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智赋能:上影集团数字化转型研究

2023-10-30张书端

电影新作 2023年4期
关键词:影视数字化数字

张书端

进入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在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时代背景下,电影生产也不可避免地步入了一个化茧成蝶的突变期。面对电影生产、传播和消费语境的持续变化,中国各大电影企业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与方法,力图以创新性生产方式跻身全球影业前沿,打造更为繁荣的中国电影文化景观,并提供世界电影产业发展的中国方案。作为国有电影企业重镇,上影集团高度重视数字化转型战略,不断引进国内外前沿数字科技和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企业治理和电影全产业链运营,数字化转型经验值得梳理和总结,其进一步突破的路径还有待开发与探索。

一、上影集团数字化发展现状

上影集团长期以来重视数字化发展战略,从2011年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始,上影集团便与积家合作,扎实推进老电影修复项目,至今已完成《一江春水向东流》《芙蓉镇》《舞台姐妹》《红色娘子军》《画魂》等大量上海经典作品的数字化修复,其中不少影片已在大银幕与观众见面。与此同时,上影集团还在各个层面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正如上影集团董事长王健儿所言:“数字化转型是公司的既定战略,公司正加快文创和科创的深度融合,同时也在密切跟踪和关注包括AI在内的国内外新科技的发展,加紧部署实施新技术与新产品的结合。”1目前看来,上影集团的数字化转型主要着力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数字化运营

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须在企业运营的全局层面统筹规划,上影集团对此有着清醒认识。在2021年上影集团经营工作会议上,王健儿就曾重点谈到针对数字化转型所做的一系列部署,其中包括设立上影互娱公司,着重探索旗舰店式的“电影艺术中心+品牌店”产业新模式;设立上影文旅公司,构筑影视IP+文商旅融合发展生态;组建上影科技公司,进军个性化影院定制细分市场。2凡此种种都是结合数字时代电影产业和艺术的深层特征与发展趋势所做的规划与调整。

2022年7月,上影集团又宣布协同子公司上影资产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以及珠海北高峰私募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共同发起成立上影新视野文化产业数字化投资基金合伙企业,计划投资10亿元人民币用以探索数字化转型升级,深化电影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看来,该项计划运转较为顺利,并已取得不少实质性成效。其中最为成功的案例便是上影元文化科技公司(以下简称上影元)的成立与并购。2022年10月,上影集团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共同出资成立上影元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并将二者拥有的《女篮五号》《城南旧事》《芙蓉镇》《大闹天宫》《葫芦兄弟》《九色鹿》《黑猫警长》等60多个知名IP交由上影元统一运作,其中还包括爆款IP《中国奇谭》。上影元适应数字时代媒介融合发展趋势,将自身定性为“大IP全产业链开发运营平台”,力图深耕IP孵化管理、授权经营、整合营销以及沉浸式娱乐体验等前沿产业领域。目前看来,该公司的设立达到了预期目标。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上影元在一定程度上打通和整合了上影集团所属各类IP资源,切实提升了上影集团的品牌优势,推动了上影集团的产业升级。

借助《中国奇谭》的热播势头,2023年3月8日,上影集团又并购了上影元,此举一方面强化了上影集团对上影元及其旗下IP资源的掌控力,另一方面又使上影元借助上市公司的力量拓展了融资渠道。正如王健儿所说:“影视IP开发的‘任脉’是内容创作,‘督脉’是产业落地,上市公司是汇集资金、资源的平台,IP要素与上市公司的合体,就是打通这‘任督二脉’的关键。”3这次并购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上影集团与上影元之间的业务协同,并在整体层面推动了上影集团的数字化转型。

(二)数字化制作

内容生产是电影业的核心,在此方面,上影集团也已尝试从各个层面进行数字化升级。自2020年始,上影集团先后出资5亿元收购昊浦影视基地,力图将其打造为国际一流的数字化电影产业基地。2021年6月,昊浦影视基地已建设完成4个高科技影棚和1个水下数字摄影棚,可以满足虚拟摄影、水下摄影、动作捕捉、场景预演等多种数字化制作需求。其中LED虚拟摄影棚项目占地2000平米,其数字场景库中已有300多个虚拟场景可供选择,后续还会根据需求持续更新、完善。昊浦影视基地数字制作中心则包括多功能录音棚、制作棚,可完成后期视音频编辑、调色、母版制作等多种任务,建成面积目前已达2000平方米左右。与此同时,上影集团还在推进上海影视乐园二期工程的建设。该项目筹划建设13个数字化高科技摄影棚。当然,设备只是创作的前提,要真正形成生产力,还需大量优质电影内容的支撑。目前上影集团的《雪龙号》项目已定于在昊浦影视基地以虚拟拍摄的方式进行。此外,上影集团也开始布局VR、AR、MR领域的内容生产,力图借虚拟现实技术复现上影集团经典IP的魅力,并进一步开发适于沉浸式体验的全新内容资源。

智能化也是上影集团的一个转型着力点。王健儿曾经表示“上影有信心成为最早尝试AIGC技术并取得实效的公司之一。”4在2023年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上影集团推出谢晋导演的虚拟数字人形象与在场观众展开交谈。在这场活动中,他们还测试了AI生成的葫芦娃数字人舞团,并让《中国奇谭》中的小猪妖与主持人和现场嘉宾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小猪妖询问怎样可以在动漫、影视剧等IP改编作品中客串。主持人则答复可以邀请小猪妖作为阅文IP的推荐官,即通过AI技术让小猪妖学习阅文上的作品,然后再向读者进行推荐。在AI影像制作技术尚待进一步探索的情况下,上影集团已经深入涉足AI声音领域。上影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影译制厂已经联合喜马拉雅合作成立上海喜上眉梢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该公司将目标定位为“人与AI结合的情感语言表达”。5他们精准采集上海电影译制片厂老艺术家的声音,并借助AI进行加工合成,用以生成全新的有声作品。目前,该公司已推出原创作品《魔都奇谭》,未来业务还将囊括广播剧、有声剧、影视动画和游戏等诸多领域。

图2.动画片《黑猫警长》剧照

(三)数字化发行

自改制以来,上影集团高度重视电影发行环节的建设,如今已建成一个架构完善、运行良好的发行团队,业务范围覆盖国内重要票仓城市,并能够辐射全国范围。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上影集团又筹备建设一套云发行网络体系,力图实现电影发行的高效化、平台化和精准化。

为适应互联网和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并为应对疫情的影响,上影集团积极谋划线上发行网络的建设。其中最为成功的案例便是《中国奇谭》的发行运作。自2020年以来,上影集团便积极发起与线上流媒体平台的合作,经反复论证,最终敲定《中国奇谭》与B站的合作项目。这种系列动画短片线上发行模式一方面适应了网络时代的碎微化传播特征,另一方面也大幅降低了市场风险,还为一批年轻的动画创作者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

伴随《中国奇谭》的强势爆发,上影集团已经开始实施酝酿已久的大IP战略,力图在全产业链层面激活《中国奇谭》的IP价值,其中包括开发《中国奇谭》衍生品市场,推出《中国奇谭》系列第二部,并开始《中国奇谭》大电影的筹备工作。与此同时,上影集团还计划复制《中国奇谭》的成功模式,持续开发类似的IP资源。正如王健儿所言:“未来上影将以优质传统文化、经典电影及动画作品作为基础,以符合时代精神、朝气蓬勃的创作作为给养,探索中国式IP开发和创新的可能性,走出一条中国式IP开发的道路。”此外,上影集团还高度重视AI在IP开发中的作用与价值。王健儿指出:“AIGC的出现将赋能大IP开发,推动中国原创IP发展,让中国的IP宇宙融合更多跨界业态、商业模式。”6因而,在未来的业务发展中,上影集团规划在渠道运营、内容宣发、广告营销和数字资产等方面,积极打造和整合AI技术团队,深入探索AI与影视产业的融合之道,创新内容生产模式和商业运营机制。

(四)数字化放映

电影放映端是上影集团的优势领域,其旗下的上海联和院线是中国最大电影院线之一,拥有自营及加盟影院700多家。该院线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如在2004年便引进IMAX巨幕影院,2008年始率先展开数字化影院改造工程。近年来,上海联和院线又引进影院数字管理系统(TMS)和数字影院网络运营中心(NOC),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影院放映设备的智能化管理,打造了数字影院网络化监控与技术支持体系,从而大幅提升了影院设备管理和利用效率,降低了影院运营成本,并提供了更好的观影服务。

2020年以来,面对数字技术的进一步革新,上影集团继续升级影院布局和设备,力图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化观影场景。2023年6月8日,历经一年多改造的上海影城重新开业。改造后的上海影城“0号厅”拥有一个巨型的高端LED天幕,长29米,宽6米,能实现裸眼3D效果和沉浸式立体声效,为观众提供了超级震撼的观赏体验。“1号厅”依然保留了千人大厅的设计规模,并大幅升级座椅和视听设备,采用与好莱坞奥斯卡颁奖礼堂杜比剧院同款的杜比视界激光放映系统和杜比全景声沉浸式声音系统。2号厅除了配备4K分辨率的三星Onyx LED银幕和专属声音系统外,还拥有可伸缩的活动座椅系统。座椅收纳之后,影厅会变身为一个500平米的“黑匣子剧场”,这为影院打造沉浸式的多维影艺空间提供了各种可能。3号厅依然是专业影人的殿堂,升级后的杜比全景声系统可在三维空间中精准定位,提供近乎完美的沉浸式听觉体验。5、6号厅则被打造为专业审片厅,影厅配备4K高对比度HDR放映技术,满足导演、评委等专业人群的工作需求。9号厅为RealD Cinema特效厅,10号厅则主攻“电影+娱乐”高定制服务,引入赛事直播、跨界运营等服务。此外,上海影城还配备了智能影院播控系统及电控管理系统,可实现自动排期同步、无人值守放映、智能控电停映、总部统筹管理等功能,为打造无人智慧影院打下了基础架构。正因如此,王健儿才称升级后的上海影城为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旗舰店。“我们将它作为上海电影艺术中心的载体。在这里,我们以电影为核心,打造融合艺术、文化、娱乐、时尚的多元生态圈,探索引领各类科技+艺术的跨界与前沿业态。”7

由以上分析可见,自“十四五”以来,在国家大力提倡建设数字中国和文化数字化的大背景下,上影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明显提速,并在各个方向和维度持续拓展和深入。不过我们在看到上影集团乃至整个中国电影业数字化转型的各项成就的同时,还应清醒认识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恰如爱奇艺电影及海外业务事业群总裁杨向华所言:“中国电影的数字化战略跟欧美相比还有差距,对此我们在实践中也深有体会。电影工业化的各个环节、工具、应用,坦诚来说还是以作坊阶段的生产制作为主,离工业化还有很大的距离。”8有鉴于此,我们还要对照自身的缺陷和不足,积极学习、吸纳国外电影企业的成功经验,引进文化产业数字化、智能化领域的前沿工具,勇于创新,稳步突破,以期将上海电影乃至中国电影的数字化转型真正推向成熟。

二、上影集团数字化转型升级路径

“数字化转型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构建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和反馈的闭环,打通不同层级与不同行业间的数据壁垒,促进供给侧提质增效,创造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不断满足需求侧改善体验的新需求,形成全新的数字经济体系。”9数字时代的文化产业势必走向开放与融合的态势,而要真正实现电影业的数字化转型,并释放数字化所带来的产业红利,就需从更深层面破除种种内外在壁垒与限制,实现从经营理念到生产实践的全方位数字化革新。电影产业数字化作为文化数字化的一个重要领域,不妨从文化数字化整体战略和规划中汲取思想与资源。曾任中宣部文改办副主任的高书生曾将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总体思路归结为“文化资源数据化”“关联数据资产化”“数据分享平台化”“创新创造智慧化”“消费体验场景化”等五个方面。10上影集团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也可从这五个方面展开探索。

(一)文化资源数据化

在文化资源数据化方面,上影集团已完成大量经典IP的数字化。但是对于电影企业而言,文化资源绝不仅限于电影作品本身,还应包括作品相关的种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资源。作为文化企业,电影公司的种种基础设施、设备以及人力资源等电影生产要素,也都应当纳入文化资源的范畴。对此类电影生产要素的数字化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将使企业生产要素更为全面地转换为数据生产要素,为全面搭建数字化电影生产要素网络提供必要条件,以全面激活生产要素价值,最终达到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决策水平的目的。

在数字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元宇宙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一大愿景的趋势下,每一具备实力的企业都需谋求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尽早建成数字分身或数字孪生,以求在赛博空间拥有一席之地。目前在制造业领域,已有不少企业开始规划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并试图搭建企业物联网体系,以便最为精准地掌握企业运营状况,在此基础上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正如戚聿东所指出的:“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建设正由过去以ERP为中心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转向覆盖生产全链条、支撑外部新生态的综合数字化平台。数据要素将供应链管理、资源配给、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等打通,在连接生产制造业务环节的基础上,推动制造业价值链协同进入数字形态,衍生出新模式、新场景、新生态。”11比之于制造业,电影业对综合数字化平台的需求更为迫切。电影全产业链数字平台的建设,不但能够大幅简化项目运作流程,精准追踪电影生产过程中人、财、物的分布与流动,还可以在各个环节辅助内容创作,为不同群体提供定制化观影体验,从而有效提升电影生产效率和企业利润空间。

(二)关联数据资产化

在完成数据采集、挖掘、分析和加工的基础上,企业还需将数据转化为可溯源、可量化、可交易的数字资产,只有如此,方能将数据真正转化为生产要素。上影集团在完成经典电影数字化工程的基础上,还需以更为细致的方式分类采集各种潜在数字资产,并借助线上线下流通渠道,将其转化为实质性经济效益。电影数据资产涵盖面甚广,在一部电影文本中,一切具有原创性的角色形象、空间环境、服装造型等视觉形象都可纳入资产范畴,甚至影片中具有高辨识度的人声、音乐、音响等声音元素也是典型的文化资产。上影集团在这方面已经有所作为,已经开始以专业化方式开发《中国奇谭》《葫芦娃》《黑猫警长》等电影中的经典视觉形象,并与喜马拉雅合作开发数字声音的资产价值。在未来发展中,还可更多借鉴海外成熟的数字资产开发和运作经验,更进一步发掘自身数字资源的商业和文化价值。

数字技术的最新发展为文化资产的增值、交易与转化提供了更为便捷的途径。在元宇宙背景下,NFT数字藏品交易日趋成熟,这为电影企业的IP交易和融资都提供了新的空间。202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已清楚指出:“支持龙头企业探索NFT(非同质化代币)交易平台建设,研究推动NFT等资产数字化、数字IP全球化流通、数字确权保护等相关业态在上海先行先试。”12作为上海市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上影集团在NFT交易平台建设方面自然不能落后。在此方面,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已积累不少运作经验。例如,福克斯娱乐公司(Fox Entertainment)已发布热门真人秀节目《蒙面歌手》(The Masked Singer)相关的10000个蒙面小姐NFT,寄望于粉丝群体能够在公司投资的平台上展开NFT收集和交易。此外,该公司还创建了一个高达100亿美元的“创意基金”,试图通过区块链创意实验室运营一个在线市场,主要用于推广和销售加入该平台的企业相关的角色、图形等NFT。米高梅(Metro-Goldwyn-Mayer)和望远镜娱乐(Spyglass Entertainment)、美国在线(AOL)联合推出了一个NFT工作室,该工作室允许NFT持有者深入访问影视项目开发、脚本写作、选角、营销和发行等各个环节。狮门影业(Lions Gate Films)也在近期与一家名为“亲笔签名”(Autograph)的NFT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为《约翰·威克》(John Wick)、《饥饿游戏》(The Hunger Games)和《辣身舞》(Dirty Dancing)等大型IP创建NFT。此外,华纳兄弟公司(Warner Bros)也已售出100000个《黑客帝国》(The Matrix)相关的NFT,派拉蒙影业(Paramount Pictures)也正在与 NFT 公司复现(Recur)合作创建自己的NFT交易平台。在此趋势下,上影集团应及时关注好莱坞各大公司以及一些头部流媒体公司在NFT领域的运作方式与效果,并深入总结其中的成败得失,在此基础上及早入局,积极探索电影NFT平台建设和交易的中国模式。

(三)数据分享平台化

数字时代是一个平台经济时代,在高度复杂化、多元化的数字网络空间,各市场主体之间需要运行平稳,具有高信誉度和高效率的平台支撑起有效沟通、协作与交易。“平台通过共享的方式为利益相关方创造价值,并在共赢的基础上提升自身价值。”13依托各个成熟的数字平台,多元化、分散化的市场主体能够凝聚为一个彼此高度关联,利益共享的经济生态系统。

图3.电影《中国奇谭》剧照

正因如此,在文化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高度重视数字文化平台建设,并且为保证文化资源的安全性,还专门搭建了国家文化专网,鼓励各文化企业和机构接入国家文化专网,用于文化数据的安全流通和文化机构间的协同运作。作为上海市头部文化企业,上影集团也高度重视数字平台建设。目前上影集团已初步拟定与腾讯的合作,力图规划建设“上海科技影都腾讯智慧影视公共服务平台”,尝试构建集企业服务平台、智慧影视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市场营销服务平台为一体的综合性影视平台,为上海市乃至长三角影视企业提供定制化整套智慧影视解决方案。与此同时,为加强区域协作,集约化利用人、财、物等各类资源,上影集团还积极探索与长三角区域内影视机构的深度合作,尝试搭建各类文化服务和交易平台。他们一方面筹划长三角影视版权交易中心,力图打造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的影视版权服务机构,其中涵盖影视版权展示交易平台、影视版权数据信息平台、影视版权金融支持平台、影视版权专业服务平台等。另一方面又尝试对接长三角地区电影类人才网站,试图建立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合作交流平台,以便更加高效、合理地共享区域电影人才资源。

借助以上框架,上影集团积极参与区域性影视平台的建设,在进一步行动中,还要把以上规划推向实处,并根据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时代需求的变化不断进行平台更新、维护与升级,进而还要积极对接全国性数字化影视平台,深度融入全国电影产业一盘棋,借助国家整体力量推动上海电影的发展,同时也为国家电影业发展贡献更多上海力量。

(四)创新创造智慧化

智能化是数字化转型的更高阶段,目前人工智能在电影产业的应用潜能越发明显,上影集团对此亦高度重视,并在相关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在近期发布的国内AIGC50强公司榜单中,“上海电影”成为唯一入选的国有文化企业。不过在未来的电影生产中,上影集团还应继续向人工智能领域深入拓展,尝试应用前沿AI内容制作技术和企业运营平台,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内容创作质量。

图4.电影《侏罗纪公园》剧照

在这方面,国外已有不少值得借鉴的经验。例如在项目可行性分析方面,华纳、索尼(Sony Pictures)等不少好莱坞影视公司都积极寻求与一家名为电影分析(Cinelytic)的公司合作。不同于传统的影视行业公司,电影分析汇聚了一大批来自金融业的人员,他们擅长数据收集、快速运算和风险预测,并将其才学充分运用于电影内容和市场的分析与预测。并且,借助大量数据资源和机器学习,该公司生成了一套打破传统电影制作流程与方法的人工智能系统。该系统不仅能够分析电影脚本,预估电影票房,还可以预判不同制作班底对电影收益的影响,甚至还可协助制定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差异化发行策略。20世纪福克斯(20th Century Fox)则和Google云(Google Cloud)合作研发“莫林视频”(Merlin Video)。该系统进一步聚焦于电影视觉元素,能够自主分析电影预告片中每一帧的人物、道具、色彩、光影等,并且还能对电影情节、主题等进行分析,以预估电影市场价值。此外,流媒体巨头网飞(Netflix)也试图在AI领域走在前列,目前正在训练AI做电影剪辑。而在动画电影生产领域,网飞也已率先推出了AI深度参与的动画短片《犬与少年》(Dog and Boy)。该短片利用AI生成动画背景,从而大幅提升了创作效率,节约了制作成本。在该片结尾处,片尾字幕将创作者归结为“AI+人类”。目前看来,AI在动画制作方面有着更为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上影集团在动画领域亦有着深厚积淀和传统优势。在当前的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上影集团应尽早布局AI动画生产,以AI激活动画生产潜能,争取在新技术背景下产出更多高质量动画内容。

(五)消费体验场景化

数字时代的电影生产不断趋于虚拟化,伴随这一进程,电影消费也越发趋于场景化,尤其是在数字交互技术日趋成熟的背景下,电影消费更加成为一种场景化体验。面对这种状况,电影企业也应加大对全息影像、裸眼3D、VR、AR和交互电影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投入,在为观众提供更高质量视听乃至身体享受的同时,强化用户黏性,为企业品牌和电影IP开发、运作提供更广泛的受众基础。在这方面,迪士尼公司(The Walt Disney Company)有诸多先发优势。该公司向来注重以场景化体验提升电影产品的知名度,并大幅延展电影IP产业链。尤其是在迪士尼乐园中,《米老鼠和唐老鸭》(Mickey Mouse and Donald Duck)、《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海洋奇缘》(Moana)、《加勒比海盗》(Pirates of the Caribbean)等众多迪士尼经典动画和电影场景被活灵活现地呈现于观众眼前,并吸引他们畅游其中。而在数字技术进一步迭代升级的当下,迪士尼更借助前沿视听技术为观众打造诸多超级震撼的场景体验。例如在《飞跃地平线》(Soaring)项目中,开发者营造出一个半径80米的IMAX数字投影圆顶,将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美国纪念碑谷、斐济劳群岛、南美洲伊瓜苏大瀑布、法国埃菲尔铁塔等全球知名景观的航拍镜头接续呈现于观众眼前.更加令人惊叹的是,设计者还将观众置于模拟机舱的位置上,借助各种动力装置为观众带来滑翔、爬升和俯冲等身体感受,并且还会在飞行过程中配合各地理景观的嗅觉效果,给观众带来高度逼真的身心体验。环球影城(Universal Picture)更将《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怪物史瑞克》(Shrek)、《回到未来》(Back To The Future)、《终结者》(The Terminator)、《速度与激情》(Fast&Furious)等众多经典IP作场景化再现,为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逼真体验,进而提升他们对电影作品的兴趣和认知,最终强化对环球影业IP的认同度。目前,上影集团在上海影城改造中已设计不少精彩场景,今后还可发挥旗下各影视基地、影视乐园和其他产业优势,推出更多更为先进的电影体验和消费场景,以之提升上影集团品牌的知名度,助力上影集团IP的开发、营销与运作。

结语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建设“数字中国”已经上升为重要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建设数字中国”。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其中强调了数字化转型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14对于电影业而言,数字技术的影响更是无孔不入地渗透于电影生产、传播和消费的各个环节与层面。电影业的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与繁荣,还是在数字媒介时代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此背景下,上影集团更应坚定不移地全方位推进数字化转型,以数字技术激活电影生产各要素,争取实现内容生产和业务水平的同步提升,服务于中国电影市场的整体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

【注释】

1 秦艺逍,吴雨欣.上海电影董事长王健儿:密切关注AI等新技术,加快与新产品结合[EB/0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658907.2023-04-11.

2 佚名.加快构筑上影“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EB/0L].http://www.sfa.org.cn/zxzx/detail.asp?id=1520.2021-05-11.

3 钟菡.IP 资源与上市公司加速融合,《中国奇谭》 等上影IP开发将提质增速[EB/OL].https://new.qq.com/rain/a/20230310A0529M00.2023-03-10.

4 王琦,刘嘉露.专访上影董事长王健儿:《中国奇谭》IP大火,将与消费行业深度融合打造中国原创IP生态[EB/0L].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30414/herald/65e 320fe26c3b78200a758f53b9dfb8d.html.2023-04-14.

5 杨翔菲.经典上译腔调亮相AI声音秀,上影携手喜马拉雅探索AI有声领域[EB/0L].http://news.sohu.com/a/683365232_120988576.202-.06-08.

6 佚名.上影集团董事长王健儿:“AI遇见IP”打开电影市场天花板[EB/0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8015426753544075&wfr=spider&for=pc.2023-06-07.

7 佚名.上影集团董事长王健儿:“AI遇见IP”打开电影市场天花板[EB/0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8015426753544075&wfr=spider&for=pc.2023-06-07.

8 李道新,杨向华,陈刚.中国电影数字化的战略转型与发展趋势[J].当代电影,2022(12).

9 戚聿东,肖旭.数字经济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163.

10 高书生.文化数字化:关键词与路线图[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5-6.

11 同9,165.

12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EB/0L].https://www.shanghai.gov.cn/hfbf2022/20220712/d3f5206dec5f4010a6065b4aa2c1ccce.html.2002-07-12.

13 同9,175.

14 新华社.习近平向2021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致贺信[EB/OL].https://www.gov.cn/xinwen/2021-09/26/content_5639378.htm.2021-09-26.

猜你喜欢

影视数字化数字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影视风起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