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的名字,我的爱

2023-10-29祝鸿霞

红蜻蜓·中年级 2023年10期
关键词:革命军人叶挺武昌

祝鸿霞

一、父亲的名字

我叫曹渊。22岁那年,我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的学生。这是孙中山先生为培养革命武装的骨干而创办的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学校建在广州附近的长洲岛上,校门两旁有一副对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为“革命者来”。我想,这就是我人生的志向。

那时的中国,军阀割据混战,民不聊生。我参加了对地方军阀的两次东征,多次立功,被调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第一营营长。叶挺是我们的团长。我深受鼓舞,在给战友的信中写下了“以我热血灌溉革命之花”的誓言。

那一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独立团是北伐先遣队,很多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冲锋在前。我们高喊着“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雄壮口号,一路夺关隘,克名城, 长驱千余里。在著名的汀泗桥、贺胜桥战斗中,我身先士卒、英勇搏杀,受到了叶挺团长的表扬和军部的嘉奖。

我们很快打到武昌城下,我指挥一营作为突击先锋,冒着炮火, 在城墙边竖起竹梯登城和敌人肉搏。但是,由于增援部队没有跟上, 一营成了只能奋勇拼杀的“孤军”。眼见战友伤亡殆尽,在纷飞的弹雨中,我提笔向叶挺紧急报告:“团长,天已拂晓,登城无望,职营伤亡将尽,现仅有十余人。但革命军人有进无退,如何处理,请指示。曹渊”

就在落款写到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时, 一颗流弹飞来, 击中了我的头部。“渊”字的最后一笔失去了控制, 拖了三四寸长。24岁的我——革命军人曹渊,血洒武昌城下。

二、儿子的名字

我叫曹云屏。我的父亲曹渊牺牲在北伐攻打武昌的战斗中。那一年,我不到3岁。

父亲牺牲在1926年的秋天。当年春天,他曾回到家乡寿县探亲一个月。那一个月,就是我一生中和父亲相处的全部时间。那时我太小,还没有记事。父亲留给我的唯一纪念就是我头上的一道伤疤。母亲说,那是父亲抱我时不小心摔破留下的。

我的童年是在家乡寿县度过的。后来,在周恩来和叶挺的关心下,14岁的我奔赴延安,追随父亲革命的道路。从长辈和父亲生前战友那里,我了解到父亲的经历。我知道他很早就参加了学生运动;知道他进入黄埔军校后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知道叶挺称赞他是“模范的革命军人”“我最好的同志”……

但我不知道的是,父亲生前曾给我取了一个正式的名字。当年父亲探亲离家时,思来想去也没定下我的名字。他牺牲后,家人只好请父亲的老师张先生,依着“云”字的辈分,为我取了现在的名字。没有想到的是,在我已经年过八十的时候,收到了一张很多年前黄埔军校的学员登记表,我激动地看到,父亲曹渊在子女一栏中写下了“曹云灿”三个字。

这是父亲给我起的名字。只是,他还未来得及告诉家人,就牺牲了。“云灿”,父亲是多么希望我有一个光辉灿烂的未来啊!

我一生都在追随父亲。当年武昌城下的枪林弹雨中,父亲那最后一笔拖了老长的名字里,凝聚著他的革命大义和家国大爱;烈士陵园里他的雕像和名字,镌刻着后人对烈士的缅怀和敬爱;而我,在一份发黄的档案里,在“云灿”这个我一生都没有用过的名字里,也找到了父亲对我深深的爱。

猜你喜欢

革命军人叶挺武昌
论革命军人生死观的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基础
武昌理工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王亚南与武昌中华大学
夜登武昌封建亭(外二首)
童迷黑白秀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弘扬中原突围精神 培育新一代革命军人
连队革命军人委员会的由来
叶挺在新四军组建前后
叶挺独立团内的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