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林场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模式及提升
——以湖南省武陵山片区3个林场为例

2023-10-31李湘玲

农业与技术 2023年18期
关键词:康养林场森林

李湘玲

(吉首大学商学院,湖南 吉首 416000)

前言

湖南省是2011年我国7个国有林场改革试点省份之一,武陵山片区是国家著名的生态脆弱区,也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国有林场作为森林康养的资源、技术和人才等来源的支撑主体,其森林康养发展对发挥生态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和生态功能的主力作用,提升森林资源的服务价值,保障丰富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地区——山区、林区的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和构建乡村振兴发展新动能具有显著意义。

森林康养不等同于生态旅游满足大众休闲的初级服务,是以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为消费者提供更高层次的生态服务,是森林服务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是对我国健康产业的丰富和拓展。2019年3月出台的《关于促进森林康养产业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旨在向社会提供多层次、多种类、高质量的森林康养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时间短,面临诸多问题:产业布局及政策扶持力度及联动机制不足,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大且资源利用率低[1,2];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和交通滞后[3,4];森林康养发展缺乏行业标准。针对以上森林康养发展中的问题,研究者提出需设计和进一步开发具有当地特色的森林康养产品;加强森林康养专业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的培养;构建促进森林康养资源投入、产品生产和消费升级的多产业融合机制和智能化综合平台;借助森林特色小镇等项目推动森林康养的发展;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积极引入社会资本[5,6]。

1 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国有林场森林康养实践模式与特点

湖南省武陵山片区现有国有林场97个,经营总面积38.40万hm2,占全省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的35%。对湖南省武陵山片区张家界市永定区石长溪国有林场、常德市石门县白云山国有林场和邵阳市洞口县罗溪国有林场等调研发现,武陵山片区国有林场在发展中充分利用资源,结合森林康养发展的关键点,发展了森林资源提质改造、“茶旅+康养”融合发展和森林旅游向森林康养转型的3种典型模式。

1.1 森林资源提质改造发展森林康养

张家界市永定区石长溪国有林场始建于1958年,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全场职工160人,其中在职职工75人,离退休职工85人。林场下设4个工区,8个护林点。到2017年初,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066.67hm2有余,中、幼龄林抚育1.2万hm2有余,森林覆盖率达到99%。与张家界市永定区天门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下辖的张家界森林康养基地有限公司联合打造堡子界森林康养基地,2021年被评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

1.1.1 注重康养森林资源改造

2015年国有林场改革后,石长溪国有林场以建设秀美林场为目标,转变森林经营目标,在杉木纯林中,借助森林质量提升和国家储备林项目,开展了以补植珍贵阔叶树和彩叶阔叶树为主的树种改造。已将纯针叶林改造成针阔混交林,规模达到666.67hm2有余,境内杉木大径材和针阔混交林森林景观提升显著。借助林场位居天门山旅游先导区的优势,继续发展营造针阔混交林和彩叶林,建设疗养中心等,实现森林资源养护和全域旅游、森林康养的对接。

1.1.2 加强基础设施及景观建设

建设进场公路,从国道连接道路1.7km,已建成7m宽沥青路。将林场老场部改造成游客接待中心,给游客提供休憩场所。2020年来,建设了森林康养步道28km,5个休息亭,3个观景台及3个旅游厕所,6km骑行道。在场部工区康养道路旁,已培育建设13.33hm2森林花海,主要有映山红、落新妇、鸢尾、鸡冠花、龙虾花(凤仙花)、紫萼等15个品种。

1.1.3 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基地

实施了林下经济中药材种植累计规模33.33hm2,主要品种有黄精、白芨,分布于场部工区林区。

石长溪国有林场森林资源提质改造扩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了场职工及周边农户就业机会,林场职工及周边农户直接从参与项目的造林、抚育、管护等工作中获得一定的劳务工资。

1.2 “茶旅+康养”的融合发展模式

石门县白云山国有林场始建于1958年,经营总面积2133.33hm2,森林蓄积9.2万m3,森林覆盖率92%,负氧离子高达6.8万个·cm-3,有机茶园133.33hm2有余。林场代管2个农业村,共计325户734人。现有干部职工总数27人。设有党政办公室、林政营林股、社会事务股、产业股共4个股室,是具有行政职能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1992年林场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茶叶生产,打造有机茶品牌,充分挖掘茶文化,是湖南省首批国家有机茶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和湖南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森林康养与旅游融合发展,推动了林场变茶场、林区变景区,不断提高森林资源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1.2.1 茶产业的生态化发展

在茶产业发展上突出茶园标准化建设,实行茶园病虫害统防统治、杜绝使用化学农药、化学肥料;严格茶叶生产管理,开展有机茶生产技术培训,有力地推动茶叶标准化生产;提高科技能力,引进全国优良茶树新品种,完成了有机茶园提质改造。是全国30座最美茶园之一,其生产的有机茶已连续23年获得OFDC、CERES、NOP、JAS标准四重有机认证,示范推动所在县有机茶产业发展。

1.2.2 茶旅融合实践

常德市石门县白云山国有林场实现了以茶叶种植、加工为基础的茶旅融合实践。先后对基地办公楼、广场、道路和有机茶园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建茶园游步道2000m,硬化茶园道路2000m,修建了旅游公厕,建成了沿仙阳湖观光栈道和观景平台、茶文化诗墙广场、茶圣阁、游憩亭、接待宾馆等设施。开展古观品茗、茶艺欣赏、高山观湖、农园拾趣、茶园观光、手工制茶等活动,拉长产业链。打造以森林运动、森林体验为基础和核心的森林体验基地,建设了茶旅融合、森林瑜伽、负离子吸呼区、森林浴场、康养步道等综合森林体验项目。2022年上半年,白云山累计接待游客约5万余人次。

1.2.3 发挥茶叶品牌效应

利用“白云银毫”有机茶品牌带动、辐射、引领作用,扶持农户发展农家乐,引导农户参与茶叶基地发展、社会企业参与产业运营,促进林场经济高质、高效发展,进一步推动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建设。其代管的2个村各投资入股茶产业,参与年分红。贫困户参与林场茶叶茶园采茶、运输、加工、培管等,签订相关合同,人均年收入3000元以上。两村新建茶园共18.67hm2亩,均以林场茶叶技术、品牌、市场为依托,已受益。

1.2.4 重视中药材基地建设

白云山林场的“千亩药园”位于场部的东北部,面积约200hm2有余,场部周边还有6.67hm2中药材林,均有20年种植历史,已形成以杜仲、厚朴、黄柏等为主要品种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其中,杜仲133.33hm2、厚朴66.67hm2有余、黄柏33.33hm2。已形成了杜仲套百部、厚朴套黄精、松林栽麦冬等林药立体种植模式。可以短养长,长短结合,林药共生,有效缩短林业经济周期,提高了林业附加值,为森林康养的产业链延长奠定了基础。基地每年吸纳当地附近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业,带动800多人次从事林场药材种植、培管、生产工作,创造务工收入10万多元。

1.3 森林旅游向森林康养转型

邵阳市洞口县罗溪国有林场经营总面积8298.04hm2,活立木总蓄积量82万m3,森林覆盖率94.64%。境内次生林植物群落极为丰富,平均气温16.8℃,空气中负离子含量4.8万个·cm-3。已建立罗溪国家森林公园,正大力推进休闲、旅游、养生相结合的森林康养建设。

1.3.1 基础设施建设

硬化游览公路15.2km,林间登山步道4km;完成基地公路周边景观林改造200hm2,补植补造美国紫薇、黄山紫荆、墨紫含笑、映山红等珍贵花卉10.2万株;修建紫藤花廊200m,生态水疗浴场1.99万m2,熬茶体验馆80m2;建设2个游客接待中心共1400m2,康养房间34间[7]。

1.3.2 文旅品牌的打造

充分借助罗溪瑶乡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打造特色小镇原创文旅品牌,创建了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延长文旅康养产业链,组织开展户外宿营、溯溪、垂钓等活动,加快森林康养、研学、体育运动、中医药健康的发展,促进品牌带动效益。

1.3.3 养生保健产品开发

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开发养生保健产品,延长养生产业链。积极推进天麻、茯苓、黄精等中药材种植和冷水鱼养殖,开发蜂蜜、猕猴桃等系列养生产品。

1.3.4 资源有效整合

在森林康养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类资金,如申请政府一般债券用于森林康养基地发展,用于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以上3种模式均强调立体林业经营特色,丰富和提升国有林场森林生态系统及景观的完整性,加强林药资源培育,构建资源、产业、品牌等坚实基础;并与代管村、扶贫村,以及当地村镇的林农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当地的产业发展。

2 国有林场森林康养发展实践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体制不顺

存在国有林场、公司等多块牌子多套人马的状况。林场在行政事务管理、乡村振兴、森林防火、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大,资金缺口大。除财政经费保障人员,主要是老一代林业职工以及聘请人员,依靠林场产业自收自支,发展压力大。

2.2 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

存在林场基础设施较薄弱,进场道路比较狭窄,需加宽升级改造;辖区无公共交通覆盖。秋冬季时安全饮水方面有短缺,水、电设施比较落后,不能满足康养产业发展需求。同时,薄弱的基础设施使林场招商引资存在困难,产业发展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2.3 人员结构老化和不足

在旅游、康养、茶产业和医疗等生产经营运营中的专业人才少,专业结构不合理,缺少产业发展、茶旅融合、森林康养服务的专业人员。林场职工老龄化严重,离职、退休职工多,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存在经营管理人才瓶颈。对于康养小镇等多产业融合的项目,需要大量生产、投资和运营等具有跨界知识的各类人才。在人才引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 国有林场森林康养发展的建议

3.1 优化管理体制

实施国有林场一块牌子一套人马,避免管理职能冲突,减少产业发展的制度障碍。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决策参与权。剥离林场代管的行政村,或适当增加林场编制数量,改变林场工作人员“身兼数职”的现状,提高相关工作质量。实现政企分离,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财务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完善工作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3.2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

通过事业单位招聘引进一批森林培育、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专业人才。通过社会招聘引进生产加工、销售、财务等专业人才,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探索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大学生多内容实践基地,并与高校合作探索人才定向培养模式,毕业后直接为林场输送各类人才。加大对现有人员的培训,针对旅游、康养、体育、林药的经营和管理、信息化服务等内容进行专项培训,提升员工的经营和服务能力。

3.3 强化顶层设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多产业、多主体、多效益,需加强林场整体规划设计,科学制定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划,并严格按规划分期实施、整体推进。积极争取相关财政专项资金,加强针对各类型大企业、平台的招商引资,拓宽森林康养发展资金来源;进一步推进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满足森林康养建设和发展的需求;逐步完善客户服务中心、民宿、农家乐、露营基地等服务设施建设;将林场历史、红色资源、周边村寨文化等融合发展、建设,为森林康养的多产业融合赋予新的内容和资源;加强智慧林场的建设,为森林康养营销平台、智能化服务打下基础,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

猜你喜欢

康养林场森林
山西省两林场入选“2019年度全国十佳林场”
八步沙林场人的新愿望
康养太极:太极康养教学教研实践创新初探
康养小镇“康养+”发展模式探析
林场住宅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森林康养地试点,可以先粗后细
基于GIS的林场营林管理信息系统研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