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中周氏三父子的爱情悲剧
2023-10-27田峥嵘
【摘要】《雷雨》是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话剧,作品描写的是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在20世纪20年代背景下所发生的时代悲剧。随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开展,西方的民主思想在旧社会中迅速传播,封建的传统思想与民主思想发生碰撞。本文通过研究《雷雨》一文中周氏三父子各自的悲剧爱情,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他们爱情悲剧的缘由。
【关键词】周朴园;周萍;周冲;时代的爱情悲剧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37-0013-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37.004
《雷雨》中周氏三父子他们各自的爱情,是复杂的、悲哀的,除了畸形的爱情之外,也有着少年时代纯真美好的爱情,可这些爱情却不约而同地走向悲剧性的结局。在西方民主思想与封建家庭伦理制度的畸形社会中,无论是畸形的爱还是纯真的爱,最后都会因为所处阶层的不同而走向灭亡,其中的原因值得让人深思。
一、周朴园爱情悲剧
(一)与侍萍的爱情悲剧
周朴园作为一切爱情悲剧的源头,他犯下的错误可以追溯到三十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周朴园在年轻时,作为周家的继承人,出身于封建家庭,后来借助时代的契机,曾到德国留学,受过西方的教育与民主思想的熏陶,有学识,思想开放,是一个当时所谓的“有教养”的人。三十年前,他还是一位纨绔子弟,出于那个年纪对于自由情爱的追求,他和自己家里的侍女侍萍发生了关系,并诞下了两个儿子。这段感情令他终生难忘,作为曾经年少时爱过的第一任女人,因为阶级的不同而未能走到一起,以至于成为他心里一辈子的痛。周朴园当时正值意气风发的青春时期,留学海归,有眼界,有学识,思想开放。作为他的贴身侍女侍萍,两个同龄人,同样处于渴望情爱的年纪,于是出于本能地坠入了爱河。不难想象,两个年轻人坠入爱河,是本能的出于对爱情的渴望,让他们深陷爱情的泥沼中难以自拔。但在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时代下,人们的封建思想还很浓厚,恋爱讲究门当户对,大家族中的年轻一辈甚至连自由追求爱情的权利也被封建家长无情的剥夺,时代的偏见与束缚是后来侍萍和繁漪爱情悲剧的原因之一。“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在那个时代,下人和主人之间的爱情,错误也全部归作为女人且是下人的侍萍,身处于这样的社会中,他们不可能获得属于他们的爱情。
作为下人的侍萍无权无势,既不能给周家带来地位上的提升,也不能带来财富上的富足,甚至会败坏周家的名声。封建社会下的爱情悲剧不在少数,最令人耳熟能详地便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连神鬼都不能获得的爱情,作为普通人的两人又怎会如愿?于是在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侍萍抱着自己的小儿子被赶出了周家,在别人的口中跳河自尽,生死不明。留下的只有他们的大儿子周萍和给周朴园三十年的痛。
周萍的名字,是周朴园与侍萍两个人名字的结合,当时的周朴园对侍萍有着很深的执念,他将两人之间的遗憾化为周萍的名字,把对侍萍的爱全部寄予在周萍的身上。但造化弄人,当周朴园和“讨饭,缝衣服,当老妈,在学校里伺候人,嫁过两次”的侍萍再次相遇时,没有想象中离别多年后又再次重逢的喜悦,只有冷冰冰的语气和严厉的质问。“忽然严厉地”“谁指使你来的”,可以看出周朴园此时对眼前的侍萍没有了一点的爱意。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鲁妈”,经过岁月的洗礼和蹉跎,让他曾经所爱的女子已经老得连他也认不出来了,此时的侍萍早已不是当年年轻貌美的白月光,只是一个现在随时可能给他带来无尽麻烦的下等人。
周朴园是自私的,是虚伪的,他早已不是三十年前那个深爱着侍萍的男人,他变得自私又冷酷无情。让江堤出险害死几千人,只为了独吞他们的保险发财;为了镇压罢工,他竟买通警局,让警察开枪打死几十名工人。周樸园留下曾经的家具,记住侍萍的生日,只是为了让内心的愧疚少一点,因为曾经的白月光在他的心中早已死去。而今那个他深爱的、美丽的初恋又突然“复活”出现在他的面前,却年迈不堪,成为贪财狡诈鲁贵的妻子,让周朴园心里那个白月光的形象彻底崩毁。周朴园的阶级属性束缚着他,让他根本不可能与侍萍在一起,但他又不想放弃这段初恋的爱情。阶级的差距,最终导致了爱情的悲剧,周朴园始终不肯放弃这段恋情,也坚信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认为侍萍在三十年后突然出现在他面前,也只是为了凭借这段关系获取部分利益,无疑是自私与虚伪的表现。
(二)与繁漪的悲剧
繁漪作为周朴园的正式妻子,无论是财力还是地位上,都与周家门当户对,于是取代了侍萍,成为周朴园的妻子,并生下儿子周冲。繁漪嫁给周朴园,在当时的社会当中,门当户对的门第观念十分重要,于是不论繁漪是否愿意,最终都会和周朴园结合。
繁漪在当时也是受过正统教育,有着一定的文化,思想开放,是一位受过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她集新旧于一体,和周朴园一样,既渴望自由的爱情,却又无法冲破封建牢笼的束缚,迫不得已,她嫁给了比自己大二十岁的周朴园,也扼杀了她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在这段门当户对但又迫于无奈的没有情感基础的婚姻当中,繁漪成为自私专横的周朴园手里玩弄着的花瓶,她没有自由可言,甚至没有得到作为一个女人应有的幸福,这是繁漪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如同繁漪刚出场时作者对她的外貌描写到:“但是眉目间看出来她是忧郁的,在那静静的长的睫毛的下面,有时为心中的积郁的火燃烧着,她的眼光会充满了一个年轻妇人失望后的痛苦与怨望。” ①眉目间的忧郁,是她丧失婚姻爱情的苦闷,几十年没有情感基调的相处,让一个曾经青春洋溢的少女,在封建门第的落后思想中,丧失了属于自己的爱情。岁月的蹉跎让她不再年轻,丧失了少女宝贵的青春,她怨恨着周公馆的一切,怨恨周朴园让她失去了宝贵的青春和对自由爱情追求的权利,怨恨着那个时代所给她带来的不公。
繁漪的痛苦,一方面来自周朴园封建式大家长的蛮横无理,周朴园完全不想走进繁漪的内心,了解繁漪内心中真正的需求,充当一个体谅妻子的好丈夫。繁漪不想喝药,于是周朴园便强迫周萍喂她吃药,以为这样便是自己对家人的“关怀”。殊不知这样的做法,也是最终造成家庭破碎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繁漪的眼中,周朴园这样专制大家长的做法,不仅仅是两个没有感情的人之间的隔阂,更是他虚伪的表现——他喝普洱茶,吃斋,而且念经,但诚然又是一副不择手段的万恶资本家的姿态,或许在繁漪眼中早有体现,可当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时,繁漪才切身地感觉到周朴园为了自身利益不仅对外人戴上了虚伪的面具,对家里人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繁漪厌恶冷酷无情的周朴园,厌恶没有感情的婚姻,于是在四凤奉命为她送药的时候,命令四凤将药倒了,所以才有后来周朴园强制喂药的场景。
二、周萍的爱情悲剧
(一)与繁漪的悲剧
虽然繁漪与周萍是继母与继子的关系,但两人年龄相仿,同样对人生中缺乏的情感无比的渴望,同样受到周朴园冷酷自私的压迫,厌恶他封建专制大家长式的做派,于是两个人很快便惺惺相惜,逐渐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周萍作为周朴园与下人侍萍的私生子,不受家里人待见,从小便在乡里长大。从小失去母亲的周萍,在既无父爱又无母爱的环境中,孤独地度过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②,初次回到周公馆,他遇上了自己的继母繁漪。他在繁漪身上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母爱,让周萍找到了情感的宣泄,可以抚慰十几年来因缺少母爱而干涸的内心,以至于这种爱是畸形的、残酷的,是周萍俄狄浦斯式的情结。而繁漪见到周萍,犹如在灰暗的情感生活中发现的一束光亮,或许起初对周萍还有一丝作为长辈的情结,让繁漪克制了对周萍的爱欲,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在与周朴园的婚姻中愈发绝望,她极力渴望着属于一个女人真正的爱情。于是同样年轻,同样渴望心灵抚慰的周萍,成为她情欲的宣泄口。
两个空无寂寥的内心于是在此刻擦出了爱情的火花,犹如洪水决堤一般,奔流不止,在封建伦理道德中响彻出一道叛逆的惊雷。但这样的爱情始终是自私的、无法长久的。一是繁漪作为周萍的长辈,尽管没有血缘关系,但不论在曾经的封建社会还是在如今思想开放的现代社会中,周萍俄狄浦斯式的情结都是有违人伦,是不被世俗所承认的爱情。二是因为两个人的爱情是畸形的,尽管繁漪死死地抓住周萍,无时无刻地想让周萍带她离开,不给自己留下一点退路,但周萍是软弱的、是自私的,他不敢公然反抗自己的父亲,反抗这个处于特殊时期的旧社会,他没有这样庞大的能力,也不具备这样的思想觉悟,于是在失败一次后他放弃了,选择了远走海外留学。周萍对繁漪的爱是对自己童年母爱缺失的一种弥补,他并没有爱繁漪爱到一种可以为其抛下一切的地步,于是才会想方设法地选择逃避。
当八年后周萍重新回到这个家里时,他抛弃了繁漪,并且对他曾经所做过的事情感到十分后悔与厌恶,他厌恶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这个引诱他犯罪的周公馆,他恨自己的父亲,因为在周朴园封建大家长式的作风下,被压迫,被摧残,没有任何追求自由的权利,毫无底线地践踏和摧毁他的自尊,与自己的后妈繁漪发生关系,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在周朴园对他毫无底线的压迫,另一部分则来自繁漪的引诱和当时自己年少无知的轻浮。
相比于周萍,繁漪的悲剧更具有时代特色。一位受过西方民主思想熏陶的思想开化的女性,在自认为已经送葬了一个女人的爱情之后,她又可笑地遇上了一个畸形的爱情,她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周萍,尽管是自己的继子,有违人伦,但她依旧渴望着获得周萍的爱。这样的爱情无疑是畸形的,一边受到封建伦理的束缚,一边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渴望自由追求爱情,二者在繁漪的心里发生了激烈的争斗,但对于爱情的渴望终究战胜了自己的理性。于是尽管繁漪明白周萍与自己划清界限,是对自身犯下的过错感到悔恨,但繁漪仍然对他抱有希望,渴望从他那里获取爱情。但当周萍喜欢的人是作为下人的四凤,宁愿醉酒冒雨去到四凤家想要和四凤私奔的时候,繁漪只能独自站在雨中,看着周萍默默地哭泣,她的心已经死了,“爱和恨烧尽了女人一切的仪态”,她现在只想着如何为她再次死去的爱去报复。但她最后却又抱有一丝幻想,希望周萍可以回心转意,当她对爱情激烈的渴望转到冷漠的时候,她此时的心已经死了,她决定既然得不到,那就要毁掉这一切。仇恨的内心已经摧毁了她作为一个母亲的所有理智,以至于她甚至想让自己的儿子周冲把四凤从周萍身边抢走,认为这样就可以得到周萍的爱。当周冲退缩之后,她选择说出了两个家庭埋藏了三十年的真相,想让周萍和四凤因为血缘关系而决裂,最终也导致了他们两人的崩溃和最终的悲剧。
繁漪无疑是一个悲惨的女人,在当时的特殊时期中,她的思想受到了西方先进思想的开化,想要在封建伦理制度下追求自己的爱情,但美好的愿望终究凋零在残酷的世界中,她嫁给了周朴园,葬送了自己的爱情。可当她以为遇上了属于自己真正的爱情之后,现实的真相又让她的心里产生了极大的落差,于是她恨两次毁掉她爱情的周氏父子,在她的心中,“只有计算着如何报复的心念”。
(二)与鲁四凤的爱情悲剧
或许是命运的巧合,周萍和四凤的愛情与他们父母的爱情一般相似。同样作为周家长子的周萍,却爱上了周家的下人四凤,从一开始两人的阶级属性就注定着这一段爱情的悲剧。鲁四凤是一个天真善良的女子,她年轻活泼,善良淳朴,虽然没有受过太高的教育,但是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真诚相处,不摆架子。她所具有的活力正是周萍所需要的,她与繁漪不同,四凤知道为周萍着想,也具备着繁漪所没有的活力,更重要的是周萍认为两人没有伦理关系的束缚,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里的一叶孤舟,周萍想要乘上这只小舟,想要在汹涌的冲击中逃离。
但两个人阶级的差距,周萍的自私与懦弱,注定了这只能是一场以悲剧结尾的爱情。周萍厌恶繁漪,厌恶这样一个忧郁的、受过教育熏陶的女人,于是爱上了下人四凤,可在封建思想仍占据主导的旧社会当中,门当户对是一段豪门婚姻的基本要素。周萍无疑是自私的、怯懦的,除了反复地在四凤面前表达对她的爱,他又能为四凤做什么呢?既不能潇洒地带领四凤离开周家,也不能堂堂正正地公开与四凤的爱情,只能将这份爱情藏在最隐秘的角落。
或许周萍并不是真的爱上了四凤,当夜晚与四凤在家里私会被鲁家人撞见时,鲁大海上门问罪时,四凤再三恳求周萍带她离开,但周萍被枪指着脑袋,只是为了自保,并没有真心实意地想要带她走。他的软弱,他的自私,如同他的父亲周朴园当年一样,他并没有能力可以给四凤任何未来的保证,最终他们的爱情也只会走向灭亡。
周萍爱上四凤,只是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与繁漪给他带来的愧疚,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喜欢四凤。繁漪为了追寻自己的爱情,与周萍发生了不正当关系。出于对自己继母的怨恨与愧疚,周萍才会对受过教育,但又违反伦理的繁漪产生厌恶,他本能的对这种女性没有好感,才喜欢上没有受过正统教育的、善良活泼的四凤。四凤就如同他生命中的救赎一般,他想借助四凤来脱离绝望和悔恨的深渊,这种带有目的的爱情并不纯粹,所以他们两人的结局注定是悲剧的。
三、周冲的爱情悲剧
不同于周萍,周冲对四凤的感情不包含任何的目的性,只有那个年龄段中男女之间最纯粹的爱情。十七岁,一个正处于青春期少年最美好的年纪,周冲将自己最懵懂、最纯真的爱意,给了自己心爱的姑娘——四凤。周冲刚出场时穿着白色球服,拿着球拍,与四凤一样,给人一种青春的活力与少年的清澈。周冲天真、善良、活泼,又带有一股少年的冲劲,他也接受过西方的教育,也受过民主思想的熏陶,他和整个周家的人都不同,他的爱源自青春期自然而然的爱,也有着自由追求爱情的理想。“他已经幻想过许多许多不可能的事实,他是在美的梦里活着”,从一开始就暗示着这一切只不过是他的一场梦,梦总会有醒来的一天,这注定是一个悲剧的结局。也正是这一份来自少年的无知,让他忽视了阶级,忽视了父母的意见,只想着自己少年时期纯真懵懂的爱意。
但周冲对四凤的爱最终也不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撇开四凤对于周冲的感情,两个阶级的人,周朴园和繁漪又怎会同意自己的儿子爱上一个作为下人的女人,周冲的爱是始终得不到长辈认可的。周冲不同于他的哥哥周萍,他敢于向别人表达出自己对四凤的爱,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周冲比他哥哥要勇敢,他的爱情更加纯粹。但当周冲向母亲繁漪说出自己对四凤的爱意时,换来的不是一个作为母亲的祝福与叮嘱,只有强烈的震惊和无情的嘲笑。在繁漪眼里,四凤只不过是他们家的下人,与周冲是两个世界的人,自己的儿子是不可能娶一个下人作为妻子的,于是她极力反对,只是把周冲的话当作一个孩子的玩笑。
得不到家人支持的周沖,对于这段感情并没有气馁,他仍然抱有着希望。于是在四凤一家被辞退的一晚,他上门去找四凤,并向四凤表达了自己的爱意。可梦中的理想总是敌不过现实的残酷,四凤爱上的并不是周冲,而是他的哥哥周萍,他只不过是单相思,活在自己编织的梦里,当从美好的梦中醒来,就得面对残酷的现实。四凤拒绝周冲,一方面是因为对其没有感情,继续的牵扯只会伤害这样一个纯真少年淳朴的爱意;另一方面是因为四凤清楚地明白自己的身份,一个下人怎么又会和高高在上的少爷在一起,况且自己根本不爱周冲,自己也没有资格与周冲在一起。
两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年轻人,尽管能够脱离伦理的束缚,但最终周冲能够给到四凤所向往的爱情吗?答案是否定的。同属于两个阶级的人,在封建伦理制度所制约的社会下,周冲必然会走上他父亲的老路。与他的父亲周朴园一样,周冲也接受过西方的教育与思想的熏陶,他追求四凤是出于人本能对爱情的向往。可封建的门第观念终究会拆散两人,如同周朴园和侍萍一样。不论过程如何发展,两个人的爱情注定会走向灭亡的悲剧。
在当时封建观念仍占主导地位的近代社会,两个不同阶级的人注定得不到他们渴望的爱情。在封建传统与民主思想共存的旧社会下,自由的爱情注定是少数的、几乎不存在的,这样的爱情从诞生开始注定只能是悲剧。周氏三父子最终的爱情悲剧是使然的,尽管受到了民主思想的熏陶,也有追寻自由爱情的条件,但他们的爱是自私的,这种自私既是性格因素造成的,也是在社会现实中所产生的。
注释:
①曹禺:《雷雨》,文化出版社1936年版,第38页。
②徐励成:《中外歌剧中“多余人”的形象比较——以阿列科与周萍为例》,《黄河之声》2021年第16期。
参考文献:
[1]尹丽.自私的爱情 悲剧的恶果——浅谈《雷雨》中周氏父子的爱情悲剧[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7,(04):24-25.
[2]陈璐.“俄狄浦斯情结”的中西悲剧比较——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分析《俄狄浦斯王》与《雷雨》[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67-68+81.
[3]范潇阳.“多余人”周冲的存在价值——《雷雨》人物形象分析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0):32-33.
[4]杨剑龙.论《雷雨》舞台指示词的效用与艺术[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5):34-39.
作者简介:
田峥嵘,男,土家族,湖南衡阳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研究方向: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