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强种子“芯片” 赋能种业振兴

2023-10-28文/林

上海人大月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种源种业种质

文/林 茗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种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是现代农业的“芯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种源安全、种业振兴的重要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面推动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把上海建设成为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种业创新中心,已经成为新时期上海“打好种业攻坚战”“大力发展种源农业”“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关键节点。

9 月26 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种子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的出台让素有农业“芯片”之称的种子有了专门的法规护航,将为促进本市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激励种业创新、规范种子生产经营行为、优化种业发展环境提供更清晰的规则指引,也将为推进上海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下好“先手棋” 源头保障种源安全

从粮食安全到食品安全,归根结底取决于种源是否安全。种质资源是保障重要农作物有效供给、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国家战略性资源。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有利于将种质资源优势转化为育种创新和产业发展优势,下好这招“先手棋”至关重要。

“种质资源的普查力度要加大,尤其要关注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珍稀、濒危种质资源等,只有摸清家底,才能做好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开放利用。”“种质资源的整合和开放是育种创新、种质资源共享的基础。”“境外种质资源的引进事关生物安全,要加以规范。”……在《条例》的制定过程中,各方面意见对种质资源普查、开放利用、抢救性保护以及境外种质资源引进等问题关注颇多。

《条例》从政府层面系统规划、特定区域建立及保护规则、抢救性收集和保护以及引进境外种质资源规范等方面,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秉持整体谋划、规划先行的思路,要求市农业农村、林业部门制定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确定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基础研究、深度发掘、保护体系建设、共享与创新利用等目标任务。在具体举措方面,《条例》明确市农业农村、林业部门通过种质资源普查等方式发现本市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加强种质资源库(圃)和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地建设,组织开展因自然灾害、环境变化等情况受到威胁或者破坏的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和保护。在发掘、保护优质种质资源方面,《条例》规定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发掘优异基因,建立分子指纹图谱库,创制优异种质,并公开其保存的可供利用的种质资源。针对实践中乱引滥繁等危害种质资源安全的现象,《条例》明确禁止侵占和破坏种质资源、破坏特定保护区域设施和标志等行为,并对引进境外种质资源应当开展检疫性有害生物和生物安全风险评估、采取安全控制措施提出了要求。

汇集科技优势 瞄准种业“高精尖”定位

种业是第一产业中的“高精尖”产业。我国的种子企业与国际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和技术实力仍有差距。只有依靠科技创新,种业高质量发展才有腾飞的动力,才能培育出更多优异种质,丰富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和花篮子,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条例》注重科技赋能,设“种业创新”专章,聚焦保障种源自主可控、种子科技自立自强,立足于本市现代种业发展实际,将种业科技创新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发挥科技资源密集优势,集聚技术、人才等资源禀赋,助力攻克种子“芯片”。

本市目前拥有一批种业创新国家级和市级遗传育种平台,分散在科研院所、高校和种业企业,人才优势和平台优势缺乏集聚效应。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时,不少意见直指种业创新资源整合、布局调整、设施设备共享问题。“政府应当在种业创新公共服务方面积极作为,建立开放共享的管理机制,让育种科研人员能更便捷地获取科学仪器设施、设备等资源,加速联合攻关,提高创新效能。”法规草案在修改完善的过程中,正面回应了这些建议,设置“种业创新公共服务”条款,对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种业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推动资源整合和利用,优化科研布局,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实验室、公益性研究成果等资源开放共享提出了明确要求。

“科研育种与市场脱节是制约种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亟需发挥产学研协同优势,加快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整合企业与科研单位的优势资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现代农业创新发展和升级的关键环节,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在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动能和效率方面还有大文章可以做。”在听取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的过程中,多个来自一线的育种企业、科研单位表达了这些意见。对此,《条例》一一予以明确。

在产学研协同方面,《条例》支持种子企业通过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设研发基金、共建实验室、组建创新联盟等方式,发挥产学研协同优势,开展商业化育种创新;加大对实行选育生产经营相结合的种子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

在推进种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条例》要求相关部门优化种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健全种业科技成果权益分配机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植物新品种权、专利权、种质资源和技术方法等与种子企业开展合作,建立优势互补、分工明确、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协同推进研究开发与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种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强化政策保障 注入种业发展动能

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种业发展离不开政府扶持和保障。在《条例》的制定过程中,来自各方面的意见里,“培育引进种子企业”“人才保障”“资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等关键词高频出现。“种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要在资金投入、人才引进方面作出相应的政策安排,为种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建立的目的是强化对种业原始创新的保护,不能放任修饰性创新成果抢占市场,要保护育种企业、科研机构进行原始创新的积极性。”

针对加强种子企业培育引进、人才保障、财政资金投入等政策措施保障力度的意见,《条例》明确规定,支持和保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种子企业和技术推广部门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和急需紧缺种业人才;推动设施农业、林业用地向种源设施建设倾斜,建设用地指标优先支持研发型种子企业、种子科研机构;支持采用直接补助、贴息贴费、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

针对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实质性派生品种,激发科研机构、种源企业创新动力的意见,《条例》聚焦提高种业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要求知识产权、农业农村、林业等部门为植物新品种权、育种方法发明专利权等种业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管理等活动提供指导和服务;市农业农村、林业部门支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新品种,加强实质性派生品种管理,提升植物新品种保护水平,促进种业自主创新、原始创新。

“打赢种业翻身仗”,缩小差距、补齐短板,增强优势是关键。《条例》的出台将在制度层面破解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力度不够、种业科技创新激励不足、种子企业不强等问题瓶颈,激励社会各主体参与种业发展,形成保护优先、高效利用、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种业发展格局,推进上海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种源种业种质
不同种源防风种子质量分析
鹿芯壹号梅花鹿种源检测芯片
华南地区最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建成
不同蒙古栎种源苗期生长差异及优良种源选择
亚麻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贵州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及核心种质库构建
种业名企展示
小桐子种源试验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