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学院视角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群产教深度融合路径研究
2023-10-30申潇潇
申潇潇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00)
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明显加快,电子商务领域不断涌现新工种、新岗位情况下,技术技能型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升电子商务人才供给结构对产业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迫在眉睫。
一、国家大力支持产业学院稳步发展
当前产业学院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2019 年教育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①;2020 年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2021 年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发布《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名单》,这些文件明确指出了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定位。产业学院正在成为产教深度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载体和新抓手,服务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
当前,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已进入高质量建设阶段,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群应以“双高”建设为契机,以特色产业学院为依托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探索电子商务领域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特色培养新路径,以技术发展逻辑体系构建培养方案,探索任务式、项目式、探究式等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产教融合多方协同的育人机制。
二、产业学院的研究与实践由浅入深
产业学院模式是中国本土化特色的产教融合制度创新,不少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如刘育峰提出了产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构想,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产业学院性企业,校企合作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为合作企业提供全真服务,协助攻关企业技术难题,由企业主导评价考核学生实践教学成果②。
2014—2017 年为产业学院研究发展期,研究聚焦于对产业学院实际运行经验的理论总结,围绕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和育人模式等展开研究。产业学院的功能定位和角色定位更加清晰。卢坤建等根据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产业学院实际运营经验,提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创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依托产业动态变化、契合学校实际融合特色四个产业学院建设的要求③。
目前,产业学院方面相关研究主题迅速增加,包括产业学院运行中运行成本、利益均衡、师资管理、行业企业参与度、自我发展、组织架构设计、跨专业融合育人模式等主题,微观层面深化产业学院运行问题理论研究。张志东等聚焦产业学院投资方诉求差异和行业企业参与度低等问题提出发展高职产业学院的建议④。邓泽民等梳理了产业学院界定的相关研究,提出了产业学院界定的基本要求,认为不宜过早确定产业学院的基本内涵⑤。
综上,对于产业学院的研究,从抽象的理念建构到产业学院具体结构要素以及利益相关者相互关系的逐渐明确⑥,其内涵越来越清晰。但由于我国职业教育开展产业学院的实践探索时间较短,仍需不断深化产业学院的内涵研究,在遵循产教融合内在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推进产业学院管理机制、 利益机制、治理结构的创新与深化,实现校企利益与效益均衡,将是未来我国产业学院研究的核心内容⑦。
三、产业学院的构建动因及难题
(一)企业动因及难题
企业参与产业学院建设的动因在于企业一体化战略和利益获取,通过参与共建产业学院,优先得到稳定的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人力成本支出⑧。共建产业学院后,企业通过申请获批成为产教融合型企业,获得财政、金融、土地、信用和税收等优惠⑨。然而,当前企业对相关优惠政策知之甚少,产业学院建设难以在短期内获利,产教融合企业的优惠无法及时兑现。加之产业学院的排他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尚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参与共建产业学院的积极性。
(二)学校动因及难题
职业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离不开职业环境和职业经验,企业顶岗实习和全真项目实战能够教会学生在企业实际运行中的专用技能,学校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能够教会学生电子商务领域的通用知识和通用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建设产业学院的根本动因在于依托产业的资源禀赋,有效解决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供需结构性矛盾,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升电子商务人才供给结构对产业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然而,当前产业学院普遍存在各方权利和义务不明确,合作松散,学生产教融合、顶岗实习等基本工作推进困难,学校公益性与企业营利性时常冲突,校企合作存在“一头热”“独角戏”等问题,很难形成产业学院的多元主体育人治理格局⑧。
四、电子商务专业群产业学院的构建路径
本文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群为例进行探讨。该专业群联合地方政府和行业协会,阿里巴巴、点晶网络等行业领先企业和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西湖园区)、义乌陆港电商小镇等产业园,构建浙江电子商务学院、数字商业学院、数字贸易学院和中小企业电商学院4 个产业学院。深化产业学院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协同共建、 资源共享、文化共融、合作育人的良性循环机制,引导各方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人才、课程、资源、师资、应用、服务等关键要素在产业学院集群上的有机结合与开放共享,服务数字经济发展与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一)合力探索产业学院共建机制
产业学院的多方利益相关者共担风险、 共享资源、效益共赢,找到多元共生共赢格局路径,才能将产业学院的多元主体协同育人落到实处⑩。要推进“多元培养、共同决策”机制。电子商务专业群构建的产业学院由学校、企业、政府、行业协会、区域、所在地方多元联合构建,充分发挥“多元培养、共同决策”机制,才能有效激发企业、行业的作用和参与决策的内驱力,助力产业学院多元共生。要推进“多元共赢、产权明晰”机制。电子商务专业群联合多方共建产业学院,签订产权明晰的合作协议,明确各方责任、权利和义务,从学生权益保障管理、企业技能投资产权保护和学校产业学院产权管理等多维度入手,建立排他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保证产业学院内各企业电子商务领域人才供应的相对稳定性,助力产业学院多元共赢。要推进“多元协同、共同治理”机制。建立刚性的产业学院内部约束机制,建立作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助力产业学院多元协同,共同治理。要推进“多元联动,保障发展”机制,编制《产业学院管理办法》《企业实践教学管理办法》 等一系列制度,保障多方共建的产业学院稳步运行。定期组织行业企业专家、教育专家和优秀校友召开研讨会,为产业学院建设提供方向指导和决策咨询,保障产业学院建设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二)合作共建教学标准系列和教学资源系列
1.建设“普适+前沿”的规范化专业群教学标准系列。以产业学院各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电子商务行业岗位及职业能力要求进行调研分析,建立电子商务行业企业数据库。运用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数据中心进行数据汇聚、 数据治理和数据分析。梳理前端的专业岗位知识、能力与素养结构,开发具有普适性、前沿性、可持续发展的电子商务专业群教学标准和培训标准。以此服务产业学院企业人才培养和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
2.建设“学业+职业”的模块化专业核心课程群。联合产业学院各企业,共建商业与技能并重的模块化专业核心课程群和专业基础课程群,实现学校课程设置与产业岗位需求的精准匹配。形成“基础+模块+选项”的课程群体系,组成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彼此连接、相互配合、深度呼应的连环式课程集合。专业群内各课程群教师、教材、教法、课程、基地等要素共建共享,实现跨专业、跨课程、跨职能的协同作用,面向行业培养人才,旨在培养德技双馨并能适应各种企业环境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⑨。
3.建设“理论+实战”的课程内容结构与课程标准。联合产业学院各企业,根据专业群对应岗位工作实际需求,在课程内容中融入电子商务领域前沿技术、前沿业态、前沿思维和前沿模式,重构课程知识与技能体系。共建“因材施教、共建共享”的理论标准与“技术融合、跨界协同”的实战标准相结合的专业群课程标准。
4.建设“线上+线下”的立体化专业群教学资源系列。规范电子商务专业群教学资源和培训资源建设标准,联合产业学院各企业,建设模块化专业基础课程群和专业核心课程群数字化教学资源,按照“结构化集群设计、模块化教学单元、颗粒化教学资源”的框架,校企合作开发“线上+线下”教学视频、课件、案例、题库、素材、工作手册等课程资源,开放专业群学习入口,打造数字化育人服务平台,为学生成长、成才、终生学习提供智力支持。
(三)合力推进教材建设和教法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重构电子商务专业群课程教学内容、课堂组织方法与教学实施方法,推进课堂改革,构建以项目实战为核心,线上线下混合的项目化课堂教学组织模式。
1.开展以项目实战为核心的混合式教学组织模式改革。联合产业学院各企业,校企共建专业群项目实战室,校企联合开发全真实战项目,建设专业群全真实战项目库。将爆款运营、用户运营、产品运营、 内容运营等实际电子商务项目融入课堂教学,推进以电子商务领域全真项目实战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改革。
2.开发以校企双元为主体的新形态教材。联合产业学院各企业,邀请企业相关部门主管或一线岗位能手,校企组建双元化编写团队。开发内容实战化、表现形式多样化、内容更新动态化的电子商务专业群系列高水平新形态教材,将教材资源和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贯通学生成长成才、学生入企岗位适应、企业员工专业培训的职业路径,助力降低企业人才招聘成本和人力资源供给风险。
(四)合力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电子商务专业群联合产业学院各企业,建设教师轮岗轮训、访学访工、挂职锻炼、学位提升、考核评价等培养培训制度,构建专兼结合、轮岗灵活的专业群校企人员双向流动协作创新机制,打造专兼融合、具有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和社会培训能力的电子商务专业群教师队伍。要构建“双师双能”的混合型专业群教学团队。以产业学院为切入点,电子商务专业群引进、培育或聘请在电子商务领域有影响力的具有高水平实战经验的企业精英、专家,引领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业务能手为专业群兼职教师,打造“双师双能”的混合型专业群教学团队。要构建“互聘互用”的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建设“角色互通、身份互认”的校企人才双向流动协作创新机制,与合作企业实施专业技术人才交流互动。通过项目合作、实战运营、项目实战室建设等途径,实现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角色的有机对接。专业群委派骨干教师参与企业挂职、项目实战或企业访工,遴选企业业务骨干走进学校课堂,开展项目合作与教学,实现校企人员双向流动。
(五)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电子商务专业群根据 “专项技能实训模块化、全真项目实战精准化、综合顶岗实习多样化、创新创业实践一体化”的柔性化实战体系,探索建设兼具人才培育培养、专业教学发展、技能实训实战、社会培训服务、创新创业孵化、技术服务应用、全真业务经营的,集多元合作、协同管理、资源共享等功能于一体的电子商务专业群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社会化运营模式。一是校企联合建设校外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电子商务专业群以产业学院为基础,建设4 个校外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形成多点布局、地区联动的专业群服务区域电子商务产业的态势。二是校企联合建设校内生产性专项技能实训基地。电子商务专业群以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依托,实施内外联动、合作交融,根据电子商务领域前沿趋势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校企共建专业群校内生产性专项技能实训基地,对标专业群课程群,服务专业群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三是采用校企共建、成本分担的方式建设专业群项目实战室,满足企业需求、学生培养需求和创新创业需求。
在数字经济和产业升级背景下,如何有效推进政行企校多方协同共建产业学院,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联合地方政府、行业协会、行业领先企业和产业园等多方合力探索产业学院共建机制,合作共建教学标准系列和教学资源系列,合力推进教材建设和教法改革,合力构建“双师双能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是形成“多元合作、多方联动、混合协同”育人新范式的关键。通过推进产业学院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多元培养、共同决策”机制建设、“多元共赢、产权明晰”机制建设、“多元协同、共同治理”机制建设,培养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需求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