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2023-10-30王双燕

天津教育·中 2023年9期
关键词:历史探究教师

王双燕

项目式学习(PBL)就是以培育学生学科课程核心素养为目标,教师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一定综合度的“项目”(综合任务),指导每位学生参与学习过程。项目式学习法作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具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历史认知、核心素养、学习效率等几个方面的意义。而且项目式学习法更注重对学生主体的关注,重视对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基于此,本文从目标导学、情感体验、思辨意识、独立思考、教学效果等角度思考如何借助项目式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能力、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一、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由于历史知识本身是文字占据大篇幅教学场景的学科,再加上部分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出现认知偏差,进而降低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对此,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教师需要借助项目学习法,调整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重视对学生的关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历史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会运用创设情境、自主探究等手段,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助力学生以兴趣驱动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

古语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学习历史知识时,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不应停留在文字知识的认知层面,而是要借助对历史知识的了解拓宽自己的认知视野,提升对历史知识的应用能力。基于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借助项目学习法带领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历史文化、知晓历史事件,让学生充分掌握历史知识。对学生而言,历史认知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建立历史知识间的连接,能够对历史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进而实现历史综合能力的进步。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项目学习法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这有利于充分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歷史水平与历史学习能力。而通过对初中阶段历史知识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核心素养,且这些核心素养对学生自身思想意识、思维能力的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运用项目学习法的过程中,教师应将学科素养融合在每一个教学场景中,从而实现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推动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进步。

(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实施项目学习法时,学生要以主体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积极参与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完成教师布置的项目问题、与同学进行积极交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来讲,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是其主动学习意识的体现,能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获得思维上的启发和学习思路上的拓展,从而有效掌握历史知识。而项目教学法的运用恰恰给了学生可以主动参与教学的机会,因此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学生要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合作,这样才能在项目学习下的历史课堂中高效完成对历史知识的分析、整理和归纳,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二、项目式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明确主题,实施目标导学

在历史课堂中,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有明确的教学主题,确保课堂教学做到“围绕中心、有效发散”。因而,在项目学习法运用下的历史课堂,教师也要做到明确主题,并以此为基础实施目标导学。具体来讲,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明确课程教学主题以及具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可以做到学习中心明确、学习目标明确,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以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宋的政治》一课为例,在本课的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主题:了解北宋是如何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通过对北宋政治中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学习,理解中国古代史政治上的总特征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不断加强这一趋势,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史政治上的两对矛盾及其发展趋势: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明确了具体的学习目标:第一,了解北宋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理解这些措施导致了重文轻武政策的颁布;第二,了解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事件,理解这些历史事件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的关系;第三,分析北宋重文轻武的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在有了明确目标的前提下,教师便可以顺利地带领学生开展项目学习活动,学生可以围绕目标进行项目学习,完成对历史知识的掌握。

由此,在项目教学中,在明确教学主题的前提下,教师以具体教学目标为指引,引导学生项目化学习“北宋的政治”相关知识。对学生来讲,在明确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可以做到对历史知识的高效学习。

(二)借助情境,增强情感体验

项目学习法在实施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而情境教学作为常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可以帮助教师创设活跃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特别是在历史教学中,有效的情感体验是学生学好历史知识的重要条件。进一步讲,了解历史的过程也是学生从精神层面重新走一遍历史的过程,这对学生学好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项目学习中,教师应借助情境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助力学生增强情感体验。

仍然以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宋的政治》一课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杯酒释兵权”历史小剧场,以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为了让学生加深对重文轻武政策的认识,教师可以借助谚语、诗词、民间故事等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具体来讲,在北宋民间素有“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的谚语,以暗示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此外,民间还有《劝学诗》,如“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意在规劝民众积极读书,从书中找到精神食粮和黄金屋,让民众意识到读书比当兵更有前途。至此,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到重文轻武政策的宣传力度。教师可以为学生分析民间故事“杨家将”,了解杨家名将在北宋年间为朝廷驱敌打仗、保家卫国的感人事迹,同时让学生了解这些名将在北宋时期受到的待遇以及最后的归宿,这样才能从民间的角度对重文轻武的政策有进一步了解。

因此,在项目学习中,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借助创设情境的手段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动学生进一步理解北宋时期实施的重文轻武政策。

(三)鼓励质疑,强化思辨意识

质疑是学生的本能,也是学生深入学习历史知识的手段。在项目式学习中,学生应大胆提出自己对历史知识的疑问,以便借助课程的学习解决疑问。在质疑与解决疑问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辨能力会得到很好的强化与锻炼。因此,在实施项目学习法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重视学生思辨意识的培养。

以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宋代经济的发展》一课为例,教师创设“学术研究”的教学情境,以项目式学习方式开展教学,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以充分掌握相关知识。学生应知晓自己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如“分析五代、辽、宋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具体情况”“知晓宋朝经济中心南移以及南移后带来的影响”“分析该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比如,在学习“商业贸易的繁荣”这部分知识时,学生了解到宋代的商业形成了商业城市、城郊市镇、乡镇草市三级贸易区,并据此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什么宋朝会出现三级贸易区?是哪些原因推动其形成的?”在分析该疑问时,学生要了解宋朝商业城市的分布位置,以及商业能够繁荣发展的原因。宋朝的商业城市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运河沿岸,交通便利。而城郊、市镇、草市等贸易区的兴起,一是受主要商业城市的影响,二是由于“坊与市”的界限被打破以及营业时间的延长。在此基础上,社会环境的稳定、南方手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等条件也刺激了商业贸易的繁荣。

由此可见,在项目式学习中鼓励学生质疑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指引学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在课本的提示下,开展由表及里的学习,让学生可以借助对历史知识的整理,对自己质疑的内容进行思辨学习,进而对知识层层剥茧,完成理性学习与深度掌握。

(四)自主探究,突出独立思考

在项目学习中,自主探究是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对学生而言,自主探究不仅是单纯探究知识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在自主探究中,学生应独立思考,能够在没有教师辅助的前提下逻辑清晰地分析历史知识,进而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这种独立思考意识一旦形成,便可以为学生带来丰厚的学习成效,有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发展。

以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课为例,学习本课程知识时,鉴于学生前期已经对宋朝与元朝的政治经济知识有了一定的认知,教师可以借助项目式学习法的运用,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为了突出学生的独立思考,学生可以在深入了解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适当的整理和归纳。

首先,在学习“繁华的都市生活”这部分知识时,学生能够在教材中看到許多历史资料,如宋代的蹴鞠铜镜(将生活中人们进行蹴鞠游戏的生活场景篆刻在铜镜上)、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吹口哨俑、吹笛俑、击节板俑等。在欣赏这些历史资料时,学生应反向思考“为什么这些人物的脸上始终有笑容,并能够做到有充分的文娱生活呢?”借此,学生可以回溯宋朝或元朝时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以分析资料中人物文娱生活丰富的原因。其次,学习“宋词”部分时,由于学生在语文课程学习中已经对宋词的三位代表人物苏东坡、李清照和辛弃疾有所了解,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探究,将学生按照兴趣分为“苏东坡”组、“李清照”组和“辛弃疾”组,学生自主收集资料并进行分组汇报。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充分掌握宋词三位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并按照作者、作品、主要内容、影响等内容进行思考与整理,从而进一步了解当时社会的发展状况。

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应尝试对历史知识进行整理,学会使用导图、表格等工具归纳知识,以凸显对历史知识的独立思考。

(五)多元评价,巩固教学成果

在实施项目式学习法的过程中,教师要对教学成果进行整体把控,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要确保课堂教学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此,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评价,以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达到巩固教学成果的目的。

以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课为例,本课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为了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在课程进行一半和课程结尾时分别对学生进行评价。首先,在课程进行一半时,学生应该完成“繁华的都市生活”和“宋词”这两部分知识的学习。为了巩固学生自主学习的成果,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北宋开封最繁华的地方是哪里?哪些史料可以证明宋元时期都市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宋元时期的文化发展如何?”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基于自己的探究学习给出答案,而教师则要结合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评价应包括回答是否完整、是否准确、有何优化建议等。其次,课程完结后,教师可以采取随堂测试的形式,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使学生知晓自己在自主探究中存在的不足,这对后续调整学习方向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应重视多元评价手段的运用,如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做到对所学知识的有效掌握。只有学生做到熟练掌握知识,才能进一步巩固项目式学习下的历史教学成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运用项目教学法,转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刻板认知,让学生在认知历史的过程中准确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现象,并在不同的教学场景中丰富情感体验、强化思辨意识、学会独立思考。这样,项目教学法才能发挥效用,对历史教学产生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历史探究教师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最美教师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