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新”背景下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023-10-30靳慧兰

天津教育·中 2023年9期
关键词:三新直线方程

靳慧兰

近年来,我国以国务院印制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依据,推动开展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考综合改革直观体现为“三新”,即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三新”背景下,高中数学学科教学模式亟待更新,因此,探讨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三新”概述

“三新”即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其中新课标是根据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结合我国国情而制定的纲领性文件,即《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强调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教材是新课程标准具体理念和内容的载体,需要根据新课标编写,由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可知,高中数学新教材为2019人教A版,强调多样化学习方式、按学习规律办事、注重严格数学训练、学习贵在创新;新高考是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的命题,可以为基础教育教学提供指导作用。近年来,新高考体现为出题依据由考纲转变为课标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评价理念由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考查要求覆盖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与创新性。

二、“三新”背景下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原则

(一)差异辅导原则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强调高中数学课程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帮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维度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在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发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落实差异辅导原则,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發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不同学生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点拨,帮助每一位学生顺利生成数学学习智慧。

(二)自主探究原则

新教材内容抽象程度有所提高,需要学生以更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实践探究,持之以恒地思考。因此,在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贯彻自主探究原则,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管理者和组织者,将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允许学生自行控制学习速度和时间,自由选择微课资源,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索研究。

(三)多维评价原则

新高考评价体系聚焦素质教育目标,从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应用性几个维度提出了考查要求。因此,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贯彻多维评价原则。在评价高中生对数学学科基本概念、原理掌握程度以及思维方法的同时,立足整体知识网络,考查学生善于发现新问题并运用知识、素养、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三新”背景下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前准备微课资源

1.教师准备资源。

基于微课的高中翻转课堂教学前,教师应明确教学重难点,围绕一个案例或一个知识点,利用Camtasia Studio、录屏大师、微讲台、Wacom BAM Boo手写板录制相关微课视频,并将微课视频以及配套练习、评分标准上传到学习平台(QQ群、微信群等)中,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借鉴ADDIE微课设计模型,教师可以先分析新教材重难点、新课标教学环境、教学工具等,设定微课教学目标,再综合考虑内容选择、例题选择、案例引入、练习题设置、学习效果评估策略设计等因素,系统设计微课框架。在微课框架设置完毕后,正式制作微课。

以人教A版选择性必修二《等比数列》微课制作为例,课程是数列相关知识,旨在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可以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并在经历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推导过程中形成类比与转化的数学思想以及抽象逻辑思维,同时发展数学应用意识。根据课程教学内容,教师可以从课前学习着手,以PPT演示文稿+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形式制作探究类微课视频“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视频时间控制在5min~10min之间。微课视频开头利用30s的时间介绍课程主要内容;第一部分时长为2min,主要引入国际象棋案例,根据案例回顾等比数列的概念;第二部分时长在4min左右,先回顾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推导方法,归纳倒序相加的一般步骤,再类比等差数列前n项和推导方法,探究一般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推导方法。随后依据化繁为简的思维,展示公式变形,根据分类讨论思想重点介绍公比q,并概括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总结错位相减法;第三部分时长为2min,主要布置思考题目“除错位相减法外,还有哪些可以推导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方法?”同时布置一题多解变式训练题,升华知识点;结尾部分利用30s时间总结课程内容以及重要方法。配套习题为:在q≠1时,Sn=()=();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第4项到第7项的和。

2.学生学习资料。

高中数学知识内容显著增多,知识点之间纵向关联度增大,同时课堂教学节奏明显加快,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在录制微课并上传平台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学习课程相关资料(含短视频、文字、图片),并要求学生将学习成果上传到学习平台。在课前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最恰当的学习时段,以便基础相对扎实且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课程重点,基础相对薄弱且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资料理解知识点,落实《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关于启发学生学会数学方法、会学数学的要求。

3.师生线上讨论。

上传资料后,师生围绕上传资料展开线上讨论,教师借助讨论契机记录学生的理解误区和知识盲点,明确学生的真实需求,定位讲课重点;学生则记录学习疑惑,明确个人基础薄弱点,带着问题预习。例如,在人教A版必修《函数的基本性质》课前讨论时,学生常见理解误区是函数在(-∞,0)U(0,+∞)上是减少的。根据学生的理解误区,后续课程教学重点就是引导学生从数、形两个视角辨析,认识给定区间上函数自变量的任意性。

(二)课堂开展翻转学习

1.学生分组。

翻转课堂的主要地点是教室,在正式翻转前,教师可以根据座次或成绩进行学生分组,每组有6~7名成员。

2.明确目标。

在翻转课堂正式教学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数学基础存在一定差异。以人教A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直线的方程》为例,在课程开展前,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教师可以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维度设定教学目标。在知识与技能维度,学生需要掌握直线的方程以及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并根据题目条件求解直线方程;在过程与方法维度,学生可以根据所学旧知识探究新问题,并主动对比新旧知识,获得新直线方程的特点;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学生可以感知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掌握数学学习规律。

3.小组合作学习。

分组后,教师可以组织各小组通过播放器观看微课资源,要求各小组根据微课资源梳理课程知识点。在梳理微课资源期间,由各小组组长将组员反映的问题进行整理后汇报。各小组提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安排各小组在规定时间内讨论,初步形成答案后选择代表发言,进而根据学生代表的回答质量和各组回答水平综合评价各组的表现,并统计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对学生回答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课上设置拓展练习模块,以拓展练习题为载体开展突击训练,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以人教A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直线的方程》为例,由于课堂内容较为简单,概念性、计算类的知识点较少,多数知识点可以通过课前微课视频自学掌握,在提前提炼学生课前自学问题后,教师可以将其罗列在黑板上,如“直线方程形式有几种?如何推导?”“不同的直线方程适用的条件是否相同?”“不同的直线方程之间如何转化?”随后要求学生在组内展开讨论,集中解决关于直线方程形式、给定两点坐标时的直线方程求解、直线方程定点与斜率分析等问题。如某小组通过讨论得出,只有斜率存在的直线方可写出直线方程,根据三点共线随意选择2点的斜率值相等。根据小组讨论内容,教师可以设定课上指导重点为“直线方程适用范围”,带领学生围绕前期讨论方程,观察方程式的限制条件,在得出分式中分母不为0这一条件后,引导学生结合图形阐释限制条件所代表的内容。在学生无法准确理解直线方程坐标限制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假设条件“x1=x2”或“y1=y2”,要求学生在假设条件下分析直线方程,得出直线方程适用范围“直线斜率不能为0”,在图形中表现为直线不能垂直于x轴或y轴,从而突破课程难点。

在观察小组讨论过程中,针对学生对直线方程求解掌握不扎实的情况,教师可以设置拓展类题目,如三角形的顶点坐标为A(-5,0),B(3,-3),C(0,2),求三角形三边所在直线方程。相关题目要求学生选择两种不同的方式完成,第一种方式可以模仿教材,将三角形顶点坐标直接代入直线方程;第二种方式则可以先根据直线上两点坐标计算直线斜率,再利用点斜式计算直线方程,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依据。

(三)课后总结翻转成果

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总结课上教学过程,重点记录学生表现出的共性问题,如对某一定理了解得不透彻等。同时教师要回顾个人教学过程,分析微课内容存在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下一次微课教学时进行针对性改善,为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依据。

基于微课的数学翻转教学评价为教评、自评、组员互评结合模式,其中教师评价的主要维度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线上主动与教师沟通频度、学生网络讨论表现、在线学习任务单完成情况以及线下课堂讨论积极性等。教师应从客观视角长期观察,公正评价。

四、“三新”背景下基于微课的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反思

(一)应用多样微课录制工具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1年版)明确指出,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相辅相成。微课是“三新”背景下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开展的先导,微课录制是课前教师需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学生开展预习的前提,微课录制质量直接影响着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实效。因此,教师应主动学习黑白板、显示屏超大、教学演示工具、投影仪等现代化工具操作方法,熟练掌握现代工具,努力提高微课录制效率,促使“三新”背景下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顺利开展。

(二)提高微课内容的趣味性

翻转课堂中,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借助契合高中生认知规律的趣味内容促进教师教育与学生学习的有机结合,是增强学生课上学习活动参与度的关键,也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因此,针对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学生主动性不强的情况,教师应注重根据学情优选趣味性的内容,提高定理推导、命题证明类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进而围绕趣味性微课内容强化师生线上和线下互动,充分发挥微课的引导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整合ARCS动机模型与翻转课堂

在“三新”背景下,高中数学教材编录更多具有深度探究项目、阅读材料与习题,使整体教学呈现出难度大、题型新的特点,对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提出了较大的挑战。因此,教师应创新应用ARCS动机模型(注意-关联-自信心-满足感模型),将学习动机策略应用于数学教学中,从引起学生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需求、帮助学生建立成功期望、为学生成功提供强化手段几个方面,选择适宜翻转的课程内容,录制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课前学习视频,关联课前学习视频与课上学习任务,进一步扩大翻转课堂的优势,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脱离机械接受、记忆、模仿、练习层面,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

五、結语

综上所述,“三新”是教育中“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重要途径。在“三新”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理念、内容与实施细则发生显著变化,基于微课的翻转教学是适应“三新”背景的新模式,有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师应正确认识“三新”背景下基于微课的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的价值,丰富数学微课资源,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体现学生在整个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三新直线方程
方程的再认识
方程(组)的由来
圆的方程
画直线
两条直线 变变变
画直线
全国第三届“三新”作文教学研讨会论文大赛启事
纵览之“三新”
纵览之“三新”
多变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