崞县中学时期的革命志士刘葆粹
2023-10-28褚晓阳
褚晓阳
刘葆粹(1905—1930),又名刘复华,山西崞县(今原平市)崖底村人。刘葆粹少时聪颖踏实,心怀大义,1924年考入崞县中学。1926年抱着爱国救亡的决心,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1927年刘葆粹毕业离校后,考入了国民革命军西北陆军军官学校,后在军阀混战中牺牲。终其一生,他能够在中国近代剧烈的社会变革中,敏锐地把握时代机遇,在历史舞台上施展才华,是一位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者。值得一提的是,劉葆粹是忻州第一位中共党员,并且在崞县中学建立了忻州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为忻州地区的建党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刘葆粹的名字是和崞县中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的政治运动基础就是在这里建立起来的。
崞县历史悠久,自古人文荟萃,近代人才辈出。1905年,刘葆粹出生于闫庄镇崖底村,该村西镶观上村,东领永兴村,交通便利。刘葆粹自幼性格活泼,勤奋好学。少年时在私塾读书,他从《三字经》入门,后又熟读四书五经和中国传统的典籍。进入小学以后,刘葆粹第一次接触到数学和英语等新式课程,并结识了许多老师和学生,这使他感到新奇。刘葆粹成长的年代,正是中国社会大变动的时代,他从小便受到爱国思想的熏陶。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的消息传来,在崞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办新学、倡白话和讨论革命之风遍及全县,社会革命思潮在崞县知识界传播。各校的教师及学生举行了支援北京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他们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口号,并下乡向工农群众宣传反帝爱国主张。少年时代的刘葆粹深受其影响,他怀着“立志深造”的热望,更加发奋学习。
1924年,刘葆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崞县中学。校内学生的思想非常活跃,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和进步思潮在崞县中学迅速传播和发展,有民主主义、基尔特主义、新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可谓纷繁复杂。身处其中的刘葆粹从最初的沉闷氛围中慢慢摆脱出来,热切地希望自己能获得更多知识。在学校里,课程内容丰富多彩,除四书五经外,还有物理和化学;涉及火车、汽车和飞机等许多新的科技知识,这对刘葆粹具有极强的吸引力。除了学习专业课程外,他也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各种报纸和时人名著,扩大知识领域,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刘葆粹在崞县中学就读期间,在进步思想的熏陶下,与进步学生樊炳星成立了“协进社”,经常带领同学在课余时间研究和阅读《共产党宣言》《社会进化史》《独秀文存》《孙文学说》等书籍,并在黑板报上发表学习心得,引起了全校学生的关注。随着协进社人数的增加,北京、上海等地出版的进步书籍在学生中广为流传。刘葆粹抱着救国救民的信念,一边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边积极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随着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学习以及学生工作实践的不断加深,他坚定不移地走上了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1925年5月30日,上海、青岛的工人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最终引发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其后,上海各界人士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在中国共产党的直接领导下,开始积极抗争。6月1日,上海群众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罢课、罢工和罢市的运动。“五卅惨案”的消息传来,激起了各地民众极大的愤慨,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在太原市党团组织的指导下,共产党员团结各界人士组成了“太原市民沪案后援会”,他们发表宣言、举行集会和游行示威。这对山西各地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大同和忻州等地纷纷开展活动进行支援。“五卅运动”的消息传来,崞县校园掀起层层波澜,崞县中学成为了忻州地区学生支援“五卅运动”的重要地点。刘葆粹迅速联系崞县各校的学生代表召开会议,商讨成立全县学生统一组织机构,领导学生的反帝爱国运动。会上刘葆粹、冯汉英和李兴唐等同学,向学生们讲述了“五卅惨案”的具体经过,声讨并控诉帝国主义压迫工人、虐待童工、枪杀工人的罪行后,这更加激起了学生的反帝爱国热情。他们群情激愤,“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和“援助上海工人”等口号响彻云霄。会上经过进步学生的协商研究,最终成立了“五卅惨案后援会”,负责综理全面工作。
在“崞县五卅惨案后援会”的领导下,学生们按照分工,即刻进行布置,共商行动对策,拟定援沪方略。崞县后援会也得到了太原市民援沪案后援会的支持,收到了山西公立图书馆馆长柯璜托人送来的沪案讲演稿,有《敬告山西同胞急起救援沪案》《反抗英日历来外交之失败》和《反抗英日帝国主义》等,这些讲演稿进一步激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几天后,崞县学生在“五卅惨案后援会”的带领下,纷纷走上街头,他们手执白旗,沿途演讲并散发传单,怒吼“援助上海罢工工人”“打倒帝国主义”“向帝国主义讨还血债”等口号,学生们还向各商店及设摊营业者劝导“不进劣货,坚持到底,以示抵制”。随后,后援会又组织各校的宣传组到各村庄进行宣传和义演,得知工人遭遇后,农民群众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们落下了悲愤的眼泪,并踊跃地将自己的口粮和仅有的一点现钱捐出,有力地支援了上海爱国同胞们的反帝斗争。经过崞县各界积极配合,援沪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各界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的高潮,民众不再购买外国生产的商品,纷纷开始支持国货,使得崞县在相当长时间内无人敢经销洋货。崞县的援沪运动在刘葆粹的带领下,声势浩大,持续时间长且影响广,唤醒了广大民众的民族意识,沉重地打击和震慑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客观上促进了先进革命思想在忻州地区的传播,推动了党团组织的建立与发展。
1921年山西建黨先驱高君宇在北京从事革命运动的同时,受到党组织的委托,多次返回自己的家乡太原开展革命运动。是年5月,高君宇召集进步青年创办了山西省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青年团体——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并且创办了“晋阳书社”。书社主要以介绍马克思主义书籍为主,对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高君宇受党中央的委派,负责指导建立山西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在他工作期间,分别介绍进步人士侯士敏和潘恩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加,经上级批准,1924年高君宇正式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太原第一个党支部,当即承担起了在山西各地发展党员的工作。1926年5月30日,刘葆粹作为进步学生代表参加了山西省学生代表大会和纪念“五卅”运动一周年大会。参会期间,刘葆粹与学生代表们积极交流,针对国际国内形势发表看法,一致认识到要救中国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创建一个新的世界。刘葆粹在与进步师生积极交流的同时,王瀛也在会议间隙时间传播自己的革命思想,他们不谋而合。刘葆粹与王瀛交换思想,将自己在崞县中学参加的“协进社”“读书会”和“憾阳非常刊”等相关活动进行了介绍,尤其突出了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想法。经过党员王瀛细心的询问,对其个人情况和社会关系作了详细的了解后,最终介绍刘葆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此,刘葆粹成为忻州地区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学生。
1926年6月上旬,山西省学生代表大会和纪念“五卅”运动一周年会议结束后,刘葆粹回到崞县中学,开始按照太原党组织关于“在崞县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的指示,与学生党员冯汉英一起在崞县中学秘密开展建党活动。在刘葆粹与崞县进步师生的努力下,1926年8月,成立了中共崞县中学支部干事会。崞县中学支部是忻州地区的第一个党支部,受太原党支部的领导,与太原地方执行委员会积极联络,来往函件皆以商务活动的暗语传递。崞县党的组织成立后,刘葆粹开始着手党的建设,为建立统一战线,推动忻州地区革命运动的发展努力工作,刘葆粹以积极主动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凝聚了一大批进步青年,他大量吸收学生入党,李兴唐、李三楼和白玉章等学生陆续加入中国共产党,使得崞县中学的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此外,刘葆粹非常重视党员的组织活动,向他们讲解党的性质和纲领,介绍关于中共一大、二大、三大等具体内容,带领他们去接触和研究党的新思想和新学说。中共崞县中学支部是忻州第一个党组织,它的成立在忻州党史上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自从有了崞县中学党支部,忻州各地党组织的创建就提上了日程,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崞县党组织是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创立党的地方组织,这为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增添了更多实践的经验,是刘葆粹建党思想的全面实践。
刘葆粹作为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者,是忻州地区第一个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青年学生,他在崞县组织学生参加“协进社”“读书会”和“憾阳非常刊”等活动,为其之后的爱国主义活动积累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早期传播者和早期学生运动的领导者。刘葆粹成立的中共崞县中学支部委员会,是忻州地区的第一个共产党的基层组织,这在崞县中学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厚的一笔,不仅推动了忻州地区党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而且也促进了共产主义的发展。刘葆粹用青春的热血谱写了共产党人的不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