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甘州区肉牛养殖效益调查
2023-10-29赵海
赵 海
(张掖市甘州区动物卫生监督所,甘肃 张掖 734000)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立足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饲草资源、优良的种群基础等资源禀赋,将牛产业作为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三产融合、实现绿色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强力推进,养殖总量持续扩张、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规模效益进一步提升,为促进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1]。但由于饲料成本和人工成本涨幅较大,导致肉牛养殖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为摸清甘州区肉牛养殖企业的经营效益,助推肉牛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开展本次调查。
1 研究数据收集
1.1 调查时间与调查对象
于2022年9月10日—10月10日,调查甘州区母牛和架子牛的养殖情况。
1.2 调查方法
随机抽取20家能繁母牛养殖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架子牛养殖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现场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进一步调查甘州区母牛和架子牛养殖情况。
1.3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Excel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并分析。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养殖成本
2.1.1 母牛养殖成本 由表1可知,母牛养殖成本包括精饲料成本、粗饲料成本、母牛成本、繁殖成本、疾病防治成本、水电成本、人工成本、设施设备折旧成本、销售成本等[2]。经调查,甘州区母牛年养殖成本为11 450元/头。
2.1.2 架子牛育肥成本 由表2可知,架子牛育肥成本包括饲料成本、犊牛成本、疾病防治成本、水电成本、人工成本、设施设备折旧成本、销售成本等[2]。经调查,甘州区架子牛育肥成本为20 223元/头。
表2 架子牛育肥成本 单位:元/头
2.2 养殖收入
2.2.1 母牛养殖收入 母牛养殖收入包括超过使用年限淘汰母牛的销售收入和犊牛的销售收入。为了便于分析,本次调查假设养殖场不再扩大规模,生产的犊牛均销售。淘汰母牛年均销售收入为2 286元,犊牛销售收入为1头×88%(繁殖成活率)×50%(公牛犊概率)×9 800元/头+1头×88%(繁殖成活率)×50%(母牛犊概率)×12 500元/头=9 812元。因此,母牛头均年收入为12 098元。
2.2.2 架子牛育肥收入 育肥牛出栏收入:701 kg出栏,按35元/kg活重计,收入24 535元。
2.3 利润和规模养殖利润
调查发现,甘州区母牛养殖利润为648元/头,架子牛育肥利润为4 312元。如果养殖企业或养殖户年养殖能繁母牛100头,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0.98万元,利润6.48万元;如果年育肥肉牛500头,可实现销售收入1 226.75万元,利润215.60万元。由此可见,肉牛养殖的利润点在于规模化养殖,只要规模扩大,养殖效益较客观。因为农户一般不将秸秆等粗饲料计入成本,所以其养殖的能繁母牛利润不作为上述分析的依据。
3 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养殖架子牛的效益要比能繁母牛高。近年来,甘州区肉牛养殖存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活牛调出及牛肉消费下降、外调数量同比和环比下降幅度较大、肉牛养殖与加工联接不紧密、产加销脱节等问题,养殖户利益不能最大化,增收不明显。因此,要积极采取改进措施促进甘州区肉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3.1 深化“农户+企业”合作模式,切实提高养殖效益
将肉牛养殖农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肉牛养殖企业紧紧联系在一起,做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通过签订保价收购协议保障农民利益,同时企业拿出部分经营利润,为养殖户提供优良肉牛品种,并邀请专家现场指导,切实提高养殖效益。此外,进一步完善甘州区肉牛养殖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在示范推广现代畜牧技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建立新型组织、拓展延伸农业功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甘州区畜牧业发展树立典范[3]。
3.2 建立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建立甘州区规模化肉牛绿色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带动当地农户增收,激发农户养殖积极性。打造精品肉牛养殖示范企业,以此带动区域范围内建立小循环和中循环的农业发展格局,建立“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生态循环经济圈”,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程度及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
3.3 加大培训力度,提升服务效能
构建畜牧业互联网和物联网培训示范机构(点),并大力开展农村科技示范户培训、农民技术员培训、农民田间现场培训等,从而全面提高甘州区养殖户的技术水平,推进甘州区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让专家教授深入甘州区肉牛产业第一线传道授业解惑,也可以举办养牛技术培训班,让科学技术武装养殖户,并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以点带面让科技的力量推动肉牛产业发展。
3.4 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推动牛产业提质增效
通过科技下乡、选派优秀科技特派员入驻企业、推动实用易懂科学技术进农户等方式,让科技助力肉牛产业发展,切实增强广大农民发展肉牛养殖业的信心。通过科技服务大比武、科技服务年终考核等方式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依照打造“百亿级肉牛产业集群”的要求,对内推广新科技,对外引进新品种,同时加大科技项目的申报和高精尖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
3.5 政府搭台精准服务,助力企业更快发展
政府搭建科学技术交流平台,营造有利于技术研发和转化的优良环境,让更多技术助力产业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大引智力度,帮助相关企业引进优秀人才。在肉牛项目的可研分析、申报上加大支持力度,确保在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畜牧高科技企业认证以及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立项上取得一定成就。
3.6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牢固树立绿色循环发展理念,积极探索农牧结合、粮饲兼顾、种养循环的生态循环发展路子,推动形成生态保育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的循环农业产业链,以农用有机肥和农村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推广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专业化能源利用、粪水肥料化利用等经济实用技术模式,建立完善的粪便储存、回收和利用体系。在养殖集中区和产业园区建设一批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提供社会化服务,推进养殖粪污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以无抗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等项目为抓手,大力推动牛场粪污治理和综合利用工作。严格执行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强化兽用抗菌药管理,建立畜牧业绿色发展评价体系,推广绿色发展配套技术。
3.7 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提振产业发展信心
运用政府担保、企业联保、贴息等方式,引导和鼓励银行等金融部门加大对肉牛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参与肉牛产业建设,建立多元化的投资融资渠道,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后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