求学生根据所给的原文(一般是350词左右)和两段的首句,将其发展成一篇与给定材料有逻辑衔接,情节和结构完整的短文。它重点考查学生语篇分析、语言运用、语义理解、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把握不同语篇的特定结构、文体特征和表达方式,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篇意义的理解。读后续写的原文基本上都是记叙文,故用拉波夫叙事理论来指导读后续写教学是行之有效的。

一、研究背景

新高考背景下引入了读后续写这种新的写作方式,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通过输入性技能(深度解读文本)来强化输出型技能(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一篇好的读后续写文章应该是情节、语言和思想都和原文协同的。可惜的是,很多学生对读后续写束手无策,所犯的错误也是层出不穷,要么看不懂文章(部分学生是因为生词多),要么情节出现很大偏差(续写故事和原文契合度不大,升华的主题与原文的主旨大意南辕北辙),要么续写的细节不符合文中人物的性格、年龄特点或者两个段落之间的过渡很突兀。读后续写千变万化,所以教师必须利用读后续写的共性——记叙文,提炼出记叙文的特点,即从语篇类型的角度培养学生构建情节的能力。

记叙文是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记叙文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5W(when, where, what, who, why)和1H(who)上,因为这样只能整合文本的表层信息,未能达到对语篇的整体理解。而作为高考写作考查的新题型,读后续写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锁定关键信息,判定语言特点和人物的性格特点,合理预测后续的故事情节,写出与原文内容、风格高度统一的文章。

拉波夫(W. Labov,1972)在他的Language in the Inner City一书中总结出有关个人经历叙事的六项要素:点题(abstract)、指向(orientation)、进展(complicating action)、评议(evaluation)、结局(resolution)、回应(coda)。“点题”指的是用1至2句话概括故事大意,激发读者兴趣;“指向”指的是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等,为事件的发生提供铺垫;“进展”指的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占据故事的最大篇幅;“评议”指的是故事中人物或者叙事者对事件的看法、态度和心理,往往通过制造悬念来增强故事的感染力;“结局”指的是故事的最终走向;“回应”指的是故事对读者的启迪或意义,通常是故事中升华的主题。拉波夫认为“一个完整的叙事模式以点题和指向开始,以进展为主体,用评议烘托气氛, 以结局结束情节,最后用尾声将读者拉回现实”。

二、拉波夫叙事理论指导下的读后续写教学实例

拉波夫叙事理论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陌生概念,笔者先以一个范例(2023届模拟卷中的读后续写题)引入并阐释拉波夫叙事理论,结合学生情节构建中的错误进行讲评,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再通过另一篇续写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1.引入拉波夫叙事理论

模拟卷的读后续写题的原文讲述了在供完丈夫上完大学后,作者买了一架二手钢琴,并报名了钢琴大班课,学期末有一个汇报表演,因为要照顾年仅4岁的儿子,每次在家里练习钢琴曲目的时候,儿子总是在旁边拨弄高音键,作者没办法只能尽力忽视儿子的干扰,匯报表演的当天,由于攻读硕士学位的丈夫备考,只能把四岁的儿子带到现场,坐在观众席前排一起欣赏表演,叮嘱儿子在自己上台表演时保持安静。给出的两首段句是:Para 1: Denny held my hand,but then my turn came.Para 2: A small body climbed onto the piano bench next to me.

点题:文中第7段有一句话:I focused on my piece of the end-of-the-term recital.  这句话既是概括又是点题,让读者一看就知道故事要讲什么。

指向:原文的最后三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evening)、地点(recital)和人物(主要是“I”和儿子Denny)

进展:记叙文大多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一系列动作,本文亦如此,先写“我”终于拥有了心心念念的钢琴,哪怕是散发着一点点霉味的二手钢琴,再写“我”找到了学习钢琴的性价比高的课程,再到每天在儿子Denny的干扰下练习弹奏钢琴并为在演奏会上的表演而精心准备,最后是由于丈夫没法照看儿子,只能带着儿子到演奏会现场。读后续写最关注的就是故事中蕴含的危机或冲突,续写部分通常是围绕化解危机或冲突去构建合理的情节。

评议:本文中出现了不同形式的评议,有比较直白的表达人物心情的评议,例如:A look of surprise crossed his face(丈夫听到我说要买架钢琴,感到很吃惊,因为主人公家庭比较拮据)。Skimming the catalog, I danced around the room when I found a class.(当“我”发现查询的学校有钢琴课时,激动地跳起舞来了,展现了主人公的欣喜;Pacing back and forth, I shook my head trying to figure out what to do. (丈夫备考,没时间照顾儿子,不知道该怎么办,写出了“我”的焦急。此外,作为读者的学生也可根据事情的进展评议主人公当时的心态,比如说:Doing all I could do to keep focused on my practicing, I continued to ignore him.(儿子一直在旁边干扰“我”弹琴,“我”只能选择尽力去忽略,看出作者无计可施,没法阻止儿子干扰。)到后来After a while,I didnt even hear him anymore.(慢慢习惯了儿子的干扰,表明作者心态平和了)

结局和回应:这两部分往往被安排在第二段续写任务中,给故事一个暖心的结局,并升华主题(一般是故事中主人公明白的道理或者是展现的品质)。

续写部分的第一段属于波拉夫叙事理论的进展部分,围绕自己最终走上梦寐以求的舞台进行表演的前后展开,在上台前再次叮嘱儿子Denny安静地坐在位置上,后怀着激动紧张的复杂的情绪上台了,手抚钢琴,作者开心至极,觉得此刻梦想成真了,沉浸在自己的演奏中。学生在这一段犯的主要错误是:①儿子不听话,只能带上舞台;②主人公在台上很慌张,还弹奏错了,不知所措。根据第二段首句关键词A small boy可以看出来第一段Denny没有上台,要不然该用冠词the而不是a,第一种错误在于上下文情节无法衔接。第二种错误在于未能正确对主人公进行评议,原文中提及作者每晚都在练习表演曲目,应该是得心应手而非无从下手。

续写部分的第二段涵盖波拉夫叙事理论的进展部分、结局部分和回应部分,主要围绕作者儿子Denny上台之后如何去化解危机展开的,儿子上台之后像往常一样,坐在作者身边拨弄高音键,表演过程中作者不可能停止演奏,只能像往常一样忽视Denny的干扰,专注于自己的演奏,而结局也是相對美好的,母子的合奏是勉强可以欣赏。学生在这一段主要犯的错误是:①儿子上台之后突然异常地乖巧,安静地坐在作者身边;②作者一看到儿子上台,立马不紧张了,顺利完成表演;③儿子上台之后展现出惊人的音乐造诣,按压的每一个高音键都和“我”的弹奏完美契合。第一种错误在于无法正确评议主人公Denny,一个四岁的孩子,调皮是天性,怎么会上台就那么配合?何况在家里他每天都按高音键。第二种错误在于无法正确评议作者,根据原文最后一段中的一句话“You have to be very quiet and listen when I was playing.”可以看出作者不希望儿子登台,希望自己能够不受干扰地独奏。第三种错误在于欠缺常识,学艺术是长期训练的过程,怎么随便按高音键就弹出旋律,四岁孩子Denny并未学习弹钢琴,原文也没有线索表明他在音乐上天赋异禀。读后续写基本上都是暖心结局,故本文的合理结局是母子俩的二重奏赢得了听众的掌声,要升华的主题是有时候意外也可以有美好的结局,将故事和现实联系在一起,突显文本的现实意义。

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拉波夫叙事理论,同时也为了指导学生正确运用该理论构建另一篇读后续写的情节,笔者讲评完作文后,呈现了如下表格。根据这个框架学生可以快速找到续写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续写时就能顺延前文内容,合理想象如何解决该问题。

2.波拉夫叙事理论的迁移运用

为了加深学生对波拉夫叙事理论的理解,请学生精读另一篇读后续写文章并填写表格,填完后同伴互评,评分要点主要包括:与所给短文及段落开头语的衔接程度;内容的丰富性和与情节逻辑上的相关度;上下文的连贯性。互评过程还要求学生给出具体修改建议。这就需要他们运用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积极思考。

原文讲的是David是一个内敛的男孩,喜欢独处,缺少朋友,一遇到挫折就会向妈妈求助,妈妈是他的精神支柱,有一天来了一个性格和他截然相反(活泼开朗,社交能力强)的转校生Alex,正好成为他的同桌,为了交到朋友,他放弃了自己喜欢的戏剧社,而加入Alex所在的社团,玩Alex喜欢的电脑游戏甚至换发型,苟同自己原来并不认可的看法,在这失去自我的过程中,David将Alex视作好友,认为自己找到了归属感,可是有一天,他无意中偷听到Alex和他的朋友说讨厌他,没有一点自己的个性,是个彻头彻尾的傻瓜。原文到此结束,两段首句分别为:Para1: Bob stood rooted to the ground and could not believe his ears. Para2: Bob decided to change himself. 请学生在小组内探讨并完成表格内容。

第一段学生构建的情节有两种版本,一种是听到后又气又急,冲上去当面对峙,另一种是情绪失控,默默哭泣,垂头丧气地回家了。笔者问学生哪一种情节更合理?学生回答:第一种情节不符合主人公的性格特点,David天性胆小内敛,说明学生知道了评议主人公的态度或者性格特点,续写应该契合原文。第二段首句是Bob decided to change himself. 说明第一段要交代主人公意识到需要改变,学生的情节构建也出现了两个方向:自己顿悟,或者是靠妈妈开导。笔者又问,David为了找到归属感而不惜失去自我,一碰到挫折就向妈妈求助,说明他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吗?经过启发,学生明白了以David的行事能力,靠自己突然醒悟的可行性是很小的。

第二段学生的主要问题在于无法预测David具体做出了哪些改变,笔者提醒学生关注表格中的进展(process)这一块,找一下David做了哪些事获得所谓的归属感,让这些改变回到以前即可,那David能否交到好朋友呢?学生有两个版本:第一种Alex道歉,David和Alex重归于好;第二种David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戏剧社团的朋友)。请学生深思哪种可能性更大。学生说第二种可能性大,因为两人性格是天壤之别,何况关系中出现了这么大的裂痕,这说明学生深度解读了原文。续写的过程中时刻需要评议来确保情节的合理,这篇文本要升华的主题是非常明显的:不要为了寻找归属感而失去自我,每个人原来的自我都是很宝贵,独一无二的,将故事和现实联系起来,也体现了课堂教学的育人价值。最终笔者呈现完整的表格内容。

这堂课学生参与度非常高,教学效果也非常好,这充分证明读后续写教学可以借助拉波夫叙事理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给定的语篇,明白记叙文不是堆砌一连串动作,而是精心设计每一部分内容,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原文中暗藏的续写线索、人物的性格特点等,而学生应该在脑海中绘制根据拉波夫叙事理论设计的表格,自主展开分析,才能构建与原文和两个段首句衔接自然的内容,让整个语篇具有完整性和融洽性,让续写中主人公的言行都符合其性格特点或者年龄特点。

猜你喜欢

评议记叙文语篇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记叙文阅读专练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难忘的两次评议活动
如何写好记叙文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创新评议形式 提高评议实效
对“自度曲”本原义与演化义的追溯与评议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