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性研究

2023-10-31王雪梅张社争

中国军转民 2023年18期
关键词:家庭政治家长

王雪梅 张社争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伴随人生的始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1]。家庭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而高校是主阵地,两者之间有高度一致的目标,即培养有道德的人才。因此,只有二者紧密融合,才能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家庭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家庭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补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基础、辅助、调节的作用。

(一)基础作用

首先,家庭教育内容在先。即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是对大学生进行最早的思想道德教育的群体。思想教育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道德教育主要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理想等。思想和道德的教育体现在有形和无形的生活中,父母的言行举止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学生也会根据父母的言行举止进行模仿,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和行为。

其次,家庭教育方法伴随大学生成长。在教育过程中家庭一般会采用灌输、纠正、调节、激励、启发等方法,这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大学生不懂不会的情况下,给予他们知识的灌输;在大学生做错事的情况下,给他们说明道理,奖罚分明,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启发他们的自觉性,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与行。家庭教育的方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前已有体现,而且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

(二)辅助作用

其一,家庭教育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运用。大学生的思想转化是一个适应社会的过程,知识的传授和接受可以在校园内进行,但是实际的运用要靠实践去检验,并且是长期的实践。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将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告诉大学生,就是为了让大学生少走弯路,尤其在重要的选择面前,指导大学生做出正确的决定。

其二,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包含着家庭关系,家庭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部分,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家庭关系的核心是情感关系,在情感关系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大学生的思想情感、生活态度等表现的积极向上,乐观开朗,从而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同时,家庭关系的和谐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情感教育,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知、情、意、信、行的过程,缺少了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教育的开展。

(三)调节作用

一方面,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健康的心理一靠学校,二靠家庭。在家庭中,父母的积极引导和教育,从心理层面来说,学生更易接受。家庭教育的功能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教育,是双向的,可以有效地调节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避免走向极端。另一方面,对大学生的行为的引导。大学生的生活相比较受教育的其他阶段,更加自由,但也是这种自由让他们失去对未来人生的规划。而父母可以给出他们的经验之谈和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大学生的实践行为。

二、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的原因

(一)家庭与高校之间的沟通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家庭和高校共同肩负着培育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的责任。沟通是实现家庭教育与高校教育的桥梁,能够及时了解大学生的真实想法,更加准确把握大学生的行为。造成沟通缺失的原因,一是家庭方面,部分家长忙于工作,不愿花时间询问高校大学生的情况;家长的教育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多数认为上大学后,教育的职责在于学校,自己放松了管理。二是高校方面,高校的工作繁忙,教师人数不够,但工作量又大,缺少时间与家长沟通;高校不注重与家长的沟通,把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当作教育的本质。

(二)部分家长教育理念的偏差

家长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理念存在错误的认识。首先,在教育内容上,部分家长只关心成绩,所以在教育方面,缺失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而大学生作为思想不成熟的群体,应该更注重思想道德的教育。其次,教育方法的错误,不能进行灌输教育,大学生毕竟已经是成年人,他们初步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形成了不完全成熟的“三观”。最后,教育过程的不连续性,尤其是上大学后,放松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认为思想教育的工作由高校完成。

(三)管理体制不完善

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高校自身的管理体制未能将家庭教育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二是相关法律部门制度的不完善。早在2004 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就明确指出,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并没有法律明确规定家校联动机制的具体措施和方案,这就导致了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联系不紧密,使高校教育失去了制度的保障。

三、促进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耦合性的措施

家庭与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体,只有二者联动起来,才能有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提高。

(一)家庭与学校建立联动机制

1.沟通机制。高校要积极将家庭教育纳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并及时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参与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以便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情况。同时,高校要配齐配强政工干部队伍,尤其是政治辅导员队伍和专职团干队伍,把素质高、懂教育、善管理、沉得下的教师充实到政工干部队伍中去,为高校与学生家庭联系沟通提供组织保障[2]。针对每次沟通的结果,建立起数据库。作为家长,要与高校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大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在平时的生活中,加强大学生道德教育。

2.反馈机制。家长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和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学校,学校采取合理的举措,避免大学生的心理和人格出现扭曲。尤其是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时代的到来,各种短视频的流传,大学生的思想特别容易被“异化”,发表一些不良的言论,失去对问题的理性思考和判断。面对这些现实存在的问题,家长要及时向高校反馈,高校要及时采取措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3.调节机制。调节即对受教育者的心理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气氛从数量或程度上进行调整、协调,使之适合要求,为受教育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心态和关系的实践活动。在家庭与高校之间也应该建立调节机制,使大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到最佳。大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家庭和高校及时发现,及时沟通,及时调节,才能保障教学有序进行,学生全面发展。在调节过程中,站在大学生自身的角度,采取思想转化法、综合教育法、心理咨询法等,调整好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二)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注重教育方法

一方面,家长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无论是大学生上学还是假期间,都要做好思想道德的教育。同时家长的教育方式也要合理科学,不能像管理高中生那样管理大学生,要了解他们现阶段最真实的想法,根据大学生的性格加强引导,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方式,通过电话和视频与大学生保持沟通。另一方面,家长要主动与学校沟通,及时向学校了解大学生在校期间的情况,学校不好介入的方面,家长可以去沟通。

(三)高校融入优良家风、家训的教育内容

在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局限于课本的知识的传授,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将家文化融入到思政课堂中来,在课堂上传播优秀的家风家训,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首先,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将优秀的家风家训内容渗透到讲课内容中,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家风家训的深刻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也会潜移默化受影响,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其次,教师要利用好多媒体教育载体,讲好优秀家风家训的故事,传承好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吸引学生的眼球,易于学生内化于心。

(四)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教育主管部门要做好宣传和落实工作,整合各类家庭资源,提升家庭教育管理水平。同时,将家庭教育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家庭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强化学校与家庭的联系衔接。高校的管理体制法制化,将辅导员的工作细化和量化,建立年终考核评价体系,把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工作纳入工作过程中,并进行阶段性的及时总结,有利于老师掌握学生的动态,做好防御布置工作。在法治社会的今天,坚持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性要以法律为保障,才能实现家庭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联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家庭政治家长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政治攀附”
家庭“煮”夫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恋练有词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