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2023-10-29吴新明

群众 2023年18期
关键词:南通长三角园区

□ 吴新明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长三角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勉励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赋予江苏“四个走在前”“四个新”的重大任务。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作出《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以下简称“协同区”)。南通将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力推动协同区建设,助力长三角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强省之要”,更好服务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扛起使命责任,增强服务全局的政治自觉。始终把南通发展放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局,放到江苏高质量发展大局,放到协同区建设布局中审视和谋划,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登高望远、敢为人先,勇挑重担、争做贡献,以一域之发展为全局增光添彩。推动协同区建设是忠诚拥护“两个确立”的具体行动。协同区建设是省委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部署。南通将全力推动协同区建设,以全局观念和开放姿态,深入对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深度参与江苏“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布局,强化与上海、苏州沟通对接,紧扣产业创新共同需要、共性难题,加强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合作,合力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生根见效,以过硬发展成果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动协同区建设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南通是上海“1+8”大都市圈长江以北唯一城市,在江苏“1+3”重点功能区中肩负扬子江城市群和沿海经济带建设双重任务,承担着沿江向西服务长江中上游发展、沿海向北传导带动江苏沿海地区崛起的重任。我们将放大南通交通区位、江海岸线、承载空间等优势,积极对接上海、苏州的先进制造、科技创新、高端人才等优势,主动承接区域重大生产力布局,共建一批标志性、示范性的重大项目,加快把南通打造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支点。推动协同区建设是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战略支撑。省委作出建设协同区的重大部署,给南通深层次对接上海、宽领域融入苏南提供了战略支撑,也为南通高质量发展拓展了新空间。我们将主动对接上海“1+8”大都市圈建设,深化苏通跨江一体化发展,推动从共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等向经济社会全领域协同拓展,着力补齐南通在产业、交通、园区、城市等方面的相对短板,放大南通的比较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聚焦重点领域,构筑区域联动的发展格局。协同区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深化产业创新协同,南通将聚焦产业创新重点领域,加强与上海、苏州协同共建,更好服务长三角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共建优质高效产业链。深度融入长三角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放大南通船舶海工、高端纺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六大千亿级板块优势,协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积极参与长三角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产业联盟建设,推动成立沪苏通产业链联盟。加大科技成长型产业布局,推动长三角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蓬勃发展,大力发展特色海洋产业,促进长三角北翼沿海崛起和海洋经济发展。积极策应长江经济带上“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加快推进国际产业双向合作,服务长三角实现更高水平协同开放。共建科技创新共同体。积极策应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主动对接上海、苏州共建科研平台,加强科创企业、高端人才引培和产学研跨江合作,共同推动创新资源向协同区布局拓展。积极融入苏锡常通科创圈,深入推进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全市域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资金链的深度融合,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携手上海、苏州知名投资机构建好政策性基金,持续完善创新支持体系。共建营商环境强磁场。全面对标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积极对接上海、苏州拓展实施“一网通办”、“跨省通办”、通关一体化等服务举措,深化投资贸易便利化,共促协同区建成长三角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示范区。以协同区优质的营商环境为引领,深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强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打响“万事好通”营商服务品牌。

强化园区共建,深化跨江融合的实践探索。园区共建是推动协同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南通将依托良好的跨江合作基础,深化与上海、苏州合作共建一批高水平园区,通过先行突破、引领带动,助力协同区建设加快起势。打造产业协同协作集聚区。因地制宜明确园区发展方向,深化与上海、苏州产业协同协作,实现特色化、集聚化发展。探索“基地+拓展区”模式,用好南通空间、港口等资源,积极推动通州湾石化双循环基地建设,争取石化、港航等产业协作布局。探索“总部+协同中心”模式,支持企业总部在合作园区建设协同中心。探索“飞地孵化”“离岸创新”等模式,推动在更具承载条件的南通转化科技成果,在更富创新能力的上海、苏州建设南通研发中心、离岸创新中心等载体,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打造产城融合共生示范区。学习借鉴苏州工业园区经验,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推动精明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实现城市和产业融合、布局和功能统一、生产和服务联动、经济和生态共生,打造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治理高效的现代园区。准确把握产城融合发展规律,以产业导入、人口集聚促进城市功能提升。推动共建园区与周边园区和城镇优势互补、互动发展,实现产城可持续融合。打造绿色低碳发展引领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协同落实长江大保护要求,统筹左右岸、干支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南通之链”滨江绿廊等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大力发展绿色高端产业,提高项目投入产出强度、节能环保等准入门槛,健全环境基础设施,推动低碳化生产、减量化排放,把合作园区打造成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样板。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共进共赢的内生动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南通将强化整体行动,创新合作机制,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探索各方利益平衡机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建立区域间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我们将学习借鉴京津冀、深汕特别合作区等跨区域合作的经验做法,秉持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的原则,积极对接上海苏南,探索建立成本共担、财税共享、统计指标“双算”等机制。探索要素自由流动机制。科学优化区域用地布局,探索通过指标统筹调配等方式,保障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建设。推广用好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人才资质互认成功经验,用好长三角科技创新券,服务人才、科创资源双向流动。落实国家深化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要求,制定碳排放权、排污权等公共资源交易名录和细则,推动要素市场配置、跨区域交易。探索改革成果共享机制。巩固发展政策及管理协同成果,积极探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定期总结评估制度经验,制定推广清单,推动从产业创新协同向制度理念协同迈进,打造长三角深化改革开放的新窗口。深入学习雄安新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创新做法,学习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等发展路径,复制运用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好政策,共促协同区打造成国家改革开放制度优势的集成展示区。

猜你喜欢

南通长三角园区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