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观前走来,一次古城文脉的回望

2023-10-31陶瑾

现代苏州 2023年19期
关键词:书画社旧书店牛角

记者 陶瑾

左图:1981年,张瑞林(右一)与张辛稼、沈子丞、张继馨等人留影于古吴轩,无偿合作《春满苏台》巨幅展品(古吴轩 收藏)右图:1984年,张瑞林(右二)与来宾合影于观前街28号古吴轩(刘海粟题宝号)

时间回到44 年前,苏州书画社于公园路9 号落成。之后,当时的苏州文化局将观前街28 号(原文化局招待所)作为苏州书画社的门市部,改名“古吴轩”,楼上办公,楼下出售书画、高档画册和文房四宝。一时间,书画店里,高朋满座,名人如云。刘海粟、尹瘦石、林散之、张辛稼、谢孝思……齐聚一堂,切磋画艺。

那时候,观前街上除了一家古吴轩书画店,苏州人逛得最多的就是新华书店,还有牛角浜的各种旧书店、旧书摊。观前街曾是苏州人淘书的宝地。在这条街上还有陆益元堂笺扇庄、东来仪纸号、张文裕堂、艺石斋等文化用品商店。“荡观前”成了苏州人口中的一种常态化生活。

今非昔比,随着时代改变,在苏州古城保护与更新的节奏中,观前街的面貌和业态都发生了巨变,书店的形式与内容也出现了新的变革。一面是发扬传统,一面是着眼未来,随着古吴轩书店(观前店)的开业,我们可以透过这扇美丽的“文化橱窗”,抽丝剥茧看到苏州文脉传承的变迁与延续,也感受着古城依然在生长的那份律动。

从书画社到出版社 耕耘十九载收获珍宝

古吴轩出版社的前身,是苏州书画社,成立于1979年,最早的办公地点在公园路9号。作为古吴轩出版社的创始人,今年88岁的张瑞林老先生,精神抖擞、谈吐清晰,他回忆起在古吴轩耕耘的19年,办社的点点滴滴,依然历历在目,万千感慨。

当时苏州市文化局为了解决六七十位回城知青和回城艺人的饭碗问题,而此时恰好张瑞林向文化局提出恢复传统文化的建议,他想成立苏州书画社,于是张瑞林便接下这一任务,带着这些回城知青和回城艺人一起创办书画社。他心中早已定下两大目标,一是创办出版社,二是打造名社名店。张瑞林着手进行书画经营,以名人字画为主,工艺品为辅,不断与全国各大书画名家认识、交往,建立信任。

最早,公园路上的苏州书画社只是办公地和裱画基地,并没有设立门市部。张瑞林依靠自己的人脉,在全国各地的宾馆、大饭店设立柜台售卖名人书画。不曾想到,办社第一年,就盈利了,获得了当时文化局的褒奖,苏州文化局便将观前街28号(原文化局招待所)作为苏州书画社的门市部。“新中国成立以前,人民路上有个老字号叫‘集宝斋’,主要售卖文房四宝、碑拓、书画。为了恢复‘集宝斋’,我原本将苏州书画社改名‘集宝斋’,但苦于这个名字在当时没法使用,便取名‘古吴轩’。”张瑞林在采访中表示,上海南京路上有一个“朵云轩”,苏州观前街上有个“古吴轩”。朵云轩是个一百多年的老字号,古吴轩是白手起家、后来居上,小字辈的“老字号”。

古旧书店,既可供博雅清谈之资,亦可补研究史料之阙

经过10年奋斗,在实践中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经销收藏交流出版”为一体的八字办轩方针,1989年古吴轩出版社经原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成立,开办了在全国338个地级市中第一家出版社。自此,成为与北京荣宝斋、上海朵云轩、杭州西泠印社并称的中国四大书画名店之一。说起办社的艰难之路,张瑞林坦言,当时中央不允许地级市办出版社,于是他连续五年去北京中宣部提交申请,跑坏了三双鞋,后来中宣部被他的精神所感动,最后获得特批。

十年间,颜文樑、李可染、刘海粟、吴作人等49位艺术界“顶流”来轩作客,即兴挥毫,为古吴轩题写了社名匾额。张瑞林抢抓机遇,与员工走南闯北,与全国名家和大师联系登门求作,当时仅花了20多万稿费,征集了三千多幅精品力作。据张瑞林回忆,当时古吴轩拥有一大批藏画,作为古吴轩的家底,也是苏州的艺术财富。他记得林散之书法6尺字对、5尺全张等均出版在《林散之书法集》中,出版与不出版的各类尺幅共计20多幅。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收进张善孖《独马》只有200元,张大千《茄子》400元。当时4尺3开的徐悲鸿的《立马》和傅抱石的《山水》每幅不超过1000元,经鉴定均为珍品。因当时古吴轩一穷二白,经济周转有困难,所以无力收购这两幅艺术瑰宝,只能放弃,最后被上海文物商店收购了。

扎根于历史文化丰厚的姑苏古城,古吴轩出版社雄心勃勃,立志成为一家面向全国推广苏州地方文化、交流展示书画艺术的美术专业出版社。实践证明,这家年轻的出版社配得上它的雄心:古吴轩出版的系列美术图书如《林散之书法集》《当代名家中国画全集》丛书等美术普及类图书畅销全国,一举打响古吴轩品牌。

荡观前,淘书、买笔墨纸砚 累了来碗面和馄饨

过去,古吴轩是观前的一大文化地标,而这条百肆林立的商业街上,许多老字号都在此落地生根。

苏州人对观前街是充满感情的,特别是上了年龄的老苏州更是滔滔不绝,字字句句里都是溢美之词。当年,不管逢年过节还是稍有空闲,时不时要去逛一逛、看一看、买一买。只要家里需要添置东西,特别是贵重一些的东西都要到观前街去买。久而久之,观前街成了苏州经济、文化的中心。

慢书房踩着适合自己的节奏,一路欣赏风景,一路慢慢向前

小的时候,买书必去观前街的新华书店。据资料记载,1952年,苏州新华书店开始设立门市部,后将部分门市部改为专业书店。20世纪70年末,新华书店的新书炙手可热,很多人还千方百计托着关系要书店留书。当时有几个痴迷的藏书者,每次得到书店要售新书的消息,天不亮就去排队,这些人平常缩衣节食,书来了,借钱都要去买。苏州新华书店当时的营业厅和仓库面积都不大,很多开禁重版的新书都放在玄妙观三清殿内。20世纪80年以后,苏州新华书店的网点扩大,如观前街上的观前书店、少儿音像美术书店,人民路上的古旧书店,人民路吉由巷口的音像制品发行部等。

1978年,苏州新华书店重新造了营业大楼,一、二层全部经营各类图书。从1986年开始,新华书店还举办各种有关图书的大型活动,如金秋书市,连续办了12届,推出全国百余家出版社的最新读物数万种。后来,新华书店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在观前街老店原址上翻建新大楼。

古城依然在生长的那份律动

除了新华书店,很多人还去牛角浜淘书。玄妙观的东北角,从旧学前进玄妙观时,有一条牛角浜。林锡旦、姜晋编著的《百年观前》一书中提到,清末民初时期的牛角浜一带,曾十分热闹而嘈杂。牛角浜虽然弯弯不足百米,小店小铺却是一家挨一家,主要有镶牙店和旧书店。那里的旧书店东一家西一家,一直可以绵延到玄妙观的东脚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的新旧书店主要集中在观前街、护龙街(人民路)的乐桥一带,但那里都是出售版本考究、古本孤本等较高层次的旧书店。而牛角浜是苏州当时旧书店铺集中之地,规模不大,都很简陋,店内放几个书架,摆放一些装帧较好、版本较少的古旧书籍,收购来的成捆旧书一般堆放在地上,绝大部分待出售的杂书则放在店内搭起的旧排门板上。这些杂书因常年搁在外面大多黄旧不堪,价格便宜。

牛角浜的旧书店,并不都是低档旧书,部分书店如育文书社、学海书林、琳琅阁、百城耀记书店等,都具有一定品位。学海书林专营线装旧书业务,育文书社兼营旧书和线装古籍。牛角浜的旧书,曾吸引了成百上千的淘书者,据说,有本迄今罕见的记载北宋已毁的大型天文记时仪“水运仪象台”的民国版的《新仪象法要》一书,就是后人在牛角浜一带的旧书店购得的。

过去,观前街很多商业经营活动,蕴含着浓厚的文化味,有的还是专门从事文化商品经营的。旧时百肆林立的观前,虽然吃、穿和供娱乐的店肆楼馆占据多数,但经营文化用品的商家也有不少。如牛角浜的玄妙观的“学海书林”“小说林”“文怡书局”等旧书铺及书店,观前街上专营扇面、文具等物的陆益元堂笺扇庄,山门巷的东来仪纸号,专营各种毛笔、画笔的张文裕堂,设在宫巷的金美钢笔商店,西脚门的新生图书文具社,观前街的新华书店,20世纪80年代迁来观前的苏州艺石斋(桃花坞木刻年画社),观前街西端购物中心内的吴门画廊、吴门文物商店等。

陆益元堂笺扇庄制作或经营的产品,精致而高雅,质量一流。虽然价格贵些,但深得苏州文人雅士的青睐。比如那里出售的湖笔有“珠圆玉润”“净纯紫毫”和多种“兼毫”,还有上品的安徽宣纸、端砚等。那个年代,一件好的文房用品是馈赠亲友、官场礼仪往来或留作收藏欣赏的佳物。之后的东来仪文化用品商店,是由观前街的三家老店组成的,即东来仪纸号、陆益元堂笔庄和文怡书局。

“最早,观前街上的新华书店‘独揽天下’,当时观前街有两家新华书店,其中一家是一座老式洋房。踏进去,地上铺了地板,桌上铺满了书,以少儿读物为主。之后作为新华书店的仓库,如今已不见了踪迹。改革开放后,观前街上逐步开出了各种书店、文具商店、文房用品店,古吴轩当时主要售卖文房四宝,包括毛笔、砚台、墨汁、印泥、图章,当时不卖书。新中国成立前,观前街上开的书店都卖新书,牛角浜的书店卖旧书,人民路以卖古籍为主。”苏州文化学者、知名作家王稼句在采访中表示。他记得,当时新华书店边上有条弄堂,弄堂到底就是新华书店的后门,那里有个内供部,专门供应内部读物。一般看完书,他就顺道去邵磨针巷口的绿杨馄饨店吃碗小馄饨,店门口还卖生煎馒头。对面还有一家广州食品公司,楼上可以吃刨冰、冰淇淋。若有兴致,还会绕道去怡园对面的朱鸿兴吃碗面,再去古旧书店淘书。

重回古城繁华地 汲古润今开新篇

9月28日,古吴轩书店(观前店)在观前街38号正式开业。历经40载,又一次在观前繁华腹地重开,众望所归。

立于店门外,极具创意的门头,如一本翻开的书。洗砚池色号的灰黑色呈现江南民居的气韵,与青绿色墙面互为映衬,复古范儿十足。未步入其内,园林书房的气韵已显现。这是一间充满人文智慧的书店,也是年轻有腔调、且多元化的文化体验空间。这是古吴轩“出版+”融合发展策略的一个缩影。

据悉,近年来,统筹传统业态和新兴业态的“两翼”发展,古吴轩出版社紧扣“出好书、卖好书、开书店”的目标,以“出版+”为主线,构建图书、书画艺术、古籍、新文创、书店连锁经营等产业链,努力构建“大出版产业”格局。自去年以来,已有20多家古吴轩书店建成投用。到今年年底,将建成包括书房、阅读空间在内的古吴轩书店40家,其中,位于章太炎故居内的古吴轩旗舰店将于近期和市民见面,古吴轩书店·百花书局、古吴轩书店·桃花坞方志驿站也将于年内开业亮相。

“古吴轩历经沧桑,原观前街28号古吴轩是苏州的文化窗口,至今关闭了20多年。如今在市委主要领导的重视下,经过古吴轩现任领导的努力,近期古吴轩书店(观前店)重新开张。衷心希望古吴轩擦亮品牌,重振雄风,着重在出书结构上下功夫,捕捉图书市场信息,多出双效图书,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名社名店。”张瑞林坦言。

古吴轩书店(观前店),充满人文智慧,年轻有腔调

记者观察

书店是城市的重要文化空间,尽管书店历经沉浮,却仍在社会上顽强地留存下来,是因为这由无数书籍所打造的文化空间,始终是我们精神的温暖之所。柔和灯光下的一本书,总能让我们安静下来。

观前街的新华书店是苏州人获取知识、见证成长的地方,如今正在升级改造中。今后将以“书店+展览”“书店+文创”“书店+旅游”“书店+餐饮”“书店+课堂”的全新模式,融入文创、非遗、数字经济、国际文化IP等内容。并且增设更多智能化设备,优化内部空间格局,增添视野采光好的沿街休闲区和茶饮区、儿童区,为读者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在乐桥北堍,有一个苏州古旧书店,这个书店对于苏州人来说,怎么赞誉都不为过。如今的古旧书店依旧品位不减,可以淘得很多好书。

还有小而精致的慢书房,让人一见倾心。书架上郁郁葱葱的绿植,为书店增添了幽静气息。慢书房专注于选书的品质,书店主人选的不一定是畅销书,自己不太喜欢的作者也许一本书都没有,明知道卖不了的书,只要是认为的经典就一定会有。这种喜欢并非出于傲娇,而是建立在书之品质的基础上。慢书房就像一只蜗牛,踩着适合自己的节奏,一路欣赏风景,一路慢慢向前,从容安静地做好自己。

观前街的繁华,也许这些特色书店讲得最好。这条街的繁华,不疾不徐,但也暗藏着韧劲,朝着姑苏繁华第一街挺进。百年观前,孕育时代新生。据悉,观前街现有的经营业态也在逐步调整,通过对苏式生活场景的恢复,让市民和游客重新感受“荡观前街”的乐趣。

猜你喜欢

书画社旧书店牛角
弯弯月亮像牛角
红心向党 百年献礼
探访旧书店
北京市青年城社区“积墨抒情·茶禅人生”笔会成功举办
中国旧书店访书举隅——见于《书林掇英——魏隐儒古籍版本知见录》
浅议律师业成立书画社的社会意义
海门市悦来小学书画社主题绘画《数字变变变》
牛角挂书
一看书就犯困
王子野巧喻旧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