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园共育背景下中班种植活动中的劳动教育路径

2023-10-30张淑芬

天津教育·中 2023年9期
关键词:中班幼儿教师劳动

张淑芬

中班幼儿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对其进行自然环境教育,培养其对自然的热爱,既能够实现幼儿园启蒙教育的根本目标,也能够在幼儿园教育中助力幼儿多维度成长与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综合体现。在对中班幼儿进行自然环境教育的过程中,种植活动能够让幼儿亲身参与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生命的基本规律,增强幼儿对自然的认知和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融入一些劳动教育,让幼儿在具体的实践中感受自己的劳動成果,在种植探索中获取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了解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形成尊重自然、勤劳乐观和珍惜资源的良好品质。

在对中班幼儿进行自然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中,教师需要拥有更开放的教学眼光,让幼儿在家庭和幼儿园两种环境中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支持。基于这一点,幼儿教师可以围绕家园共育这方面开展更多维度和更丰富的种植教育和劳动教育活动,与幼儿家长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依托种植教育和劳动教育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更丰富和多样化的支持与帮助。

一、幼儿园种植活动的开展对推动中班幼儿成长的价值和意义

(一)对提高中班幼儿动手能力的价值

在种植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亲自动手实践操作,如挖土、培土、播撒种子、浇水、施肥等,还要对所种植物进行除草和修剪,这些活动都需要幼儿动手实践操作。此外,当幼儿所种植的植物成熟之后,还会有一个收获的过程,这同样是一次宝贵的动手实践机会。在种植活动的实践探索中,幼儿要进行大量的整理和操作,这些都需要幼儿亲自完成,由此可见,开展种植教育活动对中班幼儿动手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对提高中班幼儿交际能力的价值

中班幼儿进行种植实践活动,对提高幼儿的合作交际能力也有着极大的作用与价值。其一,在种植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形态、颜色以及味道等,让幼儿学习与植物有关的词汇,如花瓣、枝干、叶子、根系等。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幼儿会接触到一些新的词汇,如浇水、施肥、干旱等,这些词汇有助于幼儿丰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语言交际水平。其二,在种植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合作交流,如交流有关植物的问题,探索如何种植或养护这些植物,让幼儿主动描述在种植活动中的经历。在具体的实践中,幼儿既能够讲述自己对种植活动的认知,描述植物生长情况,又能在与伙伴探讨和分享的过程中实现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的提升。其三,在种植活动中,幼儿可以通过与教师和其他幼儿的交流,将语言应用到实际情境中,如在对所种植植物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学会提出问题、回答问题以及描述植物的特征和环境,这些更丰富和更真实的场景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应用语言,提升幼儿的语言交际能力。

(三)对中班幼儿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

对中班幼儿进行种植教育活动,对促进幼儿的多元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对幼儿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是最关键的一点。通过亲身种植实践,幼儿能够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生命周期,经历种植、发芽、成长、结果、凋零整个过程,从而正确地认知生命。同时,在种植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发现植物生长规律,探究植物的生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使幼儿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与脆弱,增强幼儿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意识,促使幼儿形成爱护生命和保护环境的价值观念。除此之外,种植活动还能够引导幼儿发现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植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环境保护意识,学会保护生态环境,逐步建立爱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正确观念。

(四)对中班幼儿树立劳动习惯的意义

在中班幼儿教学中开展种植教育活动还对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在种植实践过程中,幼儿需要进行耕种、施肥、浇水、除草、摘果等各种活动,这些活动需要幼儿拥有极强的耐心、细心、刻苦和勤劳,这些正是劳动习惯的重要特征。通过更具体的劳动实践操作,幼儿能够养成自觉参与劳动并乐于劳动的好习惯,既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劳动精神,又能在具体的实践中帮助幼儿形成吃苦耐劳的坚韧品质。与此同时,种植活动有助于幼儿了解农民这一职业,让幼儿了解到劳动的本质,理解农民伯伯种植的辛苦和劳动的价值,既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也能帮助幼儿形成尊重劳动成果的优良意识。由此不难看出,在中班教育活动中开展种植教育活动,对助力中班幼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家园共育背景下中班种植活动中的劳动教育

(一)幼儿园教育中以幼儿为主体的种植活动

1.从班级活动出发引导幼儿科学规划种植内容。

自然种植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而要想更好地开展自然种植实践活动,幼儿教师不仅要对幼儿进行更全面和更多维度的分析,还要从班级活动出发,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其对种植内容进行科学规划,从理论内容出发,强化幼儿对种植实践的理论素养,同时通过科学规划,激发幼儿种植实践的探索欲望,为之后种植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在种植活动开展的前期阶段,教师可以为幼儿布置一些生活探索任务。例如,让幼儿与家长一起探究不同的季节可以种植哪些植物,并让幼儿根据现实环境进行合理选择。通过具体探索,幼儿了解到在冬季可以种植菠菜、芫荽、茼蒿等耐寒植物,在夏季可以种植豆角、苦瓜等耐热植物,既了解了植物的生长习性和特点,还帮助幼儿学会了根据植物的特点进行选择,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此外,幼儿教师可以从生活内容出发,引导幼儿对种植内容进行科学规划。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与家长进行探讨,探究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或者让幼儿思考自己喜欢吃的蔬菜是怎样种出来的,从而通过父母的讲解强化幼儿对种植实践活动的认知,同时让幼儿在与父母的互动交流中制定种植计划。在做好充分的引导后,教师可以鼓励幼儿通过绘画的形式描述自己想要种植的植物以及种植的具体过程,如要种植什么植物、在哪里种植、需要怎样的土壤和肥料等,让幼儿用绘画的形式分享自己的种植计划。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幼儿对种植内容进行科学规划,激发了幼儿种植的积极性,为之后种植实践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2.从班级范围出发引导幼儿合作共创种植区域。

在做好种植科学规划之后,幼儿教师还要从幼儿主体出发,引导幼儿共同合作,创设一个良好的种植实践环境,让幼儿在具体的种植实践中实现交际能力、动手能力和劳动习惯等多方面的提升。

首先,教师可以将班级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3~5人,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并确定一个种植区域主题,如“蝴蝶花园”“蔬香田园”“班级农场”等,然后幼儿教师可以为各小组的幼儿提供一块空地和必要的工具材料,如土壤、种子、水壶、铁锹等,让幼儿结合所确定的主题创建种植区域。

其次,幼儿教师可以让各小组的幼儿根据主题分工合作。例如,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有的幼儿负责挖洞、埋种子,有的幼儿负责浇水、修剪,有的幼儿负责种植区域的设计和制作小组的标志牌,还有的幼儿负责装饰种植区域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造性的制作。例如,利用废弃的纸杯或瓶子制作各种各样的花盆,并对花盆进行剪贴和涂鸦。通过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有利于强化幼儿的交际能力,同时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各小组的幼儿进行观察和探究,让幼儿关注自己种植的植物生长过程,同时小组合作对所负责的种植区域进行维护,如为所种植的植物浇水、修剪、除草等。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幼儿在讨论交流中进行合理分工和规划,在合作探究和共同實践中形成创造能力和探究精神,共创种植区域,营造一个良好的种植环境,从而引发幼儿对种植的向往和深度思考。

(二)幼儿园教育中以家园为主题的种植活动

1.开展班级亲子之间的种植内容养护活动。

在依托家园共育理念对幼儿进行种植实践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亲子之间的有效互动开展种植与养护的实践探索活动,强化幼儿对种植内容的深度理解,同时通过家园之间的有效合作构建一个更全面的种植教育环境,助力幼儿成长。

首先,教师可以与幼儿家长进行线上与线下的合作交流,共同策划种植计划,其中包括种植地点的选定、种植时间的安排以及种植的方法选择等,以确保幼儿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种植实践。其次,教师要与家长进行充分分析,为幼儿提供种植工具和材料,与幼儿和家长一起进行种植内容的养护实践活动。以桂花树的养护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助教、家长开放日等形式,让幼儿家长与幼儿一起给桂花树浇水、修剪、施肥、除虫,以确保桂花树健康生长。

植物成熟之后,幼儿教师还可以开展丰收实践探索活动。仍然以桂花树的种植为例,教师可以让幼儿与家长共同采摘桂花,然后利用所采摘的桂花制作一些食品,如黄米桂花糕、桂花茶等。还可以让幼儿与家长共同将采摘的过程和桂花的特点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分享收获的喜悦。通过亲子之间的种植实践探索,有利于强化幼儿对种植的认知,同时让幼儿在与家长的多维互动中强化劳动技能,实现多元成长。

2.开展班级多维交流的种植基地拓展活动。

除了引导幼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种植实践活动探索当中之外,教师还需要依托家庭教育拓展种植基地,让幼儿在家中进行种植实践探索,让种植教育渗透于幼儿学习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之中。

首先,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家长是否有意愿在家里为幼儿提供种植场地和资源。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幼儿家长介绍幼儿在园中的种植活动,以及家庭中种植活动的开展对幼儿成长的好处,增强幼儿家长对种植活动的认知。其次,教师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种植指导和资源,包括选择适合家庭种植的植物,并为家长提供一些种子以及盆栽等必要的材料,还可以为家长提供一些有关家庭种植的绘本书籍,引导家长与幼儿共同进行种植实践活动。再次,教师可以与家长和幼儿建立一个家庭种植社区,让家长和幼儿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和成果。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或腾讯会议等方式与幼儿家长沟通和交流,并鼓励家长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最后,教师可以在园内开展每周收获的实践活动,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分享自己在家庭中种植的成果,同时鼓励幼儿继续进行种植实践活动,促进家园共育。通过这样的方式延伸种植教育基地,幼儿教师在与家长的共同探索中为幼儿提供更广阔的种植实践空间,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延伸性教育中以家园为主题的拓展活动

在对中班幼儿进行种植实践活动的指导中,首先,幼儿教师和家长要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鼓励其积极参与种植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并种植”的活动,让幼儿参与整个种植过程,经历浇水、除草、施肥等流程,增强幼儿的劳动技能。其次,教师需要与幼儿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关注生活中的小细节,并引导幼儿进行劳动实践。例如,幼儿在种植或修剪的过程中将弄脏了地面,此时家长就要引导幼儿打扫干净,保持室内卫生。教师还可以引导家长给予幼儿进行指导和帮助,如教授幼儿如何培育土壤、如何选择合适的植物品种等,并带领幼儿实际操作。最后,教师和家长在幼儿劳动实践中要及时给予正向反馈,鼓励幼儿继续参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可以通过分享和交流的方式,鼓励幼儿向家人和朋友展示自己的成果,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同时加深幼儿对劳动的体验,强化幼儿的劳动意识和能力。

三、结语

对中班幼儿开展种植教育活动和融入劳动教育的渗透,不仅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还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适应自然环境,培养其积极的劳动态度和学习习惯,让幼儿在具体的实践中积累大量的经验,为之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而在具体的实践探索中,幼儿教师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与家长沟通协作,对幼儿进行全方位观察和评估,为幼儿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发挥种植教育对助力幼儿多元发展的根本价值,共同推动幼儿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中班幼儿教师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浅谈自然角内中班幼儿科学观察能力的策略研究
怎么升到中班的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交互式一体机在中班安全教育活动中的运用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