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清月满楼,虚则实之巧构思
——谈高中议论文分析说理如何出彩
2023-10-31陈理萍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福建省泉州市
■ 陈理萍(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福建省泉州市)
兵法有言,虚则实之,实则虚之。一部《三国演义》,就是一场又一场虚虚实实、尔虞我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臆度推理和反臆度反推理的心理战:李儒建言董卓,让西凉兵白天出城时大张旗鼓,夜晚返回则悄无声息,令人错觉兵力源源不断、不容小觑;诸葛亮在徒有老弱病残的危急关头镇定自若,大摆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十万雄师;张飞仅率20余人殿后,于当阳桥头瞋目断喝虚张声势,就让百万曹军逡巡不前……这些著名的攻心战都是将虚弱伪装成实力雄厚,以假乱真方能一时间威慑对手。
写作同理,虚则实之。题目越虚,思考越不能云里雾里,越要接地气,越要贴近社会生活实际。湖北省曾经有一年高考作文,展示王国维《人间词话》中一则关于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的文字,让考生谈谈感悟和启示。很多考生都被“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些凌空蹈虚、玄之又玄的言论所困,不知道该如何落笔。其实,如果能联想生活学习的现实就不难转化。阅读需要徜徉书海入乎其内,与前贤对话,与思想者交流,而后方能厚积薄发,出乎其外,发而为声,作而成文;学习需要先入乎其内,深入学习各类知识,之后才能融会贯通,出乎其外,学以致用;而训练需要先入乎其内,掌握技巧,而后熟能生巧,目无全牛,再后出乎其外,创造性发挥……世间百态,概莫能外。
一、概念阐说
什么是写作的“实”呢?文学作品中的“实”是指客观世界中真实存在的实物、实事、实象、实境。例如苏轼在《赤壁赋》中写自己与朋友夜游赤壁,尽情领略其间的高山、流水、清风、白露、天光、月色之美,融乐情入实景,表现泛舟江上之舒畅洒脱;又如杜甫在《登高》中写登高所见所闻,秋江水清沙白,风大鸟旋猿啸,不胜悲凉;再如曹操所作《观沧海》,诗人登山临海,视野开阔,将浩瀚海洋雄奇壮观之景尽收眼底,刚健有力,气韵沉雄。
南宋范晞文在《对床夜语》卷二中有言:“周伯弼选唐人家法,以四实为第一格,四虚次之。虚实相半又次之。其说‘四实’,谓中四句皆景物而实也。”在唐人律诗中,颔联和颈联都描绘了实实在在的景色物象,则称作“四实”。诗言志,而将“四实”视作近体诗第一格,可见实境实景对于真诚抒情的铺垫大有裨益。
陆机在《文赋》中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诗歌因情感而触发灵感,更因表达种种情思而缠绵动人。诗缘情,情感是诗歌乃至其他文学作品最触动心怀、感人肺腑、引发共鸣的魅力所在。“以四实为第一格”,则寓情于景;而“四虚次之”则是点明情感,如《对床夜语》所举:“‘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又:‘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若猿、若柳、若花、若旦暮、若风烟、若夜、若年,皆景物也,化而虚之者一字耳,此所以次于四实也。”“《四虚序》云: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否则偏于枯瘠,流于轻俗,而不足采矣。”在范晞文看来,即使是次一等的四虚句也并非云山雾罩故弄玄虚,只是以实为虚、化虚为实,将心绪情感等抽象词汇物化,变无形为有形,实则对情感穷形尽相,有助于读者的直观体验。
二、诗文转化
化虚为实的佳句在古诗词中也并不鲜见。
有喻虚作实的。同是写愁,南唐后主李煜亡国破家沦为阶下之囚后,于《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不胜唏嘘:“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欧阳修在《踏莎行·候馆梅残》中异曲同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他们将无形的“愁”物化为无语东流的一江春水,状“愁”的连绵不绝如在目前。北宋婉约派词人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则云:“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愁不但物质化,还可以放入江中逐水而流了。“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不堪夫死国破流离失所的悲苦,在《武陵春·春晚》中设想:“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在李清照笔下,愁竟有了重量,甚至可以搬上画船泛舟,车载斗量。愁之为情为绪何曾有形?但在这些诗人的奇思妙想中,愁绪竟有了长度有了形状有了重量,生动传神,令人难以忘怀,其构思新颖奇巧,不得不成为千古绝唱。
有寓虚于实的。如唐宣宗李忱为光王时,曾经为了全身远祸,遁迹山林为僧,作《瀑布》诗一首:“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明面上写的是瀑布高屋建瓴气势磅礴,远非池中之物,尽管历尽千岩万壑、崎岖坎坷,但最终如愿拥抱大海,前途万丈光明,实则蕴含了韬光养晦的诗人不甘现状、不惧艰险、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思想。坚定慕鸿鹄以高翔的冲决一切艰难险阻之志,李忱终究践祚登基,手握权柄,高高在上,掀起了改革的滔天白浪。
有证虚为实的。如中唐诗人刘禹锡的《秋词二首·其一》开篇直抒胸臆,对比议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极尽抽象概括之虚,断然否定悲秋传统,转而热情洋溢地讴歌秋日的壮美。虽说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但也难脱故作惊人之语的嫌疑。因而诗人于第三句笔锋一转,不再纠缠空泛议论或抒情,而是由虚入实,化虚为实。“晴空一鹤排云上”是诗人眼前所见的实景,也是被贬朗州不甘沉沦,斗志昂扬迎难而上的诗豪人生的真实写照。这一句由虚入实,将诗歌推向高潮,“便引诗情到碧霄”。壮志凌云的晴鹤,满载着诗人的诗情,直冲九霄云外,遨游翩跹,变无形的“诗情”为有形的壮景。诗作虚中寓实、实中有虚,让我们由衷钦佩诗人的高风亮节、气度不凡。
三、说理转化
议论文固然以说理为第一要义,但往往说理切口讲究具体而微,也需要喻虚作实、证虚为实、寓虚于实。尤其在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的中国梦追寻路上,在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使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时代背景下,时代主旋律已经奏响和谐、发展、奋斗与幸福的黄钟大吕,因此各类作文题目中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奋斗主义思想和精神的材料屡见不鲜。这样宏大叙事的内容涉及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社会发展、公民责任、传统文化、生态文明、扶贫攻坚、民生福祉、科技创新、美育体育、劳模精神、自律他律、命运共同体等等方面。宏大叙事的主题若依旧旁若无人地说理,就难免流于空洞说教而虚弱乏力。老子说:“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可见过于庞大的东西是无边无际、无形无象、玄之又玄、虚无缥缈的。越是宏大的主题越需要化虚为实,立意虚则实之,观点虚而实之,以便有的放矢地拓宽思路,兼收事实胜于雄辩之功效。
如谈为什么要奋斗:
享受着共和国的硕果,可能滋生出“奋斗不可论”的惰念;面对人工智能的席卷,科技伦理的重塑,可能产生我们这一代也在经历的佛系思想。温水泡枸杞的调侃;时代的浩大让人心生敬畏,前方的荆棘藤蔓让你力不从心。但请坚定地相信奋斗是青年人的底色,融入时代改变时代是青年人的姿态。
如谈实现中国梦之路并非一马平川:
然而天下大道岂有坦途?2008年汶川地震,美好家园夷为废墟,满目疮痍的大地铁青着脸叩问中华,千万同胞流离失所牵动着国人的心;全面建成小康之路上仍有民众布衣蔬食困于深山之中;中美贸易战美国封杀中兴,扼住技术的咽喉使之难以喘息……
如谈发展的理念和表现:
也许大国重器让人心潮澎湃,但振兴轩辕的路上,软实力不可或缺,没有一个今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大国崛起与小民尊严从未分离。汉唐古道高铁疾驰,中国速度让世界瞩目,南洋北海蛟龙潜渊,中国速度让世界叹服。但中国的发展并非脱离世界独行,中国一直致力于谋求世界的共同和平繁荣,我们看见中国维和部队在世界各地无畏穿梭;看见亚太经合上中国的大国担当。
如谈展望新时代:
你们所处的新时代,是一个比百年前更为阔大恢宏的时代。经济全球化浪潮交织激荡,科学技术进步日新月异,改革开放四十年硕果累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然而,这又是一段充满挑战的峥嵘岁月。贫困问题亟待解决,网络安全呼唤治理,技术伦理需要规范,精神需求等待满足……作为时代潮流的追逐者、引领者,你们肩上有更沉重的责任。
如谈以身许国:
国之危难时,人们常常面临家与国的取舍。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是挺身而出奔赴前线,还是躲进小楼看顾妻女?在军阀混战氤氲的拼杀里,是挥师北上一统中原,还是举家外迁求得安稳?风雨如晦的时代,仁人志士欲以身邀国,便须毁家纾难,在痛苦的抉择之下,却总有真正的勇士以身许国。当张锡祜以身殉国,当瞿秋白从容赴死,他们的选择不言而喻。舍家为国、在所不辞是这个时代最激昂,也是最动人的口号。
如谈致敬经典:
致敬经典,需要探究更多深层次的人文主义内涵。无论是《红楼梦》中贾府的盛衰映射出的家族演替,是《水浒传》中性格迥异的好汉们为“义”而共聚一堂展现出的兄弟深情,还是巴尔扎克工《平等论》对于人性尊重共赢的深度解析,都是经典之中人文主义的具体体现,是在几千年文化温仁雅治中熏陶沉淀下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我们致敬经典就应立足于人文主义在经典中良性的延续并作适当的扩充。
致敬经典,需要不同时代的优秀文化的延续和加持。木心在《素心之履》中指出:文化造就了经典的不朽。凡日月同灿烂,经典之花绽放之处,皆为时代文化扎根于土壤。经典作品的深入人心,往往离不开作者对于时代的深刻理解感悟。若无李子柒处荒芜时代坚守初心,何来《生而为死》的名声大噪?若无卡夫卡身处荒诞依旧向往光明,坚韧创作,何来《城堡》《审判》等经典的封神?由此观之,时代文化造就了经典,同时,经典也传承了时代的优秀文化,而我们需要传承优秀的时代文化。
四、如何转化
香港作家童桥曾感叹道:“世间花草树木最能体现人心,现代都市高楼大厦林立,再不小心珍惜绿色生命,语言文字一定都随着枯死了。”“语言文字”如绿色生命,一味崇尚在云端跳舞,则有“枯死”之虞,解决之道便是寻找地面生机勃勃的实体。
可以用具体的意象设比取譬,喻虚作实。如:
诚然,谁能否认海外同胞跨洋归乡不是情怀?谁能否认十年植树荒漠变林海不是情怀?但情怀不应是投机者的盾牌,不该是“巨婴式公民”的摇篮,更不能是卑劣者的通行证。如果爱国止于情怀,流于形式,那么爱国也就失去了它的灵魂。如今是情怀太多而行动太少,爱国不只是情怀,更是实打实干。高铁纵横、蛟龙潜渊、神舟腾跃,不是情怀筑就丰碑,而是行动令世界瞩目。当巨龙冲出亚洲,高铁成为中国名片,成为众人消费的“爱国情怀”,背后则是设计员不爽毫厘的执着。梦绘爱国情怀的奇迹,梦醒之时却仍要面对一块块粗粝的面包。抛开实际谈情怀是不切实际的,情怀的背后需要行动的支持。
点评:将假冒伪劣的“情怀”用“盾牌”“摇篮”“通行证”等实物作比,论证爱国不能止于情怀,不能流于形式。将“高铁纵横、蛟龙潜渊、神舟腾跃”的行动用“令世界瞩目”的“丰碑”作比,将中国今日成就用“巨龙冲出亚洲”作比,将“高铁”用“中国名片”作比,将现实生活的平凡无奇用“一块块粗粝的面包”作比,论证抛开实际谈情怀是不切实际的,情怀的背后需要行动的支持。
可以用形象的画面随物赋形,寓虚于实。如:
以“行”为马,“爱国情怀”才不会虚无。情怀不是说唱,真正的“爱国情怀”生长在八步沙广袤的绿疆上,雕刻在大国工匠传世的作品中,延伸于天眼向宇宙的惊鸿一瞥……大谈情怀者不一定爱国,而那些为情怀默默买单的人,“情怀”自在其中。正如蓝翔校长荣兰祥“回击”高晓松“不怀国之重器的远大理想,清华就与蓝翔无异”的说辞:“咱们蓝翔如果不踏踏实实学本事,那跟清华北大还有什么区别呢?”爱国情怀固不可少,但爱国不应只有“情怀”。
点评:要论证情怀需要以“行”为马,即有图有真相:“生长在八步沙广袤的绿疆上,雕刻在大国工匠传世的作品中,延伸于天眼向宇宙的惊鸿一瞥……”言之凿凿,确可信据。更用蓝翔校长荣兰祥对高晓松的“回击”论证了爱国不应只有“情怀”,还要踏踏实实学本事。
可以用真实的案例现身说法,证虚为实。如:
海涅曾言,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国家春秋鼎盛之际爱国是人的本能,任谁都能享受“与有荣焉”的自豪。二世而亡的秦国,不也曾有过万民拱伏,莫非王土的荣耀吗?抛弃道义苟且偷生的贰臣不也曾热烈地正义凛然地演说爱国之音吗?而斗转星移,一旦荣光抛却,病态横生,便有人因贪欲、恐惧,或是倦怠而背弃民族大义与道德律令,不惜自我矮化啃噬。诚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的现实残酷而不可更改——然而国家大义岂是区区利益秤砣即可衡量定价的?
点评:将强烈的批判和“自豪”“矮化”等抽象概括寄寓于历史事件或现实状态的描述中,加深了读者印象,增强了论证力度,情感充沛,说理饱满,持之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