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江苏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建议
2023-10-30姚国章
姚国章
(南京邮电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3)
放眼全球,数字经济以其所具有的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和广覆盖性,不仅成为衡量各国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关键变量,而且正逐渐成为影响未来世界竞争格局和发展大局的决定性力量。在当前中美科技和贸易等领域摩擦不断升级、国际局势局部动荡以及逆全球化势头甚嚣尘上的复杂形势下,江苏所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如何进一步激活数字经济发展动力,已成为应对当前局面的不二之选。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推进会议的召开和《江苏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的发布等一系列举措,既为江苏着力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发展高地吹响了号角,又为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增添新动能开启了新征程。为更有力地促进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对当前发展所面临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同时形成相应的应对之道。
一、当前数字经济发展出现的六个问题
当前,全省各地各级政府都在大力推进数字经济的发展,呈现出“百舸争流,不甘落后”的势头。但在多地调研中发现,目前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一)“政热企冷”的现象较为明显
各地为了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采取了各种措施,从政府层面来看,很多地方政府密集出台包括发展规划、行动计划、实施办法和促进条例等政策法规,各种类型的动员会、推进会、现场会也在有序推进,同时也形成了较强的舆论氛围。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作为数字经济发展主体的企业对数字经济发展的认同程度普遍不高。调研中发现很多企业家对如何发展数字经济尤其是针对自身企业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还缺乏应有的认识,存在“等靠要”的想法。从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如何调动企业发展数字经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怎样激活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激发数字经济发展的活力,直接关系数字经济发展的实际成效,这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二)“重存轻增”问题不可忽视
由于数字经济发展在最近几年得到广泛的关注,各种围绕数字经济的统计和排名以及数字经济名城、名区、名园、名企等评比不一而足。但不少地方为了提升自己的排名,把跟数字经济沾点边甚至无关的经济产出均算作数字经济的贡献,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大跃进”的苗头。这种围绕“存量”做数字游戏,为排名而煞费苦心的做法,表面上看数据风光无限,但对数字经济发展徒劳无益,而且还有可能因为陷入自我陶醉的状态而错失良机。所以,将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关注点从“存量”转向“增量”,是当前亟须着力扭转的局面。
(三)“重表轻里”的倾向时有出现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于国家、于产业、于企业乃至于家庭和个人,所具有的战略意义,已不言而喻,但各种有违数字经济发展初衷的现象也时有出现,为数字化而数字化,做表面文章而不求实际成效的做法屡见不鲜。比较典型的表现有:一是一些地方盲目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而忽视实际的经济贡献和应用价值。二是不少企业缺乏对企业发展战略和业务流程等方面的数字化改造,而只在数据展示等方面“提档升级”,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三是有些基层政府组织围绕上级要求或统计指标推进数字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经济主体的诉求,使得一些看起来漂亮无比的项目最终因“不接地气”而不得不无疾而终,令人惋惜。
(四)“急于求成”的心态较为普遍
从本质上来看,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作为基本要素,充分应用数字技术为经济发展赋能,实现千行百业提质、降本和增效等多方面的目的。无论是数字产业化还是产业数字化,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立竿见影,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和发展基础,因地制宜,一步一个脚印地发展起来。当前在实际发展中,有些地方出现了一些不顾自身条件“急于求成”的倾向,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片面依靠上级规划编制当地的发展规划,这种任务分解式的规划部署,将数字经济变相地作为一项硬性任务予以落实,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自身的创新性和灵活性。二是盲目追赶热门产业和热点技术,比如不顾自身条件盲目部署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等产业,急切希望能在本地迅速开花结果。三是过分依赖外来投资,而不考虑当地自身具备相应的配套条件和发展后劲,结果可能陷于发展停滞。四是对数字经济发展风险缺乏认知,过度跑马圈地,使得数字经济发展遭遇拔苗助长的困境。
(五)推进措施“虚而不实”明显
目前从全省范围来看,各地各级政府对如何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可谓殚精竭虑,各种政策措施正在纷纷出台,但相关的成效有待时间检验。从具体推进情况来看,相关措施虚而不实的问题需要引起应有的重视。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的角色需要进一步纠偏,政府无疑在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各地实际发展中存在比较多的政府缺位、越位,甚至错位等情形,十分不利于数字经济的发展壮大。二是数字经济营商环境建设亟待取得新的突破,需要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支撑和保障。三是数字经济发展生态有待进一步完善,使数字经济发展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六)数字经济人才“青黄不接”尚未破局
从国内外的发展实践来看,数字经济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在数字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江苏省数字经济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现有数字经济人才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也很难满足社会需要,尤其是创新性强的技术、运营和管理类人才。二是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将会成为一个长期的短板。三是区域之间的人才差距将会进一步扩大,是一个需要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难题。
二、破解当前数字经济发展难题的若干建议
数字经济发展是一项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的系统工程,针对当前数字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提出对策建议供各方参考。
(一)充分激发企业发展数字经济的活力和潜力
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推动着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关系的持续优化。作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企业无疑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导者和生力军,最大限度地激活企业发展的活力和潜力,关系到数字经济发展的全局。针对当前较为明显的“政热企冷”的局面,建议采取对策:第一,借鉴在江苏举办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世界物联网大会和南京软博会等经验,创办年度性的“国际数字经济大会”,为促进国内外数字经济发展合作,扩大江苏数字经济发展影响,营造数字经济发展氛围。第二,支持由数字经济龙头企业、创新型企业联合设立 “数字经济协会”“数字经济联合会”和“数字经济学会”等组织,共同营造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氛围,搭建政府和企业联系的桥梁,破解各种发展难题。第三,经常性组织针对企业家群体的数字经济发展论坛,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数字经济专项培训,让数字经济的发展理念和思想进企业家耳,入企业家心,真正转化为行动的内在动力。第四,开展数字经济典型示范,为行业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发展借鉴和案例展示,全面带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二)树立数字经济“增量”思维,不断壮大数字经济发展规模
为了更好地引导数字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国家统计局出台了相应的统计指标。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有不少实际困难,而且在实际统计时各地为了得到好的排名,尽可能将“存量”经济装到“数字经济”中来,以期能获得更高的排名。从数字经济的发展成效来看,在稳定存量的基础上,不断做大做强增量是基本的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确立“增量思维”,提出如下建议:第一,以数字经济助力经济增长作为基本出发点,引导从“存量”的“腾挪”转变为“增量”的创造,使数字经济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引领全省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增长。第二,大力支持数字经济新业态的培育和新模式的打造,重点支持数字文创和数字媒体等新业态的快速发展,同时鼓励在数字世界能发挥积极作用的代表性人物更好地起到引领和带头作用。第三,进一步发挥数据资源的赋能和增值作用,使数据成为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生产要素,真正起到“四两拨千斤”的神奇作用。
(三)坚守数字经济发展初心,聚焦数字经济航向
数字经济发展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展开,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有不少地方暴露出事与愿违、甚至出现与发展初衷南辕北辙的情形。党中央专门提出“要脚踏实地、因企制宜,不能为数字化而数字化”的要求。华为公司早在1998 年启动“IT strategy&Planning” 时就确立了IT 战略目标——不是要成为世界级的IT,而是要成就世界级的华为。正是因为华为把数字化目标和公司整体战略目标进行了“互锁”,才使得今天拥有数字化“筋骨”的华为,成为世界信息通信技术的巨擘。尽管各地发展数字经济包含多种多样的目标,但发展数字经济的“初心”是不容轻易改变的,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发展数字经济首要的任务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是否有助于经济增长是检验数字经济发展的试金石。犹如对大多数人而言运动是为了更有利于健康,否则就失去了运动的本义。第二,发展数字经济是否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能否创造新的就业机会、是否有利于效率的提升、是否有助于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等,如果偏离基本的可持续发展方向,显然不可持久。第三,是否有助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进而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提升,只有有利于产业和企业不断做大做强的数字经济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四)因地制宜,走出最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从各地数字经济的发展实践来看,不切实际盲目求大求全,以及不从自身资源禀赋出发片面追求前沿技术和先进产业的做法不一而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字经济发展的未来。如何在当前新的发展形势下,走出最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是政府和企业所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为此,建议:第一,要从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实际出发,结合上位规划的要求,编制出具有较强可操作性和一定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充分做到既能“顶天”——侧重长远可持续发展,又能“立地”——立足当地接地气,使发展规划成为当地数字经济发展的基本纲领。第二,要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保持审慎的态度,既不能盲目追热点,也不能脱离自身的实际片面求新、求先进,否则很有可能会误入歧途而不能自拔。第三,要在重视外来投资的同时着力培养本土化的数字经济类相关企业,精心培育有利于数字经济发展壮大的肥沃土壤,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持久发力。第四,要遵循数字经济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得力有效的推进措施,切忌一厢情愿的“大干快上”。
(五)积极探寻有力抓手,促进可持续发展
大力促进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已成为各地各级政府共同面临的迫切任务,但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必须找到很得力的抓手才能真正起效。为此建议:第一,各地各级政府既要切忌“病急乱投医”,又要防止“胡子眉毛一把抓”。只有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和发力之处,才能对症下药,才能卓有成效地予以推进。第二,政府部门主要应承担统筹协调、政策引导和监督考核等方面职责和功能,防止越位、缺位和错位等情况出现。第三,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逐步消除影响数字经济发展的各种短板,完善面向数字经济创新创业的各项政策,使政府服务更加贴心亲民、政务流程更加简洁高效、政策支持力度能更加有力到位。第四,要从数字经济长远发展出发布局相应的生态,逐步形成以数字经济主导企业为龙头、关联企业为配套、上下游高效合作以及各种参与主体各就其位的活力生态,使数字经济大花园枝繁叶茂、姹紫嫣红。
(六)夯实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之基
国内外发展实践证明,数字经济很大程度上可看作是“人才经济”,人才的作用和地位比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要重要得多。但现有数字经济人才的供给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离数字经济的发展要求还有着极大的差距,尤其是对一些人才资源较为薄弱的区域而言,如何补足“人才劣势”这一短板十分关键。为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第一,在提升存量人才的数字化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主要通过在职培训、组建数字化攻关团队、设立数字化导师团等多种方式,为已有人才学习和提升数字化能力创造条件,促进人才的健康、快速成长。第二,对特殊人才予以特别鼓励,在职称评定、家属工作等方面进行倾斜。第三,鼓励省内高校新设“数字经济”相关专业,并为传统专业开设“数字经济”第二学历课程,培养更多复合型数字经济专业人才。第四,以在实践中培养更多“数字工匠”为目标,造就一大批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又掌握先进数字化技术和思维的专业人才。第五,鼓励更多社会机构参与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社会培训机构提供经费、场地等方面的支持,为造就更多数量、更高水平的数字经济人才提供社会力量的支撑和保障。
数字经济的发展是一项牵涉面广泛的复杂系统工程,影响因素多,推进难度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需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在发展中不断发现问题,同时通过系统的分析和细致的调研,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予以推进。只要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推进有力,就一定能不断取得突破,迎来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的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