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度能力模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探索
2023-10-29尹兆华
尹兆华
摘 要: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直接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新格局,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着新挑战,高校辅导员岗位面对着新要求。基于高校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实践,构建高度、深度、广度、温度一体的“四度能力模型”,从价值、技术、执行、情感四个维度及其相互关系出发,能够找到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策略路径。从“四度能力模型”出发,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自我提升需要辅导员强化政治理论学习,重视业务技能习得,凝聚协同育人合力,坚持关心关爱学生。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模型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618(2023)01-0058-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北京市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重点课题“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研究”(项目编号:XXSZ2022ZD04)阶段性成果。
高校辅导员处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前沿,是与学生接触最多、感情最深、影响最大的群体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攻手、学生管理的主导者、学生成长的主心骨,其职业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效。探索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路径,对于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素质高的高校辅导员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形成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和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多次阐释教育的根本任务,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到高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从战略高度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新时代高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明确了基本要求和根本遵循。“党中央和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1]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深化工作部署。同时,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成长和发展也广受关注,“特别是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出台”,[2]辅导员岗位职责和队伍建设方向进一步明晰,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得到提升。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新挑战
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面临诸多工作挑战。一是政治理论水平面临新考验。当前各类思潮相互激荡,多元价值冲击加剧。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是意识形态领域争夺的重要对象。高校辅导员要在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上主动作为,就必须具备更加过硬的政治素质和扎实的理论功底。二是决策执行能力面临新任务。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多样,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在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需求也极具个性化。因而,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更全面的掌控能力和更专业的执行能力以应对“私人订制式”的教育管理任务。三是工作压力面临新高峰。在“三全育人”大格局下,校内外各类教育主体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重视程度和参与力度不断加强,作为与学生接触最直接、关系最密切的辅导员便成了压力传导的中心。四是工作方法面临新要求。现阶段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更为宽松和自由,大学生更加追求个性,更加注重个体情绪的感受和表达。部分辅导员机械化、僵硬化的工作方法与学生特点存在偏差,造成了工作推进难度大、学生接受程度低等问题。
(三)高校辅导员岗位的新要求
“自2006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以来,高校辅导员逐步走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方向。”[3]新时代背景下,教育部2017年修订通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43号),对高校辅导员岗位职责和能力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文件进一步深化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要求,强调辅导员要“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坚持“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体现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回应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内外环境变化与学生成长成才所体现出的新需求。同时,文件进一步明确了高校辅导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一是强调和细化了“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的内容,对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二是整合归纳了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强调了“学风建设”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导向和要求。三是对辅导员理论和实践研究提出要求,强调辅导员要加强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学习,不仅要做“多面手”,也要成为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
二、基于“四度能力模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解析
著名生涯规划师古典在他的著作《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里总结了人的生涯的四个发展维度:“高度、深度、宽度和温度”。[4]基于对辅导员岗位职责和工作实践的分析归纳,可以借鉴以上四个发展维度提出辅导员职业素质“四度能力模型”,从“高度——价值维度”“深度——技术维度”“广度——执行维度”“温度——情感维度”四个维度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进行总结和分析。同时借鉴“‘冰山模型中能力的外显性和内隐性等特征分类”,[5]进一步分析四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一)“四度能力模型”内容解读
高度——价值维度。高度主要是考察辅导员的立场站位,具体指辅导员是否有坚定的政治定力、明辨是非的立场、积极向上的三观、良好端正的品行等价值维度的能力。这是回答好、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基本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给高校师生回信、赴高校考察调研并与高校师生座谈,勉励青年大学生要听党话、跟党走,肩负起历史使命,心怀“国之大者”,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辅导员的首要工作职责是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时刻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政治能力,把好价值引领“总开关”,牢记“四有”好老师标准,争做“四个引路人”。因此,辅导员能力要求的第一维度就是高度。如果高度缺失,辅导员不仅无法成为学生思想的引领者,甚至还会在意识形态引导等立场性重大问题上犯错误。
深度——技术维度。深度主要是考察辅导员的专业内涵,具体指辅导员是否具有能够专业、精准、有效完成工作的能力,这是辅导员的教师属性和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方面,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双重身份,与大学生接触更直接、关系更密切,他们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某些程度上比“两课”教师影响更大。这就更加要求辅导员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让思想观念、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跟上时势和学生的发展变化,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另一方面,面对学生成长的多样化需求和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辅导员迫切需要理论和实操层面的多维学科知识支撑,进而提高教育引导学生的能力。辅导员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务实工作、有关法律法规等相关理论和知识,从而精准高效地解决学生面临的复杂问题。辅导员如果在深度上有所缺失,出现能力短板,会导致辅导员在处理学生复杂问题时看不到本质、找不准矛盾、用不对方法,产生本领恐慌,也会使学生对辅导员的信任感降低,从而产生辅导员仅仅是管理人员、行政人员或服务人员的尴尬印象。
广度——执行维度。广度主要是考察工作实效,具体指辅导员能否具有应对多领域工作内容、完成多层面事务、协调多个工作对象、解决学生多项问题等执行维度的能力,这意味着辅导员要由“单打独斗型”向“协同作战型”转变。从辅导员的工作实际来看,辅导员工作具有两大特点。一方面是辅导员工作职责范围广。《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规定了辅导员九方面主要工作职责,包括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校园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理论和实践研究,涉及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是辅导员角色交叉多。辅导员的部分工作职责需要与学工、共青团、教学、就业、保卫、后勤等职能部门以及专业课教师、家长、校友、企业乃至社会有效协同来实现。因此,辅导员除了担任教育者本身的角色之外,还需要承担组织员和协调员的职责,处理多个教育主体之间的关系,以促进育人合力发挥、提升协同育人实效。如果辅导员在广度上有所缺失,则会使辅导员陷入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工作效率低,完成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学生日益增多的需求和多方力量协调的需要。
温度——情感维度。温度主要是考察情感共鸣,具体指辅导员是否具有对工作有热情、有感情、有共情等能力。一是有热情。高校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辅导员工作的价值意义,以高度的职业认同感和使命感对待工作,避免将辅导员工作视为“青春饭”,或者定位为学生的“保姆”“勤务员”等服务性工作,或者作为个人职业发展的“敲门砖”“跳板”,失去对职业的尊重。二是有感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开展教育工作的前提。辅导员要能够以学生为本,用情用心服务学生,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三是有共情。辅导员在学生遇到困惑时能够感受并体谅学生,与学生进行深层次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透过现实矛盾了解学生的思想本质问题,进而做到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如果辅导员在温度上有所缺失,则很难赢得学生喜爱,也很难与学生建立起信任关系。
(二)“四度能力模型”关系解读
“四度能力模型”从四个维度分别展开分析辅导员职业能力,需要明确的是,这四个维度之间也存在紧密的联系。从横向来看,高度和温度方向的能力隐性特征更明显,与辅导员个人的价值观、个性品质、道德修养等内在因素相关,往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甚至在一些重大考验中才能有所体现。因此,这两个维度能力需要持续培养和修炼。而深度和广度方向的能力显性特征更明显,这两个维度的能力在日常工作开展过程中就可以体现或察觉出来,可习得性更强,通过理论学习、技术实践、课题研究等环节就可以得到提升。从纵向来看,高度和深度的能力对理论要求更高,往往要辅导员掌握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通过大量的思考、研究才能得到提升。温度和广度的能力对实践要求更高,更多体现在日常工作的实践总结和感悟中,往往需要辅导员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相应的提升计划。
四个维度之间是互促互融、相辅相成的。有积极价值观念、品行端正的辅导员,往往对学生也更有热情和感情,也更能积极开展工作思考和研究;辅导员专业性越强、对工作研究越有深度,也越能促进其更好地协调各部门和老师家长等力量开展工作,也越能激发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四个维度之间是相互平衡、相互支撑、缺一不可的。如果辅导员在高度上有所缺失,出现理想信念不坚定、价值观扭曲、功利思想膨胀等问题,必然会淡化自己的职业追求,导致事业心、责任心下降,造成行为上的失范、工作上的懈怠。如果辅导员在深度上有所缺失,没有精准、有效解决问题的技术能力,那么在面对复杂和棘手问题时处理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其工作认同、情感认同甚至价值认同都会受到影响。如果在广度上有所缺失,同时处理多个问题的复合能力不足,疲于应对各种琐碎事务,那么工作便会偏离辅导员的主要职责和專业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难以体现,学生认同感差,个人获得感不足,个人情感、职业能力提升更是无从谈起。如果辅导员在温度上有缺失,没有真正投入工作、融入学生,那么将无法真正打动学生,更无法从工作中体会育人成效和个人价值,会导致钻研精神和奋斗动力不足,工作效率也会随之受到影响。因此,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不能只关注单一维度的能力提升,而是要综合考量四个维度能力的共同提升。
三、基于“四度能力模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自我提升路径
通过“四度能力模型”分析,辅导员能够明确个人职业能力的四个维度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辅导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强化职业能力,从而实现自我提升。
(一)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提升能力高度
根据价值维度的要求,辅导员要着力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夯实理论基础。一是要坚定政治方向。辅导员要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锤炼自身应对思想、文化和舆论冲击的定力和能力。二是要加强理论修养。辅导员要主动补足理论短板,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改造思想、知行合一,定期学习相关文件和重要会议讲话精神,要学到自己心里还要传到学生脑里,做到学得懂、讲得清、说得透。三是要坚持自我革新。辅导员要时刻保持对自我能力和水平的正确认知,做到道德自省和工作自省,主动对标对表先进典型,不断找差距、抓落实,主动与贤者为伍、与智者对话,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引领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6]永葆辅导员的活力和先进性。
(二)重视业务技能习得,提升能力深度
目前,有些辅导员能够成为学生工作领域的专家,而有些辅导员则陷入事务性工作,看起来忙忙碌碌,实际却收获甚微,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是否在工作中重视业务技能的学习与培养,是否注重提升能力深度。具体来说,辅导员的业务技能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习得。一是要从业务研究中习得。辅导员要通过阅读、培训、深造等方式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和理论,掌握工作技巧和方法。有能力的辅导员还可以考取相应的专业资格证,为工作提供专业支撑。二是从前辈经验中习得。辅导员要通过阅读、培训、沙龙或访谈等方式与优秀辅导员进行交流,提高解决和应对问题的能力,精准把握学生成长特点,从“被动应对”逐步走向“主动预防”。三是从总结思考中习得。辅导员要结合理论学习和日常工作,定期开展研究,总结工作经验和心得,形成工作日志或操作大纲等,达到以研促学、以研促新、以研促行的目的,自身获益的同时也能够为其他辅导员的工作提供参考和指导,共同走好辅导员专业化发展和职业化成长之路。
(三)凝聚协同育人合力,提升能力广度
教育是系统性工程,要求辅导员需要具有较强的协同能力,助力打造“三全育人”新格局。一是要加强与校内部门的协同。辅导员要有主动沟通解决问题的意识,当面临学生有学业问题、心理问题、生涯困惑、危机事件等情况时,要善于协调运用相关部门或专业机构的力量。当应对学校多部门的工作任务时,辅导员要注重厘清工作边界、梳理工作逻辑、提高工作效率。二是要加强与专业教师和家长的协同。辅导员要承担起桥梁和纽带作用,不能只唱“独角戏”,而是要强化“集体作战”意识,调动专业教师和家长积极性,统筹下好“一盘棋”。辅导员可以通过导师见面会、教辅结合、家访等方式,让专业教师、导师、家长全方位参与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三是要加强与校外力量的协同。辅导员要广开视角、统筹资源,加强校地协同,做好学生安全稳定和健康保障工作。同时,充分发挥校友、企业力量,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奖助激励等平台和资源,将思政教育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拓展学生思政教育广度。
(四)坚持关心关爱学生,提升能力温度
情感的流动是双向的,辅导员只有切实做到以学生为本,才能得到正向的情感反馈,进而促进情感维度能力提升。一是要关注学生需求。大学生与辅导员双方的关系建立往往是在遇到困难或有所需要的时候。因而,辅导员应把握好关键契机,做到“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需”,从师长、朋友等多角度给予关心帮助,获取学生的信任和支持。二是要尊重学生主体。辅导员要充分尊重学生,关注学生感受,平等地和学生交流,对学生关切的问题及时给予准确可信服的回应和解答,让学生感到受关注、被重视。同时,辅导员开展工作不能只依靠“键对键”,而应该尽可能地与学生“面对面”,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观点的碰撞、心灵的沟通。三是要增强岗位认同。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到岗位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努力成为有思想、有方法、有能力、有真情的辅导员,把学生的发展进步作为岗位价值的基本体现,把学生的成长成才作为辅导员职业发展的成绩,真正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形成情感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宇文利,金德楠.黨的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2,(05):32-36.
[2]林伟毅.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现状及提升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1):134-136.
[3]谈传生,胡景谱,刘文成.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现实困境及破解路径——基于中部某省51所高校3176名辅导员的实证调查[J].思想教育研究,2022,(01):148-153.
[4]古典.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4:143-156.
[5]倪佳琪,王显芳.辅导员胜任力:概念、范式与研究展望[J].高校辅导员,2017,(04):33-36.
[6]李程锦.立德树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现代转型——基于对《普能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的分析与思考[J].江苏高教,2019,(07):120-123.
(责任编辑:刘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