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制改革背景下导师的价值蕴意与实践探索
2023-10-30刘雅琳段懿哲胡晶晶刘炳朱会宇
刘雅琳 段懿哲 胡晶晶 刘炳 朱会宇
摘 要:随着教育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为提升学生科学知识、专业技能、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等方面的发展,中医药院校致力于探索适合中医药专业学生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中医药院校书院制改革中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价值蕴意、实施模式以及提升路径,以全面提升导师制价值引领作用,强化本科生发展教育,达到个性化人才培养的目的,将学生培养成可堪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以期为其他中医药院校导师制发展完善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19.045
0 引言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需求的人才呈现全面化和个性化发展。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升专业人才层次,发展素质教育。书院建设和本科生导师制建立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举措之一,是高等教育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执政理念的具体呈现。
1 中医药院校导师制实施的价值意蕴
高校育人是一项长久而复杂的工程,需要多方努力、协同配合,这也是书院制育人模式的初衷,导师作为教育的具体实施者,是育人工程的主体,书院制改革中必将是育人工作的中坚力量。
1.1 落实新时代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现实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和“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进一步为深化中医药院校的改革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也为书院制改革以及导师制的推进打入强心针和助推剂。本科生导师制将以专业学习为基础,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导向,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为中医药文化传承助力,为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1.2 书院制下“导师+”育人模式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医药院校是国家中医药人才培育和培养的主阵地,导师制是帮助身心尚未健全发展的医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塑造健全人格、培养高尚医德的有效途径。导师队伍的建设以及师生沟通平台的拓展,一方面能够有效帮助导师工作深入到学生工作的一线,精准指导学生专业学习和科研素养提升。另一方面,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进一步细分,导师能够掌握每位学生思想学习动态,有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和书院、学院协同发展。
1.3 培养中医药院校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工作目标,也是新时代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根本遵循。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导师的参与将更注重对学生通识教育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使其在学习学业、思维方式、道德修养、人际交往等多方面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科学理论知识,培养刻苦钻研的品质,打造五育课程,开展丰富活动,为提高中医药院校学生综合素质提供物质与精神保障,促进新时代高端中医药人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实现。
2 河南中医药大学本草书院“导师+”育人模式
2021年1月《河南省高等学校探索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的指导意见(试行)》对河南省高校书院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育人成效做出了周密细致的安排。《河南中医药大学2021年工作要点》提出,探索推进书院制育人模式,加快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21年10月,河南中医药大学本草书院应运而生。如何在书院背景下将导师工作进一步下沉,让学生在各类导师教育中沉浸式感受中医药文化,自觉做中医药文化和事业的传播者和继承者,进一步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河南中医药大学本草书院导师制度是导师制本土化的一次创新性尝试,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兼顾通识教育,进一步拓宽学生视野,为导师制顺利实行开辟了新的道路。
书院本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聚焦学生发展,形成“三七五味”育人体系,结合中医药文化特色,积极探索中医药高校书院人才培养新模式。书院现有育人导师12人,下设5个职能中心,分别为思想引领中心、学业助导中心、素能拓展中心、综合事务中心和双创孵化中心,具体负责书院2400余名学生的育人工作。书院内设有3个学生社区,两大共享空间,功能室设备齐全,为学生学习生活教育提供了有效空间。书院配备了学业导师、育人导师、朋辈导师、生活导师、社会导师、通识教育导师队伍,形成了专兼结合、校内外互补的全方位育人团队,全面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本文就学业导师、育人导师以及朋辈导师三方面展开现状分析。
3 提升河南中医药大学本草书院“导师+”育人模式的有效路径
3.1 夯实专业理论基础,学术导师助力成才
以学业导师为抓手,进一步拓展学业导师工作平台。学业导师旨在加强学生学业发展规划指导、掌握扎实专业知识,帮助、扶助学生成长、成才。首先,拓展学生学术知识学习的渠道。采用有趣、有效地多种学术活动地方式调动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兴趣,培养其对学科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打造课程化建设平台。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提供学习空间,搭建师生融合平台,将学业导师开展的课程教学内容、实施的教学活动更加系统化、精细化、痕迹化、过程化。邀请优秀教师或者知名学者录制精品专业基础课程,线上线下相结合,给学生提供多平台、多课程选择的空间。有效帮助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提高综合素质能力。最后,畅通导师与学生沟通渠道。除通过传统课堂教学进行师生沟通外,通过开设通专融合通识课程,如学术前沿、本硕博学术论坛、师说本草等,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通过丰富多彩的师生活动,如“我和我的导师”征文、“我与导師合个影”“晒晒我的毕业论文致谢词”等,促进师生关系融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进一步拓宽师生沟通渠道。
3.2 强化思想政治引领,突显育人导师职能
育人导师围绕“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构建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引领的思政教育体系。育人导师在学生成长发展中起到价值引领、夯实思想基础的作用。首先,以思政育人为抓手,强化政治引领。夯实政治理论根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倾力打造强基计划和“价值引领”工程,旨在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大任,富有家国情怀的本草学子。其次,以“五感育人”为载体,丰富育人方式。沉浸式融入育人全程,构建“五感”德育课程,让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最后,以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为目的,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精细化,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兼容并蓄、博学笃行、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本草精神。聚焦以多元主体协同助力卓越育人,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融通的协同育人框架体系,推动书院育人工作再上新台阶。
3.3 同向同行共同成长,朋辈导师引领发展
发挥朋辈之间的辐射带动、教育启迪作用,丰富书院学子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坚定中医药文化自信,促进学生群体在学习、生活中实现互联互助,共同成长。首先,制定学业助导计划。通过构建学业助导计划,构建全方位,全覆盖的专业技能、专业知识提升方案。其次,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朋辈队伍建设。在学生群体中树立“朋辈+”育人理念,以朋辈导师为载体,充分发挥朋辈陪伴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朋辈队伍建设相结合,构建五级心理育人体系,落实心理日常工作,建设心理课堂,开展趣味活动,全面维护学生素质提升和个性发展。最后,拓宽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渠道,丰富学生课外生活。通过开展“中药植物摄影大赛”、“中药手工品制作”、“中药知识知多少”,编排“中药歌曲、戏曲”等系列第二课堂活动,在学生参加趣味活动中,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巩固专业知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素质。
3.4 构建数字化平台建设,精准评估育人实效
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了我省发展的“十大战略”,其中第三大战略就是“数字化转型战略”。结合导师工作的开展和逐渐深入,如何实现导师工作的过程化、精准化以及构建师生交流的线上平台就成了书院制导师工作面临的一大挑战。本草书院自2021年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数字化应用平台建设,自主设计开发了“智慧导师系统”,实现学生与导师间的有效互动。完善与优化智慧导师系统,根据书院制建设的需要,目前智慧导师系统已开发学业导师选择,学业导师工作室预约,学业导师活动公告,学业导师工作日志,学业导师考核,学业导师工作预警,导师留言,我和我的导师以及双创导师库等功能,帮助学生了解每位导师的专业技能、钻研方向、授课特点等内容,便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导师。书院开展的教育教学、社会实践、社区活动等育人活动、导师工作日志、学生学业及个人全面发展的情况均可一目了然地呈现在数字化平台上。根据数字化平台提供数据和信息,分析每一名学生个性特点、发展轨迹,“对症下药”“辨证论治”,帮助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此外,设置和优化互动留言系统,畅通同学们反馈的渠道,并对相应的问题及时做出调整与完善。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身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本草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育人导师指导、学业导师领航、朋辈导师引领等多种方式,助力引领学生成长、成才,助推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发展、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做出突出贡献,同时也为其他中医药院校书院制改革和导师制推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21017(001).
[2]徐承刚,仇丽琴.本科生导师制核心概念解读与运行模式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23):5657.
[3]唐汉琦.我国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成效、问题与出路[J].重庆高教研究,2019,7(04):98109.
[4]张毅,杨仁树.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内涵、运行模式、育人特色及积极作用——基于北京科技大学推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践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22,(02):145148.
[5]赵生妹,王乐,李威,等.“双一流”建设下高校青年教师导师制的研究与探讨[J].高教学刊,2021,7(22):2326.
[6]刘小泉.本科生导师制:价值、困境与优化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10):137140.
[7]黄敏,肖仲喆.本科生导师制教育实践[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2,(01):1718.
[8]陈霞,高玉婷.本科生导師制的实践类型与完善路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21,38(1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