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与当代审美的交融分析
2023-10-30苏振东
□苏振东/文
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作为海南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极高的审美价值。随着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也在不断地与当代审美相融合,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本文旨在通过对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与当代审美的交融分析,探讨其文化内涵、审美特色、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推动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1 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的文化内涵及审美特色
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是黎苗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蹈形式、动作特点、舞蹈服饰、音乐伴奏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
1.1 文化内涵
1.1.1 文化传承
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传统,是黎苗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其舞蹈表现形式多样,舞者手脚动作繁复多变,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宝贵传承。
1.1.2 民族特色
一个地区民间舞蹈的特色通常从形式与内容两个方面来呈现。肢体动作作为民间舞蹈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虽受内容制约,却是最能彰显舞蹈风格独特性的显著标志[1]。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反映了黎苗族特有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内涵,舞蹈中常常有黎苗族人民的生活场景和精神状态的描绘,如黎族的“朗典打柴舞 ”、苗族的“盘皇舞”等,充分展示了黎苗族人民的智慧和生命力。
1.1.3 传统信仰
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是黎苗族人民的信仰表达。舞蹈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传统信仰和文化价值观,如对自然界的崇拜、对祖先的纪念、对生命的尊重等。这些信仰和价值观被巧妙地融入舞蹈中,成为其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审美特色
1.2.1 民族色彩浓郁
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的审美特色,在于其浓郁的民族色彩。舞蹈中常常融入民族传统元素和文化符号,如苗族的“招龙舞”、黎族的“舂米舞”等,这些元素和符号赋予了舞蹈浓郁的民族色彩,使观众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1.2.2 舞蹈动作优美
从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的表演中,可以看到一些独特的审美特色。首先是舞蹈动作的自然、流畅、灵动。这是由于黎苗族先民长期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养成了观察自然万物的生活习惯,从而形成了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舞蹈风格。其次是舞蹈节奏欢快,具有浓烈的节日气氛。在黎苗族的文化中,节日是极其重要的,许多舞蹈为了庆祝丰收、祭祀祖先、迎接新年等特殊的日子而表演。再次是舞蹈服装的多彩、绚丽。在黎苗族的文化中,颜色具有很高的地位,各种颜色也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因此在舞蹈服装的设计上,通常采用鲜艳、多彩的颜色,以强化黎苗族的民族色彩。
除了审美特色,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还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首先,它与黎苗族历史、信仰、传统、风俗、生活等各方面文化互为表里、息息相关,反映了黎苗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文化成果,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其次,舞蹈中所展现的形态、动作、音乐、服饰等内容,具有重要的民俗学价值。再次,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具有丰富的道德、宗教、精神层面的内涵,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神灵的敬畏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合作等精神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最后,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还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价值,通过舞蹈表演可以向人们传递黎苗族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道德准则等,引领人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2]。
2 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与当代审美的交融
2.1 当代审美对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各地区文化交流的日益繁多,当代审美理念也在不断演变。当代审美主张从整体上进行审美,因此,舞蹈表演更加注重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希望通过与不同地区的多元文化进行交流,发现其中的美学价值并吸收学习,将其有机地融入舞蹈表演中。
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在现行的审美背景下,发展出了更多元、更具个性的舞蹈特点。在舞蹈题材上,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也呈现出更多元化的发展态势,不仅有表现民族传统的舞蹈,还有融合现代元素的新型舞蹈。
2.2 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与当代审美融合现状
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海南省地方文化的珍贵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观念也在不断更新,如何将传统的舞蹈艺术与当代审美理念结合起来,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人们的审美水准不断提高,传统舞蹈表演的方式和形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因此,将传统舞蹈与现代审美理念融合已成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必然趋势。在海南黎苗族地区,将传统舞蹈的表演形式与现代审美结合成为一种流行趋势。通过运用现代元素,使舞蹈表演呈现出更具时代特征的情境和氛围。与现代审美理念相融合的趋势使得传统舞蹈在当代的表演中更具有吸引力,也更易于被年轻人接受[3]。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审美观念的不断更新,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也在不断地与当代审美相融合。一方面,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逐渐脱离了单纯的宗教、生产、节庆等功能性表达,转向了以更为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形式满足现代人们多样化的审美需求。
另一方面,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也在逐步向当代审美观念靠拢,以提高艺术表现力和观赏性。在舞蹈形式上,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开始向着舞剧、舞台剧等更加成熟的文艺形式发展,以更好地表现其文化内涵和审美特色。同时,在舞蹈动作和编排上也更加注重艺术性和表现力,以增强舞蹈的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感受。
2.3 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对当代审美的贡献
在当代,随着文化交流和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与当代审美也在不断融合,为当代舞蹈审美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元素。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注重情感表达和舞蹈动作的流畅性以及舞蹈演员的个人风格,为当代舞蹈审美提供了新的切入点和思考方向。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包括传统的舞蹈、戏曲和音乐等,为当代舞蹈审美提供了多样性和包容性以及更加丰富的内涵。
3 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的发展现状
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是海南省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其独特的审美特色和文化内涵在海南地区的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3.1 历史渊源
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在海南省内的黎苗族群体中,舞蹈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艺术形式,在日常生产、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被广泛地应用,成为人们表达情感和沟通感情的重要手段。
在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过起伏和变革。在过去一定时期内,因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一些黎苗族的传统舞蹈形式逐渐衰落甚至消失。近年来,在海南省政府和各相关文化单位对黎苗族舞蹈的保护和传承的组织引领下,其发展逐渐回归正轨。
3.2 发展现状
目前,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的发展正处于蓬勃发展的上升阶段,逐步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
首先,海南省政府高度重视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支持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如设立了专门的资金用于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修建了一批文化艺术中心,为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保障,推动海南地区文化艺术的发展。
其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的价值和意义,尤其是年轻一代,他们热爱并开始探索传统文化艺术。一些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团体和舞蹈家们积极探索舞蹈的现代表现形式,适应时代潮流的同时,也保留了传统舞蹈的特色和文化内涵。
此外,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与关注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为其在国际上的传播和交流提供了契机。
但是,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一方面,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的传承人逐渐减少,传承环境也日益恶化。另一方面,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面临着缺乏经济支持和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问题[4]。
不过,尽管面临着这些困难和挑战,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政府和社会组织提高了对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视程度,帮助其得到更好的发展和传承。此外,一些有志于文化艺术事业的企业家和投资者也开始关注和支持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为其提供了更多的经济保障和发展空间[5]。
目前,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的发展现状较为乐观,政府和社会各界在不断提高对其保护和传承工作的支持度,舞蹈艺术家们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以期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海南地区珍贵的文化遗产。
4 结语
综上所述,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作为海南地区特有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审美观念的更新,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也在逐步与当代审美相融合,以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尽管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但海南黎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支持,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引用
[1] 孙瑞琪.海南黎族舞蹈的文化特征及风格特点[J].大众文艺,2019(17):162-163.
[2] 黄东慧.海南黎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及其形成因素[J].大舞台,2011(10):146-147.
[3] 王晔菁.“非遗”视野下海南黎族舞蹈创新性人才培养与实践研究[J].艺术评鉴,2020(5):90-91.
[4] 卢君,黄英连.海南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形态结构及生存状况[J].黄河之声,2014(11):122.
[5] 袁佳.南岛之春 海南黎族、苗族民间舞蹈的再生思考[J].舞蹈,2017(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