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期刊编委发文倾向及原因与对策分析

2023-10-30张元媛胡晓霖舒安琴邹小勇

科学咨询 2023年17期
关键词:编委发文药学

张元媛,胡晓霖,舒安琴,邹小勇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国药房编辑出版中心,重庆 40042)

科技期刊编辑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委会”)是依靠科学技术工作者办刊的一种组织形式,是负责科技期刊学术领导的工作机构。编委会是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树立期刊品牌、扩大期刊影响和维持刊社市场化运营中发挥重要作用[1]。有研究指出,与非编委论文作者相比,编委在多数情况下能更早地探测到同一研究前沿,是科技期刊优质稿源的有力保证[2-3]。顾璇等[4]指出,编委会规模与期刊影响因子呈正相关,编委会成员的论文贡献确实可对期刊引证指标的良性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可见提高编委来稿积极性、追踪编委及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争取编委的优质稿件,是期刊借助编委会提升杂志学术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编委在选择期刊进行论文发表时,是否会优先选择有编委会任职的期刊?笔者前期以《中国药房》(以下简称“本刊”)为例,通过对核心编委近年来的发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2018—2021年,25位被调查的编委共发表论文1 587篇,以药学类期刊为主(76.0%),且集中于月刊(46.5%)和半月刊(39.4%);其发文所属期刊分别被《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21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21—2022年度)》收录,分别占比86.1%、46.2%、27.9%;其中仅有8位在选择期刊时有明显的倾向性(发文数不低于被调查编委的年均发文量),但仅有1位编委倾向于本刊。基于上述情况,本文拟分析影响编委发文倾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编委的来稿积极性,以期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

一、影响编委发文倾向的原因分析

(一)编辑部选题策划、组稿约稿对编委发文倾向的影响

前期调研显示,本刊8位编委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临床药物治疗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等有明显的期刊发表倾向,内容涉及医院药事管理、药师服务、精准医学、用药分析与评价等,也有文章就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下的药学部门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除去期刊级别、主管单位等因素的影响外,笔者认为编辑部的选题策划、组稿约稿工作是影响编委发文倾向的关键原因。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依赖于专家的审稿、组稿和撰稿,其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重要科学产出,对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5]。目前,本刊主要依靠自由来稿,有计划有针对性的选题策划和组稿约稿等开展尚不充分。笔者通过查阅部分Top 10期刊官网和杂志发现,部分期刊已组织策划过相关专题(如《中国药学杂志》的“消化道肿瘤专栏”),并对专题文章进行精准推送(如《中国医院药学杂志》微信公众号中的“文章专栏”设有“专家共识”“专栏文章”“中文目录”“每周论文导读”,并结合时事热点对文章进行重点介绍),这可能是吸引编委投稿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可能是部分兼任编委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药学杂志》等刊中的人均发文量高于本刊的原因。

(二)期刊类型和栏目设置对编委发文倾向的影响

前期调研显示,25位核心编委近一半的文章分别发表在了《中国医院药学杂志》、本刊、《中国药学杂志》等期刊上。栏目是科技期刊的基本骨架,其名称是对期刊内容的揭示和概括,栏目设置得当,才能展示期刊特色,增强期刊对作者和读者吸引力[6]。2018年,本刊由旬刊调整为半月刊,栏目由原来的各有侧重整合为上下半月刊一致;2019年,由于事业单位改革,本刊栏目也进一步整合为“医药热点”“药事管理”“药学研究”“循证药学”“药物经济学”“药师与药学服务”“药物与临床”“综述”。现有栏目虽涵盖面较广,但从载文比例来说,以中药、药理等为主的“药学研究”栏目的载文比例接近50%,而与临床药学密切结合的“药物与临床”“药师与药学服务”的载文比例不高,特色栏目“药事管理”的载文比例则不足20%。笔者通过查阅《中国药学杂志》官方网站发现,其栏目设置与本刊相似,但并非每期一致,而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集中展示;此外,该刊还设有“专栏”“指南与共识”等特色栏目,“药物警戒”“药学实践”等栏目名称也更精炼,可能会赢得作者、读者更多的关注。栏目设置和载文比例对作者投稿有一定的指向性[7],目前本刊的栏目分配可能更吸引进行基础研究的高校、科研机构研究者,而本刊编委大多来自临床药学一线,这可能影响了他们的发文倾向。

(三)编辑部服务能力对编委发文倾向的影响

编辑部人员及编校流程可能也会影响编委发文倾向。编辑是编辑部的主力军,要做好科技论文的把关者、传播者[8]。在实际调查中发现,部分编辑人员更关注编校工作,不愿意参加学术活动,也不愿主动与编委交流,更谈不上及时为编委提供优质服务;在处理编委来稿时,部分编辑的服务意识不足,没有对稿件进行全程追踪,也没对后续研究予以关注,使得编委再次投稿的意愿降低。从审稿流程来看,本刊的用稿周期为4~8个月,但整个流程中编辑部仅出具“拟录用通知”,并未提供“准录用通知”;对于耗时较长(3个月)且流程未完成的编委来稿,编辑部未能及时、主动向编委说明情况[9];与此同时,由于期刊性质、历任社长要求等历史原因,本刊编辑部对稿件的修改颇为细致,使得退修意见、返修次数较多,有作者由于无法按要求及时修回,或由于退修多次而产生抵触情绪;此外,本刊编辑部也未对原创性、重大项目支撑的研究进行全程关注,网络首发机制也不完善,使得相关文章向他刊外流。

(四)其他因素对编委发表倾向的影响

前期调研数据显示,核心编委近4年的总发文量虽相对稳定,但其在本刊的年发文量(42~24篇)及占其整体发文量的比例却呈下降趋势(10.7%~6.2%)。本刊于2018年10月完成事业单位改制,由自负盈亏以经济效益为主的经营性期刊,向以学术质量和影响力为主的非营利性期刊转变;与此同时,本刊从旬刊改为半月刊,年刊文量减少了近35%,论文录用比不足8%,这可能是编委在本刊发文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前期调研数据显示,《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中国新药杂志》《中国药学杂志》较受编委青睐,发文量超过或接近16篇。笔者认为,期刊的引证数据也会影响编委的发文选择。本刊虽为统计源、中文核心期刊,但学术影响力不及其他CSCD期刊;此外,笔者通过了解发现,本刊不在部分医疗机构/高校职称晋升或研究生毕业的分级目录中,无法满足编委团队成员的职称晋升、研究生毕业等要求,导致部分文章外流至他刊。

从编委的个体发文数据来看,核心编委在本刊的发文量为0~22篇,差异明显。这可能与编委自身工作性质及其在编委会的具体任职有关。编委会属于业务性组合部门,成员一般都是相关领域的技术权威或管理专家,并非专职的编辑工作者。本文前期调研的编委大多为药学部门或医疗机构行政主管,虽仍从事药学研究,但其工作重心已发生了转变;加之部分编委对自身职责不够明确、与编辑部关系淡化,故其发文不多。此外,本刊于2019年对编委会进行了换届改选,并实行动态调整,编委会成员名单有所增减,部分新编委的贡献尚有限;同时,鉴于部分编委的学术影响力和行业地位,即便其没有直接向编辑部供稿,也未被调整出编委会名单。在前期调研过程中,笔者还发现,部分编委在他刊编委会也有任职,且发文更倾向于有更高任职的期刊,故使其发文有所分散。

二、充分发挥编委积极性,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一)加强针对性的组稿/约稿,提高编委发文的数量和质量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下,期刊要保持特色和影响力,要生存发展,仅靠自然来稿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有必要进行系统的选题策划。但目前,国内同一学科领域的专业期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同质化问题,在作者和读者眼中都是“没分别”,期刊定位不准或亮点不够[10]。因此,明确期刊定位应是选题策划的重中之重。编辑部应明确办刊宗旨,明确期刊定位和发展方向,并建议与之匹配的优势栏目。此外,科技期刊编辑必须掌握学科发展动态,这是做好组稿/约稿工作的前提[11]。编辑部可通过举办和参与学术会议的方式,和科研院所、医疗机构的学科负责人建立密切联系,以掌握研究热点,保证组稿/约稿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针对低发文编委,编辑部应保持长期沟通,甚至登门拜访,了解其发文少的原因和发文的具体需求,并认真为其解读期刊栏目的设置情况,并作出详细的投稿建议,为其“量身打造”发文平台;追踪上述编委参加的学术会议,并在会前征求编委会的意见,争取将报告内容转化为文章并刊发;挖掘上述编委主持的国家级和省市级重点科研计划,密切关注其最新成果并及时约稿和宣传;为上述作者建立组稿/约稿的专属绿色通道,以吸引其优质稿件。

针对高发文编委,编辑部可鼓励其组织学术专辑。学术专辑是目前国际优秀科技期刊普遍采用的一种发文策略,即每期围绕一个主题,要求高级别专家撰写论文并集中发表。学术专辑可为读者节约查阅时间,方便其在最短时间内了解学科进展、专家学术观点、发展预测等内容[12]。编辑部可根据编委的学术地位,围绕学科热点尝试相关选题策划,发动编委组织学术专辑,并建立前期调研、中期跟进、后期总结及反馈的全流程机制,以助力期刊学术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打造重点/特色栏目,搭建交流沟通平台,持续提升期刊影响力

有研究者认为,栏目设置是期刊影响因子的重要影响因素,是期刊的基本框架,是反映期刊特色和内容组织的重要手段[6]。编辑部应基于办刊特色,结合统计结果,提高固定栏目的比例,并适当分配低频、中频、高频栏目的载文量。此外,重点栏目最能体现办刊宗旨,是载文量最大、支撑期刊的栏目;特色栏目是区别于他刊的栏目,是保持和提升期刊竞争力、冲出办刊困境的有效途径[13]。编辑部应结合当前研究热点,筛选新颖选题,着力建设重点栏目;坚守办刊初心,结合期刊自身特点,重点打造特色栏目;遵循办刊宗旨,针对临床药学工作者这一主要读者对象,全力发展“药事管理”“药师与药学服务”的临床药学栏目。编辑部可组织编委会议,就栏目设置展开头脑风暴,并可借助被引频次、下载次数等引证指标对栏目的价值进行评价,争取期刊栏目设置既有特色,内容又有看头,以全面提升期刊学术水平。

科技期刊是学术交流与知识融汇的平台,是科学家对话与互动的重要桥梁[14]。期刊应为编委搭建宣传其研究内容和科研成果的创新平台,以通过宣传编委的方式来宣传期刊。期刊编委会应定期围绕医院药学热点主办专题学术会议,各地编委齐聚一堂、各抒己见;同时,编辑部可在会前将报告题目和内容交给主编,结合现场反馈情况共同筛选当期会议的重点选题,并督促相关编委将授课内容转换成文章并快速刊发,借助新媒体手段进行全平台推送,增强宣传效果。与此同时,编辑部可考虑为编委建立学术档案,借助引证数据库,综合展示其学术产出、影响力、发文量、被引量、学术联系、合作作者等内容,并可将该档案作为编委单位考核、职称评定、基金/奖项申报的有力支撑。此外,编辑部应主动提供编委合作平台(如学术会议、药学沙龙等)等,争取指南、共识等文章的顺利落地,以此扩大期刊影响力。

(三)增强编辑部服务能力,提升编辑部服务质量

编委会成员并非全职的期刊工作者,若想在有限的时间内积极发挥编委的作用,就需要编辑部做好准备工作和服务工作。首先,编辑部应实时优化投审稿系统,定期收集编委的反馈意见,及时修补系统漏洞,保证投审稿系统的高效运行。其次,编辑部应提前收集学科热点和行业信息,做好期刊选题策划、学术活动主题的相关建议,供编委会参考;与此同时,应明确告知主编、副主编、常务编委的具体职责和要求,并明确编辑部需要提供哪些方面的支持,以便编委会快速决策。再次,对于重点选题、关键组稿,编辑部应完善网络首发机制,打通绿色通道,保证关键成果快速见刊;同时,可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精准推送,扩大影响力。然后,编辑部应建立高效的沟通机制,电话是最直接的沟通方式,编辑部应坚持“能电话不短信”的原则,主动出击,高效沟通;此外,编辑应转变观念,“走出去”办刊,抓住编委会全体会议、定稿会、学术沙龙等“面对面”与编委交流的机会,做好服务,加深彼此印象。之后,编辑部应尽量将审核工作前置,并对编校流程进行精简、整合,尊重作者原意,精简不必要的退修,提高编校效率。最后,编辑应重视对编委的人文关怀,如节假日问候、生日祝福、获奖祝贺等;此外,编辑部应对编委研究方向及成果有所了解,保证在沟通过程中“心中有数”。

(四)明确编委职责,细化分工,合理考核,提升编委积极性

针对部分编委因职责不明确、贡献不一而造成的发文量差异,编辑部可先制订和公布具体的编委会章程,明确编委的义务与职责。然后,编辑部可根据编委的实际工作情况,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小组[15]。例如,有的编委负责科研工作,科研产出较多,编辑部可考虑将其纳入撰稿小组;有的编委学术头衔多,学术影响力大,且具有一定的选题策划能力,编辑部可考虑将其纳入组稿小组;有的编委负责医院或部门的行政管理,日常工作繁忙,可能无暇撰稿、组稿,编辑部可考虑将其纳入定稿/审稿小组,并建议其推荐优秀审稿人;有的编委学术活动多,编辑部则可将纳入负责期刊宣传的宣传小组;有的编委来自企业,可为期刊提供经济赞助,可作为支持小组。此举可让编委会成员发挥各自所长,更好地为期刊做贡献。

在明确编委职责和激励其履职的同时,编辑部还可从审稿、撰稿、组稿、学术活动参加情况、期刊宣传情况等方面出发,设置合理的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作为编委会动态调整的重要依据。以《中华烧伤杂志》为例,其针对审稿不均衡、审稿时滞长、撰写高质量稿件少、对自己期刊关注不够等问题,结合调研结果制订了编委考核表,根据编委审稿篇数、时长,发文篇数、被引频次、下载频次,组稿篇数,投稿获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情况,学术活动参与次数及发挥情况,在他刊引用本刊次数、学术交流时推荐本刊次数等指标,对编委工作进行考核[16]。编辑部可参考上述指标,建立编委会考核制度,就编委发文数量、组稿/约稿数量、定稿/审稿数量、审稿人推荐人次、学术活动参加次数、资助次数和金额等进行合理考核,对做得好的编委进行表彰奖励,肯定其对期刊所做的贡献,增加其荣誉感,提升其工作积极性。

三、结束语

近年来,本刊的各项引证指标在药学类期刊中排名靠前,学术影响力、行业影响力都有所提升,这与编委会的贡献密不可分。但从前期统计数据来看,被调查编委的发文倾向并不强烈,因此,加强针对性的组稿/约稿,打造重点/特色栏目,搭建交流沟通平台,增强编辑服务能力、提升编辑部服务质量,明确编委职责并合理考核等可能是提高编委发文积极性、推动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措施。但本研究仅调研了部分编委,且尚未考察其文章的被引频次和下载次数,以及高被引文章的去向等,尚有待后续完善。

猜你喜欢

编委发文药学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本刊编委简介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
药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