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民族工作与人才培养耦合机制研究

2023-10-30钟文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21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钟文

摘 要: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作为职业教育的典型代表,学前教育专业注重培养专业化、实践型人才,应充分考虑本专业少数民族学生的优势条件和不利因素,通过确立思想内核、规划顶层设计、加强人文关怀、做好资助育人、加强技能训练等多种路径,探索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耦合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民族工作;人才培养;耦合机制;学前教育专业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1.037

对于高校来说,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推动本单位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义不容辞责任,也是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问题。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大学生当中的特殊群体,大多数来自老少边穷地区。与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面临着诸如地域差异、语言文化差异、学业困难、就业困难等许多实际问题。高等职业院校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际应用能力,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如何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和高素质少数民族学生的人才培养工作结合起来开展,探索出一条在培养高素质少数民族技能人才的同时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路子,是一个值得思考、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拟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探讨高职院校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耦合机制,既符合国家的政策方针,也符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

1 高职院校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耦合机制的重要意义

“耦合”一词最早提出并应用在物理学领域,通常指两个或者以上的系统或运动方式之间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甚至联合的复杂现象。一般认为,某两个事物之间如果存在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就称“耦合关系”。

2021年8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释了我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明确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认为,高职院校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耦合机制的重要意义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来阐释。

1.1 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通常认为,高等职业院校应该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较高等专业特点。

高职院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目标必定是将其培养成适应行业需求的、具有较强动手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工作,也必然要在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指导下来开展;高职院校对少数民族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也必然是与高质量的民族工作结合在一起的。

1.2 是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应有之义

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的文件《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要“扎实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加强绩效考核与评价,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技术技能创新平台”,明确了高职“双高计划”建设的核心要义,吹响了职业教育新一轮质量革命的号角。

高职院校“双高”建设的要点之一,是聚焦专业人才培养和办学特色凝练,强化内涵建设。而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方面。

1.3 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组成部分,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石。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必须着力推進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和重构高质量教育体系。

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世界前所未有的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国各族人民都应该享有的发展成果。因此,做好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帮扶工作,培养高素质的少数民族技术技能人才是高校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 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的要点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师德高尚,乐于从教,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及艺术素养,具备良好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在各类型托幼机构从事保育和教育工作的专业化、实践型人才。

2.1 以培养学生成为“四有”幼儿园好老师为主要目标

以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幼教好老师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对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要求的重要措施,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大举措。这就要求同学们不仅能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履行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还要能以师德为先,以育人为本,形成正确的教育法律观念,具备依法执教的意识与能力。

2.2 以培养学生热爱幼教事业、富有教育情怀为价值导向

作为未来的幼儿园老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应该热爱幼教事业,具有在幼教行业从教的积极意愿,并有为幼教事业牺牲奉献的精神;要树立正确的教师观、儿童观和教育观,具有健康且乐观的身心素养和职业人格;要尊重幼儿的人格与权益,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要树立起从教、乐教、善教的教育情怀。

2.3 以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和综合素质为重要抓手

从幼儿教育的行业特点来看,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不仅要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掌握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基本知识、技能,还要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和科学素养,尤其是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才能成长为保教知识扎实,保教能力突出,教学、管理等各方面综合素质都较强的新型幼儿教师。

2.4 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反思、沟通、合作能力为基本要求

学前教育是一个更新、发展比较快速的专业,这就要求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能够适应时代变革和幼儿教育发展的需求;能够了解学前教育的前沿动态,养成反思习惯,拥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敢于创新;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在学习实践中开展小组互助与合作学习,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善于倾听和表达,具备与幼儿园领导、同事、幼儿、幼儿家长沟通交流的能力。

3 学前教育专业少数民族学生的优势与劣势

从整体上来看,学前教育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具有明显的优势,当然也具有不可回避的劣势。

3.1 有利条件

3.1.1 唱歌、跳舞等文艺才能较好

不论是南方的壮族、瑶族、苗族、侗族、水族、藏族等少数民族,还是北方的蒙古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的学生,大多继承了本民族的文艺基因,多数同学都能歌善舞。他们在学校举办的各种文娱活动中比较活跃,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不同民族的学生穿上精致的民族服装,载歌载舞,把不同的民族文化展现出来,成为一道靓丽的校园风景。

3.1.2 求知欲望较强,具有吃苦精神

少数民族的学生大多数来自老、少、边、穷、山区等地区,很多是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地方。走出大山赴外地求学的少数民族学生,大多能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勤奋学习,他们希望以优异的成绩改变命运,改变家乡落后的面貌,回报父母,回报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3.2 不利因素

3.2.1 文化水平總体不理想

由于各种原因,与内地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教育的基本条件处于劣势,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弱。从现状来看,他们的学习成绩相较于其他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差距。

通过对课题组所在学校的学前专业学生的调研,发现近八成的少数民族学生表示在英语、计算机、普通话、教师口语等课程的学习上有困难。加之高职阶段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大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的自主性、自控性面临挑战,致使其总体学习成绩不理想。

3.2.2 家庭经济贫困学生较多

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偏远、落后地区,贫困生的占比大。以课题组所在学校为例,据统计,学前教育学院的少数民族学生中,贫困生的占比为66.2%;其他二级学院的占比普遍超过50%。

家庭经济贫困的同学往往家中有多个兄弟姐妹,家庭经济来源单一,家中成员无固定工作或一技之长,或者遭遇家庭变故。这些情况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精力、自信心、人际关系交往、就业选择等,成为学生能否身心健康成长并顺利完成学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3.2.3 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语言环境的不同、经济上的悬殊、语言上的障碍,使得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后容易产生自卑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性焦虑、学习的挫败感、自身的自卑情绪等因素综合起来,较容易造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进而严重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健康成长。

4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耦合机制的路径

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管理,应当以少数民族学生成长成才教育作为切入点,构建教育教学、管理服务、思想引领“三位一体”的教育培养模式,把推进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培养少数民族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工作延伸到各个育人环节。

4.1 确立思想内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对于我们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知与认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教育的核心。

4.2 规划顶层设计:岗课赛证人才培养模式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学前专业五大领域的内容,又要掌握弹、唱、跳、画、说等专业教学技能,还要具有班级管理的知识,总的来说,幼师这一职业对其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

对包括少数民族学生在内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我们应该规划好其顶层设计,采用目前学界比较推崇的“岗课赛证融合互通”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规划好了人才培养方案与模式,优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机制、“三教”改革机制、学习激励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提高学前教育人才的专业化水平,才能将其培养为适应当前政府推进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能胜任托幼一体化工作的复合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4.3 加强人文关怀:于细微处见真情

基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特点,我们应该加强人文关怀,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满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

例如:为少数民族学子提供优质舒心的环境,尊重其饮食习惯,对穆斯林学生开设清真食堂;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心理压力,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开展文体竞赛活动,充分发挥出少数民族学生活泼开朗、热情好动的特点,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积极的生活习惯和自尊自强的精神品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把爱国情感转化为报国实干的行动力。

4.4 做好资助育人:落实对少数民族贫困生的经济扶持

高职院校应该在精准扶贫的政策引领下,有效开展资助育人工作,要不断完善资助工作机制,建立起精准资助育人模式,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识别、精准帮扶,运用好、落实好国家的贫困生资助政策,更好地支持和关心少数民族学生。将资助工作与育人工作有效结合起来,推动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质量的提升,帮助同学们树立起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和文化观,培养起积极的学习、生活心态。

4.5 加强技能训练:利用好“课内+课外”的实践锻炼机会

学前教育专业具有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强的特点,不仅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强的科学与人文素养,能系统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理论、技能和方法,还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教育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对包括少数民族学生在内的人才培养,应该坚持立德树人的指导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實践时间和有利的实践条件,引导学生在学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利用好到幼儿园见习、实习以及参加社团活动、竞赛比赛等课外的锻炼机会,突出学生的技能专长,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5 结语

高职院校将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与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不仅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交汇点与结合点。在对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既要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耦合.百度百科.[DB/OL]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0%A6%E5%90%88%E5%85%B3%E7%B3%BB?fromModule=lemma_search-box.

[2]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学习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六)[EB/OL].澎湃新闻网,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4920898.

[3]刀波.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N].人民日报,20221114(15).

[4]朱晨欣.“精准思政”视域下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学生资助育人模式分析[J].大学,2022,30:4548.

[5]乔小倩,苏万忠.高质量发展下的高职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10):186188.

[6]卓康.学前教育专业彝族学生普通话水平提升策略探究——以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1,(04):127128.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高职院校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