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青春》四汉译本的翻译批评与赏析
2023-10-27李双艳赵倩
李双艳 赵倩
【摘要】翻译批评是翻译学研究领域内的重要分支,是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重要纽带,也是丰富翻译实践的重要补充。翻译批评实质与翻译赏析是相互联系,相互共存的。批评实质为一种评价,可以是对翻译文本中出现的不足进行指点和指正,也可以是对翻译文本中出现的亮点进行赞美式评价。翻译批评应当采取综合、适宜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批评和鉴赏。本文旨在通过选取塞缪尔·厄尔曼的《青春》(Youth)的多篇译文进行批评与鉴赏,并同时立足于自己的翻译实践,汲取和总结翻译经验,进而为提高翻译质量提供新的思考点。
【关键词】翻译批评;批评与赏析;青春;Youth;散文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6-010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6.032
翻译活动是进行跨国交流的重要途径,并且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翻译也越来越重视。翻译也是推进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关键突破点,中国文化也需要翻译活动的介入,从而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并树立评价观和是非观,因而翻译质量成为不容忽视的关注点。纵观近来中外学者对翻译批评的研究趋势,也可发现中国对翻译翻译理论的思考和研究越来越完善和丰富,这对于指导翻译实践也是极其有利的。
一、翻译批评
(一)翻译批评的理解
什么是翻译批评?众多学者在思考和研究后,总结并得出了自己的观点。例如,许钧指出翻译批评是“对翻译本质、过程、技巧、手段、作用、影响的总体评析”。廖七一将翻译批评界定为对特定文化语境中翻译作品的“主题内容、译作的质量、译者的翻译理念、译者的动机、翻译策略、翻译的语言表现形式、翻译的功能、译作的社会反应、效果及传播等进行的描述、分析、研究和评价”[1]。肖维青认为翻译批评是批评者运用翻译研究以及其他相关理论,或者参照一定标准和尺度,对具体的翻译现象(包括译作、译者、译论和翻译过程等)进行的分析和评价,以提高译者的整体素质和翻译的整体质量,推动翻译学的发展。(肖维青,2010)[2]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研究者对翻译批评的定义是不同的,这也于研究学者所思考的主要出发点的差异有关。但经过归纳,可以一致得出的是,翻译批评实质是对翻译文本的一种分析和评价。
既然是分析和评价,就定然掺杂着批评者的所持的客观观点和主观观点。而翻译活动中,译者同样也是原文的读者和感知者,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也会带着自己的主客观认知和价值观念进行语言间信息的转换。批评者又是站在相对中立的立场上,对译者的译文进行分析和评价,实质也体现了翻译思路、手法,放大了运用翻译中运用的技巧,进而指出其优点和不足之处。最终的分析和评价结果也会受制于批评人的侧重点和决定,并产生影响。因而,可以说翻译批评实质也是对翻译过程、对译者及译本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以评价为本质的活动,其中必有认知,但认知本身并不是评价。主体以一定的认知为前提,对主客体价值关系的意識活动才是评价。[3]因而,区分认知和评价能为翻译批评的指点正确的方向。
(二)翻译批评的作用
翻译批评的作用体现非常广泛。首先,在文本类型上,翻译批评最初多见于文本类文本中,而后随着众多学者对翻译批评的思考和研究更为深入后,加之所处时代的进步和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召唤,翻译批评开始走向非文学类文本,涉及的面更大,且在特定方面,翻译批评还有利于准确定位文化交流中的误会和鉴定各类史实,从而减少因错译造成的不利影响。
其次,在语言翻译方向上,民族文化的外译愈发重要。因而,现在中国的翻译活动也越来注重中文译成外语的趋势,而在这个过程中,翻译批评变的显得更加重要。这也说明我们愈加关住到了文学译介的阶段性和中外文化交流的不平衡性翻译水平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程度和国家形象的映射,因而,翻译批评在把持翻译水平上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再者,翻译批评还有利于提高评价译文的审美水平。这一点主要彰显在文学类文本当中,诸如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中等等。文学作品的诞生有着其本身的意义,人们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了解某个时期的发展,来体察某个时期人们生活的状态,或者从中获取一些灵感。另外阅读文学作品也有助于提高个人的情趣和审美感知。
二、散文与散文的翻译
散文是典型的文学作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散文是除韵文、骈文等讲求韵律的诗歌之外的所有不押韵、不排偶的文学作品,也包括一般的科学著作、论文及应用等。狭义的散文则指的是与文学文体中的小说、戏剧、诗歌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根据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杂文、小品、随笔、游记等。[4](党争胜,2006)
散文的基本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就外在形式而言的,外在看着句段之间逻辑很弱,或者不存在逻辑,但文章大读下来,会发现其实文章内容并未偏离文章主旨,即文章的神形仍旧是凝结在一起的。因而在翻译过程中也要注意把握文本的体裁、表现和特征,例如在散文的中译英过程中,就要注意增添逻辑词增加,合并和删减重复的内容。
再者,在翻译过程中,除了把握散文除形式上的特点外,还要善于感悟和捕捉散文的美,即散文是“真”“情”
“美”的结合。
真正的散文就是要讲究“真”。散文的“真”体现在“不假雕饰”“不施铅华、全凭本色的真实和直接”。[5](胡显耀、李力,2009)“情”在于表现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这种情感来源于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写作手法、技巧和不同的叙事角度将它们融入文字中,在此基础上再来抒发真情或传达一种美好的祝愿和寓意。散文之美体现在其情味、韵致、意境之美,体现在其叙述语言的朴素、自然、流畅、平实之美。[5]
在翻译过程中致力于传达原文的“真”“情”“美”可使译本也能有同样的鉴赏价值。这就要求译者精通双语语言、熟悉文化差异、善于思考、掌握一定的写作水平和鉴赏能力,自主能动地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和策略,除了做到“忠实”和“传情”以外,也能将原文中的美也巧妙地转移到译文中,这并不是容易的,但却值得译者自我挑战。
三、Youth作者、原文及译文的介绍
Youth是著名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的散文诗,也是其闻名的代表作。散文诗,顾名思义,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本篇诗篇幅短,非常具有哲理性意味,也正反映了作者本人的经历和体会。文章用词简单、风格朴实、勾勒的画面形象生动,意境唯美。字里行间能感受到,这是一位年轻时经历过多种磨难的人才能有的心得体会。在作者的笔下,变老并不是那么可怕,悲观也并不是那么邪恶。相反,悲观和变老是人生走向真正成熟考验者,只要一直保持一颗年轻、积极、勇敢和憧憬美好的心,即使真正步入老年,我们也可以依旧年轻。
本文选用的对比的汉译本分别来自王佐良先生、黄志坚先生、隋荣谊先生和李明先生。本文将从散文的“真”“情”“美”并且结合诗歌的特点,对不同的译文进行评价和赏析。另外笔者也对其进行了翻译,以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也有益于进一步提高鉴赏其他译者译文的能力。再者,对不同的译文进行评价和鉴赏,也有助于提高译者的审美能力和翻译水平。
四、翻译批评下Youth的多译本对比赏析
原文
YOUTH-- Samuel Ullman[6]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not a matter of 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 it is a matter of the will, a quality of the imagination, a vigor of the emotions; it is the freshness of the deep springs of life.
......
When the aerials are down, and your spirit is covered with snows of cynicism and the ice of pessimism, then you've grown old, even at twenty, but as long as your aerials are up, to catch the waves of optimism, there is hope you may die young at eighty.
(一)“真”的传递
“真”指的是文章的朴实、真实和直接。映射到翻译中,又可赋予“真”和忠真的双重含义,即做到内容忠实于原文。内容忠实是翻译的第一要义,因而在翻译批评和赏析中,“真”也应当置于首位,其次才是形式和风格。
经过对比阅读而得,王译和李译都非常忠实于原文,采用的方法为直译。不仅体现在内容趋于完整、無错译和无过多的增译和减译上,也体现在形式上,段落以及大多标点保持一致。隋译和黄译忠实于原文的程度较前两位译者较低,内容有所删减、形式保持一致。具体表现在隋译倒数第二段出现漏译,即省略了原文“so long are you young”一句,黄译则体现在对原文倒数第二段进行了创造式翻译,属于意译,其采取的翻译策略较其他三位译者不同,且选择性地抛弃了原文中的喻体——天线。黄译为:“无论年少或年长,当怀好奇的诱导,像孩子般总渴求着:接下来的进展及驰骋人生的欢乐。”笔者认为黄先生的翻译想法也有其用心所在,关注意义的传递。作为读者看,抛开原文,其译文也是同样的优美的。
四篇译文风格表现也略有不同,隋译和李译的翻译的语言风格较为白话,话语直接、易于朗读和理解。王译和黄译的语言风格颇有古文气质,但是读起来仍旧朗朗上口;例如“rosy 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王译和黄译分别为:“桃面、丹唇、柔膝”和“粉颊、朱唇、柔肢”;隋译和李译分别为:“红润的面颊、透红的嘴唇和灵便的腿脚”和“红润的面颊、鲜红的嘴唇、柔韧的双膝”。笔者的译文风格同隋先生和李先生的相近,译作了“红润的面颊、嫩红的嘴唇、柔软的膝盖”。经过对比,笔者认为“柔软”用于此并不准确,“柔韧”会更加符合认知习惯。在理解方面,读者可能会耗时更长一点;另外也由于部分用词偏古体,因而文章篇幅会较短,与原文的长短形似更相符。
(二)“情”的传递
“情”在于表现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也是写作的最终目的。散文也在于抒情,抒情中寓理。Youth是一篇叙事寓理的散文诗,他将六十岁和二十岁的人进行对比,体现在容貌、心智和面对生活的心态,从而告知不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无论经历了什么磨难,都应当笑对生活,怀有一颗青春之心。
四译本均很好地传达的作者欲表达的哲理。不同的是,王译的语言更加铿锵有力,体现在动词和副词的选择上。如王译中多用表示肯定语气的副词“定”“必”“实”等。黄译读上去能隐隐体会说话者的身份,即一位经历过世事的人,如从“方陷残年”“花甲多胜弱冠”等可以体会之。隋译中的“情”传达的稍微较为平稳,用词基调偏低,但最后一段语句的语调明显上抬,从“玩世不恭”“悲观厌世”“老气横秋”等词可以体悟。李译传情整体基调也非常平稳,整体基调仍旧是积极向上的,同原文的气质相似,用朴素的语言传递真情。对比四译本的传情方面,笔者译文虽不如四位学者的译本,但笔者能体会将情感推向高潮的隐形力量。
(三)“美”的转移和再创
散文之美体现在其情味、韵致、意境之美,也体现在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也如上所述,Youth在体裁上也可归为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
该散文之美首先就体现在其修辞手法之美,第一段就运用了排比的手法,体现在句与句之间及一句话之中。倒数第二段还运用了隐喻的手法,将心与心之间信息和情感传递具体化,比喻成无线电站,形象生动,易于读者在脑海中勾勒画面。其次,在于原文的音感美,之所以能称其为诗,是因为将其按照诗的格式进行划分和排列后,原文是押韵且富有音韵感的。最后,在于原文构成的意境及传递的情感之美。整篇读下来,可感知到意境不是静止的画面,而是动态变化的,且带有丝丝唯美感。
四译本在传递“美”各有其特色,体现了处理手法的多样。对于英文诗歌的尾韵,在中文译文中并不容易实现对等,若能尽量实现形式上的美最优,对难以实现对等的部分可采取其他方式进行弥补。王译和黄译最凸显的是词语的对仗,且多用四字格,且同富有韵感。这也同两位译者选用的文言形式相关,且能用文言文的形式进行对仗,也跟能体现译者的双语水平和翻译风格,此处可以认同为风格的再造,且脱离原文,译文在语言上、情感传达、意境勾勒方面也是极其优美的,极具文学感。隋译和李译采用的现代白话文,语言通俗、易懂,相比王译和黄译少了些文艺之味,但仍旧具有现代美文之感。王译和黄译在修辞上也尽量保持了一致,语音上具有美感,注重内容与用词的平衡。在文中也多用到四字词,使译文添彩,体现了技巧和语言运用的水平。笔者的译文也注意到了音韵美感方面的不足和损失,有意识地采取了使用四字格,并尽力使段落间勾勒的意境相衔接,但在风格把控上还需多向优秀译者学习。
五、结语
翻译批评是评判翻译的重要方面,翻译批评已经不再只停留在对语言的微观层面,例如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检错式的文字批评,其内涵在众多学者的共同研究下已经得以扩大,并延伸到对优秀译文的赏析。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一原文的单个译文,也可以是一原文对应的多个译文。多次对比学习有利于译者在日后的翻译实践中更加得心应手,遇到难点也会采取更为灵活的方法应对。本文将英文散文《青春》从散文的 “真”“情”“美”三大点对四个不同的汉译本进行了批评赏析,指出了各译文的不足与亮点,为散文汉译实践提供思考方向。
参考文献:
[1]廖七一.20世纪中国翻译批评话语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2]肖维青.翻译批评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10.
[3]方遒.散文学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
[4]党争胜.翻译名篇赏析[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5]胡显耀,李立.高级文学翻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6]YOUTH BY SAMUEL ULLMAN[DB/OL].https://rainydaypoems.com/poems-for-kids/inspirational-poems/youth-by-samuel-ullman/.
[7]Nida.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M]. Leiden:E.J.Brill,1964.
[8]馮丽霞.翻译批评本质辨析——翻译评价与翻译认知[J].外国语言与文化,2022,6(01):72-81.
[9]李明.翻译批评与赏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10]刘云虹,许钧.新时期翻译批评的走向、特征与未来发展[J].中国翻译,2022,(02):5-13.
[11]许钧.关于翻译的新思考[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
作者简介:
李双艳,第一作者,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汉翻译比较、翻译批评与赏析。
赵倩,第二作者,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汉翻译比较,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