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活动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23-10-29金蓉蓉南京市晓庄小学江苏省南京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活动化教学活动探究

■ 金蓉蓉(南京市晓庄小学/江苏省南京市)

传统的应试教育导致教师过多关注简单的理论知识,而学生成为书本的奴隶和知识的容器,其听说读写能力停滞不前,存在被动情绪和消极心理,其学习能动性和积极性持续下降。对此,语文教师需要反思教学行为,创新教学对策,积极践行“生本”理念,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保持学习热情和新鲜感,进而主动端正个人言行举止,自觉完成学习任务。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备受瞩目和好评,有助于拉近师生距离,教师只需要深入剖析活动化理念的具体内涵以及实践要求,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确保语文活动化教学有所侧重、有所突出。在全面优化教学活动内容和形式基础上稳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水平,确保学生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活动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全面践行活动化教学理念时,语文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和新颖,教学容量得到拓展及延伸,学生能够在广阔的学习时空范围内自主学习新的知识,感受语文学习的奥秘。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更具有一定的现代化特色,充满生命力和活力,教师会主动下放权力,确保学生产生全新的学习体验,主动接触广阔的世界,自主参与各种学习活动,逐步增长个人的知识和技能。为了充分凸显语文活动化教学的优势,教师主动尝试新的教学对策,摆脱了传统育人理念的束缚,深入剖析活动化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首先,活动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确保学生持久的学习能动性和注意力,使其在兴趣的指导下实现深度学习和大胆探求。教学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主动借助活动化教学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不再过于关注你问我答、机械式的灌输行为。而是围绕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理顺教学思路,尽量避免语文活动化教学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确保学生全程参与、自主探索。如此,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教学下逐步增长兴趣,其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非常明显。

其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技能。教师会围绕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及目标,避免单一化的训练方式以及机械性的知识灌输,全方位、多角度地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和抵触心理,全面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动机。与其他教学模式相比,活动化语文教学能够积极实现游戏教学和表演教学的有效结合,生动直观地呈现全新语文知识,逐步锻炼学生的综合技能,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最后,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教师将工作重心放在实践教学上,围绕实践层面组织教学活动,抓住教学的侧重点,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实践的机会。此外,确保学生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主动利用已有的学习资源自觉完成学习任务,获得课堂以及课本中难以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而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表现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前、课内、课后的活动化都非常关键,教师需要围绕这三大教学环节积极实现活动化的有效渗透及全面贯彻,全方位提升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及水准,凸显活动化教学的优势和育人价值。

首先,在课前活动化中,教师需要以观察活动和搜集活动为基础,凸显课前活动的趣味性。其中,预习活动最为重要,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创造性发挥为基础,借助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唱一唱、画一画、跳一跳等活动与语文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利用线上、线下平台搜集学习资料,了解历史背景以及事情的前因后果,确保学生对人物形象以及文本的核心思想产生深刻的认知。

其次,在课内活动化中,教师需要组织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凸显课内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保障最佳的活动效果。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知识的理解以及自主表达和灵活应用最为关键,教师需要借助活动化教学元素消除学生的疲惫感以及抵触情绪,让学生主动接触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

最后,在课后活动化中,教师可以利用拓展活动显现创造性的语文活动内容和形式,跳出课本和课堂的局限,让学生实地考察、自主分析,主动交流经验和体会,积极实现语文课堂活动向社会生活的有效辐射。

三、“活动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要求

首先,教师需要全面践行现代化的育人理念,意识到自身的重要职能以及责任,深入剖析先进教学观念的践行要求,抓住活动化教学的核心,在实践中解决各种突出问题。课堂教学活动所涉及的要素比较复杂,教师与学生是最为典型的教学要素。因此,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确保学生获得学习的主动权,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自主学习和自觉学习提供必要的支持,确保学生能够全程参与活动化学习的全过程。教学观念的转变是第一步,这一点要求教师逐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语文课堂,不再过多关注师道尊严,转换自身的角色职能。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更好地融入学生当中,拉近学生与知识以及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为学生答疑解惑,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要逐步形成伙伴意识,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及关照,借助趣味十足的教学活动来影响学生、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人生“三观”。

其次,积极创设开放式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保障最佳的教学质量和效率。通过对教学节点的有效分析及研究,灵活渗透不同的游戏化元素,做好前期的预习准备,将朗读、表演、讨论、思考、板书、评价、反馈、纠正融为一体,始终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视如己出、教学相长、因材施教以及因人而异,让学生能够在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实现理解性记忆,自觉参与语文实践活动,不再停留于知识的表层,而是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实现感性认知向理性认知的顺利过渡。

最后,教师需要逐步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及形式,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获取途径,让学生能够自觉完成训练任务,深入理解语文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帮助学生自主记忆,鼓励学生大胆思索、自主尝试,不再约束学生的思维。在深入钻研教材之后,针对性地设置活动化教学板块,理顺活动化教学流程,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自主感知,实现融会贯通和活学活用。

四、“活动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活动化教学势在必行。对此,教师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坚持教无定法原则,组织开展探究活动,凸显活动化教学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打造品质课堂,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确保学生能够自觉完成学习任务。

1.组织开展语文探究活动

作为语文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研究不容忽略,其直接关乎着教学活动化的实施成果。教师需要抓住教学核心及重点,聚焦于探究活动,全方位引导学生,逐步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确保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主动感知探究学习的乐趣,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在全面开展活动化教学工作时,教师需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深度剖析及研究,明确探究活动的组织方向,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此外,教师需要将小组合作探究与自主探究融为一体,让学生能够全程参与、自主探索。

比如在讲解《司马光》时,教师则可以简单罗列课文中的重难点知识,精心设置问题,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指明道路,密切联系多个问题点,避免学生出现思维断层。比如教师可以问学生“司马光是怎么样救小伙伴的呢?”“大家认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通过这种形式来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各抒己见,主动结合个人对文本的理解回答教师的问题。此时,只要学生能够说出个人的真实想法,教师都需要提出表扬,避免直接肯定或否定学生的答案,要帮助学生重拾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小组学习活动,设置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及互动的过程中逐步获得完整信息。如果教学条件较好,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借助线上学习平台查找资料,主动搜集与司马光相关的背景信息,然后在下一节课堂中留出3到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课堂教学探究的有效拓展及延伸,避免局限于课本和教材,由此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2.组织开展语文展示活动

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非常希望获得外界的认可,所以教师对学生的肯定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能动性。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需要适当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能够形成自主学习习惯,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实现自我规范和自我教育。为了实现活动化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贯彻,语文教师需要深入剖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及形式要求,将活动理念与语文教学创新融为一体,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及平台,确保学生获得更多的成长动力以及学习自信心。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会留出整块时间和精力专门组织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主动打造开放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思考。

比如在讲解《乌鸦喝水》时,为了确保学生大胆、自信地展示自己的想法,自主思考文本中的核心问题,教师可以设置开放性问题,比如“大家可以找到其他的方法帮助乌鸦喝水吗?”很多学生跃跃欲试,思考能动性较足,能够主动自觉地按照教师的指导自由发散、充分展示自身的智慧。在调起学生的兴趣之后,教师则可以鼓励学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思考结果,然后让学生共同评选出最佳的解决方法,逐步丰富展示活动的内容及形式,让整个课堂氛围更加民主、活跃。

3.组织开展语文专题活动

在组织开展专题性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要围绕语文专题丰富实践活动的内容,逐步提升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避免学生出现消极情绪以及思维断层,完善学生的知识框架,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助力。在全面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对不同种类专题活动的有效分析及研究,深入钻研这一重要的教学活动形式,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总结习惯和归纳意识,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深度剖析课本专题时,教师需要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共同思考,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比如在围绕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专题实践活动时,教师则可以让学生自主罗列我国典型的传统节日,分析与传统节日相关的故事并进行简单归纳,了解节日的来源,然后选择其中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积极搜集与之相关的诗歌,如中秋节就讲嫦娥奔月的故事,以此来强化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五、“活动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备受瞩目,但是这一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时间较短,因此难以避免一定的束缚。教师需要注重总结归纳以及反复探索,深入剖析活动化教学实施的具体特征以及核心问题,站在宏观的视角积极实现活动化教学理念的全面贯彻,避免半途而废,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拉长战线,保持持久的教学热情,全面实施活动化教学工作。与其他教学策略相比,活动化教学比较复杂,其实践经验不足。对此,教师需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抓住其中的核心,真正做到勇于奋斗,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确保活动化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在完成基本活动化教学任务后,教师还需有效融合结果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将学生的自主评价、教师的总结评价相结合,实现两者的齐头并进,整合多种评价模式,在总结评价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在新一轮教学改革的大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的突破,许多教师开始围绕活动化理念全面优化教学内容及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序落实教学活动化。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身心成长规律提升学生对语文实践活动的认知和理解,在与学生紧密交流及沟通的过程中全面夯实学生的学科基础,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有效融合理论与实践板块,提升学生的知识吸收程度,进而确保学生实现融会贯通、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活动化教学活动探究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活动化的设计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活动化教学探索
构建活动化的低年级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