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下访谈类节目的守正创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2023-10-29辽宁大学邵钰丹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17期
关键词:思达类节目主持人

■辽宁大学:邵钰丹

近几年,访谈类节目日渐衰落,对于喜爱这一种节目类型的观众来说是一种遗憾,曾经如此受欢迎的一种节目类型为何面临如此困境?有节目本身的原因,也与时代的发展有关。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节目形式带来了冲击,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适应新时代的节目依然可以蓬勃发展,依然可以让观众们感到惊喜与新奇。

1. 访谈类节目发展概述

访谈类节目最早诞生于美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经典的节目,比如《今夜秀》《拉里·金直播》等,收获了极高的收视率。随着这一节目形式的逐渐成熟和迅速发展,很快中国便将这一节目形式引进。中国的第一次电视访谈节目的尝试是1993年1月由上海东方卫视推出的《东方直播室》,节目以双方当事人在场与主持人共同探讨新闻热点为主,还会邀请有类似经历的观众参与发言,通过电话连线,实时短信直播等形式与观众互动,充分听取民意,深入探讨问题核心。

《东方直播室》标志着谈话类节目进入中国荧屏的开始,而真正把谈话类节目推向高潮的是央视在1996年3月开办的《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的幽默风趣和独特的访谈视角使得节目圈粉无数,访谈类节目也由此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与喜爱。此后各大卫视平台推出了一系列主要以名人访谈为主的传统访谈类节目,2002年东方卫视的《东方夜谭》《鲁豫有约》《艺术人生》《杨澜访谈录》《超级对话》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随着这一传统节目样式的平稳发展,出现了节目形式雷同、节目内容僵化、主持人习惯性应付、观众审美疲劳等问题,尤其是近几年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传统电视访谈类节目更是每况愈下,再经典的节目也逃不过“适者生存”的残酷市场规律。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家的注意力早已不再只集中在报纸,广播,电视,而是被分散在了更多新鲜的媒介上,大屏和长时间的节目已不再是大多数观众的选择,小屏和碎片化才是适应当今时代受众的选择,由此也出现了一些新媒体时代下的访谈类节目,比如《凉子访谈录》《透明人》《仅三天可见》等,这些节目在节目形式、播出平台、宣传途径等方面相较于传统的电视访谈类节目都有了非常大的突破和创新,也进一步引领了新媒体时代下访谈类节目的发展。

2. 新媒体时代下访谈类节目的“破圈”

如何适应新的时代,不只是访谈类节目面临的问题,更是所有行业都面临的问题,而面对残酷的市场,我们能做的只有不断的适应、突破、创新,本文以《仅三天可见》为例,分析了访谈类节目该如何适应新媒体时代,应该坚守什么,又该对哪些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

2.1 节目选题“新”——明星社交实验

“社交”是当今时代下年轻人非常担忧的问题之一,大家常说自己是“社恐”。这时候就急需一档能缓解大家对于社交恐惧的节目,《仅三天可见》就很巧妙,很精准地抓住了这一时代痛点,将“社交实验”融合进了节目中。精准抓住社会痛点已经是节目制胜的关键,与此同时还有“明星”的存在,更是直接将观众的好奇心拉满。在节目中,通过主持人姜思达与嘉宾三天的相处,他们彼此互相增进了解,逐渐放下包袱,在最后一天进行一次真实、真诚、真切的问答。这一节目选题很好地抓住了受众对于娱乐圈以及名人真实生活的猎奇心理,在满足受众好奇心的同时,也通过姜思达与嘉宾三天的真实相处和问答与观众产生共鸣,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观众们对于自己在社交方面的顾虑和问题,这不仅是一次节目中的社交实验也是观众们对于自己的社交实验。

2.2 节目形式“新”——纪实+访谈

《仅三天可见》采用“纪实+访谈”的节目形式,在不影响嘉宾工作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让主持人融入他的生活与工作中,采用了真人秀手法,以“第一现场”的大胆的形式将嘉宾与主持人在这三天中的相处过程记录并呈现在观众眼前,镜头记录了嘉宾真实的生活、工作和与人社交的状态,使人眼前一亮的同时也增加了观众对节目的信任,与观众建立了初步的信任之后,观众会更加愿意跟进节目并积极参与互动。也许会有人担心,“纪实”的方式会不会记录下很多不完美的东西,产生的冲突、矛盾、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等,但其实这才是节目的精髓所在,在当今时代下,这些真实的,有瑕疵的才更能抓住人心。

2.3 内容设置“新”——问题深入,环节有趣

在节目中,姜思达对于被访嘉宾提出的问题不是以往的传统问题,而是更加关注“人”本身,更加关注感受,关注情绪,关注人生价值,在双方交换彼此的童年经历,价值观等等之后能够更好地深入彼此,产生碰撞的火花或共鸣,形成对等的情感关系,使得嘉宾更愿意交付自己的真心,展现出自己真实的,私密的情绪。在节目的最后设置了“两真一假”的问答环节,主持人和嘉宾彼此互相问三个问题,回答的内容中有两个是真的,一个是假的。这一环节不仅可以使嘉宾更好地放下包袱,对于敏感的问题给出自己内心最真实的回答,也会激起观众对于问题答案真假与否的分析讨论。同时节目组还在微信公众号上发起了投票,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也增加了节目的受众黏性,提高了节目的趣味性。

2.4 传播渠道“新”——多元齐发

在如今的众多新兴媒体崛起,迅速发展的时代,节目在注重内容质量的同时,传播渠道显得格外重要,《仅三天可见》选择了多种传播渠道和传播手段共同发力,提高节目的传播度和关注度。观众们不仅可以在手机电脑上打开腾讯视频APP和腾讯新闻APP进行观看,还可以在智能电视上通过云视听极光观看。为了迎合短视频时代下,习惯于碎片化信息的受众群体,此节目还将节目中的经典片段以短视频的形式在腾讯新闻,微博等平台发布,吸引更多观众观看更多节目内容。除了视频外,节目还考虑到了没有时间看节目的受众,制作了“音频净享版”在芒果动听APP上播出,方便大家在路上,做家务时,闲暇时都能随时收听节目,做到了全时全刻全方位传播。

2.5 主持人“新”——突破传统

在主持人的选择上更是节目的一大亮点,它突破了传统访谈类主持人的话语模式和身份,创造了新的独属于这档节目的主持风格——新、真、自由。主持人姜思达符合节目调性,足够自由,热爱社交,善于探寻人性中的闪光。而且不同于传统的访谈类节目中的主持人以保持中立为主,在本节目中姜思达大胆表达自己的主观态度,分享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整个节目从第一期到最后一期,姜思达都是以自己的主观视角参与其中,他在节目中明确表示:“哪怕这个东西是完全出自于我的主观,但是我不在乎客观。”在节目开始前,主持人姜思达会表达自己对于嘉宾的初始印象,相处的预期目标,会对着镜头直接表达自己的对于嘉宾的喜爱或者厌恶,会在一期节目结束之后表达自己对于嘉宾的看法以及在这次的社交中的遗憾,收获和对人生的感悟,而这些主观评价也恰恰成为了节目中的一大亮点,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观众更容易从这些有温度的主观评价中产生共鸣,激起观众对于后续节目的好奇心,增加了节目的热度。

在节目中,主持人没有采取传统访谈节目的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而是通过彼此一定的了解,放下戒备之后的真诚的聊天互动,嘉宾也可以反问主持人,是一次彼此互相的了解与深入沟通。在身份上,也没有很明确的嘉宾和主持人的身份区别,而是两人在相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关系和气场。姜思达不仅仅是以旁观者的角色出现,也是参与者或者其中的主角,也让观众对于姜思达本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姜思达说过“我就是这个时代的产物”。大众传播理论中提到,越是接近受众的社会背景、文化背景、个人经历、传播的效果也会成倍的提高。姜思达与嘉宾们的社交某种程度上也是无数这个时代年轻人社交模式的缩影,极容易引起观众们的共鸣。主持人是一档节目的灵魂,找到一位适合这档节目的主持人非常重要。

3. 新媒体时代下的访谈类节目的创新路径

3.1 贴近受众的升级

在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发声者,媒体早已不再只是官方平台的发声渠道,这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大环境都在更倾向于个人自我,观众们更想知道的、想看到的不是多么宏大完美的表演式访谈,而是真实的、贴近自我的真切的交流,这就意味着节目要更加接地气,更加走心,更加真情实感。在话题的选择和问题的设置上,可以更多的倾向于大多数人都会面临的问题,比如:有关对于某种观念的感受,面对某种情况,应该怎么办?等等,有关人生、思维、观念等问题,而不是一味的只是讨论嘉宾个人的人生经历。也可设置更多与受众互动的机会,让大家都积极参与到节目中,加强与观众的黏性,比如让观众参与问题设置等。

3.2 多元融合打造沉浸式访谈

在节目的表现形式上对于传统的访谈节目形式进行创新,比如“真人秀+访谈”“纪录片+访谈”“综艺+访谈”“朗诵+访谈”等,提高节目的观赏性的同时,会产生更多话题,吸引更多受众。比如《十三邀》《仅三天可见》等节目中都采取了“纪录片+访谈”的节目形式,以纪实拍摄方式,真实记录下主持人和嘉宾的准备工作,让观众看见了节目制作的更多过程,更有参与感。节目中也保留了很多沉默、冲突的片段,展现了嘉宾和主持人的真实情绪和状态,让整个节目更加真实,给受众以更多思考和探寻的空间。央视现象级文化类节目《朗读者》也同样采取了“访谈+”的形式,将朗诵融合进访谈节目中,丰富了节目内容的同时,让观众眼前一亮,对于节目有了更强烈的新鲜感和期待。

打破原本只是在室内的访谈,转变为流动性的开放的户外场景。访谈的地点不再局限于在狭隘的室内,而是可以在空旷的草地,开阔的海边,美丽的花园……只要是能达到录制标准的地点都可以,主要以嘉宾和主持人的喜爱程度和舒适感为主,人在自己喜欢的地方更容易放下戒备,敞开心扉,观众们也会有更好的观看体验。以上,可以打破观众对于原本访谈类节目的审美疲劳,吸引观众的兴趣,激发观众好奇心,也会让观众对于嘉宾有更加全面的真实的了解。

3.3 创新运营和宣传方式

新媒体时代下的访谈节目要采用适应于这个时代的运营方式,传统的运营多采用节目播出后在各大平台推出各种样态产品,属于“滞后运营”,而适应于新媒体时代的运营方式应该是在节目的“前、中、后期都采用不同的运营策略以适应新媒体时代下受众的注意力习性规律。要有针对性的投放宣传,宣传上也要更加倾向适应于新媒体时代下的移动设备,制作更多竖屏,短小的宣传内容,以抓住当前时代下的受众群体,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比如《向往的生活》官方微博“小葵”与网友形成个性化人际互动,节目组为官微风格设定为特定的人设形象,隐藏团队共同宣传作业,与观众进行互动,利用社交媒体精准交流,与观众建立密切的关系。观众与之产生较为亲切的,信任的关系,从而让观众更容易相信,接受官微所发出的信息,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3.4 打造节目品牌

在信息如此碎片化,如此快速的时代下,如何快速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加深观众对节目的记忆点,是节目制胜的关键,这就凸显出打造节目品牌的重要性。首先就是要找准节目的风格定位,明确适合的受众群体,培养忠实的积极的受众。节目形象设计上要有创新,打造极具辨识度的节目形象,比如有明确的代表颜色,新奇的标志等。《奇葩说》就很好地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巧妙地运用了孟菲斯风格和波普风格,注重几何图案的运用和大胆的配色形成了独具风格的节目形象。在节目的录制棚,广告,海报等都对这些设计有很好的运用,与节目风格很好地融合,为节目整体增光添彩,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打造鲜明的节目品牌会加深观众们对于节目的记忆点,从而加强对观众的吸引力,也便于系列节目的制作,起到一个积极的循环效应。

4. 结束语

社会在迅速发展,科技也在飞速发展,未来会有更多新的媒体技术,新的传播方式出现,节目的样态,形式甚至整个媒体行业都会随之发生巨变,这是挑战也是机遇,有衰落就会有新生。新媒体时代下创新后的访谈类节目依然受到无数观众的喜爱。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不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只要不断的做出新的改变,新的创造,就会一直保持勃勃生机。

猜你喜欢

思达类节目主持人
例说“读思达”在中考文化类试题中的应用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提问艺术
“想睡樊野没睡到,走红严重影响我约……”
燕园思达通“燕园”猿声啼鸣创“平台”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