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课教师讲好伟大建党精神的路径探究

2023-10-28马晓旭李昊婷

广西教育·D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建党理想信念情怀

马晓旭,李昊婷

(1.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2.宁波大学,浙江 宁波 315211)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进程中,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的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大会的主题内容之一,明确了我们将以什么样的精神、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走向新的未来。紧扣新时代主题,把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通过思政课教师讲深、讲透、讲活,将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为时代新人的精神力量,切实发挥伟大建党精神及思政课育人的双重作用,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有效的途径。

一、思政课教师讲好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意义

“伟大建党精神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最宝贵的教育资源,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宝贵精神财富。”[2]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通过思政课教师讲好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价值、意义等,注重时代新人精神的培养,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优秀人才,具有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重要意义。

(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理解把握历史发展进程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不仅是引领中国共产党走向胜利的精神和宝贵经验,更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撑。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深刻阐释好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实践内涵、时代价值等,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及正确理解和把握历史发展进程的关键。因此,需要通过思政课教师将党的历史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和总结,并明确阐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初心和历史使命,讲“深”伟大建党精神这堂思政课,帮助时代新人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进而引领他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认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对在新征程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真正使时代新人更好地认识历史,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积极面对时代变迁等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凝聚力量强化责任担当

思政课教师讲好伟大建党精神对于激发时代新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凝聚力量强化时代新人的使命担当具有重要意义。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革命先驱愿为信仰前行、愿为使命献身、愿为斗争牺牲、愿为人民战斗的崇高精神,是激励时代新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勇向前的强大力量。在思政课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述彰显爱国主义精神的党史事件及英雄人物故事,引领时代新人崇尚革命英雄、学习模范典型,涵养爱党、爱国、爱民的深厚情怀,激励他们把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情感认同转化为践行责任担当的行动自觉,凝聚力量把他们紧紧围绕在党的身边,有助于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一批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高度的责任意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奋斗拼搏的精神品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既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3]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不仅要融入新的教学资源,更要在课程衔接设计、运用教学方法、关注课堂表现等方面下功夫,真正做到把内容讲好、道理讲深才是关键。因此,思政课教师讲好伟大建党精神对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教师在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对于立德树人的重要指导意义,并以此为核心内容打造高质量课程体系,不断地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这更有利于把伟大建党精神讲深、讲透、讲活,不断深化时代新人对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和精神品质。另一方面,明确办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教师,就要注重教师本身能力素养的提升。而讲好伟大建党精神对教师在理论学习、情感投入、实践探索等都会有一定的帮助,有助于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和方法,从而打造出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学体系,为时代新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道德支撑,有效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

二、思政课教师讲好伟大建党精神的三个层面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赋予时代新人强大的精神力量,思政课教师需要从理论、情感、实践等方面着手,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涵养品性,为时代新人固基础、提境界,从而打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青春“底色”。

(一)从理论方面坚持科学真理,有助于时代新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4]回顾党的发展历程,十月革命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为挽救民族危亡带来了希望,也为中国共产党带来了远大理想。党在革命奋斗的实践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并以强大的理想信念为支撑,开创了美好新未来。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讲好伟大建党精神就要从理论方面坚持科学真理,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内容,既要解读好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基础,更要坚定信仰信念。只有二者相统一,才能把它们系统化、分类化地传递给时代新人,让他们更清晰、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与理想信念的内在逻辑,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牢固树立时代新人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从情感角度赓续红色血脉,有助于时代新人厚植浓厚的家国情怀

伟大建党精神是无数革命先烈用他们的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精神信念。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因为其心系人民、忧虑民生,坚定地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这种为人民谋利益的奉献精神,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特征,也是时代新人应该发扬的优秀品质。思政课教师讲好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厚植时代新人的家国情怀,一方面要用自身炽热的爱国情怀感染时代新人,增强伟大建党精神这堂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另一方面,还要用最真挚的情感讲好那些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以情育人,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时代新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才能引导时代新人从心底里热爱祖国和人民,结合自身生活和学习实际参与到祖国建设中去,将红色精神信仰永存心间。

(三)从实践层面牢记初心使命,有助于时代新人锤炼无悔的责任担当

《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指出:“矢志不渝跟党走是中国青年百年奋斗的最宝贵经验。”[5]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决以人民的幸福和民族的复兴为初心和使命,并将初心使命坚定地贯彻到了革命斗争、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思政课教师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传承人和推动者,既要牢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更要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来引领时代新人。而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根源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勇往直前,不断开创我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新局面。所以,讲清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根基,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时代新人,鼓励他们敢于在急难险重时冲锋在前,甘愿到基层一线去奉献自我,勇于在创新创业中开拓向前,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清晰地认识到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所肩负的时代重任,才能锤炼时代新人的责任担当,引领他们坚定初心、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

三、思政课教师讲好伟大建党精神的有效路径

讲好伟大建党精神这堂思政课,既能满足课程教学实践的迫切需要,又能同培养社会人才的目标相统一。因此,探求讲好伟大建党精神的有效路径,需要找准办好思政课的关键,让具有崇高精神的人讲精神,全面提升思政课教师的能力和素养,为讲好伟大建党精神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思政课教师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把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道理讲“深”

1.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把牢政治方向坚定政治立场,树立时代新人正确的理想信念

思政教师作为时代新人的引路人,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同党的政治方向与道路抉择相一致,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及价值高度认同,才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时代新人正确的理想信念。一是思政课教师要把牢政治方向,用理想信念指引时代新人的奋进方向。思政课教师需要全面深化对伟大建党精神的认识和理解,透彻领会党的理想信念,坚信党的抉择,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同时代新人在第二个百年奋斗征程中稳步前行。二是思政课教师要坚定政治立场,以理想信念引领时代新人的价值追求。作为人民教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才能把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价值追求提炼出来、阐述清楚。还要用坚守理想、践行初心、不负人民的价值追求引领时代新人,让时代新人不仅能真学、真懂,而且还能在实现追求与奋斗的过程中真信、真用,牢固树立时代新人的理想信念。

2.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定时代新人崇高的信仰信念

马克思说:“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6]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彻底的理论、科学的理论,是时代新人必须掌握的理论,更是教师要深刻掌握的理论。因此,思政课教师可以从两方面来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一是要不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及方法,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重要基础。此外,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就是最好的教材,教师可以从党在进行革命斗争的理论指导上,从党在改变前途命运的实践行动中,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价值,进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基础。二是要不断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内涵,从党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精神意志、政治品格中提取重要的理论价值,更要从新时代的理论创新中不断地汲取智慧和力量,准确把握伟大建党精神形成发展的理论逻辑,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讲清楚、讲深刻,提升时代新人的理论修养。

(二)思政课教师要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把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道理讲“透”

1.掌握红色叙事方式,讲透百年党史中蕴含的伟大建党精神

第一,要增强红色叙事的话语叠进。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伟大建党精神是较新的学习内容,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基础认识还远远不够。如“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英勇斗争” 这些词汇及概念,需要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恰当融合、反复强调、累积叠加,再运用红色叙事这种表述方式去常讲、常用,才能循序渐进地加深学生对伟大建党精神理解和认识。第二,要拓宽红色叙事的教学空间。叙事不仅受表达主体的限制,而且也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全国各地的红色教育基地就能够成为延伸思政课堂的广阔空间。教师可以将红色教学基地作为活的“教室”,在带领学生参观学习的过程中,结合爱国主题,运用情景教学及红色叙事方式,把书本上的历史再现到实际中来,向学生们生动讲述东北抗日联军孤悬敌后、浴血奋战的感人故事。以情境再现历史境况,以叙事带动真情实感,让时代新人从百年党史中汲取精神伟力,才能悟透“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伟大建党精神。

2.充分运用媒介资源,渗透历史文化中蕴含的伟大建党精神

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成熟的条件下,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的优势,丰富教学内容及形式,用影视、歌曲、文学等红色文艺作品,作为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载体。比如,近几年比较热门的红色题材电影 《长津湖》《八佰》《觉醒年代》《1921》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并能深入挖掘故事背后的伟大精神,以文化强大的渗透性,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此外,思政课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网络媒介,特别是网络媒介独有的文化传播方式,可以作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新载体。在不受时空限制的便捷条件下,教师可以把网络上有关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容加以修饰,将娱乐性的部分去除,让这些图像和视频更富有教育性。通过微信、微博、抖音、视频号等网络媒介快速地传播,“感染” 更多的学生加入学习、模仿和再传播,并将更多的网络资源整合到教学中,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供新的传播路径,才能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思政课教师要增强情感的渗透投入,把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道理讲“活”

1.以自身的炽热情怀增进爱国情感,厚植时代新人浓厚的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道:“只有打动学生,才能引导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展现的情怀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7]伟大建党精神是涵养家国情怀的生动教材,教师则是讲“活”伟大建党精神的“活”素材。思政教师要增强自身的品格修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信念。要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增进爱国情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还要将爱岗敬业的深厚情怀融入教学中,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用心讲好每一堂思政课,用情怀感染、打动每一个学生,把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道理讲“活”,增强他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厚植时代新人浓厚的家国情怀。

2.以榜样的精神力量激励实践奋斗,锤炼时代新人无悔的责任担当

讲好一堂“活”的思政课,教师不仅要运用好书本中的事例,还要用身边的榜样事迹激励时代新人去实践奋斗,在实践的磨砺中才能锤炼时代新人的责任与担当。一名模范就是一面旗帜,作为一名革命军人,李延年用他的战斗精神和爱国情怀为人民创造了美好幸福的生活; 作为一名扶贫工作者,黄文秀用生命诠释了为家乡事业奋斗的最美青春;作为90 后新时代青年,他们用冲锋在前、舍生忘死的精神为打赢疫情防控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英雄榜样甘愿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而牺牲奉献,用最浓烈的真情感染着每一个人,用最实际的行动影响着每一个人。思政课教师要用英雄模范的事迹感染时代新人,用英雄模范的精神浸润时代新人,增强情感投入,以情促行,激励他们担起时代重任,积极投身到实践奋斗中去,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磅礴力量,让时代新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奋勇拼搏。

猜你喜欢

建党理想信念情怀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