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实现路径研究
2023-10-30贺俊刚
□贺俊刚
(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1)
目前,学界有关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实现路径的研究集中在以下方面。一,困境说,从乡村人才振兴的困境角度分析了乡村人才短缺及其危害等,分析了困境形成原因,并从文化建设、农村改革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1-2]。二,产业说,从乡村产业角度分析了乡村人才振兴的必要性及重要性[3-4]。三,支撑说,认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支撑作用[5-7]。综合来看,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社会学、高等教育等学科。从现有文献看,以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为主题的研究更多是政策诠释和宏观的理念探讨,实地调查的研究尚待深入开展。
文章对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的实现路径作了有益探索,结合对广西凌云县的实地调研,阐述了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的实现路径。
1 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的主要矛盾与现实问题
1.1 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主要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演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的生活需要人来创造,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重点体现在城乡人才培养、分布等方面。
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的主要问题在于乡村人才的人力资本边际报酬过低。城市人才的边际报酬通常高于农村,较高的人力资本边际报酬吸引人才从乡村向城市流动。乡村人才集聚到城市当中,促进了城市发展。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和水平,因各种生产要素的约束,出现了发展瓶颈,例如水资源、土地资源、教育资源紧缺等问题。同时,当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科技密集产业转化时,一方面,城市对低技能、低知识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过剩,产生对低知识、低技能专业技能人才的挤出效应;另一方面,城市对高技能、高知识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产生城市对乡村高知识、高技能人才的吸引效应。挤出效应催生了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内卷”,当农村人才的知识与技能达不到城市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时,出现城市剩余人才倒逼回流乡村的现象。吸引效应使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在城市中集聚,对乡村人才“虹吸”,导致乡村高级人才“空心化”。高级人才集聚吸引了更多人才与资源,出现马太效应,即发展快者发展愈快,发展慢者发展愈慢,进一步扩大了城乡人才水平的差距,影响了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扩大了乡村人才发展不平衡,导致城乡人才培养、分布及其发展不充分不平衡之间的矛盾。
1.2 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现实问题
为做好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实现路径研究,以实地调研方式对广西凌云县开展了实地调研。凌云县地处我国革命老区百色地区,弄福村是开展乡村人才调研的重点村之一,调研地点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以广西凌云县为调查地点,召开座谈会,通过问卷星进行实地问卷调查,共收回问卷514 份,除本地答卷者外,还有外省务工人员通过问卷星填写问卷。从问卷来源看,广西482 份、广东29 份、重庆1 份、江苏1 份、河北1 份,其中有效问卷500 份。在有效问卷中,按广西调查问卷来源地划分,主要包括凌云县弄福村、弄谷村、央里村、峰洋村、河洲村。调查中,随机抽取弄福村、弄谷村、央里村、峰洋村、河洲村作为调查对象,对农户开展问卷调查。在有效问卷中,50 岁以上农户户主32 人,占比6.4%;41~50 岁农户户主72 人,占比14.4%;31~40 岁农户户主110 人,占比22.0%;30 岁及以下农户户主286 人,占比57.2%。调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调查问卷其他情况见表1。
表1 农户调查问卷年龄、性别及学历基本情况统计
1.2.1 城乡人才发展不平衡
具体调查过程中,在回答问题“您认为,当前城乡差距最大的是?(单选)”的反馈中,31.91%的农户认为是城乡教育差距,24.90%的农户认为是城乡产业差距,19.26%的农户认为是城乡就业机会。可见,教育差距是导致城乡人才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他反馈见图1。
图1 城乡差距比率
通过调查发现,城乡人才发展差距较大,形成这种差距与不平衡的原因有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一是直接原因。表现在城乡收入分配的差异。城市居民收入主要是用于储蓄和消费,而农村居民收入除了用于储蓄和消费之外,还要有一部分用于农业再生产的支出。农民的消费、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受到了这种差异的影响,导致相关支出减少,加大了城乡人才发展不平衡。二是间接原因。表现在与人相关的公共服务差距,具体表现为:新学校建设、生均拨款等教育投入差距加大了城乡教育水平不平衡;自来水、公共交通、图书馆等公共设施投入差距不断加大,引起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失衡;医院、社区卫生机构建设投入差距造成城乡医疗服务水平不平衡;就业培训机构、职业技术培训、人才市场等城乡就业投入差距造成城乡就业不平衡;铁路、机场、电信等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差距造成城乡公共基础投入不平衡。可见,公共服务差距导致乡村人才难以留在乡村、服务乡村,进一步加大了城乡人才发展不平衡。
1.2.2 乡村人才发展不充分
乡村人才发展不充分的外在表现为乡村衰落。城乡收入差距,以及教育水平、医疗水平等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的差距,吸引了大量青壮年乡村人才外出打工,造成农村出现了“空心村”与留守儿童等各种乡村人才发展不充分问题。一是乡村治理发展不充分。乡村人才的流失及村落萧条,导致传统乡村治理失范。二是市场发展不充分。因道路不通畅导致的市场流通速度慢。三是创新创业发展不充分。乡村创新软硬环境差,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创新主体发展不充分。四是教育资源稀缺,乡村待遇留不住优秀师资,严重影响乡村儿童成长,形成恶性循环。五是网络覆盖率和通信设施方面的落后,导致信息闭塞与偏见盛行。六是乡村产业技术含量不高,利润回报低,产业发展不充分。
综上,城乡人才发展不平衡的起点是教育机会不平衡,是经济社会发展起点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城乡发展不平衡。由于长期以来二元经济结构及偏重城市的发展导向,导致了城乡收入以及相关医疗水平、公共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方面存在不平衡,乡村发展缓慢。这种不平衡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发展机会不平衡,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乡村不能也无法得到充分发展,迟滞了乡村现代化进程。
2 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区域模式
乡村与城市是一个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乡村人才振兴实践离不开城市的变迁与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反哺与人才支持。城市人才与乡村人才是一个相对变化的范畴,其内涵随着新型城乡关系的变迁而变化。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认为,建立在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包括城乡关系在内的社会制度,对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区域模式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型城乡关系及其制度变迁,对乡村人才振兴区域模式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区域模式。
2.1 城乡区域融合模式
城市经济发展使过去的城乡接合部逐渐发展起来,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乡村人才振兴与城市发展融合为一体,城乡收入、教育、基础设施、养老保险等公共服务差距消失,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产业结构合理,乡村成为城市的一部分,城乡人才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2.2 城乡区域再造模式
农村衰落导致出现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留守老人,随着进城务工的乡村人才在城市落户定居,留守妇女、留守儿童随家迁移,很多“空心村”成为老人村。对适宜居住、有一定“三农”特色产业基础或者具备一定旅游文化等资源禀赋相对较好的乡村,地方政府应加大公共基础投入力度,完善交通设施,提供更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积极吸引外来人才或培养本地乡村人才,招商引资,利用当地人口迁移后腾挪出来的土地及资源,开展有前景的农业生产项目,以城市反哺乡村的方式,通过城乡再造模式实现乡村人才振兴。
2.3 城乡区域搬迁模式
对于自然生存环境恶劣、土地资源极度贫瘠、水资源严重缺乏或环境污染严重的不宜再居住的村落,应在当地城区建设新区,对原村落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牧等政策,将村落整体搬迁到城市新区。缩小城乡人才收入与公共服务差距,有利于城乡人才平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3 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实现路径
一是普及数字经济、网上直播售货等新技能培训,提高乡村人才收入。新农村建设已进入互联网、区块链、元宇宙等新事物、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新时代,需要培养乡村人才网上直播、新型种养、新型经济组织管理等新技能,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乡村人才的人力资本,解决当地乡村传统产业所提供人力资本边际报酬低于城市、难以留住乡村人才的问题。同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旅游文化经济、生态经济等新经济、新业态,加强新经济、新业态所需要的新技能培训,提高乡村当地人力资本边际报酬,提高乡村人才收入,以吸引返乡大学生、农村合作组织经营者等乡村人才留在乡村、服务乡村。
二是尊重新乡贤、培养新乡贤,建设乡贤友好型新农村,改善新时代乡村人才建设“软环境”。乡贤是乡村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乡村人才具有更广泛的内涵,返乡专业技术人员、农村合作社带头人、回乡大学生等都是新时代乡贤的重要成员。乡贤是新时代新农村建设的领头人,尊重新乡贤、培养新乡贤、建设乡贤友好型新农村是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途径。
三是提高新时代乡村人才的综合素养。综合素养内涵丰富,包括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财经素养等,新时代乡村人才综合素养的内涵随着新时代全面乡村振兴现实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由于过去对农村非农培训、岗位培训等投入相对较少,对乡村人才综合素养培养更是严重不足,导致现有乡村人才能力与水平基础相对薄弱。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新时代乡村人才综合素养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新时代乡村人才的综合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需要不断投入、持续关注的长期发展过程。
四是大力打造新时代乡村师资队伍,加强对乡村教师的培养。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需要种植能手、职业技能大师、养殖专家、网络营销高手等一大批乡村教师充实乡村师资队伍。素质高、技能强、善做事的乡村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知农、会农、爱农且懂技术、善经营、敢创新的新时代乡村振兴人才。
五是夯实基础教育,多元办学,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高水平的农村基础教育能使农村儿童得到较好的成长机会,为乡村人才成长打下基础,也可为乡村人才回流,城市人才支持、支援及全面推进新时代乡村振兴创造条件。同时,应解决人才留在农村、服务农村的后顾之忧。
六是改变价值观念,为新时代乡村新价值的创造培养乡村人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时代乡村价值内涵发生了变化,从传统农村生产价值,拓展到新农村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与教化价值。实施规模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是传统农村生产的发展要求,但往往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是挖掘民族地区生态价值、文化与教化价值的全面乡村振兴,对乡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新要求,需要改变价值观念,培养适应全面乡村振兴的新型乡村人才[8]。
七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了让更多乡村人才加入到党组织中来,让更多党员农民成为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的中坚力量,应继续完善基层党员制度,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农民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制度上保证党在乡村人才振兴的领导核心地位[9]。
八是加强乡村基础设施、生产要素市场、医疗服务、就业培训机构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提高新时代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提高对乡村人才的人力资本投入。培养新时代的乡村人才,增强新时代新农村对乡村振兴人才的吸引力,将更多城乡人才留在当地农村,服务乡村振兴[10]。
4 结束语
要实现乡村人才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人才发展规律。通过在广西凌云县开展实地调查,分析了城乡人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的主要矛盾与现实问题,归纳出了城乡区域融合、城乡区域再造及城乡区域搬迁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路径,包括普及数字经济、网上直播售货等新技能培训,建设乡贤友好型新农村,提高乡村人才的综合素养,加强对新乡村教师的培养,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