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适切的合作任务,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2023-10-28王丽林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3年9期
关键词:汇报生字成员

王丽林

2022年版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合作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必备。很多学校都对合作小组的划分、成员职务的分工、汇报形式的确定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以确保合作学习的真正落实,保证每位学生在合作中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提出适切的合作任务是合作学习中的“发动机”和“方向盘”,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如何制订适切的合作任务要慎之又慎,要最大化地去实现合作学习的价值。

一、合作任务完成的原则

课堂实践证明,要想保证合作的效果,使合作学习真正发生,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1.先思考再合作

合作学习要建立在每位学生独立思考后的再交流,再学习。小组成员要带着思考而来,交流分享才能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才能使探讨更加深入,合作更加有效。因此在制订合作任务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这样就避免了任务一布置,小组成员聚在一起,要讨论什么,自己有什么想法,都说不出所以然,大家只是人聚在了一起,看似形成了小组,但是并没有真正交流、讨论起来,这就是在课堂上常常见到的“伪合作”。因此,在合作学习时应养成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的习惯,这是对合作效果的保证。

2.有合作有评比

班级教学一般都组建了合作学习小组,为了保证合作学习的效果,就要展开评比,以此起到促进作用。如可以从合作时间上进行评比,哪个小组最先完成了合作学习任务,并做好小组汇报准备,在小组评比中率先获得一分。看似简单的比较合作速度,其实有效地遏制了合作学习进入状态慢、组织松散、交流低效等不良现象,促进了小组成员快速思考,高效完成合作任务。

3.汇报时齐参与

在小组汇报中,如果能人人参与汇报,在评比时得分要高于成员代表汇报。这样的评比规则,导向的是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要人人参与,避免造成“优生一言堂,差生在一旁”的现象,如果不做人人参与的规定,长此以往,学困生慢慢还会边缘化,合作学习会慢慢失去原本的意义。小组成员能力有强弱,汇报时成员承担的汇报任务也可以有侧重,能力强的任务可以重一些,能力弱的可以轻一些,但任何成员不可缺席,这样坚持,才能让每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与成长。

二、合作中学习能力的培养

合作任务的设置一般是在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处,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探讨来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任务如果设置得太简单便没有合作、交流、探讨的必要。因此,合作任务的设置要指向学生的学习能力、感悟能力以及思维品质等方面的提升。

1.方法分享: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识字写字一直是重点,每一篇课文都有不少的识字量,到了二年级时,学生一般都有了一些识字的经验,生字如果每一个去讲,显然耗时耗力,此时,教师便可以设计合作学习:你记住了哪些生字,在小组内分享你的识记方法。这个合作任务的提出,学生先要自学生字,然后分享方法,在交流分享中进一步巩固识记生字的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与事物相联系,用熟字带生字等方法。学生相互补充、合作、思考完成所有生字的学习,在这个合作任务完成中,每个成员都要认真交流、分享、倾听,并组织汇报,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识记生字的能力。

在理解词语以及古诗的诗意时,教师同样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有看图理解、借助动作理解、找近义词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等,多进行这样的合作分享,使得每位学生都去学会理解词语、学会识记生字,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在合作中学会学习。

2.信息整理:在合作中學会梳理

有些课文篇幅较长,人物关系或事情比较繁杂,一个人完成稍显吃力,往往会失去信心。这时借助小组的力量共同去完成,并有条理地进行信息梳理,完成汇报。在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交流、补充、调整,理清了文章内容,学会了有序梳理文章的方法。

如三年级下册《急性子顾客和慢性子裁缝》文章比较长,怎样理清文章内容呢?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合作学习的任务:急性子顾客几次来到裁缝店?每次想做什么?慢性子裁缝是什么样的表现呢?请你默读课文,尝试完成下面的表格(见表1),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借助表格梳理课文,在小组中交流后进行有序汇报,可以使信息提取更加准确,再合作汇报文章内容,将一篇长长的文章来来回回梳理了几次,便读得更加清楚、明白了。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思考,并全员参与汇报,在交流、倾听、不断修正中学会有序梳理文章内容。

再如二年级下册的《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以及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故事类课文,情节丰富,教师便可以借助表格来梳理,在合作中训练每个学生提取信息、梳理课文的能力。

3.阅读交流:在合作中学会品悟

在阅读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需要慢慢品读感悟,如果集体进行分析,课堂往往就成了优等生的舞台,学困生得不到锻炼与提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优等生可以在小组内先示范怎样抓住关键词来品读,读出什么样的感受,怎样边读边想象画面。学困生照着样子品读句子,其他成员帮忙指导,最终一起参与汇报。在合作交流中,每位学生的品读感悟能力都能向前迈进一步。如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的第2自然段,作者抓住了树木、溪水、小鹿等事物将春天的小兴安岭写得生机勃勃。在教学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生机勃勃,在小组内交流。在交流中,有的学生抓住了“抽出”这个词,展开联想,感受到枝条长出的速度非常快速;有的学生抓住描写小鹿的句子,想象小鹿活动的场景,想象出小鹿们自由、活泼、生动玩耍的模样。在小组交流中,学生的话匣子被打开,你分享,他补充,大家都被带入到了氛围之中,品读也变得更加生动、丰富。学生在交流、分享中提升了品读感悟能力。

4.角色扮演:在合作中学会表现

在教材中,有些课文后面提出了分角色将故事演一演的要求,这个显然在小组合作中练习扮演要方便、高效得多。这时引入竞争机制,事前提出选取两组进行比赛,其余小组进行点评,更加促进了小组内高质量的排练。如,在执教三年级下册《陶罐和铁罐》一课时,教师布置合作任务:小组成员分角色将这个故事演一演,注意要把人物的特点生动地表现出来。在小组合作练习时,教师发现有学生在表演,其他学生就会不断给他提出建议,有的甚至直接示范。如要表现出铁罐的傲慢无礼,一位学生见小组成员表现不够生动,直接示范,只见他双手叉腰,下巴朝上,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便生动地出现了。正是在小组合作中大家相互建议,不断练习,学生将文本内容有效内化,通过生动的表现来诠释角色。

5.展开辩论:在合作中学会思辨

2022年版课标指出:“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思维品质在核心素养中有重要地位,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维品质的训练。如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一文要求学生推断“父亲曾经是一位猎人吗?”。在这里,教师设置的合作任务是:你认为父亲曾是一位猎人吗?南北两组学生分别为正反两方,合作寻找本组观点的理由,并各选派一组展开辩论。教师采用辩论的形式,使成员合作起来更加团结,大家为本组观点积极寻找理由,推理、判断,在小小的细节中寻找支撑点。一位学生说:“我认为父亲曾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猎人。因为猎人主要就是要研究鸟,掌握鸟的习性,从文中看来,父亲对鸟的习性了如指掌,所以,我认为他曾经是一位猎人。”一位学生说:“我认为父亲不是一位猎人,他只是一位酷爱鸟的人,因为文中说道:‘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二者都有理,都能证明自己的观点,辩论的目的并不是要分出对错,而是要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推理、判断,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的核心不在于合作形式,而是制订适切的合作任务,并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使学生在合作中识字写字、品读感悟、阅读欣赏、沟通协调等能力得到训练,同时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猜你喜欢

汇报生字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读儿歌识生字
防疫关隘,我向省长汇报
生字辨识大闯关
电视汇报片的艺术表达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我每天都得“早请示、晚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