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可·波罗与山西

2023-10-28林曙朝

文史月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波罗马可游记

林曙朝

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改“大蒙古”国号为大元,次年迁都元大都(今北京)。随后举兵南下,直至灭了南宋,建立了幅员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元朝,并随即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巩固和发展他的帝国。忽必烈不愧是蒙古族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思想解放,眼界宽阔,抱负宏大,行事果敢。成为元朝最高统治者以后,采取开放国策,吸纳外国人来华经商、旅游,甚至不拘一格,委以重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有了意大利商人、旅行家马可·波罗到中国游历、经商、当官等一系列精彩故事。

馬可·波罗(Marco Polo),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尼可罗·波罗和叔叔马飞·波罗都是威尼斯巨商。曾到东方经商,来到中国元朝大都(今北京),并朝见过蒙古族皇帝忽必烈大汗,建立了友谊,回国时还带回了忽必烈大汗给罗马教皇的信函。小马可·波罗对神秘的东方产生了浓厚兴趣,天天缠着父亲讲东方旅行的故事,并下定决心要亲自到遥远的中国看个究竟。

1271年,马可·波罗17岁时,父亲和叔叔拿着罗马教皇给忽必烈大汗的复函和礼品,带领他与十几位旅伴一起向遥远的东方进发。他们从威尼斯进入地中海,然后横渡黑海,经过两河流域来到中东古城巴格达。从这里到波斯湾的出海口霍尔木兹,就可以乘船直驶中国。

然而,意外却不幸降临。一行人在一个镇上掏钱买东西时,被一伙强盗盯上,晚上睡觉时绑架了他们,分别关押起来。半夜里,马可·波罗和父亲逃了出来,搬来救兵。幸好他的叔叔平安无事,强盗和其他旅伴则不知去向。

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继续前行,来到霍尔木兹,一直等了两个月,也没遇上去中国的船只,只好改走陆路。他们从霍尔木兹向东,越过荒凉恐怖的伊朗沙漠,跨过险峻寒冷的帕米尔高原,一路跋山涉水,克服了疾病、饥渴的困扰,躲开了强盗、猛兽的侵袭,终于来到了处处花果飘香的中国新疆。在这里,他们看到了美丽繁华的喀什、盛产美玉的和田,各个少数民族的曼妙舞姿和甜美歌声……所有的一切都让马可·波罗着迷。

1275年的夏天,一行人到达元朝的上都,觐见了元世祖忽必烈大汗。父亲和叔叔呈上了罗马教皇的信函和礼物,并向大汗介绍了马可·波罗。忽必烈大汗立即说:“欢迎他,我很高兴!”在朝会之后,忽必烈大汗下令大摆盛宴为他们接风,并且下令将马可·波罗的名字列入荣誉侍从的名册之中。自此忽必烈大汗对马可·波罗一家宠信有加,满朝文武对他们也愈加敬重。

马可·波罗在很短时间内就学会了蒙古族的一切礼仪,并通晓4种语言文字。忽必烈大汗派他到各地执行任务(有些甚至是机密任务),他都完成得很出色。为此,大汗任命他为扬州总督,管辖24个县。马可·波罗在任3年,刚正不阿,主持公道,深得百姓拥戴。

马可·波罗借奉大汗之命巡视各地的机会,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他先后到过新疆、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云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地。中国的辽阔土地、丰富物产与奇异民俗,让他一次次惊叹。他还代表元朝出使过越南、缅甸、苏门答腊。每到一处,他总要详细地考察当地的人文历史、山川地理以及风俗民情;回到大都后,详细地向忽必烈大汗讲述所见所闻。

马可·波罗一家三口在中国整整生活了17年,与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友谊,但他们离乡日久,思家之情与日俱增。于是向忽必烈大汗提出回国省亲的要求,1292年夏天获得恩准。他们借护送蒙古公主阔阔真到波斯(今伊朗)成亲的机会,并奉旨呈送给罗马教皇信函,从福建泉州出海,踏上返乡之路。他们一路历尽千难万险,长途跋涉,于1295年回到威尼斯故乡,到家时衣衫褴褛,口音变调,曾被远亲拒之门外,后来出示诸多证据,才回到家中。

1298年,马可·波罗卷入热那亚战争,兵败被俘,被投入监狱。在监禁中,他把自己在中国以及其他亚洲国家的经历见闻,向难友、比萨作家鲁斯蒂谦详细口述。鲁斯蒂谦如获至宝,详细记录,整理成书。于是,《马可·波罗游记》(又名《东方见闻录》)横空出世。马可·波罗因此成为第一个游历中国及亚洲其他各国并将其系统地介绍给西方的欧洲人。著作问世后,立即成为欧洲的畅销书,先后被译成十几种语言,出版100多个版本。中国也出版《马可·波罗游记》中译本多次。据悉第一个中译本在中国出现,是在1913年7月,由清末留法海归人士魏易翻译,梁启超题写书名,正蒙印书局出版。最新出版的应是在2012年6月,由梁生智翻译,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该书第二版。

在山西,马可·波罗游历了哪些地方?留下来哪些记述?

据《马可·波罗游记》所展示,马可·波罗从北到南,先后游历了山西境内的大同府、太原府、平阳府、河中府和解州寨堡。

大同府:是中国北方的历史名城,到了辽、金两朝,取名西京,更是北方的政治、军事、文化重镇。北魏王朝建立以后,此地成为“平城”,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皇室猎园,到了元朝,这里仍是皇家专享的猎场所在地。游记称大同是“一座美丽的大城市”。说“大汗狩猎的范围一直扩展到这里。在这个范围以内,除了皇家的王公和在大鹰师处注册的人以外,没有人敢打猎。”“不过大汗很少到这一带游猎,所以许多野兽,特别是野兔,繁殖得极多,有时甚至将省内一切生长的谷物都毁掉了。大汗得到这个消息,便率领宫廷人员前往狩猎,最后满载而归。”

游记中还记述:“这里的商业十分发达,各种物品都能制造,尤其是以武器和其他军需品见长。它们从这里直接提供给皇家卫队使用,十分便利。”“葡萄园为数甚多,所以可以生产大量的葡萄。其他果实也很丰富,桑树及养蚕业也很发达。”

太原府:《游记》写道:“我们到太原府城,经过许多好的城市集镇,买卖工业,皆极繁盛。又见到许多好看的葡萄园。酒则贩运到契丹(按:马可·波罗将忽必烈统一管辖的中国北部区域称为‘契丹省’)各处不产酒的地方。那里又有许多桑树,本地人民从桑树叶子制出许多丝来。各城市皆相距不远。城市中人烟极为稠密。路上常见有成群的旅客,人民互相亲爱。路上人多,是因为有许多货物在各城市中间转运不息、每个城市有定期集会的缘故。”“这城是很大很华丽的。城中商工业皆很繁盛。大可汗军队所需要的军装,大半皆是在这城中制造的。那里有好多的葡萄园,制造出很多的酒。这是契丹省唯一产酒的地方,酒也由这地贩运到全省各地。”

平阳府:游记记载:“城市很大,也很重要”,“商人很多,人民以商业同手工业为生。产丝极多。”

河中府:地处太原至西安的交通枢纽中心,蒲津渡是这条交通大动脉的咽喉要津所在。游记记载:“河中府商业、手工业皆极兴旺。那里出产丝、生姜、高良姜、香草,同许多别的香料,皆是没有贩运到我们这些国的。各种金丝布在那里制造得很多。”“河中府大城人民皆拜偶像。你们知道契丹省全体人民皆是拜偶像,祇略有一些基督教及回回教而已。”

解州寨堡:游记记载:“离开平阳府骑马向西行两天,我们到解州寨堡。寨是很好,为古代金王所造。寨里有一座美丽的宫,宫里有一大殿,殿里有古代治理此地所有诸王的画像,这实在是一种伟观。殿内各处涂金,有好的绘画点缀。所有这些皆是以前治理那省各王所做的。”人们看到这里,自然会想到全国最大的解州关帝庙以及关公家乡的常平关公家庙。而满身“涂金”的“古代金王”,无疑就是关羽神像。由此可见,关羽受历代帝王褒奖,而成为中国历史上万民崇拜的“武圣”由来已久,影响深远。

值得注意的是,游记在记述山西经济状况时,提到酒业和煤炭业,着墨较多,评价甚高,反映了其历史之悠久,在百业中地位之重要。

游记记载马可·波罗在山西境内的亲历:“我们必须知道,在契丹省中,多数人都喝我们要告诉你们的那种酒。他们用米做酒,加上许多好的香料,而且制造得很精良,比任何别种酒都好喝。”学者考证,马可·波罗赞赏不已的好酒,应该是朔州、太原生产的米酒、黄酒,也可能指的是河东的“桑落酒”。

提及山西煤炭,马可·波罗更是绘声绘色,充满了惊奇:“在契丹全省中有一种黑石,从山上掘出,和别的石头一样。燃烧如木柴。这些石头燃烧时没有火焰,只有在开始点火时,有一点火焰,保留在红热状态。这种石头放出很大的热量。它们燃烧着比木柴好些。如果你们夜间把它放在火中,点得很好。我真实告诉你们吧,这石头整夜都在那里燃烧,所以到第二天早晨,你们仍旧可以看到火犹未熄。”

游记还在多处谈到山西的风俗习惯。有研究者把它罗列起来,主要有:讲究礼貌;孝敬父母;保持贞洁;恪守契约;宿命思想;敬神思想;禁止赌博;抽签寻物。这些风俗习惯中,多数是具有现实意义的“良俗”,是现今我辈应当传承和弘扬的。

世世代代生活在大草原的忽必烈大汗,在建立由蒙古族统治的元朝之后,还保留了狩猎的习惯,建立了供皇家专用的狩猎区,而且在附近还划定了禁猎区。游记记载:“禁猎的区域有一定的距离,例如,有些地方是五英里,另一些地方是十英里,还有一些地方是十五英里。在这个范围以外,才准许其他人行猎。”“然而还有一个命令,就是禁止大汗所属各国的所有臣民在每年三月至十月间捕杀野兔、小种鹿、黄鹿、赤鹿等动物和其他鸟雀。这个命令的用意是为了保护鸟兽,使它们能够迅速繁殖。凡违反这个命令的人都要受到处罚。所以每一种猎物都能大量地繁殖起来。”从马可·波罗揭示的事实来看,忽必烈大汗当年就有了明确的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确实明智可贵。

游记还记载忽必烈大汗采取了一项既可点缀风景又有实用价值的措施:“他下令在大路两边大量种植树木,每株相距不超过两步。当这些树木长高后,不仅在夏季可以享受荫凉,而且在冬季下雪时也能起路标的作用。这些都给旅行者带来莫大的帮助,使他们的行程变得舒适而方便。只要土壤适宜,一切大路上都要种植树木。”“大汗还任命高级官员来检查上述措施是否确实顺利,所有道路是否保养良好。”这实在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明智之举!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得益良多。

从《马可·波罗游记》所披露的信息来看,元朝时代的山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程度已达相当水平。但山西毕竟属于内陆省份,比较封闭,“不东不西”,既不是沿海,又不是沿边,对外交往历来欠缺,外部世界要了解山西也困难许多。

《马可·波罗游记》在宣传山西方面可谓立了大功。全书以纪实的手法,用相当多的篇章和热情洋溢的语言,将山西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方方面面,真实而生动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可以说,游记中所记述的关于山西事情的每一个文字,都是马可·波罗奉献给欧洲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山西特产”。

如果问马可·波罗从山西带走什么?我认为是关于山西的大量信息。众所周知,中华文明在海外的传播和弘扬,主要靠两支力量:一是中国人出国谋生、定居,带走了中华文明,加以传播和弘扬。这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事情,未必都是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因为中华文明早已流淌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中。二是来华的外国人,回国时带走中华文明。他们因为某种机缘,来中国游览观光、贸易经商、学习工作等,对中华文明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自觉自愿将中华文明加以传播和弘扬,沟通了中西方文化交流。馬可·波罗可谓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

值得人们关注的是:马可·波罗从山西带走的大量信息中,极有可能包括面条的制作技艺。中国是世界上面条的消费大国,历史悠久,制作技艺高超,品种繁多,风味独特。而山西面食,堪称地方传统特色面食文化的代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其品种,有刀削面、拉面、擀面、剔尖、拨鱼、猫耳朵、揪片、刀拨面、搓鱼、推窝窝、溜鱼儿、抿面等。称山西为“面食之根”,实不为过。马可·波罗来到中国时,面条已传入日本、朝鲜乃至亚洲大部,只是因为欧洲刚刚与中国通商,所以中国面条还不为欧洲人所认识。

在元朝当过官并游历过中国多个省份的马可·波罗,将中国面条、山西面食的制作技艺带回生产小麦的家乡意大利,乃至推广到整个欧洲,是完全可能的。因为他是个商人,他长期四处旅行,不仅仅是游山玩水陶冶身心,而是用敏锐的眼光在寻找商机,山西面条的制作技艺不可能不入他的法眼。

1937年12月在山西临汾参加八路军、曾任新华社社长的穆青同志,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同意大利朋友在一起吃面条,他们总爱说意大利面来自中国,是当年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到意大利的。”意大利人都这么说,想必中国面条传入意大利乃至欧洲的说法,言之不谬。

有“世界一大奇书”之称的《马可·波罗游记》,是欧洲人撰写的第一部详尽描绘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的游记。它向整个欧洲乃至整个西方,打开了神秘的东方大门,打破了西方神权统治的禁锢,推动了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给中世纪的欧洲带来新世纪的曙光。马可·波罗因而被称为“一个时代的象征”,实至名归,当之无愧!

猜你喜欢

波罗马可游记
麦恩是条多情的狗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马可 时光の味道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马可的音乐遗产
超市游记
小熊波罗不想睡觉(二)
小熊波罗不想睡觉(一)
马可·波罗来过中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