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视域的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探讨
2023-10-29闫贵娟
□闫贵娟
(迁西县农业农村局,河北 唐山 064300)
从近些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情况来看,乡村建设已初见成效,社会各界加大了对农业经济的关注力度。乡村振兴战略要取得更好的实施效果,应做好经济建设工作,有机结合农业经济与市场经济,推动乡村建设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经济新常态趋势下,应优化农业经济管理工作。通过分析经济管理方向、剖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来设立目标,提出具体优化策略,推动农业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促进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为乡村振兴营造更好的环境。
1 农业经济管理的四大方向
1.1 资本
资本是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中要做好相应的资金来源和成本效益分析。首先,农业经济管理人员应梳理当下农业资本来源,明确每项资本用途,做好对应效益分析。其次,基于科学计算投入产出比,有效管理资本,让应用资本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结合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当国家经济出现波动时,农产品价格会出现变化,影响农户收益,进而影响农业经济发展。再次,基于乡村振兴视域,促进资本来源多元化。从资本来源角度来推动农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性,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中仍缺乏对资本的有效管理,需要相关人员进行相应的优化。
1.2 人才
人才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与管理优化的催化剂。随着城市化进程拉快,促使城乡之间的经济、资源、福利等各方面差距拉大,农村人才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农业经济发展与管理人才短缺。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中,但由于技术人才短缺无法良好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限制了农业经济发展。此外,当前农业生产者整体的文化水平、综合素质较低,难以接受专业的知识教育,阻碍了农业种植科学技术水平及农业先进设备应用程度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无法满足乡村发展需求,影响农业经济管理效果。基于此,应做好人才引入工作,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来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效果,推动农业经济与市场经济融合发展。
1.3 人口
人口与经济发展之间相辅相成,当两者之间达到平衡时就会产生正向作用,推动经济良性发展。但目前农村人口问题是主要问题,留守老人、儿童占据大部分,严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同时,在农村人口规划中一直受到传统观念影响,没有与经济发展建立良好的促进关系。对此,想要实现良好的经济管理效果,应从以下2 个方面着手。首先,针对农村生产力进行科学合理规划,出台各类政策来吸引年轻劳动人口回到农村、投入乡村振兴中。其次,强化农村教育培训工作,提升农民的思想观念,努力挖掘当地特色资源,助力农业经济管理发展[1]。
1.4 法治制度
科学完善的法治制度是农业经济管理的根本。我国虽是农业大国,但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较低,不具备独立经营能力,导致其在市场经济中的参与程度较低。同时,农民法治意识低下,对市场经济中的规章制度、经营管理中的法律法规没有清晰认知,无法良好地开展农业经营活动。对此,科学合理的法治制度、经济管理制度及其他各类经营管理制度能有效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效果,推动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2]。
2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
乡村振兴背景下,国家出台了相应的法律法规来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规划引导农村农业生产。但部分地区农业经济管理理念低下,无法结合地区发展进行长期产能规划,导致地方农业经济落后。还有部分地区对市场经济发展方面的关注较少,不能结合整个市场情况优化农业生产,导致地区经济无法融合到市场经济中,农业经济管理效果不佳,甚至存在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对此,农业经济管理人员要结合地区经济情况以及国内外市场经济情况更新管理理念,从农业经济发展角度来提升农业生产竞争力[3]。
2.2 缺乏良好的管理体系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现代化是发展方向。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目前农业经济管理体系已难以满足发展需求,落后的管理体系无法推动农业经济管理良性发展,阻碍乡村振兴,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当前农村农业生产没有形成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模式,无法满足农业经济发展要求。在管理上没有针对规模化种植进行良好规划,导致大部分乡村农业生产还处于小农生产状态,没有建立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其次,缺乏对区域实际农业生产情况的分析。例如,农村出现老龄化,生产力下降,无法有效融入现代化技术,经营管理能力低下,无法实现良好的农业经济管理。三是管理体系中对人才方面的管理缺乏统一标准,相关人员综合能力与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农业经济管理水平低下,无法促进农业经济健康发展[4]。
2.3 缺乏好的配套设施
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先进的设施和技术支持,但当前我国对农村地区的资金支持力度不足,地方政府无法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设备,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受农村人才及农业生产方式等因素影响,先进的农业技术无法在农村推广应用,致使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偏低,在此情况下难以实现农业技术的本地化发展,无法有效推进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阻碍了区域经济发展。
2.4 缺乏信息化管理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各行各业得到更进一步发展,但信息化管理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开展程度并不明显,这与农村人口特点、信息化技术普及程度有关。首先,农村留守人员年龄较高,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弱,即使有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但是效率也很低,很难快速实现信息化技术应用。其次,信息化技术使用率低,农民接收信息速度慢。存在部分农村地区已引进设备,但使用率非常低下,无法体现其管理优势。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提高竞争力就要及时捕捉市场信息,更好地抓住风口,实现农业经济发展,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效率。
3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目标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发展非常重视,不断探索有效办法,出台各项措施缩短农村与城镇之间的差距。
3.1 实现农业生产绿色发展
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必须引进绿色发展理念,构建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应以农业生产的绿色发展为目标,优化农业经济管理措施。首先,梳理我国生态建设、绿色发展的相关要求,深度了解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其次,结合农村农业生产深入研究各类资源,拓展其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探索两者之间相互协调的发展方式。再次,将绿色发展理念贯彻到农业生产中,结合各地的生态情况实施先进科技,在绿色的前提下进行高效、高质的农业生产,推动农业生产绿色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3.2 实现农业产业的现代化发展
目前各个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情况不同,要实现各地农业生产现代化,必须针对当地做好全方位研究调查。首先,掌握基本国情是根本。农业经济发展要追随市场经济的脚步,思考与之相融合的方式。其次,评估地方农业经济管理情况,分析具体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方式,然后结合目前科技发展水平有序引进。在此过程中要做好地方政府资金规划,促进农村基础建设和公共服务协调发展。在各方面均衡发展的环境下,顺利推进农业产业各项建设,优化农业经济管理,促进农业产业深层次、现代化发展[5]。
3.3 实现农业产业创新发展
农业创新能够突破传统农业发展的局限性,增加农民收入,因此在农业经济管理中要做好创新与实践工作。首先,各地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做好总结分析工作,针对当前的农村经济管理情况引进先进的技术,突破重难点对农业经济发展的禁锢。其次,在各项创新措施实践的过程中要做好调研,根据具体的市场情况、经济走势进行调整,确保创新发展的效果。再次,挖掘特色农业以及实现农业多元化发展。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有效优化与创新农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而实现农业产业创新发展,让农业经济形成一个良性发展的生态。
4 基于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
4.1 建立专业的农业经济管理团队
专业人做专业事是高速、高质发展的根本。在农业经济管理中需要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提升管理效果与质量。首先,针对目前的管理团队人才进行可塑性评估,对于有强烈学习欲望和较好学习能力的人给予专业化培训。现有管理团队对于当地农业经济发展情况最为了解,能够快速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目标。其次,做好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引进工作,让其带着更为先进的管理理念建设发展农村。再次,做好管理团队职务细分,明确各类人群需要具备的能力。例如,高层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判断能力,才能实现团队内部的高效管理,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效果。高层管理人员还需要具备识人、用人的能力,推动团队内部人才结构良性发展,避免出现人才恶性竞争的情况。农业经济管理中的技术类人才要具备良好的农业专业技术,掌握好当地的各类农业生产机械设备,懂得如何操作与维护,有效保障农业生产顺利进行,推动农业经济良性发展。最后,农业经济管理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定期深入农户当中,切实了解并解决其遇到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的目标,为后续农业生产高速发展奠定基础。
4.2 加大先进农业科技引入力度
先进农业科技是农业经济创新发展的基础,能够使农业经济管理更加标准化、规范化。首先,结合当地农业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如引入农业各类先进设备,针对各类设备建立道路网、变电装置、感应装置等,从基础层面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其次,构建科学的农业产业结构。传统农业经济管理中提升产量与销量是重点,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应具有可持续性。所以必须提升农产品品质与效益,结合地域自然优势,打造出地方特色名牌产品,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经济管理可持续发展目标。再次,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做好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规划,细化发展中的各个支点,实时关注农业科技行业,及时引进切合区域发展的科学技术,提升地方经济发展实力,为农村建设与发展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优化农业经济管理。
4.3 建立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完善的管理体系是优化农业经济管理的保障。在管理体系的指引下各类工作能更好地落到实处,各类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能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进一步优化农业经济管理。首先,明确各岗位职责。基于乡村振兴相关要求进行岗位细化,明确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以及完善各类奖罚机制,提升管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在各自岗位中寻求突破,进而实现农业经济管理优化,推动农业经济良性发展。其次,建立新型经营模式。如MAP 模式,该模式可以实现共同种植生产,改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小规模种植现象,让管理更具规模化。地方政府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建立新型经营模式,提高广大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再次,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各地政府部门相关信息,让其与农业经济管理相融合,提高管理工作效率[6]。
4.4 强化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让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实现信息、资源的快速共享,对管理效果、数据分析、风险管控有积极推进作用。首先,在具体管理优化时建立农业经济管理体系,管理人员可以及时采集相关信息,做好各类信息分类工作。同时可以下放权限到各农户中,实时收集基层数据。其次,推进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相结合,全方位管控农产品种植、生产、销售方面,实现农业经济管理实时把控农业经济发展中涉及的各类数字信息,并结合市场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保障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4.5 控制农业经济管理风险
农业经济管理中会存在各种干扰因素,导致管理效果不佳,甚至出现风险。对此,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应该设立监督管理团队,做好所在区域的农业经济风险管控工作,保障农业经济良性发展。首先,监督管理团队要规划好农业经济管理内容和各项工作流程,结合实际管理状况建立应急方案,如果出现风险问题能够依据方案在短时间内处理好各项问题。其次,基于乡村振兴发展的角度来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监督管理农业相关领域工作,提高各项工作实施效果,让农业经济管理处于一个良性环境中。再次,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风险管控时,要结合乡村振兴发展的各项要求进行控制,尽可能缩小农业经济管理与乡村振兴发展各项要求之间的差距,有效实现农业经济管理的优化目标。
5 结束语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但是我国农业发展还存在明显不足。发展农业经济、做好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应结合当前农业发展状况进行总结优化,让农业经济与市场经济更好地融合发展,科学建立农业经济管理模式,优化人、事、物等方面资源,创新管理市场经济与国家战略的发展方向,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引入先进技术改变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加快农业现代化,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方针,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