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标志农产品助推乡村振兴研究

2023-10-29叶梦莎

山西农经 2023年17期
关键词:标志协会农户

□叶梦莎

(江南大学法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针对“三农”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中央一号文件作出总体部署。实现产业振兴、农民增收,要促进产业集群,打造区域品牌。在国家大力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化的大背景下,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能充分发挥当地的资源和生态优势,大力推动乡村振兴。

1 研究背景

1.1 乡村振兴的重要性

国家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昆明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冯朝睿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作为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有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有亿万农民的创造精神,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有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有信心优质高效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2 产业振兴的必要性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在一些基础薄弱、起步较晚、缺少带动的乡村,无论是搞脱贫,还是抓振兴,由上到下、由外及内的“输血”是必要且紧要的,但恢复乡村自身“造血”机能才是万全之道。产业振兴就是要通过发挥自身优势,找寻自身发展的出路。有了产业,农业发展就有了方向,农民收入就有了保证,农村发展就有了底气。

乡村产业兴旺带来的是人才、资金、科技等优势资源要素的集聚,恰恰是当前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需求,蓬勃兴起的乡村产业能够有效吸引人才返乡,实现人才振兴。应通过发展产业走绿色兴农、质量兴农道路,实现生态振兴;壮大乡村产业,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领导力,实现组织振兴。有了产业积累的物质基础,农村文化事业才能欣欣向荣,进而实现文化振兴[2]。

1.3 地理标志农产品现状

农产品是农业生产的物品,如大米、高粱、花生、玉米、小麦以及各个地区土特产等。国家规定初级农产品是指农业活动中获得的植物、动物及其产品,不包括经过加工的各类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志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吴彬(2008)[3]认为,农产品地理标志具有地域性、独特性、优质性等重要特征,既是知名的农产品产地标志,也是重要的质量标志。

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截止到2022 年,国家共支持了634 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和发展,建设核心生产基地1 672 个、特色品种繁育基地892 个;共授权生产主体3 011 个,产品平均用标率90%以上,实现销售额2 700 多亿元,带动1 130 万户农户增收360 亿元。各地围绕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品牌重点任务,开发当地特色资源、产业、文化,挖掘地理标志农产品的潜力,着力培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做好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申报储备工作。

2 地理标志农产品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

在各县域积极发展壮大特色经济的过程中,培育地理标志农产品是重要举措,并逐渐发展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文章从多元化视角、产业化视角以及品牌化视角分析地理标志农产品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

2.1 基于多元化视角的作用机理

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涉及多方主体,主要包括农户、企业、协会、政府4 个基本主体。

从农户角度来看,其主要负责培育生产,农产品是产业发展的源头与基石,是市场重要的竞争力基础元素。朱兆伟和徐祥临(2019)[4]提出,要整治土地和村庄,选准乡村产业振兴起点;制订绿色发展规划,做好乡村产业振兴准备;把农民组织起来,打造乡村产业振兴队伍。

从企业角度来看,其主要负责农产品的加工生产和外销的快递运输,龙头加工企业能使产业集群发展,快递运输服务是农产品外销的重要保障,其牵动了产业发展。

从协会角度来看,协会保障了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一般在特定范围内履行生产技术服务、生产经营主体管理以及协调主体间利益关系等职能。伽红凯等(2022)[5]认为,地理标志农产品能否按照相应质量技术控制规范进行生产、各大生产经营主体间利益是否能有效协同,关键在于协会的督管。

从政府角度来看,其需要充分发展地理标志农产品的能动性,从政策上鼓励农户和企业进行生产,与上下级政府和周边地区政府合作,依托第一、第二产业发展带动第三产业,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当地产业链,综合提升当地经济文化组织水平。只有实现多元主体协作,才能有效推广农产品,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民经济化、农村共富化。

2.2 基于产业化视角的作用机理

地理标志农产品是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双重作用效应,产业集群是某一行业内的竞争性企业以及与这些企业互动关联的合作企业、专业化供应商等聚集在特定地域的现象。一方面,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发展是借助产业集群使产业规模化,提高产业竞争力,发挥品牌效应,使农产品以地理标志品牌形式传播。另一方面,区域品牌使更多企业加入,在一定程度上使集群效应更加明显,使农产品的生产更加规范化、专业化。

李耀东(2021)[6]认为,实现农产品产业化要引进企业,例如加工农产品企业、包装农产品企业、运输农产品企业、推广农产品企业,企业大量集聚能共享生产经验、技术和市场信息,使企业间的学习与合作更加便捷,上下游企业的交易成本更低,进而降低新入企业的投资成本,完善产业链,将产业链从生产加工延伸到仓储物流、包装设计、营销策划、农业观光旅游、农业科普教育,从第一产业延伸到第二、第三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带动乡村振兴。

2.3 基于品牌化视角的作用机理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不仅具有功能性价值,也具有情感性价值品牌[7]。何强等(2023)[8]利用2011—2019 年县域数据,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范围纳入到农产品品牌的测算中,实证检验了农产品品牌能有效提高农业竞争力。因地制策,充分发挥农产品品牌对农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量体裁衣,创新农产品品牌与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协同发展机制;因势制导,推动农产品品牌从政策化迈入市场化。

在农产品丰富盛产背景下,要想让本地农产品脱颖而出,就要广为传播,打造品牌化农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的发展必须是“一把手”工程。政府作为地理标志品牌发展的主导者,是顶层设计的制定者和指导者,其顶层设计为产业赋能,决定了产业发展与融合的前途。发展区域经济是政府长期坚持和落实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地理标志农产品作为当地的产业名片,能够提高当地知名度,促进农户和企业增收,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在农产品选择上,消费者存在信息鸿沟与信息不对称现象,需要建立农产品品牌,增加消费者的信任,降低购买风险,促进二次消费。地理标志农产品代表着地区的品牌形象,政府部门需要和当地企业协会等联合,大力推广地域品牌。

3 地理标志农产品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地理标志农产品在助推乡村振兴上需要多方面支持,从农户、企业、协会、政府4 个方面出发,探究大户带动下的自产自销路径、企业带动下的加工出村路径、协会带动下的地标保护路径、政府带动下的合作共富路径。

3.1 大户带动下的自产自销路径

农户参与可以夯实农产品发展基础,加快农业的标准化生产步伐,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发展是国家的重要政策,小农户的局限性使其衔接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9]。

3.1.1 改变分散经营,践行标准化生产

农户需要改变传统狭小分散经营的模式,落实主体责任,夯实生产基础,实现土地资源化利用和高效发展。积极联合合作社、企业和协会进行资金筹措,通过合作社共建分散农户经营风险,提高农产品效益,促进合作社增收。积极制订相关合作标准,签订保障合同,实现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3.1.2 提高认知水平,强化品牌意识

农户应改变传统小农思想和观念,接触新鲜事物,提高认知水平,积极参加技术推广、商品销售等活动,提高对地理标志品牌的认知水平,增强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农产品品质。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积极了解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了解市场动态和最新资讯,适时调整生产规模和技术,提高收益。由关注品牌转移到关注技术,增强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品牌认同感和归属感,实现乡村振兴和农业发展。

3.2 企业带动下的加工出村路径

企业决定了农产品的加工和对外销售,企业的经营规模、产品和技术创新能力以及与相关主体的合作都会影响农产品发展。核心农产品加工企业要通过控股、参股、联盟等方式整合和控制价值链体系,确保融合生态的健康性及可持续性[10]。

3.2.1 创新生产技术,提高质量安全

企业应积极加强人才储备力量,加快技术研究步伐,创新生产工具、工艺技术、贮藏技术、保鲜技术等,促进农产品生产技术改造。把创新作为引领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积极应对行业发展变化。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标准化生产,克服加工环节质量漏洞,学习相关生产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

3.2.2 联合相关企业,保证质量安全

依托快递保证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与政府合作推广宣传农产品。培养新农人并通过直播带货等形式为农户提供外销平台,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3.3 协会带动下的地标保护路径

协会是地理标志品牌的创建者和维护者,具有重要的监督和指导作用。协会较高的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助于地理标志品牌的发展。协会在解决农民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实力和牵动力不足以及产销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1]。

协会要坚持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武装头脑,指导实践。通过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带动提高农户和企业的认知水平,保护地理标志。当地协会要积极与上级协会交流,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把握市场发展趋势,在向下管理时有充足的准备。要与其他地区协会进行学习交流,提高农产品品牌竞争力。协会可以组织当地农户积极参加相关培训,了解行业的一手信息。农户在了解新生产技术和方法后,可促使农产品生产更加专业化,以更少的成本培育出更优质的作物。

协会应积极注入新鲜“血液”,如资金、人才和技术,满足企业和农户的需求。可以组织当地农户学习,了解品牌的重要性,发挥品牌宣传作用,提高农户生产积极性,培育出更优质的农产品。协会可以建立相关规则和制度,公开使用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的企业,便于消费者了解和监督。协会可以与当地政府合作,举办一些节庆活动和体验活动,丰富人们的娱乐活动,吸引外地游客,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实现乡村振兴。

3.4 政府带动下的合作共富路径

实现地理标志农产品更好地赋能乡村振兴,需要相关部门用力、用心、用情,管好、用好地理标志产品,切实将其价值发挥到最大,实现经济、文化和社会效益。政府在整个模式中起到统筹作用,与农户、协会、企业的关系密不可分。

3.4.1 做好政策落实工作,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政府应积极提供政策扶持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率,加大食用菌工厂化制棒、双改方针等政策的普及力度,扶持小微企业,提高企业收入水平,实现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给予农户和企业基础设施方面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积极鼓励其申请相关优惠补贴,提高农产品产业发展效率。做好政策监督和落实工作。通过相关部门下乡、不定期抽查,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整合管理主体和规章制度,完善产品质量市场监管体系,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

3.4.2 实现政府搭台,提高地理标志品牌知名度

政府可以通过网络等平台进行定期宣传,提高社会对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的认知度,借助有号召力的网络红人、名人和明星等群体进行宣传,发挥“粉丝”效应,提高地理标志品牌知名度。积极推动相关企业、协会等主体开办大型宣传活动、节庆活动、论坛等,借此向大众宣传推广地理标志品牌,挖掘地理标志品牌发展潜力,设立专项宣传推广经费。各部门之间相互合作,签订合作协议,相互促进,实现乡村振兴。

4 结束语

随着农业的不断发展,打造地理标志农产品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机遇,但也面临产品同质化、劣质化、规模上行、产能下行等问题。文章从多元化视角、产业化视角、品牌化视角分析地理标志农产品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机理,从农户的自产自销、企业的加工出村、协会的地标保护、政府的合作共富4 个方面分析地理标志农产品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总结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相关主体应紧紧抓住发展机遇,采取有效的解决方式,实现地理标志农产品助推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标志协会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娄底市翻译协会简介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认标志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医改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
协会 通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