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价值医疗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2023-10-29鲜国炜何文凤马春晓张晓林
■ 鲜国炜 何文凤 马 勇 马春晓 张晓林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需求激增,医疗服务费用不断上涨。2016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46 344.88亿元,2020年达72 17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11.15%,并有持续增加的态势[1]。但高额医疗成本并不代表拥有相对应的医疗产出。将医疗成本与医疗质量由博弈转化为兼容成为破局点。价值医疗是追求“性价比”的医疗服务,以期花费最小成本来实现医疗质量最大化。价值医疗的内涵是良好医疗效果、一定成本控制和更高患者满意度[2]。价值医疗追求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临床价值的高度统一,强调价值驱动导向,契合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要求,符合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现实需要[3]。本文通过检索分析2006-2021年价值医疗领域相关文献,总结价值医疗的研究重点与热点,为价值医疗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助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主,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为补充。为提升文献研究质量,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标准化限定[4]。采用高级检索模式,设置“价值医疗”为主题,设置“精确搜索”,时间限定为2006-2021年,期刊范围为全部期刊,学科限定为“医药卫生”,检索时间为2022年9月29日。共检索有效文献416篇。
1.2 研究工具与方法
运用CiteSpace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参数设置方面,时间跨度设置为2006年1月~2021年12月;时间切片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略有不同;节点类型依次选中作者、机构、关键词;修剪选项选中“剪枝算法寻径”“修剪切片网络”“修剪合并网络”;其他选项设为默认值。
2 相关文献研究基本情况
2.1 发文数量及时间分布
因为价值医疗最早在2006年提出,因此检索时间从2006年开始,截至2021年。检索结果显示,价值医疗在2006年到2015年处于兴起阶段,每年稳定发文10~20篇;从2017年开始,发文数量急剧上升,2019-2020年发文数量有所浮动,可能是受新冠疫情影响,学者的研究焦点发生转移,但幅度变化在合理范围之内。价值医疗研究发文趋势总体呈正增长态势,相关研究逐渐变热(图1)。
图1 价值医疗相关研究发文数量年度统计(2006-2021)
2.2 核心作者与研究机构分布特点
就学者个人而言,金春林、王海银等学者在价值医疗领域贡献较大;以学者个人自主研究为主,团队合作以及相互交叉合作较少;研究团队缺乏,核心研究团队的引导性作用缺失。研究机构发文量均不大且分散,各机构之间缺乏沟通合作;研究机构多为地方高校和医院,相关研究发展中心为补充,以地方性研究单位为主,国家层面的研究单位较少。
2.3 文献期刊分布与高引用文献分布
价值医疗相关文献集中在卫生经济、医院管理、医疗装备、中医药、卫生事业管理等领域。其中,《中国医院》《卫生经济研究》《中国医院管理》发文量遥遥领先,是价值医疗研究的主要期刊。从发表时间上分析,主要集中在2019-2021年,文献前沿性强。从文章来源(收录情况)分析,集中在医疗卫生领域期刊。相关文献引用次数不均衡,差异性显著。从高引用文献内容上分析,集中在价值医疗与医疗费用控制及护理保险的共同发展、价值医疗与公立医院改革、价值医疗与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表1)。
表1 国内价值医疗领域研究的高引用文献情况(前10位)
2.4 研究热点与关键词
从关键词出现频次分析,医疗设备、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值及价值取向等为核心关键词。从关键词首次出现时间视角观察,2006年医疗服务、价值取向、价值链等关键词出现,与价值医疗理论提出的时间节点相吻合,说明我国学者的学术敏感度高,善于学习新颖的理论体系来解决我国医疗卫生实际问题。2016年,价值医疗理论研究数量大幅提高,其原因可能是受《深化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基于价值的优质服务提供体系》发布以及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影响。党和政府要求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步伐,由此价值医疗进入众多学者的视野(表2)。
表2 关键词共现频次情况(前10位)
2.5 关键词突显分析
关键词是展现研究前沿变化趋势与研究热点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关键词突显分析可以了解在某段时间内文献数量激增所对应的关键词,突显强度数值越大,代表强度越高,就越能反映该领域的前沿热点与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从时间跨度上看,在2006-2013年,价值取向突显长达8年,成为价值医疗兴起时的研究前沿,医疗纠纷、公平性与医疗改革紧随其后;从突显强度观之,价值取向、应用价值、医疗纠纷、绩效考核、医院管理等都是关注度较高的主题。
3 讨论
3.1 价值医疗在国内的研究需要底蕴累积
一是,我国价值医疗领域发文量不断增加,呈现正增长态势,但关注度较低。二是,研究机构与核心作者的数量较少,缺少充足的人员、团队和机构平台支撑,不利于价值医疗的快速发展。三是,研究时间的不足,价值医疗的提出目前仅十几年,与国内实际情况结合并不紧密,实践价值未得到彰显[5]。四是,实践层面的案例少,价值医疗理论与我国医疗卫生实践完美结合的范式需要更多的实践探索[6]。五是,价值医疗应用范围不够深入,仅限于医院管理、医疗服务、医疗质量等方面,未形成系统的研究范式和研究机制[7]。
3.2 价值医疗在国内的研究质量相对欠缺
一是,从国内价值医疗领域研究的高引用文献排名观之,高质量、高被引的文献资料比较缺乏。二是,从学者之间协作关系上看,既有研究以学者个人自主研究为主,团队合作以及相互交叉合作较少,学者间的协作缺乏系统性[8]。三是,从研究机构观之,国内从事价值医疗的研究者主要就职于医科大学、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卫生研究发展中心等机构,研究机构分散且缺乏紧密的沟通合作机制。而且,在相关研究机构中,地方性研究单位数量最多(地方高校和医院),研究发展中心次之,国家层面的研究单位较少。四是,从价值医疗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观之,研究以医疗服务、公立医院改革、医疗集团运营、医疗保险等方面为主[9],且不同时期的研究热点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及政策变化有着强烈的相关性,未形成持续有效的研究链条,断点断节式研究不利于价值医疗的系统化和整体化发展。
3.3 价值医疗在国内的研究内容有待深化
我国学者在价值医疗核心理念上已基本达成共识,即价值医疗是实现医疗卫生从卫生服务量驱动转为价值驱动,充分发挥医疗资源的最大价值,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满意度[10]。然而,如何在我国实现价值医疗则仍需学者进一步探索。具体而言,对于价值医疗理论研究存在如下不足:一是,在医疗服务体系改革中缺少患者满意度衡量指标和医疗效果的评价标准。缺少实用性的评价指标和标准,价值医疗无法衡量“最优化”与“价值性”[11]。二是,关于价值医疗理论与实践的目标差异未达成共识。价值医疗理论目标是追求的“最优化”和“最大性价比”,但在实践中由于受诸多方面的掣肘,价值医疗的目标往往会“打折扣”,最终可能引发对于价值医疗理论科学性和可行性的质疑。三是,既有研究缺乏对价值医疗的价值性内涵及其实践的综合研判。何为“价值性”?是医疗成本低、患者满意“就行”,还是临床上的合理医疗?对于这些问题,当前研究缺少理论和实践层面的综合考量[12]。
着眼于上述问题,研究应从医疗服务供给方、支付方、医疗服务质量评估及指标体系等关键要素来探讨价值医疗的构建模式与发展方向[13]。从医疗服务供给方的视角看,我国医疗服务提供模式主要是以医院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以医院为主的医疗系统将价值医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主要方向之一。医疗供给方通过医学科学技术革新、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医务人员专业化、医疗数据透明化、医疗成本合理化等方式,向医疗服务需求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从医疗服务支付方的视角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应当体现价值医疗的“价值性”,即价值医疗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中的理论指导地位应当凸显。从医疗服务质量评估及指标体系建设的视角看,质量评估及指标体系构建是实现价值医疗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价值医疗研究的重点与难点[10]。体系构建应以促进医务工作者积极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医疗机构良性发展为前提,实现相关利益者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