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浅析

2023-10-29肖韦忠融安县初级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篇文章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 肖韦忠(融安县初级中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强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十分重要。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语文阅读的课堂教学应以阅读为根本,强化学生的阅读感悟,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鉴赏能力,帮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进一步领悟人生。因此,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积极尝试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以此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强化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鉴于此,本文的主要内容为讨论与研究初中语文阅读的教学对策。

一、语文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语文阅读的价值与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语文阅读的教学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语言理解与感悟能力,学生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时候,字音、字形以及断音的阅读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第二方面是语文阅读能够强化学生的情感感悟,对于语文阅读而言,其本质上属于一种分享、交流的过程,借助阅读可以深入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三方面是借助有效的语文阅读能够强化学生的创新以及审美能力,初中语文教育阶段的阅读教学不再是文字的组词与故事复述,其阅读教学更为深入,该阶段所阅读的文章中蕴含的逻辑思想与文化价值逐渐升华,使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感悟进一步开阔视野,这对学生创新与审美能力的强化具有一定的帮助。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途径

(一)以阅读为根本,进行多元化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1.情景阅读教学

若想使学生在阅读中充分掌握阅读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则需要尽可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际阅读时间,进而使学生主动阅读、积极阅读。对于学生而言,兴趣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自主开展阅读活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将全身心融入至阅读环境中,从而积极思考与探索读物中的内容,由此提高学生在阅读中的实际收获与积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并不强烈,若想切实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与欲望,则需要在实际教学中结合阅读内容以及初中阶段学生的自身特点与爱好,切实优化阅读教学模式与相关内容。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教师需要通过使用多元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建立符合学生现状与特点的阅读学习环境,使学生融入阅读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自主性,只有充分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与兴趣,才能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

例如,在教学《登勃朗峰》时,教师需要结合实际因素多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欲望,通过为学生模拟文中场景,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想象文中场景,例如青年男女在马车中高谈阔论、车夫娴熟地驾驶马车、谈话中充斥着丰富的人生阅历等内容都可以作为教师情景模拟的对象,为学生构造身临其境的阅读环境,从而使学生专注阅读、积极阅读以及自主阅读。

2.探究阅读教学

将核心素养作为优化阅读教学模式的根基,不仅需要在学生阅读过程中注重文学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同时也需要强化学生对文章的总结能力与探究意识,以此方可通过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若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达成这一阅读教学目标并充分优化阅读教学模式,首先便需要教师在开展相关阅读教学内容时,将学生作为阅读课堂中的主人,在保证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与时间。在此期间,教师需要做到引导学生而非指挥学生,当学生在课堂中出现非学习行为时,教师需要及时制止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以此强化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需要充分分析文章实际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态灵活设计具备导向性、探讨价值以及深度的问题,通过问题有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探究文章,从文章中找寻答案,从而达成引导学生开展深层次阅读的目的,以此使学生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切实提高自身的语文思维逻辑与阅读分析能力。

例如,在教学《三顾茅庐》时,教师可以结合文章内容构建具备探究价值、导向型以及思考空间的问题,如刘备为何三顾诸葛亮的草庐、诸葛亮为何直到刘备第三次登门时才出山等,通过在课堂中提出类似的问题,从而有效带领学生开展探究式阅读模式,以此使学生在实际阅读中进行更加深层次的阅读,使学生通过探究阅读提升自身的语文综合能力。

(二)从多角度进行阅读,落实初中语文核心素养

初中阶段的学生虽然具备十分活跃的思维逻辑,但无法在学习过程中长时间保持此种活跃的思维状态,这种现象使学生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无法全身心投入文章中并寻求相关问题的答案,从而无法快速进入深度阅读的学习状态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章勉强回答教师所提出的相关问题,但学生所提供的答案却不具备全面性,且其准确度往往不高。为有效改善这一现象,教师需要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开展多角度、多方面的阅读指导,通过对每位学生开展针对性的阅读指导,使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发展文章不同角度的阅读切入点,通过多角度、多方面的阅读来思考文章的核心内容。

例如在教学《台阶》时,首先教师需要明确该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与其内在含义,学生若在学习该篇文章时仅抱着解决该篇文章课后习题的想法而进行学习,学生就无法有效掌握该篇文章所表达的思想与其核心内容,从而无法切实有效地了解该篇文章的主题。此时,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文章具体内容,从而对阅读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规划。在该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立导语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例如,我国历史悠久,物产资源与传统文化更是丰富,我国不同地域的城市具备多样化的习俗与传统,同学们必然对自己的家乡风俗有着别样的理解,通过了解别样的风俗习惯可以从中体会到不同的人文风情。《台阶》该篇文章的作者来自农村,该篇课文其中所表达的内容便是作者家乡的独特风俗——在当地是通过台阶数量证明房屋主人的地位高低,地位越高则台阶数量越多。在此种风俗下,当地居民便以高台阶作为追求,请同学们在阅读理解该篇文章时,将台阶作为阅读切入点,通过台阶分析并总结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通过在课前进行有效的引导,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环境,使学生迅速进入阅读状态,从而对文章进行深度分析与理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文章特点将人文风情作为文章切入点,使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更加清晰、透彻,并具备逻辑连贯性,从而理清文章脉络。

以该篇文章为例,其背景为农村环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深化文章中的人文风情,从而在极大程度上体现出农村生活的主要元素,借助所体现的相关元素,理解人物以及人物性格,从而深度分析人物在文章中的特点与思想品质,以此引导学生通过该篇文章深度挖掘文章中各类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此学生对整篇文章的脉络也会有更加透彻清晰的理解。通过强化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对文章的理解与探究,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结合生活实例,强化语文阅读感悟

语文学科相较于其他学科具备一定程度的特殊性,语文不仅是学生需要学习的重点科目,同时语文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不可分。在实际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模式时,教师可以有效利用语文学科这一特点使教学贴近生活,通过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意识到所学习的知识不仅源于生活,还可以通过知识服务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时,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将所学内容与生活有效联系在一起,尽可能通过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在现实中的真情实感,从而强化学生在文章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背影》时,可以在备课阶段搜集与文本相关的视频资源或图片资源,而后在教学过程中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资源,即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形式不拘泥于书本,而是通过视频与图片丰富学生的视觉与听觉,通过调动学生的感官,增强学生在学习该篇文章时的内在情感,从而有效将学生带入该篇文章中,使学生进行深入的体验与感受,以此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教师在语文阅读课堂中通过切实有效的教学引导,使学生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到实际生活,从而实际生活理解与学习文章,而后通过在学习文章后所获得的感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认知并了解社会生活,以此实现从文章到生活、再从生活回文章的双向教学,从而极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感悟,帮助初中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核心素养。

(四)强化阅读活动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阅读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方式,该学习方式将会贯穿至整个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但教师若长时间在同一环境下使用亘古不变的指导与教学方式为学生开展相关的阅读学习活动,极大程度上会使学生在阅读中产生枯燥、厌烦甚至是讨厌等负面情绪。为有效避免阅读学习过程过于枯燥且单调,则需要教师开展多元化、多样化且富有趣味性的阅读活动,从而使学生在参与相关阅读活动时可以通过灵活多变的阅读方法切实感受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并通过阅读活动学习多样化的阅读方法。

例如,教师在开展《乡愁》课文的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中开展自读方式或听读方式,带领学生对该篇文章进行理解、学习、想象以及感悟,深度挖掘该篇文章所表现的意境与思想。教师在对该篇文章进行朗读时,应结合文章意境变换朗读语气,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满的阅读学习氛围,以此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感。教师在设计阅读学习活动时,需要结合实际因素,从多角度、多方面为学生开展相关活动,以此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平台以及充足的阅读时间,从而使学生在参加相关阅读活动时可以通过和谐快乐的阅读学习氛围发现阅读学习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不同阅读活动与阅读形式中进行阅读学习,使学生积累多样化的阅读感悟,切实推动初中生语文涵养的培养与强化。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阅读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阅读水平,还可以利用写作切实提高学生的相关阅读能力,所以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效推动初中生学习过程中的读写结合,使学生通过写作深度理解文章中的情感与意义。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通过写作切实表达自身想法与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科学引导学生开展写作活动,以此为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

(五)重视语文课外阅读,开阔阅读视野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程度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教材内容为学生开展相关阅读指导与学习,则无法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学习潜力且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有效转变教学理念,根据现阶段教学环境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注重课外阅读对学生文学素养的指导意义与学习价值,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语文阅读学习中的实际需求,为学生科学合理地选择适合的课外读物,同时可以要求学生定期向教师递交课外读物读后感,在拓展课外阅读时,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从而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切实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以此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有效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与阅读水平。

例如,教师在开展史学类文章的教学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与文章内容相关的其他史学资料,带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而强化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获得对文章内容的深刻感悟以及理解。在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为学生推荐较为适合且具备一定阅读意义的文章或书籍,相关读物内容应贴合语文教学中涉及的相关内容。例如,教师在为初中低年级的学生推荐读物时,应以培养并强化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为主。而为初中高年级的学生推荐读物时,则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为其推荐较为适合且具有涵养与深度的读物,以此强化其文章分析能力与理解认知水平。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应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重视阅读的教学,结合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情况,强化学生在阅读时的感悟,增强学生在实际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解析文章,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思维,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篇文章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如果你感到迷茫,不妨读一下这篇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我父母的第一次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