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子山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成效及建议

2023-10-29赵霜红

甘肃林业 2023年5期
关键词:保护区生态建设

赵霜红

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总面积127 万亩,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动植物资源丰富,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保护区水源涵养作用十分突出,发源于区内的大小河(溪)流200 多条,供给了临夏州200 多万各族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用水,充沛了黄河上游2 条支流大夏河、洮河水源,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补给区。长期以来,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坚持不懈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持续恢复森林资源,强固了生态功能,推动了高质量发展。但因受制于保护区面积大、处在少数民族聚居区等多种因素,面临很多困难和问题,需要针对性提出措施,凝心聚力,铆钉目标,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创新,推动建成示范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一、保护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太子山保护区紧紧围绕“保护、管理、发展”三大中心任务,以实施国家、甘肃省林草项目为依托,增资源、增活力、增效益,推动保护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成效。

(一)全面推行林长制,压实各级责任。保护区成立了林长制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管护中心、保护站、保护段三级管理体系分级设立林长,明确责任分区,建立了林长责任体系。与洮河林区检察院、太子山森林公安分局签订了林区林草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三方合作协议,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加大对辖区内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管控力度,基本实现了“五无”目标。加强应急保障体系建设,组建半专业森林扑火队,建设防火物资储备库,建立监控预警,有效提高森林火灾应急处置能力。

(二)加大生态修复,提升生态功能。保护区森林资源大部分为次生林,自保护区成立以来,特别是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积极实施各大林业重点工程,完成人工造林5.67 万亩、封山育林4.6 万亩,全面加快了荒山宜林地绿化步伐。根据最新三调融合数据,保护区活立木蓄积量44.09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38.35%,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量的双增长,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大幅度增加,已形成甘肃省中部地区最大的天然林基地和基因库。

(三)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治理能力。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管财,修订完善管护中心党委制度13 项、行政制度79 项,构建了权责清晰、程序规范、关系顺畅、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全力推动保护区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切实提高保护区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

(四)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为保护区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中心党委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保护区建设发展的重要资源和重要支撑。自2018 年以来,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晋升聘用累计95 人,其中:正高级工程师6 人,高级工程师12人,工程师77 人;工勤人员岗位晋升累计85 人。根据保护区发展需要和三定方案,对内设机构进行了重新设置,增加了管理岗位职数。提拔任用科级干部38 人,平级交流19 人。制定了保护区2022 年~2027 年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干部职工履职能力。

(五)加大基础研究,夯实科技创新根基。保护区始终把科研工作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自2018 年以来,组织完成省级示范推广项目2 项、省级自列项目5项、管护中心自列项目9 项。2023 年,向临夏州科技局申报的《甘肃太子山保护区橙翅噪鹛调查》等5 项科研项目已通过立项前评审。出版了《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林木种质资源》《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图鉴》,正在筹划出版甘肃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图鉴。2020 年建设了保护区博物馆,开展教学实习及科普工作,2021 年10 月被省文明办等5 个厅局授予甘肃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与西北师大和甘肃农大合作,成立太子山保护区碳中和监测站、建成4 套气象监测站,实现生态价值评价奠定基础。

(六)加大宣传和信息化工作,提高监测能力。中心网站提升改版后,累计发布信息2200 条、图片1000 余幅,网站首页访问量达260.1 万人(次)。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250 余条,在省州级媒体发表新闻报道100 余篇,有效提升了保护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建成了保护区森林资源监测管护平台、森林资源防火监控预警平台、视频会议中心、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及数据中心。购置无人机3 架,建立“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监测体系。建成综合视频监控系统25 套,实现了与省林草局视频监控系统的整合。通过信息化建设,极大的提高了保护区森林资源监管预防能力和治理能力。

(七)开展社区共管,筑牢森林保护安全网。与林缘乡村签订《联防协议》,建立了甘南、临夏两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保护区三方沟通协调机制,及时解决各类矛盾纠纷,维护林区和谐稳定。广泛开展《自然保护区条例》《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林缘群众对自然资源、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意识。

二、保护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管护难度大。太子山保护区地处临夏和甘南2 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之间,线长面广,周边为汉、回、藏、土、保安、东乡、撒拉等多民族聚集区,经济欠发达,还存在靠山吃山的观念,保护区内靠近甘南交界处还有放牧现象,管护难度较大。

(二)资金缺口大。太子山保护区属于差额补助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389 人,其中财政拨款257 人(全额拨款83 人,由天保经费供给174 人),差额补贴132 人。在经费落实上,因保护区林业产业萎缩,资金来源渠道少,补贴经费缺口较大,影响保护区的稳定发展。

(三)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较低。太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太子山林业总场转制而来,干部职工文化水平整体较低,现有人才队伍不能适应新时代林草事业发展的需要。太子山保护区核定事业编制389 人,现有人数356 人,其中初中以下170 人,占总人数的47%。高中学历48 人、中专学历73 人、大专及以上学历57人。近年来,保护区坚持人才强区思想,高度重视干部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招考、遴选等方式引进大学生22名,不断优化干部队伍知识结构。但因保护区地理位置偏僻,条件艰苦,人才引进比较困难。

(四)科研管理水平不足。保护区科研工作存在基础研究不足、技术储备匮乏、创新能力薄弱、科研成果转化水平较低等问题,制约保护区的高质量发展。

三、今后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建议

林草行业是绿色发展的主阵地,是建设绿色家园的主战场。林草人是绿水青山的守护者,是绿色家园的建设者,守护好、发展好、建设好绿色事业是林草工作者的使命责任。保护区对照全省林草重要工作任务,研究确定了“一个加强”、“三个确保”、“三个提升”、“四个突破”、“五个注重”的工作目标。

(一)“一个加强”。就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要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发挥中心党委总揽全局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开展的“三抓三促”行动,为保护区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建立以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党支部书记直接负责的责任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安排、有进展、有成效”。

(二)“三个确保”。一是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确保生态安全。不断深化林长制工作,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实现林长制目标,形成保护有力、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推动保护区林长制工作规范运行。二是强化责任,确保林区生产安全。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林业草原防火会议精神及省总林长令,落实责任,细化措施。三是加大巡查,确保无毒林区。要大力开展禁毒宣传教育,不断更新观念,创新禁毒宣传形式和手段,以舆情信息为导向,拓宽交流渠道,仔细摸排重点线索,确保实现林区毒品“双零”目标。

(三)“三个提升”。一是提升森林资源监测能力。开展森林草原资源监测是林草部门保护成效的有力举措,要充分利用保护区智慧大数据平台,深入整合各项资源监测数据,科学分析监测成果,完善监测管理体制,为保护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提升科研监测能力。科研工作是保护区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保护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按照保护区制定的《生物多样性监测实施方案》,开展固定样地、气象、水文等生物多样性监测工作,加强保护区智能生态定位站、水文监测站观测记录和数据统计分析,为保护区基础研究提供第一手数据。同时要不断加大对科研人才队伍的培训,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努力提高保护区科研监测水平。三是提升项目管理能力。细化管理措施,实行一个项目对应一个管理办法,严格按照项目进度、合同约定和规定程序拨付资金,实现项目精细化管理,确保项目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四)“四个突破”。一是创新发展要有新突破。始终坚持以保护为中心不动摇,要不断发展林业产业,增强发展后劲;要以科学技术为先导,提升科研能力;要创新共管模式,构建和谐林区。二是林业产业发展要有新突破。保护区要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围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等重点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拓宽创收渠道。同时,还要开展良种苗木培育,推动保护区林业产业多元化发展。三是智慧保护区建设要有新突破。以保护区智能管理平台为基础,整合优化保护区各类业务数据,构建智慧管理大数据平台。建立以保护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林地“一张图”数据、各类林业专项数据和人员信息数据为核心的智慧保护区大数据中心,深入整合保护区各类业务需求,以保护区业务为导向,构建集保护区基础地理空间信息平台、森林防火监测预警指挥平台、野外综合视频监控平台、森林资源数据管理平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平台、自然保护区智能巡护管理平台、无人机动态监测管理平台和人员信息管理平台为一体的智慧保护区大数据平台,实现保护区的智慧化管理。四是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要有新突破。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刻把握新时期宣传工作新形势新特点,做大做强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多渠道多领域发布优质宣传信息内容,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

(五)“五个注重”。一是注重规范管理,健全完善制度。要加大修订完善各项制度,不断增加制度建设的针对性、预见性和可操作性,加强规范约束,堵塞管理漏洞,靠实主体责任,做到以制度管人管事,确保各项制度切实发挥效力。二是注重科技创新,促进保护区发展。要创新科技管理的体制机制,制定完善有效措施,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继续加强与各大高校院所的合作交流,切实增加科技投入,加大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林业科技队伍。三是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智力支撑。充分利用专项业务培训、继续教育培训和林业项目培训,提高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同时,加大对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把群众公认的好干部选出来,为保护区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四是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进一步加强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改造基层管护点房屋、道路、电路、网络、取暖等设施设备,改善基层职工工作生活条件,夯实保护区发展基础。五是注重法治建设,推进依法治区。要进一步强化林业执法和普法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区,严厉打击非法侵占林地,乱砍滥伐林木,猎捕、杀害、盗卖和运输野生动物等违法犯罪行为,不断提高保护区法制化水平,形成严格执法和群众守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保护和治理黄河作为治国理政的大事,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一系列重大战略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是做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理论源泉和精神动力,作为自然保护区基层工作者,准确把握保护区的特殊区位和生态功能,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职责,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殷殷嘱托,胸怀“国之大者”,守护秀美山川,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实施黄河国家战略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实,进一步巩固保护区生态环境整治修复成效,不折不扣落实资源保护重点工作,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守牢生态环境“生命线”,以更大担当更大作为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猜你喜欢

保护区生态建设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