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观前街地区的更新发展策略探讨
2016-06-01XiaTian张伟郁ZhangWeiyu卞铭尧BianMingyao
■ 夏 天 Xia Tian 张伟郁 Zhang Weiyu 卞铭尧 Bian Mingyao
苏州观前街地区的更新发展策略探讨
■ 夏 天 Xia Tian 张伟郁 Zhang Weiyu 卞铭尧 Bian Mingyao
从苏州城市及观前街发展历史出发,总结观前街在城市中的地位变迁和其自身的发展模式。通过对观前街发展到目前阶段的问题归纳,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探讨观前街未来发展策略,提供观前街未来发展参考。
苏州;商业中心;观前街;更新策略
1 观前街发展历史概述
观前街作为苏州最富盛名的街道,因玄妙观而得名。观前街对苏州人而言,有着不同一般的意义,常言道“到苏州不到观前,等于没去苏州”[1]。观前街发展至今不过百年,观前街最早起源于玄妙观内的摊市,为当时的信男信女和游玩民众提供消费和玩乐。到1841年,在苏州地方绅士的募资下,观前街成为一条长石条街,街宽3m多,水陆并行,河街相邻,河与街成双棋盘式格局。1860年,太平天国战争中,苏州阊、胥外街巷受战火影响被烧毁,观前街由于在城市东部,受影响较小,加上当时观前街周围富贾云集,观前街得到大力发展(图1)。1931年,观前街发展迅速,街道宽度已经不能满足商业的继续发展,在保古派和保商派的多次争论下,最后政府以“保古又保商”的折衷办法进行对观前街的拓宽改造,路面采用苏州特产金山石制成。解放以后,政府对观前街也进行了多次改建扩建,观前街的宽度增加到了9~13m不等以至更宽,路面在1965年改成沥青路面。1982年,观前街被辟为全国第一条步行街。1986年,苏州城市规划确立了全面保护古城,跳出古城发展新区的指导思想,观前街的核心地位开始减弱。20世纪90年代后期,观前街不断发展,由于受到控高25m的限制,竖向发展受到限制,大中型商厦为主体的购物中心日益增多,原先传统线性购物模式被打破,观前街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形成线面结合的空间结构模式。1998年,苏州市政府对观前街地区投入4.64亿元进行改造,功能定位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融商业、文化、宗教于一体的市区购物、餐饮、休闲和旅游中心”[2],形成了一心、二轴、九区的空间格局。一心指玄妙观地区,二轴指观前街和宫巷,九区指分布于一心二轴的周边地区。1996年,在《苏州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中指出,苏州城市向一体两翼,四角山水的格局发展。随着苏州城市的不断扩张,在《苏州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中指出,苏州中心城区要构建“T轴双城两片,两带三环五楔”的城市空间结构,苏州逐渐由单核心的发展模式向多核心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发展。依据《苏州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2008年出台了《苏州市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规划指出苏州市区标志性商业格局为“三核两副,两轴三带”,观前街作为古城核心商业板块中的一部分,功能定位为零售主导型。根据观前街自身的形态发展演变,总结见表1。
图1 拍摄于19世纪20年代[1]
从最初的点,向东西两侧发展形成线状模式。再通过对道路的拓宽,满足大量游客的消费需求。线性模式发展到饱和状态,受限于高度控制,商铺南北纵向发展,成为线面结合的模式。最终,发展到目前的一轴、两线、九区的模式。
从观前街的发展历史看,观前街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发展,观前街的城市中心地位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中心地位不断上升,并承担了经济、文化、娱乐、宗教等多方面的任务。伴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张,城市向多核心多中心发展,观前街的中心地位下降,特别是经济中心的地位下降。观前街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经济以外的功能,如休憩、娱乐、文化功能。
2 观前街存在的问题
2.1 功能类别单一,发展潜力不足
观前街目前主要提供的是商品消费和饮食消费(图2)。据相关调查,目前观前街的消费人员构成主要是以外地游客和在苏州的务工人员居多,本地居民前往购物的比例较小。观前街区功能类别针对此类人群,功能的相对单一,导致消费人群单一,不利于街区的长远发展。
2.2 商业模式内聚化,街道商业体验减弱
目前观前街的店铺类型主要以金银首饰、服装、眼镜等商业类型为主,其中尤以服装类占据了绝大多数。大部分商店,营业模式内聚化现象明显。营业模式内聚化指的是大部分店铺的经营模式将顾客吸引至店内,店内有着自成一体的顾客流线。与观前街传统的街道商业相比,游客在街道中所能体验到的商业氛围减弱,加上观前街经过多次拓宽,宽度达到17m左右。传统苏州的“荡观前,白相玄妙观”意象缺失严重。
2.3 地域性特色减弱
地域性特色的表现分为显性的地域主义和隐性的地域主义。显性的地域主义指的是通过视觉直观地表达地域风貌和场所感,侧重于对于建筑体量、色彩、符号、标志、材料、形式的表达。隐性的地域性特色指通过建筑所构筑出的场所,场所所承载的本土文化,表达出特定的场所精神。
表1 观前街自身形态发展演变
图2 观前街街景
观前街在显性地域主义的控制和表达上相对成功,通过限高25m、材质使用青砖白墙、形式仿古等手段,保存了观前街独有的显性地域性特色。
观前街在隐性地域性特色的保护上相对不足。第一,是在街道拓宽上,由于拓宽所带来的尺度上的变化,使得小尺度下的空间体验和场所性不可修复。第二,对于传统老字号店的发展和保护措施不足,许多老字号举步维艰,有些甚至已经搬离观前街或者倒闭。老字号是几辈人辛苦耕耘的结果,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社会认同感,老字号的消亡不仅是传统商品的消亡,同时也连带着相应的文化和历史的消亡。第三,观前街所承载的城市居民活动减少。观前街曾经举办过多次重要历史性事件的游行,并且传统节假日,均有相应的活动习俗以供城市居民玩乐。而现代的观前街此类活动相对较少,即使举办所受到的关注度也不高,使得观前街与城市居民的互动减弱,观前街在城市居民心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2.4 街道空间品质不高
观前街的街道空间品质不高,主要体现在缺少供游客休憩的场所,缺少必要的休憩设施,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很难找到供人休息、驻足观看的区域。根据杨·盖尔对空间活动的研究,空间活动的产生需要增强空间的品质以提高人停留的时间。这也影响了观前街区整体活力的增强。
3 问题分析
3.1 单核城市历史发展模式的影响
从前文对苏州城市发展来看,苏州在2006年以前基本以单核模式进行城市发展(图3)。这使得观前街作为城市的中心区,所承担的经济、文化、娱乐、休憩的压力不断增长。为了不断满足大量在观前街的消费、娱乐、休憩的需求,受到控高、形态的限制,大型商场不断涌现,商店不断进行纵向发展。这使得观前街的街道商业文化、商业体验被大大削弱。同时,由于大量外来人口的聚集和本土化活动的缺失,导致地方性文化缺失和空间品质下降。虽然目前苏州会朝着多核心多中心模式发展,但是原有单核发展模式下的影响还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3.2 城市发展过快,以经济发展为导向
苏州目前已达到常驻人口1 300万人,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行为的导向是以获取经济发展的最大利益为根本。观前街的发展也是如此,以经济发展为导向。在观前街的发展更新中,租金持续上涨,只有高利润、高附加值的商业存活了下来,文化性功能、低利润商业被淘汰。在观前街空间结构的自我更新中,商家以如何获取最大利润为目的,不关心观前街空间品质、地域性特色的营造,所以才会导致之前所说的一系列问题。
3.3 对观前街发展及保护认识不足
图3 苏州城市发展分析图
观前街作为一个百年老街,它的发展与现代商业步行街的发展有着本质的区别。老街所承担的不仅仅只有商业活动,它同时承担着历史文化、居民意象等多重作用。观前街在过去的发展中,通过不断拓宽发展,使观前地区增加商业服务人口数量,以解决大量人口的商业性需求。但是街道的拓宽使得空间尺度和体量产生根本性变化,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导致许多传统文化的被动性消亡。在观前街的发展上,对于文化、城市活动、传统型产业的保护与发展关注不够,由于这些很大程度需要经济和政策的扶持,往往在街道发展时被忽视,但这恰恰是观前街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完全失去这些,观前街与现代商业街区基本没有差别。
4 更新发展策略分析
4.1 对观前街及周边地区重新定位
根据《苏州市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苏州将发展标志性商业格局——“三核两副,两轴三带”。观前地区将与石路、南门商业片区整合发展,并将其功能定位为零售主导型,并最终形成历史传统文脉丰富的集旅游观光、文化宗教、购物休闲、餐饮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市级传统商业服务功能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政府在对观前街的定位上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并不单纯是商业中心。根据简·雅各布斯对于城市街区的发展研究,一个街区的活力与可持续发展,需要多种功能的复合,形成能满足多种类人群的需求。并且,观前街的发展已经从街道层面扩展为片区层面,观前街的发展,需要整体协调,进行综合设计。
4.2 调整产业结构,重视老店复兴
在未来发展观前地区的整体产业布局上,需要强化文化性、娱乐性功能的植入,加强各产业之间的交互式发展,形成能满足现代市民多维度的需求。对于观前街传统老店,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与引导。目前老店存在着品牌意识不强、商业意识淡薄、服务意识差、资金短缺、经营理念陈旧等多方面自身问题,导致其发展速度慢,甚至有被淘汰的风险。但是老店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并能很好地促进街区与市民之间的互动,进而增强街区的可持续性发展,老店的未来需要政府更多的干预,引导其良性发展。
4.3 整合周边资源,重视文化资源一体化开发
观前街周边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例如城隍庙、曲园、怡园、复兴书院等,这些沉睡的文化资源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观前街应对周边零散的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并将其进行有效的梳理,形成完整的空间网络,补充观前街片区文化内容不足的现状。通过对文化资源的利用和整合,将能大大提升观前地区整体的风貌,增强整个片区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苏州地域特色商业街。
同时,政府应积极在观前地区开展公共性活动,让城市生活与居民在观前地区进行互动,增强观前地区在苏州人心目中的归属感,重新激发观前地区的活力,增强地区隐性的地域性作用。
4.4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整体空间品质提升
观前地区应加强空间品质的提升,尤其是街道空间的品质提升。增加街道中座椅、景观的布置,提升街道的休憩、娱乐功能。合理布置广告、灯饰、雕塑等设施。通盘考虑,设计出具有苏州特色的街道空间,使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感受苏州的地域文化特色。
5 结语
苏州观前街有别于现代商业街区,在对其进行更新开发设计之初,需要从城市发展、城市资源综合利用、地域性发展、建筑保护及开发、城市文化资源一体化发展与植入等多发面综合考虑。观前街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更注重文化在街道发展中的地位,加强观前街的苏州地域性特色,增强传统性街道的核心竞争力,避免发展为千篇一律的商业性街道。
[1]姜晋,林锡旦.百年观前[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
[2] 张琼予,彭科,夏健.苏州观前商业街区近三十年形态演变探析[J].2012, 25(2):67-70.
Discussion on Update &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Guanqian Street area of Suzhou
Starting from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Suzhou City and Guanqian Street, it summarized transition of the position of Guanqian Street in the city and its own mode of development. By concluding the problems from development of Guanqian Street till now and analyzing the causes of such problems, it discusse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Guanqian Street and provided reference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Guanqian Street.
Suzhou, commercial center, Guanqian Street, update strategy
2015-12-15)
夏天,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张伟郁,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卞铭尧,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