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实践探究中“减负”,在展示交流中“提质”
——以“船的研究”单元为例

2023-10-29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华富小学林奕旋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25期
关键词:载重量减负小船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华富小学 林奕旋

一、给足时间,在实验探究中提质量

科学新课标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途径,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的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途径。探究性学习是当前科学教学的重要方式。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设计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探究活动,以达到在探究的过程中触动其心灵、引发其思考的效果。

在第一课“船的历史”中,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玩具小船等多种方式认识船的发展历史后,教师让全班12个小组用泡沫塑料设计不同形状的舟首进行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船行驶相同距离所需时间最少,用具体的数据证明舟首的形状会影响小船的行驶速度,学生能直观地发现“尖型舟首可以减少小船行驶的阻力,提高小船运行速度”。

在“用浮的材料造船”一课中,木筏船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个人可独立完成。因此,教师未像课本上要求的那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制作,而是在班级优化大师中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家里的材料进行制作。学生想象力丰富,所用到的材料多种多样,如牙签、棉签、筷子、竹子、吸管,以及乐高材料等,制作完成,学生则在课堂上展示小船,用垫圈或者钩码测试小船的载重量,并与独木舟进行详细的对比。如有的学生在家里利用吸管制作并测试后,发现吸管两头一旦进水,就会使小船下沉,因此进行了改进,将吸管的两端往里折,完美地解决了进水的问题。这样的学习安排既完成了教学任务,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作品的机会,学生有更多时间去思考和改进,提升了完成作业的成就感。

在教学“用沉的材料造船”一课时,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相同质量的橡皮泥或者铝箔纸,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改变橡皮泥或铝箔的形状,让原本在水中会沉下去的材料浮起来,学生可以多次挑战,不断改变形状,反复测试和改进,使其能更稳定地浮在水面上并承载更多的垫圈。怎样增加小船的载重量?学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如增加船舷高度,增大小船底面积,给小船进行分舱设计,等等,为下节课“探究不同底面积的小船载重量是否不同?”的内容做好了铺垫。

在“增加船的载重量”一课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铝箔纸,指导学生自主设计不同底面积的小船,利用对比实验去验证自己的猜测,给予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尝试、去探索、去思考。

前几课的探究性活动至关重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学得透彻,为后续学生将所学的零碎知识结合起来,自己设计一艘小船,多方面考虑小船形状、材料、结构、动力系统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优化作业,在动手实践中做总结

作业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能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枯燥乏味、内容僵化的作业量过多,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大大地降低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甚至对作业产生抵触心理。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并不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书面作业掌握死板的科学概念和科学现象,因此,根据国家“双减”政策的指导意见,在“船”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具有自主性、开放性、趣味性的课外作业,既保证了“减负”的有效落实,也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

在本单元的第7课中,教学中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制作并测试小船,有些教师认为,这个活动费时费力,在指导学生画小船设计图、动手制作以及展示交流的环节就需要花掉几节课的时间,因此,对于这个活动只是简单地一语带过,并不重视。但笔者却不这么认为。传统的单元知识大汇总,将知识点统编成卷子的考查形式过于呆板单一,这种学生更为喜闻乐见的创新性动手实践作业——“设计一艘小船”,能更好地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并将这些内容应用到工程领域中,且更能体现科学学习四维目标里面的“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以达到“减负不减质”的目的。

教师通过班级优化大师进行了作业布置,要求采取个人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一艘小船。教师提出了小船的设计要求:制作前先画小船的设计图;控制小船的成本;载重量达到200克;有自己的动力,并能顺利将货物运送到目的地。这些要求能提醒学生回忆本单元前几课学习过的内容,确定好船的类型以及动力系统的选择。在载重量的考虑中,学生能够结合前面几课学习过的内容,船的形状、船体材料、船的底面积等方面提高小船载重能力。除了这些,教师还给了学生开放的空间,提醒学生设计小船时,可以加入自己的创意,如给小船起一个独特的、响亮的名字;为船增加照明功能,以便在夜间航行;设计不同功能的船舱,等等,充分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作业布置后,学生不认为这是一项负担,反而是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每个人学了本单元内容后,都有自己的想法,都迫不及待地想设计一艘专属于自己的独具一格、充满创意的小船。

作业除了要求学生提交设计图、小船成品外,还要求学生在家里提前进行测试,并用录视频或文字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小船;制作小船用了什么材料;怎样提供动力;小船能否承载一定的重物;能否保持一定方向行驶,是否稳定,等等,这有利于后面的展示交流环节更顺利地进行。

班级优化大师布置作业的形式简单方便,每个学生都可以用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方式上传自己的作品。这种方式好处如下:其一,有些学生平时比较腼腆不敢直接将作业交到老师手里,或者就算作品完成得很好也不敢在全班进行展示,使得这些学生越来越不敢表达,越来越缺乏展示自己的机会。而在家里完成后再上传的方式可以让他们经过多次练习,讲得更流利,教师也可以在后续课堂上展示他们的视频等,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其二,每位科学教师可能有几百个学生,如果以线下交作业的形式,教师可能无法对每个学生的作品进行精细的、全面的评价,采用班级优化大师的方式可以让教师对每一份作品都细细品味,对每个学生都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重视,以及自己作业在全班展示时的骄傲与自豪,这也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展示交流,在生生评价中促进步

小船设计好后,就进入了学生最感兴趣、热情最高涨的环节——“小船试航比赛”。比赛规则如下:学生按顺序上台介绍并展示自己的小船,其他同学当评委,每个小组在学生展示完小船后,同学们对展示学生的表达流利程度、小船载重量大小、动力系统完善程度、小船稳定性、新颖性、独特性等方面进行打分。教师可以选择一个能说会道,能协调组织的学生当主持人,让全班学生自主组队展示,而教师退居二线,与其他同学一样,充当评委的角色。

教师提前准备好一个长水槽作为展示赛道,利用希沃Camera,用外接的摄像头将小船试航情况同屏到屏幕中,方便学生观看。

在介绍小船的过程中,学生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小船的名字,如“冲锋号”“C罗号”“科技号”“深圳号”“和谐号”等,学生的天真烂漫、天马行空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有一个学生写道:我的小船构思的灵感源自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当小船的侧翼收起时,为鲲,当小船的侧翼打开时,化为鹏。学生将语文和科学结合在一起,体现了跨学科学习的概念,真的让笔者又惊又喜。

很多学生利用了家里的废弃泡沫、纸箱、一次性筷子等进行制作,控制了小船的制作成本,将环保的概念深深地根植于心中。

在教学时,教师提供的载重物是钩码,学生在检测小船载重量的时候,也有意识地将载重物平均放置,因为他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了解到,载重量还跟重物的放置位置有关。还有学生带了自己的载重物,教师则可用天平称量重量,看是否达到200g的载重量标准。

学生边展示边做解说员,评委为了能进行公平、合理的评分,也非常认真地倾听学生的介绍。如“我们现在看到小船方向有点偏,我觉得原因可能是我没有安装船舵。”“我的小船安装了船舵,为什么还会漂移呢?”“你可以调下船舵的方向试试。”“哇,你的动力系统很有趣,用可乐产生的气体作为反冲力让小船前进,太有意思了!”“原来蒸汽船是这样前进的。”有些学生在小船上加入了四年级的电路,为小船提供了照明系统;有些学生给小船进行了分舱设计,增加小船的稳定性……

最后,教师根据全班的表现和分数,进行点评、总结,对表现优异者进行颁奖。虽然每个班展示的环节花了至少三节课的时间,但是在整个展示过程中,学生时而自发地鼓掌,时而为小船的下沉紧张激动,时而为上台的同学提供改进小船的建议,对学生来说,这种学习过程不是负担,而是乐趣。他们有了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了表达能力,也体验到了工程师们一步步进行设计、改进,最终完成一个伟大作品的过程。这个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充分考查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他们经历思考、设计、制作、展示、改进的过程,真正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真正做到“减负提质”落地有声。

“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各学科教师面临新一轮的教学改革,许多教师也开始改进教学思路,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围绕“减负、增效、提质”等核心课题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避免让学生机械地记住枯燥的小船相关知识点,应付考试,而是用一种自主思考、动手实践的方式进行学习,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经历了“问题—设计—制作—测试—改善”的学习过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的效果,使课堂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猜你喜欢

载重量减负小船
带货物权重车辆路径问题的研究现状
排队论在减载移泊系统中的应用
小船
小船摇啊摇
乘客载重量对柴油公交车尾气排放影响分析
有他在的小船,一辈子都不会翻
对新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的六点
小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