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新跃升
2023-10-29□周伟
□ 周 伟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亲临江苏考察,两次对江苏工作发表重要讲话,特别强调要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为我们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以《决定》的形式,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作出全面部署,并要求扎实推进加快建设制造强省行动,实现江苏制造由大到强的历史性转变,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明确了奋斗指向、提供了路径指南。
昆山承载着习近平总书记“勾画现代化目标”的殷殷嘱托,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紧扣省委和苏州市委部署要求,传承弘扬新时代“昆山之路”精神,推动“昆山制造”向“昆山创造”跃升,聚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勇当“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排头兵,将高质量发展成果切实体现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现代产业竞争力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功能强,在服务建设“强省之要”中扛起更大担当、展现更大作为。
聚力创新突破,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昆山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大力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744 家、占全省1/15,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57.3%,成为全国首批创新型县(市)。站在新起点,锚定新目标,昆山将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打造创新要素集聚、创新生态一流、创新动能强劲的创新城市,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努力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强支点。筑牢创新载体“主阵地”。全力支持服务保障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更深层次融入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和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持续放大昆山杜克大学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磁吸效应,链接更多创新资源。用足用好阳澄湖两岸科创中心等重点科创载体和超算中心、智算中心两大高性能算力平台,努力在全国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载体创建上实现新突破。培育科创企业“主力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领军企业和细分领域头部科技企业,力争到2025年形成由3500 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 家专精特新企业、200家瞪羚企业、80 家上市企业组成的创新雁阵。全力支持行业领军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深入实施祖冲之攻关计划,着力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科产金精准对接,全力打造“10 到100”的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做强高端人才“主引擎”。加快研究制定更具获得感、更有操作性的人才政策,大力实施“头雁人才”等引才计划,持续办好清华大学“昆山周”等品牌活动,全力引育一批“名家”“大师”“巨匠”,让天下英才对昆山一往情深、来昆山一见倾心、在昆山一展身手,持续打响“人到苏州必有为,才来昆山更精彩”品牌。
聚力产业创新,做深做透强链补链延链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昆山区位条件优越、制造业基础雄厚,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旺盛的创新需求、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完备的产业配套。我们将聚焦“2+6+X”新兴产业布局,以“产业园就是产业链、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理念,推进传统产业强链、新兴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加快建设40 个“四链融合”的特色专业创新园区,推动园区加快从平面式向立体式、从粗放式向集约式、从制造型向研发型转变,努力实现产业大而聚、大而新、大而强。立足“强链”,着力提升产业竞争力和话语权,推动加工制造向研发制造转型,加快智能终端向智能穿戴延伸布局、消费电子向汽车电子拓展升级、传统汽车零部件向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转型发展,推动6000 亿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3000 亿元的高端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整体向万亿级迈进。立足“补链”,着力提升产业安全和韧性,增强产业链各环节、各要素之间的黏性,谋准更好服务支撑国内产业链、链接融入国际产业链的路径方法,着力培育一批能有效掌控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专精特新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立足“延链”,着力拓展产业覆盖面和价值端,推动传统制造向数字制造转型,全面优化“芯—云—网—端—链”一体布局,整体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升级、数字化产品研发、智能装备制造。坚持“以硬带软、软硬双强”,推动更多元宇宙终端在昆山研发制造、更多元宇宙内容在昆山创新生成,加快形成千亿级元宇宙产业创新集群,全力打造元宇宙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
聚力改革开放,主动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昆山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程度深、服务配套国内产业链能力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前沿阵地”。我们将以“内聚”强化协同发展,以“外联”拓展战略空间,加快实施区域联动发展策略,更好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省内区域协调发展、苏州市内全域一体化。着力打造“沪苏对接桥头堡”。积极对接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深度参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建设,聚力推进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建设,高点定位打造花桥国际商务区,加快建设虹桥北向副中心、沪苏对接桥头堡、数字经济实验区、国际青年创新城,努力成为展示沪苏同城效应的重要窗口,打响“上海有虹桥、苏州有花桥”品牌。着力打造“对台合作第一城”。台资经济是昆山经济发展的鲜明特色,近三年新批台资项目485 个、总投资50.5 亿美元。我们将用足用好昆山试验区、昆山金改区两大国家级平台,制定实施昆台融合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鼓励支持台资台企将生产方式向智能制造转变、产业链条向高端环节攀升。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深化昆台交流交往,高效运营台胞台企“一站式”服务中心,加快建设海峡两岸青少年交流中心、华灿(昆山)总部基地,为广大台青来昆逐梦圆梦建好平台、配足资源、做优环境。着力打造“投资创业首选地”。不断创新吸引外资、扩大开放的新举措新业态新模式,鼓励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以优质增量的持续引入推动产业结构、投资结构的优化升级。深入推进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引导和推动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全力稳住外贸份额、扩大进口规模、调优贸易结构。持续擦亮“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深入开展企业大走访,提档升级“马上办”工作机制和重点企业“全周期”服务机制,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大潮奔涌不停歇,使命在肩勇向前。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学促干、走在前列,奋力推动新时代“昆山之路”越走越宽广,加快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现实图景,为苏州乃至全省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