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痛泻汤剂治疗脾胃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

2023-10-28朱梅萍孙明瑜

中国医药导报 2023年26期
关键词:消肿汤剂溃疡性

叶 佳 朱梅萍 孙明瑜 刘 畅

1.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消化科,上海 2012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病研究室,上海 201203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性血便等[1-2]。溃疡性结肠炎具有病程长、程度重、易反复发病等特点[3]。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奥沙拉秦等为西医治疗常用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炎及促溃疡创面愈合作用[4]。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着症状缓解慢、停药易复发及不良反应多等问题[5]。中医认为该病属于“久痢”“便血”等范畴,病机在于肝脾胃肠脏腑功能失调,湿热毒邪内蕴下迫肠道导致发病,治疗时应从健脾和胃、清热解毒、祛湿消肿、凉血止泻等方面着手[6]。痛泻汤剂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简称“我院”)近几年来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根据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中医症候表现辨证组方得到的自拟方剂,具有健脾燥湿、理气和胃、清热止泻等功效,在临床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中表现良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6 月至2022 年8 月我院收治的88例脾胃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7];②符合中医诊断标准[8],辨证分型为脾胃湿热型,主症:腹泻、腹痛、脓血便。次症: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干、口苦、腹胀、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肠道疾病;②全身性感染性疾病;③入组前已接受其他类型的治疗药物干预;④哺乳期、妊娠期及合并恶性肿瘤等特殊患者;⑤未完成既定治疗方案而中途退出;⑥对本研究治疗药物有禁忌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 例。观察组男24 例,女20 例;年龄18~65 岁,平均(41.69±9.13)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25 kg/m2,平均(19.41±1.98)kg/m2;病程1~8 个月,平均(4.25±1.06)个月;溃疡病灶位置:升结肠12 例,乙状结肠15例,降结肠17 例。对照组男26 例,女18 例;年龄18~65岁,平均(43.21±9.65)岁;BMI 18~24 kg/m2,平均(19.97±1.89)kg/m2;病程1~7 个月,平均(3.97±0.92)个月;溃疡病灶位置:升结肠14 例,乙状结肠18 例,降结肠12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查(2021-547-30-01)。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以柳氮磺吡啶片肠溶片(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规格:0.25 g,批号:20200401)口服,3 次/d,1 g/次,以15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痛泻汤剂治疗,方剂组成为:白术(蜜麸炒)10 g、黄芩炭9 g、陈皮6 g、合欢皮6 g、葛根15 g、白芍(蜜麸炒)10 g、黄连3 g、延胡索(醋)15 g、乌梅(制)3 g、防风炭9 g、蒲公英15 g、炒薏苡仁15 g、白头翁15 g、地榆9 g,1 剂/d,水煎煮得300 ml 药汤于早晚分次服用,以15 d 为1 个疗程,共治疗3 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中医证候积分:将腹泻血便、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红苔黄,根据严重程度分为无、轻、中、重4 个等级赋分为0、2、4、6 分,得分越高症候程度越重[9]。

临床疗效:参照《溃疡性结肠炎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 年》[10]制订,显效:症状基本消退,中医证候积分下降>80%;有效:症状显著减轻,中医证候积分下降30%~80%;无效:症状均未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30%。

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以CHDD5A 型实验室台式高速离心机(杭州川恒实验仪器有限公司)对血液样本进行离心,转速3 000 r/min、离心半径5 cm、离心15 min。分离后的血清标本以ZY-1280 型分立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南京科华仪器设备公司)检测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内毒素(endotoxin,ET)、D-乳酸(D-lactic acid,D-LA)水平,免疫比浊法试剂盒由南京博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批号:BY20210110)。

治疗安全性: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腹泻血便、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舌红苔黄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注t1、P1 代表两组治疗前比较;t2、P2 代表两组治疗后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肠黏膜屏障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DAO、ET、D-LA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AO、ET、D-LA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肠黏膜屏障功能比较()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肠黏膜屏障功能比较()

注t1、P1 代表两组治疗前比较;t2、P2 代表两组治疗后比较。DAO:二胺氧化酶;ET:内毒素;D-LA:D-乳酸。

2.4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受到遗传学因素、免疫因素、肠道微生态因素等影响,在饮食习惯不规律、外界致病菌感染、季节改变、环境恶化等诱发下而发病[11]。柳氮磺吡啶是西医最常用的治疗药物,进入机体后可浓集在患者的肠道处,经水解后得到5-氨基水杨酸和磺胺吡啶,在肠壁黏膜组织中起到抗菌消炎和免疫抑制的作用[12]。但单纯西药治疗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13]。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由于饮食不节,食甘肥厚,加之情志不畅、肝气郁结,伤及脾胃,致使脾失健运,清浊不分。且患者感受到外界湿热毒邪,使湿热毒邪内蕴,导致下迫肠道,气血凝滞,壅而化脓,进而耗血伤阴,久病入络,发为本病[14-15]。根据中医对于该病的病机剖析,认为治疗应从健脾和胃、清热解毒、祛湿消肿、凉血止泻方面入手[16]。痛泻汤剂由多味中药组成,方中白术健脾燥湿;白芍柔肝缓急止痛;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17];陈皮理气燥湿醒脾、行气止痛;合欢皮清热解毒、和血消肿;葛根解肌退热、升阳止泻;黄连是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良药[18];延胡索止痛消肿、行气活血;乌梅止泻涩肠、固崩止血;防风炭升阳气而醒脾,且长于止血[19];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炒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解毒散结;白头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地榆凉血止血、解毒敛疮。全方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燥湿、活血止痛、清热解毒、理气和胃、涩肠止泻之功。本研究观察组采用痛泻汤剂与柳氮磺吡啶联合治疗,分别从中医治本、西医治标的角度发挥协同增效的目的,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效果,由此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

正常情况下,肠道黏膜屏障可以有效阻止外部致病菌侵入肠道,然而当肠道黏膜屏障受损时,外部致病物质和肠道菌群通过肠道黏膜向上皮组织移动,导致肠道炎症和损伤,进而形成溃疡,因此肠道黏膜屏障受损是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重要因素[20]。肠道黏膜屏障未受损时,肠道D-LA 与ET 不能进入血液,然而,当肠黏膜受损时,肠道通透性增加,大量D-LA 和ET释放到血液中,导致两者在血液中的水平升高[21-23]。DAO 主要存在于小肠黏膜及肠道纤毛上皮细胞中,在肠道黏膜屏障作用下,血液中DAO 水平较低,但当肠黏膜受损时,血液中DAO 水平显著升高[24]。本研究观察组治疗后DAO、ET、D-LA 低于对照组,提示痛泻汤剂能够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屏障功能,可能与合欢皮、葛根、乌梅具有消肿生肌、解毒敛疮、涩肠止泻的功效有关[25-28]。由于研究时间限制,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在加用痛泻汤剂治疗后对患者的复发改善效果尚未进行随访观察,今后研究中可继续深入探讨。

综上所述,痛泻汤剂治疗脾胃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良好,可改善中医证候,提高肠黏膜屏障功能,治疗安全性较好。

猜你喜欢

消肿汤剂溃疡性
传统中药制剂丸、散、汤剂的研究现状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口服中药汤剂常见不良反应及药学干预
《伤寒论》对于现代中药汤剂制作的启示
HPLC法同时测定妇康消肿丸中4种成分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
愈疡消溃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30例
溶石汤剂治疗胆结石46例
治疗脾肾阳虚型溃疡性结肠炎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