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营商环境与地方高校发展的互促研究
——以连云港市为例

2023-10-30陈燕龙

江苏商论 2023年10期
关键词:连云港市产学研营商

陈燕龙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 连云港 222006)

提升营商环境、增强地方经济活力对科技创新的强劲需求驱动地方高校注重与地方经济和营商环境的协同发展,也逐步成为地方高校发展和科研创新的强大推动力①。营商环境的提升改善是现阶段地方高校发展的现实需要,服务当地营商环境改革和经济发展是地方高校的重要职能和责任,也是普通地方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地方高校的专业学科设定往往和本地的营商环境及经济发展有着较高的契合度,可相互配合发挥自身优势,建设一些符合当地特色产业的特殊学科,对当地营商环境提升和经济增长起到推动的作用。

一、连云港市营商环境与高校发展现状

(一)政府层面

1.完善营商环境政策制度。连云港市政府先后出台了《连云港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优化营商环境政策100 条》《优化营商环境投诉举报处理制度》《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制度》《“企业家恳谈日” 制度》《优化营商环境疑难事项市领导会办制度》等多项政策制度,有效地改善了营商环境。连云港海关、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市级部门及县区板块出台了50 余项企业精准扶持政策并获得省级层面精准政策支持,逐步提升政策精准化水平,精准扶持企业发展。

2.提升营商环境政务服务质量。为进一步提高连云港市企业开办效率,降低企业设立门槛,连云港市出台《连云港市企业开办“一件事一次办”实施方案》,推行“网上办、掌上办、寄递办、预约办”。建立企业开办“一窗受理、业务协同、集成服务、全程代办”模式,开展“一业一证”改革试点,覆盖行业内所有许可信息,实现“一证准营”。

3.加强营商环境监督考核。自2020 年起,连云港市36 家市级机关单位和县区板块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已经纳入服务高质量发展考核,不定期地对市级部门、县区板块营商环境推进情况进行暗访督查,及时督促相关责任主体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处理。在省内首家举办优化营商环境和企业服务专题研究班,为全面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坚强的理论支撑。

连云港市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缺乏与本地核心产业相关的重大平台,政务服务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连云港市各级部门间存在数据壁垒,需要强化部门间协作,实现政务服务各环节互联互通。

(二)高校层面

1.营商环境与高校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连云港市在实施营商环境改革时缺乏与本地高校的支持与合作,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科研院所较少,医药、生物化工、港口物流、知识产权保护等专业类人才较为短缺。连云港市高校也缺乏对营商环境和本地经济发展的关注,存在高校定位模糊、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产学研合作不够深入等问题。同时,高校定位模糊,缺乏服务当地的意识。地方高校的定位对高校发展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适应度会造成直接影响,同时也对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产生关键作用。连云港许多高校都是以重点本科院校为目标,参照办学模式和发展思路,未将改善营商环境、服务地方建设发展放在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核心位置。专业结构、课程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没有结合连云港营商环境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造成课程办学及人才培养方案定位不合理、服务连云港本地意识不强、联系营商环境和经济发展不紧密等情况。

2.高校师资结构缺乏多样性,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脱节。连云港市高校大多以教学研究为主,大部分教师注重理论研究,缺乏多样化的实践经验,在科研服务、成果转化、师资人才储备与重点高校存在较大差距。虽然大部分高校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开展了市场调研,但缺乏与连云港本地经济需求的深入衔接。连云港一些高校已经认识到了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部分高校教师也认识到服务营商环境和地方经济的重要性,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并与企业开展实践教学。但高校教师并未将改善营商环境和服务地方经济作为日常工作职能,同时企业对专业人才创新素养和能力不断提出新要求,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缺少足够的实践思考,无法有效提高实践能力②。

(三)政府、企业与学校层面

政产学研合作不够深入,科研成果转化率低。现阶段连云港市缺乏完善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和制度,主要是奖项与平台申报类等政策,这类政策力度低并且缺少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动。连云港市大部分高校还未建立长期健全有效的政校企协作体系,缺乏政产学研合作的推动体制,高校科研成果的展现形式大部分都是以论文为主,科研课题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理论层面,无法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难题,成果转化的有效性不强。同时,科研成果理论到实际技术应用存在一定的转化期,造成科研成果与实际市场需求脱节,地方高校没有利用好自身的科研优势服务地方营商环境和经济发展。企业对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与服务缺乏认识和信心,高校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过于单一,政府在部分政策上落实不到位,忽视校企合作,缺乏对高校的支持。连云港许多高校与企业只签署了书面协作合同,更多地停留在实习实训等浅层次合作上。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上缺乏实质性和深入性的政校企合作,校企间的技术与研究成果缺乏合作共享。

二、连云港市营商环境与高校发展的相互影响

营商环境的提升与地方高校的发展相辅相成,两者在人才培养、合作办学、政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相互作用影响。基于营商环境的发展,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到地方经济发展中,可以进一步加强政学产研的合作③。

(一)人才培养

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留住本地的人才,提高本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创业率。同时,吸引更多外地优秀人才落户当地,帮助高校招引更多的人才,让更多的社会人才为高校发展服务。完善当地各所高校的专业建设,加强各所高校的内涵建设。地方高校也要为营商环境的建设和本地经济的发展提供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

(二)合作办学

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吸引“一带一路”地区高校来到连云港,就连云港新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新临港石化产业等特色产业开展合作办学。提高连云港优势产业的技术水平,加快产业发展。同时,提升连云港市整体的社会文化水平和人文气息。地方高校能够通过服务营商环境改革和经济发展,有效提高自身办学水平。要以助力营商环境改革、 推动经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教学质量,才能加快高校各项工作和自身发展,最终实现与营商环境改革和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

(三)政产学研合作

政产学研合作有助于进一步加强连云港市的经济、教育、科技的紧密结合。良好的营商环境能够招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入驻连云港,为高校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实践指导和平台,有利于高校与企业更好地开展各类研究工作,并将相应的科研成果运用到企业的实际经营和社会经济建设中。深入开展政产学研合作,高校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合适的毕业生和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发展,让高校内的人才为连云港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进一步提升营商环境的改善优化,提高营商环境整体水平。

(四)科技成果转化

连云港市营商环境的改善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地方政府通常会加大对本地高校科研经费、办学软硬件设施、实践教学等方面的财政支持。因此,高校具有充足的软硬件条件来举办形式多样的科研交流会以吸引高层次人才。地方政府在为高校提供各类专业相关的实训实习基地的同时,还能够为高校老师提供各类教学案例,激发高校老师和学生的科研热情,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连云港市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够有效地助推当地营商环境的提升和经济发展,社科类科研成果能够转化运用到政府和企业的管理决策中,为连云港市政府的决策、计划、上层建筑等领域提供支持,助力政府、企业科学决策。理工类科研成果能够与连云港市生产企业的生产技术、产品质量、生产工序等领域相衔接,实现企业产品技术升级改造,优化改善生产运营流程,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不仅能改善连云港市的营商环境,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还能为连云港市吸引高水平人才落户,进一步促进地方高校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三、发展建议和优化策略

(一)连云港市政府层面——协同创新,优化营商环境

1.加强顶层设计,打造协同创新机制。连云港市各所高校的历史基础条件、科研实力、师资水平存在诸多差异,需要连云港市政府从全局上引导整体平衡,积极推动本地高校与地方产业和企业协同创新。对连云港市各所高校的优势特色学科进行扶持,开展与本地产业和企业关系密切的科研项目,形成服务连云港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官方智库,进而推进政产学研结合。利用高校的人力、智力与科研资源为连云港市打造营商环境服务,助力经济发展。

2.加强制度创新,完善营商环境体系。连云港市政府要从政策和制度创新上着手,破解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围绕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改革,重点在企业开办、施工许可、获得信贷、法治保障等领域精准开展制度创新,制定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体制,构建高效率、高质量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使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链条畅通,逐渐消除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性因素,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④。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包括开发、 推广和应用的综合性过程,进一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已逐渐成为各地政府改变增长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营商环境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3.立足企业诉求,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落实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建立企业需求征集平台,完善办理信息反馈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反映突出的重点难点问题,确保企业参与涉企政策制度的制定。培育、引进国际化的规划、建筑设计、仲裁、会计、知识产权、医疗健康、会展等专业服务机构,吸引大型知名生产性服务业机构在连云港设立分支机构,形成更加完善的专业化服务机构体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系统解决投资成本、服务效能、司法环境等问题,着力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4.发挥政府引导价值,打造政产学研营商软环境。与产学研概念不同,政产学研更需要政府大力发挥引导价值,集中力量实现科技创新的突破⑤。连云港市政府联合各高校统计研究地方产业发展动态,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开放共享的政产学研合作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科研信息咨询以及科研相关的技术服务、评估、经纪等全流程功能。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从实质上推动连云港市政府、高校和企业之间更深层次的政产学研合作。通过线下活动进一步拓展政产学研合作,组织高校和企业生产一线合作,并借助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优化转化流程和办法,缩短科技成果转化的周期。要完善产学研金融支持,在资金高度上予以帮助。要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国内外战略合作领域的主导作用,鼓励指导各类高校、科研机构、企业聘请高层次人才,通过各类战略科技创新项目。由本地高校和科研机构主导或参与其中,并对接、引入市外优质的科技创新团队,协助本地科研团队机构在项目合作中学习借鉴其他科研团队的技术经验,提升科研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进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提升营商环境整体水平。

(二)连云港市高校层面——优化合作,助力营商环境改革

1.加强对外交流,增强教育内涵。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开展对外交流合作,要将营商环境、经济、文化与教育相融合,增加教育的内涵及作用。连云港市各所高校要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开展跨区域、跨校、跨学科合作,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引进“一带一路”沿线的优势资源,融合优质科研成果和生产技术,吸引优秀专家学者,积极推动学校和连云港市形象建设,不断改善连云港市营商环境,促进本地经济发展。

2.优化学科专业,培养应用人才。连云港市高校要提高精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理念,形成高校专业建设与地方营商环境和经济发展协调共生的发展理念,与连云港市的优势产业、支柱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等产业相对接,促进学科与产业互动,依据产业结构发展的内在需求来调整专业结构。利用校企合作深入开展学校的专业学科建设。组建由高校主导、企业参与的学科专业指导机构,为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建议。调整课程设置应对市场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发展具有优势特色的学科。针对地方营商环境和经济发展需求制订人才培养模式,保持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与连云港市营商环境建设和经济产业发展的协调性。

3.提升师资力量,加强人才储备。连云港高校要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对教师发展的经费支持,针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师资培训、科研创新、教学改革等领域设立专项支持经费⑥。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专家学者来访授课、开设热点专题讲座,通过组织科研合作、教育论坛及学术沙龙等方式推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聘任名企、行业中高水平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到高校任职或兼职以丰富学科师资队伍结构,开展符合市场需求的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通过合作共建、横向课题、专项调研、挂职等方式引入和派遣高校老师深入政府、企业兼职,鼓励高校老师自主创业,提升高校老师的教学实践和科研水平,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和对政产学研的认识能力,密切学科专业与市场的联系。

4.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发挥高校政产学研合作中的技术引导作用,高校要从政策上加大对政产学研的倾斜,从制度上完善政产学研的评价奖励机制;从行动上引导科研人才不断开展更深入;更高层次的政产学研合作,对具有产业化、效益化的科研项目和成果进行扶持。要深入研究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积极与连云港市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对接争取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围绕连云港市的特色产业,组建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科研创新平台,开展对产业基础应用技术及核心技术的深入研究和集成创新⑦,为科技创新提供技术资源,推动连云港市产业升级优化和营商环境提升。要通过紧密的校企合作,打造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实习实训基地,对产业链上的关键技术开展科研创新,实现技术共享和技术转移,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促进产业升级。

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于地方营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地方的经济发展程度和营商环境水平对高校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地方高校在提高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助力营商环境改革、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凸现出高校在地方营商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社会价值。

猜你喜欢

连云港市产学研营商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连云港市实施“智云安全护航工程”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莲年有鱼》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