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利用“训诂学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

2023-10-29宫长义

天津教育·上 2023年9期
关键词:训诂学词义文言文

宫长义

训诂学是中国传统语文学的分支,具有较强的人文性与应用性,与阅读关系密切、相辅相成。训诂学对于学生乃至于部分教师而言,都是一个陌生的词语。清朝张之洞在《輶·轩语》中有言:“诂,古语也,谓以今语解古语,此逐字解释者也。训者顺也,谓顺其语气解之,此逐句解释者也。”简而言之,训诂能够解释并疏通古代的文言语义,并且使之明白晓畅。从张之洞的解释中,我们可以深切地认识到训诂与阅读的密切关联。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文言文教学趋于灵活性与应用性,更关注于学生理解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照本宣科”与“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取得高分。训诂学法能够通过形训、声训以及义训三方面,切实提高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语文学科的综合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一、训诂学法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一)提高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缺乏兴趣,究其根本,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将文言文学习视为简单的背诵与记忆。长此以往,不仅打压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厌恶心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文言文学习与学生的当今生活相“割裂”,其中不少词义与今日所言都大不相同,需要学生逐词逐字地进行背诵理解,很多学生都采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效率低成果差。基于此,訓诂学法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就显得尤为关键。

(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文言文是学生眼中的一大难点。这是因为,学生在文言文学习过程中缺乏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的自主性,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多以传授式为主。这种教学策略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课堂效率,但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能力,更不利于学生对课外文言文进行阅读与理解。在文言文教学中运用训诂学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打破这一局面。训诂学法有利于让学生掌握一种文言文学习的思维方法。学生能够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运用训诂的方式推敲确定字词的含义,继而理解篇章、梳理文意、挖掘思想。训诂学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以“传授式”为单一教学策略的文言文教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学生不仅能够利用训诂学法阅读课外文言文,而且能够运用训诂学法对新课程进行全面深入的预习工作。

(三)增加文言文教学的科学性与丰富性

在文言文教学中,有许多字词都具有本义与引申义,很多学生对引申义往往难以把握。训诂学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这一局面,推动教学朝着科学化与丰富化的方向发展。训诂教学关注于字词的义源,致力于从义源出发,有理有据,清晰合理地引出引申义,让学生学得明白、理解得透彻。

二、训诂学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巧用形训,根据字形求字义

形训,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汉字字形的观察、分析与解读来解释字词含义的一种训诂方法,形训又称“以形索义”,从古文字形体结构的分析出发来探究其本义,并且这种方法在文言文阅读中应用广、实用性强。当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遇到了不认识的字词时,形训这种方法就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扫清障碍、通畅阅读。形训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通过了解词义的演变,深入挖掘它的本义,并且进一步结合语境确定文言词义。

以“及”字为例,这个字是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个常见词,在不同语境中有很多引申义,让学生“摸不着头脑”,频频出现错误。教师可以巧用形训,帮助学生加深对这个常见词的理解。教师可以在“及”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甲骨文、金文中“及”的写法,并且引导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思考一下这个字到底像什么。学生通过细心观察与大胆推测,表示:“‘及’这个字,就像一只手将一个人牢牢抓住。”于是,我们就可以通过学生的推测巧妙地理解与解读“及”的本义——“追赶上”,在由不同语境出发,引申出“达到”“涉及”等其他含义,并且将这些引申义与本义相联系,加深理解,形成系统化的记忆。

形训虽然在文言文阅读与教学过程中应用甚广,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形训本身也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可能会误导学生对文义的理解。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字形字体在不断演化,老字形难以与新意义相配适。例如:“肌肤”与“明朗”的部首都是“月”,含义却大相径庭、相去甚远。

形训虽然通俗易懂,便于运用,但并不是万能的,所以教师也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多加运用声训与义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善用声训,因声求义

声训,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对古汉语中字的语音来解读词义的一种训诂方法,这种方法强调了古汉语中字的读音与字义的联系,利用音近义通的方式进行词义解读。在我们的教材中,就有大量的通假字是因为音近而通假。声训法在学生的文言文阅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我们学到了《醉翁亭记》。其中“至于负者歌于途”的“负”字与“背”是一组同源字,属于音近义通,所以就可以将“负”解释为“背”。又如: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所学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有一句:“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这其中“飘”的声符便为“票”。“票”的本义为行人来来往往,因此,以“票”作为音符的字词多有“流动”之意。而在这里“飘”的意思就是随风摆动、飘扬的意思。

值得注意的是,想要运用声训解释字词含义,一定要将古音作为依据,且必备确凿的文献予以佐证,否则可视作牵强附会。同时,声训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只是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充分准备与引导,避免学生滥用声训,流于主观臆断。

(三)会用义训,以词解词

如果说,“形训”借助字形推测语义,“声训”借助语音探究词义,那么义训分析词义的方式与以上两种大不相同。“义训”是诂训学法之中最基本的方式,用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依据词义引申的规律对词义间的联系进行比较把握,基于具体语境进行词义理解。义训是对声训与形训的补充,在诂训学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义训的常用方法有许多,包括互训、反训等,其中,互训是适用于学生文言文的学习与阅读。

“互训”,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同义词进行相互的解释与分析。“互训”精准把握到了文言文中具有大量对偶、对比、排比等修辞的特点,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会用互训知识来理解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的句子,或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释新知。

例如:在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二课中,我们学到了《与朱元思书》这篇文章。其中有一句:“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这两句话结构相通,就可以运用“互训”进行理解分析,其中“穷”和“绝”都是“停”的意思,我们便可以用这两者来相互解释。同样的例子在九年级上册中《沁园春雪》的教学中也有体现:“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略输文采”与“稍逊风骚”也可以用互训的方式相互解释,都是“文学才华稍差”的意思。

综上所述,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从实际出发,深入挖掘并明确训诂学法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意义与优势,并且运用科学合理的策略,将形训、声训、义训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注:本文系南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衔接教育专项“基于小升初背景的文言文训诂学法的实践与研究——以南宁二中和医科大附小为例”课题(课题编号2022XJJY001)的研究成果。

(徐德明)

猜你喜欢

训诂学词义文言文
论中国训诂学与经典阐释的确定性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训诂术语的比较分析
西夏语“头项”词义考
词义辨别小妙招——看图辨词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试论晋东南地区方言古语词的训诂学价值
字意与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