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护士职业获益感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3-10-27赵彦琴张兰芳华龙春严小丽

海南医学 2023年19期
关键词:发文护士护理人员

赵彦琴,张兰芳,华龙春,严小丽

1.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甘肃 兰州 730030;

2.甘肃省人民医院内镜诊疗中心,甘肃 兰州 730099

护士职业获益感是指护理人员在从业过程中体会到职业给予个体的收获和益处,并认可长期从业可以有效实现个体能力的综合提升与进步[1],提升护士的职业获益感则会从很大程度上降低护理从业人员的高离职率,促使优秀的护理从业人员留任并主动参与组织决策,改善目前护理人才短缺、不匹配的供需现状,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增强组织竞争力。文献计量学是对已发表的文献,运用数学和统计学相关理论进行定量分析,实现综合性知识体系的一种方法[2-3]。本研究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回顾现有文献,分析我国护士职业获益感研究的现状,梳理研究方向,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策略 分别以“护士”、“职业获益感”为检索词,时间设置为建库—2022年10月,以中国知网、万方学术论文数据库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作为数据统计来源,根据研究目的,通过阅读题目与摘要,筛选出与护士职业获益感有关的文献。文献纳入标准:所有与国内护士职业获益感相关的论文。排除标准:重复发表、消息类、会议类文献,不同数据库收录的同一文献只保留其中一篇。由两名研究者分别阅读文献进行筛选,如有争议请第3 名研究者共同商议判定是否纳入目标文献。

1.2 文献分析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应用Excel 软件建立数据库,对纳入的文献收集其信息,包括发表年份、地域分布、作者机构/单位、期刊来源、研究类型、文献主要内容及资助基金等,使用NoteExpress软件进行文献的整理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频数、百分比、构成比对我国护士职业获益感相关文献年发文量、刊载护士职业获益感的相关文献发文量、文献研究机构发文及基金支撑情况进行统计学描述,Excel 软件进行折线图与柱状图的绘制。将下载的数据导入CiteSpace6.1.6软件,时间跨度设置为2007—2022 年,单个时间分区长度为1 年,节点阈值选择采取“g-index per slice”策略,每个时间切片k=25。对检索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将文献导入计量分析软件,绘制关键词聚类分析图,分析我国护士职业获益感研究现状和热点趋势。

2 结果

2.1 年发文量趋势分析 从2007 年开始,国内开始关于护士职业获益感的论文进行发表,经筛选共获得目标文献256 篇,自2016 年开始,国内发文量快速上升,发文量约为232 篇,约占总发文量91%,具体年份发文量见图1。

图1 2007—2022年我国护士职业获益感相关文献发文量分布图Figure 1 Publication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related to sense of professional benefit of nurses in China from 2007 to 2022

2.2 期刊分布 发文量居前十名的期刊共发文104篇,占总文献量的40.63%,其中核心期刊载文量为34篇,占32.69%,期刊分布见表1。

表1 2007—2022年刊载护士职业获益感的相关文献发文量前十种期刊Table 1 Top ten journals that published literature related to the sense of professional benefit of nurses from 2007 to 2022

2.3 文献研究机构发文及基金支撑情况 本文所筛选的文献分布在24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334 所机构,其中高校122 所,占总量的36.53%,临床机构212所,占总量的63.47%,发文数量前十位的省份为山东(52 篇)、上海(30 篇)、河南(29 篇)、天津(23 篇),广东(23 篇)、湖北(20 篇),浙江(18 篇)、四川(18 篇)、安徽(15 篇),其发文总数占纳入总文献数量的89.06%,发文在10 篇以上的机构共有2个,其中同济大学与其附属医院团队共发文14篇,郑州大学与其附属医院团队共发文12 篇,所纳入的文献获得了80 类基金项目的支持,占文献总量的31.25%,其中国家级11篇,省级41篇,市级14篇,其他24篇,其发文情况见图2。

图2 2007—2022年我国护士职业获益感各省发文量Figure 2 Number of articles published by different provinces in terms of sense of professional benefit of nurses from 2007 to 2022

2.4 研究热点、高频关键词 关键词聚类分析形成12个聚类,即护士、影响因素、相关性、职业倦怠、职业认同、留职意愿、离职意愿、护生、质性研究、护理管理、专科护士、护理人员,见图3。2007—2022 年国内护士职业获益感相关研究共现频次前10 位的关键词见表2。

表2 护士职业获益感相关高频关键词应用情况Table 2 Application of high-frequency keywords related to nurses'sense of professional benefit

图3 2007—2022年护士职业获益感相关文献热点关键词聚类分析Figure 3 Cluster analysis of key words related to sense of professional benefit of nurses from 2007 to 2022

2.5 研究内容 所有256 篇文献中,调查性研究共有189 篇,占总发文量的73.83%,主要研究关于护士职业获益感的影响因素及与职业认同、职业倦怠、情感组织承诺等相关性,综述类16 篇,主要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护士职业获益感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干预性研究39 篇,其中关于正念减压疗法干预取得显著成效的文献有6 篇,质性研究8篇,其他4篇。

3 讨论

3.1 护士职业获益感研究起步晚,发展迅速 年发文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以及某个时间段的研究热点和重点[4]。我国关于护士职业获益感的研究从2007 年开始,截止2022 年10 月共筛出256 篇,文献量从2015—2020 年呈持续增长趋势,其原因是随着《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 年)》、《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 年)》[5]文件的出台,各省(市、区)以实施护理岗位管理为切入点,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考核、薪酬分配等方面积极探索、改革创新,随后掀起了护士职业认同感、职业倦怠感、组织承诺等相关研究的浪潮,护士职业获益感的培养与提升则成为当前研究的关键点。在所筛选的文献中有31.25%的文献有相应课题基金的支撑,其中国家级项目占4.30%,核心期刊载文量占32.69%,这些都表明我国护士的职业获益感日益受到护理学者和研究人员的重视,并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3.2 研究区域发展不均衡,研究机构量少且模式单一 发文地域分布在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及334 所机构,说明关于护士职业获益感的研究已日益引起全国学者的关注。山东省发文量最多,原因是山东省的医学院校及医疗机构数量在我国位居前列,其次是经济发达地区,如上海、天津、广东等,河南发文量也较多,原因是河南人口众多,对医疗服务要求高,上述地区对护理人员需求高[6],更加重视护理人员的结构配置和职业获益感,而在经济条件和医疗水平落后的地区该类研究相对缺乏,出现这种不平衡的地域分布状况的原因是政策和经济水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护士职业获益感研究的开展,其研究和提升受多种因素影响,护士的职业获益感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医院管理者须积极关注护士职业获益感的培养[7]。其次从发文量看,医疗机构的发文量远远高于高校,这是因为在临床工作中,护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及高离职率导致护理人员紧缺,这是医疗机构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护士职业发展前景不明朗,难以充分体现或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等因素[8]。通过对15名护士的深度访谈,肖晓玲等[9]发现,职业获益感对护士的留职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形成的职业动机也更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外源性影响中。因此,职业获益感的研究引起了大量医院管理者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一个学科专业领域要形成核心的两个条件是稳定持久的论坛和“权威”的多产作者群[10]。因此,本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同济大学、郑州大学为代表的与其附属医院团队为核心的院校结合研究模式,其研究形式多样,从急诊科、专科护士等特殊群体的角度进行量性与质性相结合研究,认知策略是当前增强职业获益感的革新性干预方式[11]。诸多研究聚焦于护理人员的职业价值观、专业自我概念、职业认同感、组织承诺等内在因素方面,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给予认知干预、团体心理干预等措施效果显著。毛冰佳等[12]选取了三甲医院228 名护士进行为期4 周的干预,整个干预以职业的认知评价为切入点,运用专业自我概念中介模型理念,结果显示试验组护士在“情绪耗竭”、“去人格化”、“低个人成就感”等方面有显著改善。护士的职业倦怠感、职业获益感能力的培养以及认知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各地区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更加注重其系统性、整体性的发展,为护士职业获益感的研究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加强高校与医疗机构的交流合作,发挥院校结合模式的优势,促进护士职业获益感深层次的内容研究,从根本上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培养护士职业获益的感知能力,提高护士的职业认同感。

3.3 调查维度多样,缺乏统一的衡量指标 关键词出现频率前10位的是护士、影响因素、相关性、职业倦怠、职业认同、留职意愿、离职意愿、护生、质性研究、护理管理,由此可见关于护士职业获益感知的调查研究中,调查维度多样,研究面较为广泛,关于职业获益感的感知与形成有多种影响因素,但是在国内关于调查结果指标的评判主要是调查量表多样,其衡量指标缺乏统一的成熟量表作为评判标准,研究层面及侧重点不同,所得的结果对于整个护士群体的职业获益感缺乏普适性和内涵的多维性[13]。目前主要从良好护患关系、团队归属感、正向职业感知、自身成长、亲友认同等方面研究,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护士职业获益感的相关内容,胡菁团队相关问卷具有较强的普适性[14]。在护士职业获益感水平方面,当前国内缺乏相关得分常模进行参考[15]。综上所述,不同测量工具对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的测量水平不一,使各测量结果之间的可比性下降甚至无法比较[14]。关于护士职业获益感的研究,大量文献的关注点在影响因素、相关性、职业倦怠、职业认同、留职意愿、离职意愿、护生、专科护士方面,说明护士职业感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护理人员的离职率,笔者应加强护生群体职业获益感的培养和专科护士队伍的发展,为护理管理培养及管理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3.4 加强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拓宽干预维度 256篇护士职业获益感相关文献中有73.83%的文献是以量表为研究工具的问卷调查文献,且研究点主要围绕现状、影响因素、中介效应而展开,干预性研究文献缺乏。其干预方式是通过积极心理学采用正念减压疗法[16-18]进行认知层面的干预,将案例分析、经验分享、小组讨论、心理辅导等相结合,挖掘个体或团体解决问题的潜能,给予护士正向引导从而达到维护职业自尊的效果[19]。以上研究主要关注点均在要求护士对于目前职业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及自我观念调整,缺乏对于医院管理层面的管理方式、职业环境以及工作方式的思考,未能很好地将护士群体真正的工作需求给予最大程度地满足,同时相关干预研究缺乏护士职业获益感干预的长期效果追踪,只简单探讨了短期效果[20]。本次研究的256篇文献中有关护士职业获益感的质性研究仅有8篇,很大程度上影响该类研究的深度,不能科学深剖和挖掘问题的关键点所在。因此,后续研究有待增加护士职业获益感的干预周期及质性研究,更深层次探究护士职业获益感的内涵及因素。

3.5 加强重点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的培养,提升护理整体水平 研究发现,纳入文献中其研究对象主要为三甲医院儿科、急诊科、ICU、肿瘤科、实习护生及低年资护士群体,相比同行从业人员,该类人群职业倦怠感水平高,工作压力大,工作满意度低,职业认同感低,护士职业获益感水平低,医院管理者在加强护士专科能力的培养的同时,应重视护理科研人才的发展,加强护理高学历人才的培养[21],尤其应高度重视该群体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积极引导,运用科研优势结合医院实际工作环境采用科学有效的措施提升护士的职业获益感水平,强化护士角色的重要性,为年轻及各层次护士提供培训学习机会,促进职业发展,提高职业的自我价值,激发起护理人员对职业的向往和追求,从而缓解其职业倦怠、减少护士离职,促进其职业发展。

4 小结

护士职业获益感知能力的形成是长期的,影响因素是多样的,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将护生至护士的整个过程中各阶段进行针对性且系统地干预,从而达到长期稳定的干预效果。护士职业感知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护士自身心理状态及职业环境的认知与调整过程,更是对医疗机构及护理管理者提出挑战的关键点,应加大人力物力投资,探究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从根本上提升护理水平。

猜你喜欢

发文护士护理人员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