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思政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研究

2023-10-31黄珊张涛

中国军转民 2023年18期
关键词:个性化智能化精准

黄珊 张涛

1956 年,麦卡锡初次提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标志着“人工智能”这一新兴学科正式诞生。随后,学界展开了对人工智能的研究。数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态势可谓是十分迅猛,在许多领域都备受瞩目。而大学生作为国家人才的重要来源,对其开展思政教育是重中之重。在人工智能运用频繁的时代,智能思政运用而生。如何把握好、运用好智能思政至关重要。

一、智能思政的内涵

智能思政从字面意思来看,可以简单将其理解为“把人工智能融入思政教育中,使思政教育课程具有智能化”。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模式,是将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嵌入思政教育的一种智能化教育模式。这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新的教育模式。其次,还要在思政教育相关活动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使教育方法精准化、日常管理精准化以及评价机制精准化[1]。除了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更关键的是整个思政教育机制、体系的创新和转型。其中,互联网、大数据和算法是融合人工智能与思政教育的技术支撑。

网络思政与智能思政类似。对于网络思政的内涵,不同学者对其进行界定的出发点也不同,有“工具论”“转化轮”以及“虚拟实践论”等。总的来说,网络思政就是思政教育主体抓住网络的本质,根据传播学相关的理论,利用网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思政教育对象传播正确的思想、时事政治、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因此,智能思政和网络思政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一个有机整体。可以说智能思政是在网络思政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一个更具有精准化、个性化的新形态。它是网络思政的升级版,智能思政离不开网络思政。

二、智能思政构建的价值与意义

(一)保障教育规模且满足大学生个性化需求

新课程教育改革在不断实施,因此教育内容、教育目的以及对受教育者的教育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一系列变化,人工智能便以其独特的优势可以在保障教育规模的情况下也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达成更大的思政教育规模。例如,学习强国平台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实体教室的限制,消息受众面极广,很多学生以及社会工作者都会在学习强国上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讲话、国家事务及政策等。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大学生个性化需求。人工智能可以用大数据和算法等技术进行统计和分析,教师可以根据大学生的不同需求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并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人工智能能在原有的教育模式上产生新的教育模式,这样能够让大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产生新的理解,也能激发大学生利用资源数据学习更多相关内容的求知欲。由此可见,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深远重大,既能保障教育规模,又能满足大学生对个性化的需求。

(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体验感

思政教育的需求是长期的、动态的,并非一成不变。把人工智能运用到思政教育中,能够让学生在教育或者被教育的过程中,更加清晰准确地了解当前思政教育的动态。在思政教育中,根据人工智能呈现的情况以及它所提供的相关数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情、喜好以及生活提供个性化分析,也帮助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真实信息,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从现实情况来讲,人工智能的发展,它凭借自身优势,通过对学习者的学习背景、学习过程和学习感受等相关的各种数据进行测量、收集和分析,能够得知学生在思政课程中的真正诉求。而且,人工智能以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呈现教学内容,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接受程度,也能促成沉浸式教学,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深刻地感知思政教育,增强思政教育智能化体验感。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精准化水平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社会不断进步,思政教育事业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各个高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利且多元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在线网络课堂进行选择性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教学的知识。而且,人工智能凭借其强大的计算、分析和管理等能力,为实现思政教育精准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人工智能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数据进行综合性的统计与分析,然后再将这些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反馈给教师及学生本人,收到反馈的教师和学生便可根据分析报告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尤其是学生,他们可以根据这些分析发现自身的缺陷,然后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在人工智能的助力下,可以为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营造智能化教学情境、形成精准化评估以及“学习需求侧”和“内容供给侧”的精准对接,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精准化水平。

三、智能思政有序推进的对策与建议

智能思政产生于人工智能时代,它的发展自然离不开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目前,思政教育基本是从线下教师教学或线上远程会议等方面进行,而高校智能思政则需要三个主阵地:校园、课堂及教师。

(一)利用大数据打造智能思政数据库,建设智慧校园

智慧校园是一种校园智能化模式,需要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帮助教师、学生以及日常资源进行交流的方式。在传统思政教育中,一般会采取社会调查、访谈等方法来收集数据,但是这样的方式不仅耗费时间,也耗费物力和人力。而且也会出现多种问题,例如数据时效性不强、数据因受访人心态而不准确等。用这样采集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势必会对教育对象产生偏差,不仅无法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还会对教育对象做出错误的判断。而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协同运作可以有效地进行数据采集、数据整理以及数据分析等工作。教育工作者根据提供的数据,在强算力的运作下为每位教育对象构建智能画像、学习方法、认知能力、日常习惯的数字模型,精准化掌握教育对象的需求,并能区分其一般需求和特殊需求,打造出高校智能数据库,为建设智慧校园夯实基础[2]。

(二)善用媒体平台,营造智能化思政课堂

如今,传统教学载体难以适应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因此,思政课教学的载体也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教学信息化、环境信息化以及网络载体信息化等转化。一方面,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社交网站、媒体平台和智能设施等作为智能化思政课堂的技术支撑,使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教学方法越来越多元。例如,一些媒体平台或者社交网站(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MOOC、微博等)可以产生海量的热点资源。还有现在很流行的短视频,很多短视频博主会分享自己的学习日常以及学习资源。不仅学生可以从中学到知识,教师也可以高效、实时收集具有代表性的素材,紧跟时代热点话题,用具有感染力的素材回应学生关切。另一方面,各个高校可以引进更多智能设施,例如3D 创新实验室、AR 智慧沙盘、VR 党建学习机等信息化教学环境,以更好地适应思政教育对新课改学科素养培养的需求。尤其是通过VR 的形式来学习党史,以新颖的方式吸引更多学生或者社会人员来了解学习党史,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国家的文化。不仅如此,它还可以让人身临其境,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像走过一次红色基地,使学习内容深层次地刻画在脑中。因此,应该充分利用相关媒体平台、以及类似于VR 的智能技术盘活思政课,营造智能化思政课堂,提升思政课时代感和吸引力。

(三)引进人工智能人才,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目前,思政教育队伍面临着人工智能人才短缺的问题,这需要做到两手抓。一方面,高校应该着重培育思政教师的智能思维,逐步引导教师用智能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还需要熟练运用人工智能设备,提高其将智能手段融合、衔接于思政教育中的能力。同时,高校也需要关注思政教师的动态,引导思政教师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其信息安全意识,从而具备能判断人工智能助力思政教育中可能会产生的道德伦理风险。另一方面,当今的人工智能人才大多源于计算机等理工科类,而思政教育文科类的人工智能人才少之又少。因此,需要引进思政人工智能人才,让其身处于思政教育环境中,了解学习相关知识,更清晰明了地得知目前智能思政的切实所需,从而开展相关研究,为实现智能思政这一目标而努力。

四、结语

人工智能的优势不断突显,在教育领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在高校思政教育个性化服务中,为大学生的思政治教育提供了环境支持和技术的保障。因此,高校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要积极顺应时代潮流,探索出一条全新的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个性化智能化精准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精准扶贫二首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