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所具备的美好品质
2023-10-31孔晔
孔晔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的名篇,主要讲述了汉代庐江太守府中的小吏焦仲卿与其妻子刘兰芝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赞颂了纯洁美好的爱情,强烈控诉了迫害人的封建礼教制度。这首诗结构完整,情节曲折,在讲述故事的同时刻画了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其中的女主人公刘兰芝无疑是非常出彩的。本文主要分析一下刘兰芝这一人物所具备的美好品质。
一、勤劳能干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四句诗是拟刘兰芝的口吻来写的。刘兰芝年纪轻轻便掌握了织绢的技巧、裁剪衣裳的技巧、弹奏箜篌的技巧,还勤读诗书。根据刘兰芝的自述可知,她不仅习得了闺中女儿必备的技能,而且通诗书,谙礼乐,既聪慧又极有才华。十七岁时,她嫁给了焦仲卿。每当焦仲卿去府衙工作时,刘兰芝都在家里忙碌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每天早上,她一听到鸡鸣声便起身劳作,直到夜晚方才歇下,隔几日便能织出几匹绢来。纵然如此,仍然遭到婆母的责备。在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非常低下,出嫁前必须听从父母之命;出嫁也不能由自己选择夫家,需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到夫家后,又要听从夫家人的安排。如果得到了丈夫的怜惜,女子的生活还算有点保障;如果丈夫的品性不佳,女子的生存环境便更加恶劣。刘兰芝勤劳能干,既会女工,又熟谙音律,还通诗书。嫁到焦家后,她操持家务,孝顺婆母,与丈夫恩爱异常,夫妻生活也算和美。即使如此,焦母依然对她不满。
二、果断勇敢
得知婆母强迫丈夫休妻的事后,刘兰芝并未像一般的女子那样哭闹不休,而是立即產生了抗争的意识,极力为自己辩解。“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刘兰芝认为,自己之所以被赶回家,并不是因为自己才能不足或品行不佳,而是因为“君家妇难为”。面对婆母的刁难,刘兰芝没有示弱,而是显得异常勇敢。她果断地作出决定,要离开这里,不再与婆婆纠缠。因为她明白,即使留下来也没有意义,倒不如尽早离去。刘兰芝虽然尊敬婆母,尽心竭力地伺候婆母,但当婆母有意苛责她的时候,她也不会逆来顺受、默默忍受,而是勇敢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在离开焦家的那天,她没有选择悄无声息地离去,而是盛妆打扮,去堂上向焦母告辞。临行前,她说:“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这一席话,句句是自谦,是自惭,是歉意,展现了刘兰芝很好的教养。即便被婆婆无礼地驱遣回家,她也不失礼节。可见,“此妇无礼节”是婆婆无中生有的话。之后,又与小姑告别,才“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刘兰芝本以为能与心爱之人一生相守,不料却摊上了这种遭遇,心中自然是悲愤、痛苦的,但是在婆母的面前,她却始终保持着冷静,矜持大方地与人告别,直到无人之时才流出泪水。刘兰芝勇敢刚强,心直口快,能忍受艰辛的劳作,不能忍受蓄意的刁难,她怨的不是“夜夜不得息”的苦,怨的是“大人故嫌迟”的刻意刁难。刘兰芝知书达礼,却绝不糊涂软弱。她知道婆母有意为难自己,想要逼迫自己离开焦家。在这种情况下,她没有大哭大闹,也没有寻死觅活,而是先婆母一步,自请离去,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可见,刘兰芝是一名果断勇敢、不卑不亢的女子。
三、忠贞不渝
嫁入焦家后,刘兰芝与焦仲卿恩爱异常,纵然平素聚少离多,但两个人的情感仍然很好。在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焦仲卿紧紧地跟随在车子的后面,寻机向刘兰芝表明心迹,要刘兰芝务必等着自己。刘兰芝也立下誓言:“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之后,他们二人分离,焦仲卿回到焦家,刘兰芝则回到自己的家中。到家之后,她又遭到了母亲、兄长的责难。刘兰芝心中悲苦,却无力改变这样的局面,只能独自忍耐,希望焦仲卿能够及早说服焦母,来刘家接自己。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媒人一再上门提亲,刘兰芝在兄长的逼迫下答应了改嫁。刘兰芝再嫁是全诗的高潮部分,也是矛盾冲突最激烈的部分。在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刘兰芝的刚烈与决绝。“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刘兰芝在出嫁当日自溺而亡。原本年轻美貌的她还有更多的选择,但她不愿意辜负焦仲卿,不愿意违背自己的誓言,毅然走上了黄泉之路。刘兰芝不曾辜负焦仲卿,她顶着巨大的压力,以牺牲生命的方式来抗争,足见其对爱情的忠贞不渝。
总之,刘兰芝聪慧、能干、勤劳、善良,既温柔大方,又知书识礼,是一名具有强烈抗争意识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