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环境审计教学案例研究
2023-10-29李博英
李博英
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实施,环境审计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环境审计教学案例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目前我国环境审计教学案例的开发严重滞后,不能满足《政治学》《审计学》《环境经济学》以度《环境治理与政策》等课程教学的需求,也不能满足环境政策宣传普及的需要。因此,亟需开发更多的环境审计教学案例,特别是注重开发更加丰富的环境审计教学案例使用场景,以满足对环境审计教学案例的各类需要。
环境审计教学案例的设计背景
我国成立国家审计机关之初,合规性审计是国家审计的重点,环境审计一般不作为国家审计的重点,但在审计项目中仍会考虑环境因素,关注环境问题,注重探索环境审计技术与方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双碳”目标背景下,环境审计已成为我国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环境审计分为两类:一类是对单位履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责任情况的审计,另一类是对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责任情况的审计,从这两类环境审计制度目前的实施情况看,均对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新发展阶段,随着“双碳”目标的实施,国家对自然资源有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职责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环境审计制度已经不能满足新要求,因此亟需对现有的环境审计制度进行创新设计,不断创新环境审计的方式方法,扩展环境审计的覆盖范围,提高环境审计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环境审计教学案例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环境审计教学案例设计分为教学案例选择、案例包装与整理和案例修改完善三方面。
在环境教学案例选择方面,最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或者有争议、有影响力的事件,具备典型性、启发性和多样性特征,最基本的要求是案例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相一致,案例内容能够体现教学内容,通过案例展示,能够使复杂抽象的理论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简单化,便于学生学习理解与应用。
环境审计教学案例的包装与整理是对选择的环境审计案例的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包装与设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对教学案例内容进行抽丝剥茧地凝炼,把与教学内容一致的精华萃取出来,进行加工整理、包装设计,使环境审计教学案例具有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以及可读性等特征。要最大限度地使用现代数字化技术的最新成果,使环境审计教学案例在内容与形式上都达到最优效果。
环境审计教学案例的修改完善环节主要是对环境审计教学案例选择与包装整理的结果进行“回头看”,对与课程教学内容不一致的地方进行调整,对提炼总结不到位的地方进行修改完善,对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不紧密的地方进行补充,对案例设计进行进一步的美化等。
环境审计教学案例设计的基本要素
环境审计案例教学并不是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启迪学生寻求问题的答案,通过教学案例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和方法途径。要達到上述目标,环境审计教学案例设计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
一是明确的教学目标。在环境审计案例的教学过程中,要清楚阐述使用什么理论、说明什么问题,想要达到什么目标。目标越明确,环境审计案例教学的针对性就越强,环境审计案例教学的效果就越好;
二是案例具有可读性。环境审计教学案例的基础事件要真实、鲜活,要能够引起争议,案例设计要兼具趣味性和实践性;
三是案例具有挑战性。环境审计案例设计应具有复杂的冲突元素,以及不止一个答案的待解决问题,要能够引起争议与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并研究问题;
四是案例具有创新性。环境审计教学案例的设计要具有创新性,用创新思维设计环境审计教学案例。案例表达要具有新颖性与独特性,案例内容要具有典型性与普遍性;
五是案例具有启迪性。环境审计教学案例的启迪性是环境审计教学案例设计的核心。环境审计教学案例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展示案例而设计案例,而是为了启迪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六是案例具有互动性。环境审计教学案例设计的互动性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在环境审计的案例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环境审计教学案例设计的基本内容
环境审计教学案例要聚焦教学目标,充分体现区域特色,注重应用小案例、学生身边的案例说明大道理,使教学案例更贴近学生生活,产生共鸣,教学效果更佳。
(一)在环境管理的体制机制方面。主要从宏观层面对环境管理的体制机制进行宏观分析,重点分析环境管理的体制机制是否健全有效,在环境法治、环境政策、环境治理、环境教育、环境文化等方面是否有成功的经验与做法,是否存在因体制机制问题发典型环境事件。
(二)在环境政策制定方面。主要从环境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有效性与可操作性等方面对环境政策的制定过程进行评价分析。环境政策的可操作性差,其主要原因是环境政策在设计阶段存在问题。环境政策在设计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环境政策规定的内容与实际情况脱节或与其他政策相互矛盾等,从而导致环境政策的可操作性差。
(三)在环境政策执行层面。主要是从操作层面对环境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包括环境政策执行者是否认真履行环境职责,环境政策执行过程中是否存在变通执行环境政策的问题,是否发生过重大环境事件,产生环境事件的原因是否与环境政策执行者直接相关等。
(四)在环境资金管理方面。主要从环境资金管理使用过程是否规范,是否存在挤占、挪用环境专项资金等问题以及环境资金的使用效益等。
(五)在环境资产负债评价方面。主要从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评价,主要评价某区域环境质量是否改善、当地居民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如何等。环境资产负债的变化情况应当采用官方发布的环境质量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用数据事实说话,最大限度地减少主观判断。
环境审计案例设计的注意事项
(一)环境审计的政策性强,应充分把握政策原则。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我国各部门、各地方出台了越来越多的环境政策,并且不同区域的环境政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在环境审计教学案例的设计过程中,应了解清楚不同区域最新施行的环境政策,最大限度地体现环境审计教学案例的时效性、鲜活性与针对性。
(二)环境审计的专业性强,应最大限度地减少涉及环境审计技术层面的问题。环境审计教学案例的重点是阐述环境审计制度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及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环境审计教学案例的研究应主要从宏观理论、制度设计层面展开讨论,应尽量减少涉及环境审计的具体技术与细节方法等问题。
(三)环境审计教学案例的实践性强,应把知识性、趣味性和创新性有机结合。环境审计教学案例应当最大限度地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手段对环境审计教学案例进行描述,客观、真实地反映环境审计教学案例的基本内容,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思考环境,激发学生探讨环境问题积极性与主动性,以达到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目标。
(四)环境审计的社会关注度高,应避免个性问题、敏感问题。在实施环境审计的过程中,难免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包括敏感性问题。部分敏感问题的公开可能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不利于问题整改。因此在环境审计教学案例的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回避这类问题,选择具有典型性、普遍性、代表性的问题作为教学案例内容。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