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一道“分析标题意蕴”题引发的思考

2023-10-31王慧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3年8期
关键词:意蕴微笑分析

王慧

盐城市的期末考试已经结束。语文试卷中所选的现代文是荒煤的小说《无声的歌》,文后有一道题目要求学生简析小说标题的意蕴。按理说,这种题目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且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和江苏省各地的模拟试题中经常会出现。比如,2017年的浙江卷中有一道题要求学生分析“一种美味”这一标题的意蕴,2011年的山东卷中有一道题要求学生分析“审丑”这一标题的意蕴。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肯定都会教给学生解答这类题目的方法和技巧。可是,为什么学生答题的情况却不太理想呢?

就本次考试的情况来看,笔者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部分学生存在审题不清的问题,或者说是对“意蕴”这个概念一无所知,将这道题当成了“线索作用分析题”来解答;二是有些学生知道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但对文章的理解不够准确,也缺少在考试中快速圈画出关键信息的能力。

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设计了一个微专题,引导学生再读《无声的歌》,分析该小说的标题的意蕴,再引导他们探究郭震海的《寻找安详》的标题的意蕴,以及《会明》和《四世同堂》(节选)的结尾的意蕴,让他们了解并熟悉这类题,找到解题的思路。

“意蕴”包含了内容和情感两部分内容。在评讲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拿起笔圈画出与“无声的歌”相关联的句子,比如“从此,他心里秘密地埋藏着一支歌, 在疲乏和烦恼的时候,他便用一种无声的自己的调子,默默地在心里背诵着这支歌,算作歌唱……在这样的情况下,行动就是一支悲壮的歌……唱吧,幸福的同志们!你们能够唱,也能够自由地唱!但是别忘了许多牺牲了的同志,他们一直不能够唱,也不会唱……他唱的依然是一支无声的歌,但这支歌,正由千万个幸福的人们,以最高的热情和嘹亮的声音在歌唱着”,由此概括出:真实的歌→行动的歌→缅怀的歌→团结的歌。之后再稍加整理,便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①“无声的歌”是主人公珍藏于心中却从未唱出的《国际歌》,代表着革命者坚定的信仰。②“无声的歌”是不少革命者想唱却始终未能唱的歌,含有对革命情谊的歌颂及对牺牲同志的缅怀。③“无声的歌”喻指恐怖压抑的环境下革命者“静悄悄”的斗争行动,蕴含对革命精神的赞美。④“无声的歌”最终由千千万万的人唱出,寓指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在此基础上,笔者还引导学生阅读了《寻找安详》这篇文章,并让他们思考这个标题的意蕴。从表面上看,“安详”指的就是画家安详这个人;深入思考后,学生就会发现文章中有这样一些语段与标题密切相关:“三十多年里,他在守山的同时,亲手种活了上万株松柏。他深爱着大山,给每座山峰都起了名字。他深爱着山上的松柏,按照《中华字海》给每一株树都用一个汉字命名。山峰是他的家园,松柏就是他亲爱的家人。”“安详正在安静地编织一个箩筐……我是安详,但我真不是画家,更非‘著名,只是一个守山人。”“他依旧在安静地编着手里的箩筐。”从而,学生能得出:“安详”指的是人物内心的安宁祥和。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思考“寻找安详”这一标题的结构。这一标题是动宾结构,是缺少主语的。那么,是谁在寻找安详呢?新的突破口就出现了:我在寻找安详,安详这个画家甘做守山人,也在寻找安详。由此,学生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除了让学生分析标题的意蕴之外,我们还可以让他们分析文章结尾的意蕴。比如,2016年江苏省的高考试题要求学生阅读《会明》,探究小说结尾中“微笑的意义”的意蕴。“微笑”一词没有多层含义,而那“微笑的意义,是没有一个人明白的”,只有微笑的主人公——会明明白。要求学生挖掘“意义”一词的含意。如何解答这道题呢?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研读文本:

后来,和议的局势成熟,照例约好各把军队撤退。队伍撤回原防时,会明的财产多了一个木箱,一个鸡的家庭。无仗可打,把旗插到堡子上便一时无从希望。但他喂鸡,很细心地料理它们,他是很幸福的。六月来了,这一连人没有一个腐烂,会明望着这些人微笑时,那微笑的意义,是没有一个人明白的。

按照文本的内容去梳理,学生自然会明白会明为什么微笑了。一是局势安定,军队撤退;二是每天喂鸡,生活充实;三是士兵平安,没有牺牲与腐烂。而会明也从原来“这和平倘若当真成了事实,真是一件使他不太高兴的事情”的一个“主战主义者”变成了一个“非战主义者”,心灵变得充盈而丰润。

陶行知说过:“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學生。”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由一道题串联起一类题,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找到解题的思路,培养其思维能力。

猜你喜欢

意蕴微笑分析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若想念,微笑吧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种微笑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意蕴难求
微笑不如哭
《马嵬》(其二)颔联意蕴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