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教育教学述略

2023-10-30吴榕青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韩山师范学校师范学院

吴榕青

(韩山师范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民国初年,广东省立惠潮嘉官立初级师范学堂(通称“惠潮嘉师范学堂”)开始改为“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进入新的办学阶段。广东省政府、地方政府、军阀等在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创办过程中,各自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影响着学校的兴衰。这个过程是民国时期广东教育史的一个缩影,具有典型的个案研究价值与意义。目前,学界关于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办学历史的研究还不多见,仅在一些校史论著中略有提及,可资参考。①如田风:《韩师史话——潮州笔架山麓的学府沿革概述》,载《韩山师专学报》1984 年第2 期;郑传威、蔡谦:《韩师简史(初稿)》,载《韩山师专学报》1985 年第1 期。此外,还有两部专著:林英仪、吴伟成编著的《韩师史略》(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韩山师范学院校史编委会编写的《韩山师范学院校史简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1901 年,广东省出现了第一所师范学堂之后,全省各地开始普遍设立各级各类师范教育机构。据统计,到1922 年,广东省境内设立或存在过150 馀所师范学校,培养师范生数千人。近代广东师范教育起步较早,体系完整,师范学校分布均匀,办学成就突出,尤其是在女子师范教育方面,更是开近代中国官立女子师范教育和师范学校男女同校之先河。[1]民国前期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是韩师发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过程,这是师范教育逐渐融入现代化潮流的过程。学校在教育理念、课程、师生风貌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变化,这也为后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学校发展概况

惠潮嘉师范学堂于1912年3月改名为“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1913 至1914 年间,学校曾计划请改易学校印章名称为“潮循师范学校”。①《惠潮梅师范学校周年概况报告(自民国二年七月起至民国三年七月止)》,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48-50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1914年4月29日,潮州城发生兵变,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亦有骚动,幸学校与潮城隔江相对,距离稍远,且校员尽力安抚维持,故校内局势尚安。②《惠潮梅师范学校周年概况报告(自民国二年七月起至民国三年七月止)》,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48-50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当年7 月,因韩江水涨,操场围墙等处被江水冲崩,时任校长陈恩澍本拟全面修复损毁,但因经费不足,仅能简单修葺宿舍与运动场地。③《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周年概况报告表(自民国三年八月起至民国四年七月止)》,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51-54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此次水灾,学校受损严重,且经费支绌,因此,学校拟派员至南洋募捐经费,修葺学校,并改建讲堂,以作扩充班次之用。④《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周年概况报告表(自民国三年八月起至民国四年七月止)》,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51-54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不过,这一年招新班学生时,桌椅、床板仍不足。⑤《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周年概况报告表(自民国三年八月起至民国四年七月止)》,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51-54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

1915 年8 月开学初,陈恩澍赴京参加师范会议未返,暂由学监翁辉东代理校长事宜,11 月,巡按公署委任关翰昭为校长。⑥《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周年概况报告(自民国四年八月起至民国五年七月止)》,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55-58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关校长自1915 年11月重掌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1922年2月离校。关翰昭莅校后,修复了前因经费不足无法修复的操场围墙、宿舍等,并更新了陈旧的仪器、药品等。⑦《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周年概况报告(自民国四年八月起至民国五年七月止)》,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55-58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1915 年以前,学校曾纳桥东小学作为附属小学,并资助桥东小学修缮讲堂、操场。⑧《惠潮梅师范学校周年概况报告(自民国二年七月起至民国三年七月止)》,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48-50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1915 年第二学期,学校经省巡按使公署准允,自招附属国民学校学生一级,以备练习,当年招得学生25名,并新购置了讲坛、桌椅等。⑨《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周年概况报告(自民国四年八月起至民国五年七月止)》,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55-58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

1916、1917年间,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曾奉省令改为省立第九师范学校,原计划是由省署拨款办学,校方已着手规划建筑校舍,添招新生。怎料,嗣后政局忽变,省款中止,又因兵事关系,改省立第九师范之计划未能施行。⑩《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周年概况报告(自民国六年八月起至民国七年七月止)》,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59-62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1917年12 月后,战事四起,学校自然无法幸免于难,军队数次进驻学校,校舍变为军营,学生不得内宿,无奈之下,学校于12 月5 日停课,至次年5月1 日重新开课,谁知6 月1 日军事又急,学校只得提前放假。军队数次更迭驻校,校具、书籍、仪器、门扇等皆难以保全,损失殆尽。学校虽有修复之计划,但筹款艰难、时局不定,只有俟大局稍定,再设法兴复。⑪《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周年概况报告(自民国六年八月起至民国七年七月止)》,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59-62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

1920年桂军与粤军交战,桂军总司令卓贵廷将其总司令部设于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使学校的正常教学、设备、书籍及仪器受到了很大的损坏。[2]

至1922 年关翰昭离任前,尽管时值战乱,但关校长尽力维持,学校并未陷入停办的困境,且较前几年还稍有发展。1921 年10 月,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改名为“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3]

二、办学经费

学校不收取师范生学费、宿费,只酌收学生堂费、餐费。⑫《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七年度周年概况报告表》,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63-66 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以民国第三年度(1914 年8 月至1915年7月)为例,每生每年收取堂费2元。⑬《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第三年度报告表(自民国三年八月起至民国四年七月止)》,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361,第1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附属小学生则收取学费。学校的日常经费主要来自田租、铺租、塘租3 项,这些是原来韩山书院的产业。此外,无其他经费来源。1914年间,学校曾依赖省拨款补助不足经费。⑭《校务及校员检查表》(民国三年七月惠潮梅师范学校报告),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357,第1-2 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不过,时值战乱,省拨款不能常有。田租、塘租、铺租三项,收入之期,分上、下两季,上季旧历七月,下季旧历十二月。⑮《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周年概况报告》(自民国四年八月起至民国五年七月止),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55-58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

学校的日常经费,多半时间入不敷出,以1912 年为例,赤字银72 元,上学期总收入银2353 元,总支出银2410 元;下学期总收入银2486 元,总支出银2501 元。②《广东省惠潮梅公立师范学校校务汇记表》(中华民国元年上学期报告),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358,第1-2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陈恩澍任校长期间,未曾移交收支账目,其收支情况不明。③《校务及校员检查表》(民国四年十一月十七惠潮梅学校报告),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361,第1 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陈恩澍离任后,学校经济益加困难。学校各租项本分两季收清,1915年上季由陈前校长收清,却分毛未有交代。所以,四年度(自民国四年八月起至民国五年七月止)开学后只能借债维持,至十二月收租后,才能清还,但随后又再借。④《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周年概况报告》(自民国四年八月起至民国五年七月止),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55-58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关翰昭莅校后,不得不急求补救之法。1917年,学校呈请省增租并改期收租,然因地方社会秩序不定,未能实行。⑤《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周年概况报告表》(自民国六年八月起至民国七年七月止),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59-62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同年,澄海外庄蚁友恭等佃户,以兵事水灾为由,拒不交租。⑥《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周年概况报告表》(自民国六年八月起至民国七年七月止),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59-62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这对当时学校的维持无疑是雪上加霜。

1917年前后,军队进驻学校,校内设备皆被摧毁,所剩无几,其后,战火不息,校具屡次新置,屡次被抢,经济更显拮据。⑦《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七年度周年概况报告》,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63-66 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1921 年前后,潮安物价腾贵数倍,学校设备杂用等费较前尤巨,影响着学校的维持。⑧韩师民国档卷579,原未编页码,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

三、管理员与教员

(一)1912年-1915年

1912 至1915 三年间,校长屡易。1911 年1月,温廷敬担任校长,后因学生得罪教员,风波四起。1912 年9 月,由教育司委任关翰昭接任校长。1914 年1 月,关翰昭奉调韶州中学校长,陈恩澍接任。⑨《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周年概况报告》(自民国二年七月起至民国三年七月止),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48-50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1915 年8 月,新学期伊始,陈恩澍赴京未返,暂由学监翁辉东代理校长事宜,11月,巡按公署再度委任关翰昭接理校长。⑩《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周年概况报告》(自民国四年八月起至民国五年七月止),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55-58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

1913年,学校已经详细制定了校员的权限与责任:

第二十条 校长督率各员主持全校事务,凡一切用人行政条规号令,均其职责,其条件如左:(一)随时巡视各室以察教授是否合法,管理员是否周密,庶事是否清理,得纠正而进退之。(二)校长得召集职、教员会议,行一切事宜。(三)核行各种文牍。(四)稽查校中资产出入款项及督率会计员按期预算、决算,造表报销。(五)考核学生成绩。(六)核定学生之入学、退学、功课赏罚及随时增订章程规则。(七)查核应置备之图书器械及营造修理。

第二十一条 学监承校长之令,训练学生以助教员之不及,其条件如左:(一)每日须巡视校内,督察学生之功课,检查学生之行为,监督学生之游戏,俾确立整然之秩序。(二)学生之言动、举止、寝兴等有犯校规者,学监当随时纠正,遇有应行责罚之事,请校长核办。(三)学生请假分别准驳,给予假单,填明假由、假期,随记入请假簿。销假时验明假单有无逾限。(四)每日授业时,自习时,验明学生是否注意;考试时,会同监考;寝兴时,严格检查。(五)关于教务改良,仍商承校长而为之襄助。(六)凡屋舍、器物、关于整理设备诸事,须随时通知会计员、庶务员酌办。(七)学监于整理簿记、表册外,兼整理学生分数,送校长察核。

第二十二条 教员承校长之命课督学生,其条件如左:(一)各科教员有担任其所教学科之义务,教室内学生之勤惰,秩序之保持,皆教员之责。(二)各教员所担任学科务须按照部定学科程度,教材与时间相配,如期讲完,勿得前后参差。(三)每学期开课之前,须按照学科时间预编教授细目表,送校长察核,有未合法指饬改良。如课程课本中途参改之处,须豫商于学监,呈校长核准。(四)教员上课时刻,至迟不得逾十分钟,如有疾病事故请假者,须书明假由呈校长核准,并函知学监以便宣布。(五)非不得已事不得任便请假,假期逾所课钟点八分之一,必倩妥人权代。

第二十三条 文牍以谙习公事、通晓学务者任之,其条件如左:(一)全校文牍往来,司其收发、分类、记载并须清注明月日,毋使积压。(二)凡校内事宜呈报官厅者,宣布学生者,由校长命意,文牍具稿。

第二十四条 会计总司校中经费出入之事而掌其簿籍,其条件如左:(一)每月列报销清册送存校长查核,至年终汇集其总数呈报。(二)随时察看屋舍有无损坏,用具是否缺乏,会同庶务员酌量修葺。(三)校员薪俸杂役工食,每月按期支发,未及期不得通融挪移。

第二十五条 庶务员管理校内一切杂务及各项人役,其条件如左:(一)庶务员有保管品物之责,凡校中旧有之品物,新增之品物,发出之品物,皆须列表,每学期报告于校长。(二)校中购置品物,由会计员发款,庶务员考验其材料价值是否相应而经理之。(三)一切饭食由庶务员监视,有碍卫生及过于苟且者,应责令厨夫、茶役随时改良,不听命令即行更换。(四)一切杂役归学监及庶务员管束,每日须巡视校内,以知各役之勤惰,职掌有无废弛,各室是否洁清,督令改良。①《惠潮梅师范学校学则及教育研究计划书》(民国二年起),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4,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

对于校员职权的详细厘定,一方面有益于各校员行使职权,承担责任,另一方面,对于学校的管理,亦大有裨益。

1912 年,温廷敬在任时,学校有校长、监学、检察、会计、庶务、司事各1 名;教员6名。②《广东省惠潮梅公立师范学校校务汇记表》(中华民国元年上学期报告),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358,第1-2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9 月,因学生得罪教员风波,温廷敬离任,同时有5 名教员离校。关翰昭接任后,拟聘陈美济任学监兼理化、数学教员,蔡芳任体操教员,陈善任英文教员,翁辉东任农业教员,林柱臣任手工教员,汤及洵任乐歌教员,黄耀光任历史教员,张自新任地理教员,梁楚三任法制、经济教员。但,陈美济以精神不足辞,改聘林兆鸿为理化教员、陈镇藩为数学教员,翁辉东兼任学监。③《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周年概况报告》(自民国二年七月起至民国三年七月止),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48-50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1914 年1 月,陈恩澍接任校长,时有教职员15名。④《惠潮梅师范学校立案报告表》(民国三年三月),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7,第2-5 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从《1915年11月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教职员一览表》可以看出,至1915年11月,陈恩澍离职前夕,共有教职员16 名。[4]1915 年8月,陈恩澍赴京参加师范会议未返,随后战事起,局势不定,学校经济拮据,不少教职员纷纷离校。

(二)1915年—1922年

关翰昭1915 年11 月重掌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至1922 年2 月离校,共6 年零4 个月。关翰昭接任后,不少职员离校,至民国六年(1917)八月,学校仅有职员7名,详见表1:

表1 1917年8月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教职员一览

从表1 可知,当时学校教职员极少。不过,国难当头,学校能勉强维持已是万幸。其间,学校曾奉广东省令欲改为“省立第九师范”,并有一些谋求维持与发展的计划(见表2)。

表2 1917年6月省立第九师范学校填报表

改省立第九师范学校之计划因战事关系,经费不足,未能从容实施。不过在战乱的几年里,学校没有停办,还稍有发展,从教职员的增长可窥得一斑。至1920 年8 月,学校共有教职员14名,较1917年增加了近一倍。[4]

至1922 年,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改为广东省立第二师范,熊退来担任二师校长时,共有教职员18 名,较1921 年增加2 名,较1920 年增加5 名。①韩师民国档案卷579,原未编页码,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可见,虽经乱世,学校不但没有停办,还能稍有长进。

四、学生及教学情况

(一)学生情况

1912 年3 月,学校仅能容纳100 名学生,分为两班,每班50 人,至甲班毕业后,才招考新班。②《惠潮梅师范学校学则》,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4,第1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新生入学需满足以下5 点:第一,有高等小学毕业文凭,或有同等学力者得入预科;第二,14岁以上;第三,身体强壮,素无嗜好;第四,非他学校之革斥生;第五,籍隶惠、潮、梅三属者暨外籍旅潮者。③《惠潮梅师范学校学则》,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4,第2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而招考插班生,须有缺额时,可在第二、第三学期开学时招考补入,第二学年以上者则不适用。④《惠潮梅师范学校学则》,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4,第2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学校对学生的要求亦严格,凡触犯以下4 条,皆勒令退学:第一,行检不端,屡戒不悛者;第二,成绩过劣,难期造就者;第三,连续旷课至一百天以上者;第四,无正当事故接续旷课至一月以上者。⑤《惠潮梅师范学校学则》,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4,第2-3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

1912 年6 月,学校因开学较迟,未及招考新班,校内仅有本科一班。9 月9 日,第二学期开学后,添招新生一班。⑥《广东省惠潮梅公立师范学校校务汇记表》(中华民国元年上学期报告),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358 ,第1-3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1913 年8 月起至1914 年7月,第一学期退学7人,第二学期退学6人。⑦《惠潮梅师范学校周年概况报告》(自民国二年八月起至民国三年七月止),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48-50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

1915 年,学校共有99 名学生。⑧《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第三年度报告表》(三年八月起四年七月止),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361,第1-4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1916 学年,不少学生因乱事影响而退学。⑨《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周年概况报告》(自民国四年八月起至民国五年七月止),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55-58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时值战乱,学生亦受影响,经教员等极力安抚,校局稍安。⑩《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周年概况报告》(自民国四年八月起至民国五年七月止),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55-58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随后,战事愈紧,学生多回乡避乱。⑪《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周年概况报告》(自民国六年八月起至民国七年七月止),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59-62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学生退学、转学者亦多,如民国六年度(民国六年八月起至民国七年七月),计退学者14 名,转学者3 名。主要原因是受军事影响,地方不宁,远方学生行李往来,常被盗劫,所以他们就就近插入他校,或则另寻生业。⑫《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周年概况报告》(自民国六年八月起至民国七年七月止),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59-62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1918年在校生仅69名,1919年65名。

虽然档案资料中1920 至1921 年数据暂缺,不过从这两年的师资等情况推测,应该是较其前两年为好。

关翰昭担任校长期间,学校虽名为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但因校址在潮州,来就学者以潮汕地区居多。1914 年7 月本科毕业生共14 名,计揭阳4名,饶平3名,大埔3名,海阳1名,潮阳1 名,惠来1 名,澄海1 名。⑬《民国三年七月毕业生报告表》,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359,第1—2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1916 年度毕业生33名,计饶平6名,潮安4名,潮阳4名,揭阳3名,澄海2 名,普宁1 名,丰顺8 名,大埔4 名,高要1 名。⑭《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四年度毕业表》,民国韩师档案“备查”卷362,第9-14页。1918 年毕业生共32 名,计饶平20名,潮安6 名,潮阳3 名,丰顺2 名,澄海1名。⑮《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民国七年度毕业姓名表》,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364,第1-5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此外,海外侨胞子弟回国就学者,亦不在少数。⑯韩师民国档案卷579,原未编页码,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

学生之家庭职业,以商人和知识分子居多,以1922年8月前在校生为例,“学生家庭职业计:工得百分之三,农得百分之十七,商得百分之三十二,医得百分之三,学得百分之三十一,绅士及政界得百分之十四。”①韩师民国档案卷579,原未编页码,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商、学、绅士及政界共计77%。

关翰昭在任期间,共有101 名本科毕业生,1916 年41 名,1919 年32 名,1921 年28 名。②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363,第14-15页;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63-66页;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364,第1-5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学生毕业后,大多各回原籍充当小学教员。③《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七年度周年概况报告》,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63-66 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1921年毕业者稍有不同,7 成回原籍当教员,1 成升学,1成到各地局所任职员,1成赋闲。④韩师民国档案卷579,原未编页码,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

(二)教学情况

1912 年6 月,学校因开学较迟,未及招考新班,校内仅有本科一班,人数不多。据南京政府《师范学校章程》,四年毕业并无预科。因此,学校筹划增加课时,缩短暑假期限,将该学期作为第二学年之终,暑假后则为第三学年之始。9月,第二学期开学后,添招新班一班,亦因不办预科,将国文、英文、数学各科目课时酌量增多。⑤《惠潮梅师范学校民国元年上下学期报告各项表》,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358,第1-7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

1912年上学期,本科甲班教授科目及每周课时包括修身、习字各1 小时,历史、地理、博物、化学物理、绘画、乐歌各2 小时,教育、体操各3 小时,国文4 小时,英语、数学各6 小时,每周共36 小时。下学期添招乙班,科目及每周课时,计修身1 小时,化学物理、绘画、乐歌、习字、历史、地理各2 小时,博物、体操各3 小时,英语、数学各6 小时,国文7 小时,每周共36 小时⑥《惠潮梅师范学校民国元年上下学期报告各项表》,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358,第1-7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1913 年,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规划的预科、本科各科目周课时如表3。

表3 1913年广东省惠潮梅师范学校各科目每周课时计划

表3 仅是教学计划,实际教学工作有所变通,如二年度(1913 年8 月至1914 年7 月),本科四年级每周加授数学课4 小时,第一学期每周加授教育课2 小时,第二学期以后开始实习,实习增至12 小时。①《惠潮梅师范学校周年概况报告》(自民国二年八月起至民国三年七月止),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48-50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各年级各科目皆有指定教材,每年度的教材依实际情况,略有变动。[4]

关翰昭任校长期间,时值战乱,上课时间及科目多有变通,如六年度(1917年8月至1918年7月):

本校师范学生分甲、乙二级,本年度内,甲级生属本科四年级,乙级学生属本科二年级。科目及时间均遵照部章办理。甲级所授学科目,较之上年度增加教育实习及法制、经济两科,减少读经一科。上年度应授完之历史、地理、博物三科,叠遭兵事,停课颇多。入本年度尚未完竣,仍每周各授一小时国文,英文亦各加一小时。乙级所授学科目较之上年度增加教育一科,除遵部章外,添多国语一小时。②《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七年度周年概况报告》,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63-66 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

学校不仅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品行亦严格要求,教职员则须以身作则,为生榜样:

本校之职教员,必求其品行端正,堪为模范者,使学生知所法则。课室每日轮流值日生二人,宿舍每日轮派值日一人。凡课室及宿舍一切扫地、打尘、抹黑板等事,均归值日生担任。各人有违及卫生如饮酒、吸烟、吐痰于地及其他不规则等事,亦由值日生记在日记簿,每日报呈学监察阅,施以相当之纠正严则。

……

校训定:诚、勤、俭、爱、勇,五字。除上堂教授随时引起此种观念外,此五字又每字分细目八条,令学生每日照条目反省,并分给成绩表,使其将所行事,分条填注表内。全校学生除小学外,分为八组。每组以一教员主任,监察其言行,酌给分数。监察分二层,一察看能守规则否,一察看守规则是否系自动。自动者,分数多,否则分数少。月终送校长检阅,然后据此报照部定考查。成绩章程分为甲、乙、丙、丁等。③《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七年度周年概况报告》,韩师民国档案“备查”卷583,第63-66 页,韩山师范学院档案馆藏。

结 语

民国伊始,惠潮嘉师范学堂改为“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继续为地方培养师范人才。在这个改制的过程中,广东省政府、地方政府、军阀等都深刻地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办学经费主要仰赖旧书院遗留下来的产业,各级政府所能提供的帮助有限,且无法持续拨款。学校经费时常紧张,面对突发情况,更是雪上加霜。其期,战祸频仍,让学校的发展举步维艰。不过,学校并未就此放弃,各职员仍努力维持,为地方培养教育英才,为地方教育发展奠定基础。学校虽名义上是惠州、潮州、梅州3 地的师范院校,但实际入学者,多为潮汕地区的子弟,这是由学校的区位所决定的,特别是在地方战事四起时,学生更多就近入学。即使经费紧张、地方不安,学校仍极力培养学生,对学生要求亦严,尽心丰富学生的课程,保证毕业生的素质。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管理与教学也逐步完善,为后来的发展积累大量经验。从广东省立惠潮梅师范学校办学历史可知,民国初期广东的师范教育主要依赖校方努力维持,省政府虽时有扶持、改革之意,但限于大局,未能确切实施,也未能持续提供帮助。

猜你喜欢

韩山师范学校师范学院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史考释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苏州国画院名宿展·韩山篇
《通化师范学院报》 征稿启事
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
衡士玉美术作品
洛阳师范学院
另类惩罚
刘会军作品
论民国中后期武冈中等师范学校训育实践*——以武冈境内师范学校学生自治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